第222章 欲煉神兵

劉琦的病故意味着荊州的遺留問題全部解決,包括關羽在內的降將以及伊籍等歸正人員現在只有一種選擇便是輔佐劉琮。而劉基的降生讓劉琮的統治更加穩固。

又因爲張鬆和法正的緣故,攻略益州也逐漸提上日程。因爲北方的曹操此刻雖然盯着妭,隨時都可能調轉槍口對準荊州,儘快的壯大自己,纔是亂世生存的第一要務!

日常軍政要務自有文聘、諸葛亮、魏延等人人去做,劉琮需要的是統籌安排。但是有一件事情劉琮不敢放鬆,那就是武器、裝備製造。

要知道歷史總是勝利者寫的,勝利者總是喜歡把勝利的原因僅歸結爲代表着人民羣衆的利益,卻把勝利中的科技和鋼鐵的力量抹煞。作爲一個和諧後世的軍人,劉琮自然知道科技的力量和裝備對戰爭的決定性。

劉琮深知,戰國時秦國之所以滅了六國,是因爲鐵戰勝了青銅,軍隊標準化戰勝了六國軍隊的無序。在當時,六國大多數人都認爲鐵是‘惡金’,會帶了厄運。

只有秦軍大面積使用標準化的鐵製兵器,所以秦朝統一天下,是因爲“惡”金大量使用,給六國帶來了厄運,與秦始皇是否代表最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無關。

漢初衛青跨大漠追擊遊牧民,並大勝之,主要是由於漢初發明瞭單邊馬蹬,這使漢朝訓練一個騎兵的時間大大縮短,並使漢騎兵解放出兩手便於戰鬥。所以衛青、霍去病才能輕騎追逐匈奴上千裡。

而此後的唐朝,之所以縱橫西域,所向無敵,這是因爲刀戰勝了劍,唐以前騎兵都是用雙面開刃的劍作爲主要兵器,騎兵馬上衝刺時,只能用砍削的手法對敵,而直鋒的劍在馬上衝刺時,不便砍殺,即使用刺的手法,也是容易短折,只有略微彎曲,有一定弧度的刀,才便於騎兵在馬上一掠而過,殺敵制勝。

所以,以劉琮兩千年先進的知識,荊州完全可以在裝備上戰勝敵人,再配以先進的作戰方式,劉琮才能以相對不利的地理位置荊州發家,才能在這時代與劉璋、孫權周旋,甚至戰勝曹操。

尤其是曹操,北方有強大的騎兵,荊州前期可以利用水軍優勢頂住攻擊,當若是想問鼎中原就必須找到步兵對付騎兵的辦法。除了利用天時、地理之外,就必須憑藉憑藉器械,智謀、軍隊訓練。

而智謀和軍隊訓練方面,曹操集團在短時間內是不會輸給劉琮的,劉琮能夠超越曹操的可能只有器械,尤其是擁有諸葛亮和黃月英這對器械專家。但前提是劉琮必須給他們提供足夠的原材料。

想想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只有2萬噸鋼的年產量,想必每個人都一肚子氣,4萬萬人用2萬噸鋼,就是兩萬人用一噸鋼,平攤到一人才有50克鋼,不要說刀,連每人新添一把小攮子都不夠。小日本當然會侵略中國。

相反如果劉琮鋼鐵的生產和使用量超越曹操和孫權就一定能夠在裝備和器械上取得優勢。弓弩等器械的製作是諸葛亮的長項,但其他武器裝備製造要勝出,還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

所以鍊鐵刻不容緩,勢在必行,如果荊州能練出好鋼鐵,並且大面積的在軍隊中使用,就一定能夠戰勝其他諸侯,就能推動漢民族的發展。

當劉琮把自己的這些想法說給諸葛亮、徐庶等人聽時,他們也紛紛表示贊同,如今荊州雖然暫時安逸,但古語云,居安思危。曹操是不可能聽任荊州、揚州做大的。

而鍊鐵需要大量的鐵礦和燃料,長沙郡內的煤炭可以提供足夠的鍊鐵燃料,相鄰的零陵郡又有大量的鐵礦石。經過再三遴選,曾經的典農校尉,現在的將軍府主薄劉巴又被委以重任,赴長沙大鍊鋼鐵。

當然煉出來鐵只是第一步,如何打造成領先這個時代的武器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量網羅各地優秀的工匠是實現這個目標最快捷的第一步。

