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改革和危機

辛亥大英雄

全金屬飛機?而且......還一改雙翼和上單翼的主流思維,採用了標準的下單翼!翼根部位用鋁皮貼層圓滑過渡。

到底誰是偷渡客?

陪同視察的蔡鍔也愣了,苗洛心裡一直想金屬怎麼能飛起來?譚延闓乾脆走上去,敲敲蒙皮確定是金屬後追問道:“蘊華,這個是白鐵的?”

“不是鐵,是重慶研製的合金鋁。”無論是巴玉藻還是周厚坤,亦或者是旁邊那些技術員和普通工人,越看到驚訝的神色就越是抑制不住開心裂開嘴角,爲大家介紹:“主支撐結構部用的是鋼管,外面用