劉琮知道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兵器製造家蒲元在斜谷口(今陝西周至縣西南),“鎔金造器,特異常法”,爲諸葛亮鑄刀三千口。刀鑄成以後,爲了檢驗質量,蒲元讓士兵用竹筒灌滿鐵珠,舉刀猛砍,如截芻草,竹筒斷而鐵珠裂,人們交口稱讚蒲元鑄造的鋼刀是能夠“斬金斷玉,削鐵如泥”的“神刀”。

蒲元不僅是當時有名的制刀能手,而且對各種機械也很感興趣,在機械製作上也頗具才華。三國以前,我國陸上運輸所用車輛多數爲雙輪車,雙輪車比較平穩,承比較大,很容易掌握平衡,使用起來十分方便。

這種車比較適合在平地大道上行進,但在一些狹窄的山間小路上行進就比較難用。三國時,蜀國多爲山地、丘陵,行路特別困難,在與曹魏的作戰中,需要不斷地運送糧草,因此就要解決適於山道的運輸工具。蒲元經過不斷鑽研、試驗探索,發明了獨輪車,解決了蜀國的困難。

這種獨輪車非常適用於在崎嶇的山間小路上行進,1000多年來一直被廣泛地使用。這樣一位“神刀手”,在煉製刀劍等方面有如此高超的技藝,但在正史中卻不見記,只是在一些民間傳說和其他書籍中才有所記錄,使後人得以瞭解了蒲元的非凡技藝,得到後人的銘記和敬仰。

所以黃權和劉寅很快又領到了一個新任務,那就是招攬各地諸如浦元這樣的知名工匠,有他們,劉琮的匡扶計劃便會事半功倍。

當然作爲一個穿越者,對於蒲元能夠練成神刀並不感到奇怪,反而更加堅定了劉琮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決心。

“神刀”是怎樣煉成的呢?這要從華夏古代先進的鍊鋼工藝談起。

華夏是世界上最早生產鋼的國家之一。和諧後世的考古工作者曾經在湖南長沙楊家山春秋晚期的墓葬中發掘出一把銅格“鐵劍”,通過金相檢驗,結果證明是鋼製的。這是迄今爲止我們見到的中國最早的鋼製實物。它說明從春秋晚期起中國就有鍊鋼生產了,鍊鋼生產在中國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製造的兵器聞名天下。楚國的宛(今河南省南陽)出產的兵器刃鋒象蜂刺三樣厲害,這肯定是鋼製的。因爲鐵製的刀劍過於柔軟,不可能達到象蜂刺一樣的銳利程度。

當時西方古羅馬士兵使用的刀劍是熟鐵的,在戰場上交鋒時一刺便彎,再刺之前非要放在地上用腳踩直不可。公元1世紀時歐洲人普利尼曾經說過:“雖然鐵的種類多而又多,但是沒有一種能和中國的鋼比美。”

生鐵、熟鐵和鋼的主要區別在於含碳量上,含碳量超過2%的鐵,叫生鐵;含碳量低於0.05%的鐵,叫熟鐵;含碳量在0.05%-2%當中的鐵,稱爲鋼。中國古代最早的鍊鋼工藝流程是:先採用木炭作燃料,在爐中將鐵礦石冶煉成呈海綿狀的固體塊,待爐子冷後取出,叫塊鍊鐵。

塊鍊鐵含碳量低,質地軟,雜質多,是人類早期煉得的熟鐵。再用塊鍊鐵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熱吸碳,提高含碳量,然後經過鍛打,除掉雜質又滲進碳,從而得到鋼。這種鋼,叫塊鍊鐵滲碳鋼。河北易縣燕下都出土的鋼兵器,都是用塊鍊鐵滲碳鋼製造的。

第376章 陸遜歸漢第194章 欲收張鬆第351章 曹劉休兵第39章 外圍造勢第340章 夜襲張頜第273章 雒城苦戰第261章 魏延兵敗第329章 秘密武器第210章 定位關羽第112章 全線反擊第242章 廖化爭先第83章 射翻關羽第363章 劉繇後人第233章 楊昂中計第249章 董和被困第195章 張鬆獻第391章 分兵湖口第24章 收服劉巴第207章 楊儀身死第121章 覲見皇帝第199章 聯合行動第28章 夫唱婦隨第319章 仙人指路第173章 採摘戰果第23章 誅殺吳巨第437章 關鍵夜襲第146章 營救成功第256章 斬殺大將第125章 協理荊州第224章 時機成熟第63章 韓依破局第57章 捨身護嬌第168章 戰機第92章 誘拐醫聖第321章 逃難百姓第402章 攻克姑塘第180章 欲嫁小妹第198章 徐庶進山第234章 攻陷上庸第397章 江東求和第272章 進城燒糧第139章 劉備的抉擇第243章 廖化爭勝第154章 功臣韓依第7章 輕鬆取勝第419章 逼降張昭第349章 星夜突擊第280章 勸降張任第82章 旗開得勝第92章 誘拐醫聖第296章 另闢蹊徑第144章 前鋒盡失第274章 雒城苦戰二第321章 逃難百姓第108章 破敵解圍第41章 競爭對手第86章 覓機巧勝第120章 智辯荀彧加更第364章 孫紹質疑第182章 試牀第150章 劉備逃脫第438章 雄圖二分第201章 四面合圍第16章 吳巨謀反第361章 左右爲難第206章 隔牆有耳第307章 局勢變幻第14章 回師夷陵第322章 部署應對第247章 欲圖益州第330章 劉曄失算第427章 分兵丹陽第234章 攻陷上庸第150章 劉備逃脫第356章 張頜歸順第216章 趙雲上任第6章 士氣如虹第429章 兵臨建業第299章 攻陷成都第367章 名士張昭第149章 援兵敵兵第290章 一遞降書第271章 另闢蹊徑第164章 牀弩上場第302章 危機書信第435章 轉戰千里第4章 重整旗鼓第39章 外圍造勢第440章 改朝換代第56章 剽竊計謀第259章 南北夾擊第248章 詭異閬中第270章 走馬換將第295章 圍三缺一第326章 沙盤推演第319章 仙人指路第351章 曹劉休兵第141章 周密部署第111章 戲耍孫權第73章 以盜治盜
第376章 陸遜歸漢第194章 欲收張鬆第351章 曹劉休兵第39章 外圍造勢第340章 夜襲張頜第273章 雒城苦戰第261章 魏延兵敗第329章 秘密武器第210章 定位關羽第112章 全線反擊第242章 廖化爭先第83章 射翻關羽第363章 劉繇後人第233章 楊昂中計第249章 董和被困第195章 張鬆獻第391章 分兵湖口第24章 收服劉巴第207章 楊儀身死第121章 覲見皇帝第199章 聯合行動第28章 夫唱婦隨第319章 仙人指路第173章 採摘戰果第23章 誅殺吳巨第437章 關鍵夜襲第146章 營救成功第256章 斬殺大將第125章 協理荊州第224章 時機成熟第63章 韓依破局第57章 捨身護嬌第168章 戰機第92章 誘拐醫聖第321章 逃難百姓第402章 攻克姑塘第180章 欲嫁小妹第198章 徐庶進山第234章 攻陷上庸第397章 江東求和第272章 進城燒糧第139章 劉備的抉擇第243章 廖化爭勝第154章 功臣韓依第7章 輕鬆取勝第419章 逼降張昭第349章 星夜突擊第280章 勸降張任第82章 旗開得勝第92章 誘拐醫聖第296章 另闢蹊徑第144章 前鋒盡失第274章 雒城苦戰二第321章 逃難百姓第108章 破敵解圍第41章 競爭對手第86章 覓機巧勝第120章 智辯荀彧加更第364章 孫紹質疑第182章 試牀第150章 劉備逃脫第438章 雄圖二分第201章 四面合圍第16章 吳巨謀反第361章 左右爲難第206章 隔牆有耳第307章 局勢變幻第14章 回師夷陵第322章 部署應對第247章 欲圖益州第330章 劉曄失算第427章 分兵丹陽第234章 攻陷上庸第150章 劉備逃脫第356章 張頜歸順第216章 趙雲上任第6章 士氣如虹第429章 兵臨建業第299章 攻陷成都第367章 名士張昭第149章 援兵敵兵第290章 一遞降書第271章 另闢蹊徑第164章 牀弩上場第302章 危機書信第435章 轉戰千里第4章 重整旗鼓第39章 外圍造勢第440章 改朝換代第56章 剽竊計謀第259章 南北夾擊第248章 詭異閬中第270章 走馬換將第295章 圍三缺一第326章 沙盤推演第319章 仙人指路第351章 曹劉休兵第141章 周密部署第111章 戲耍孫權第73章 以盜治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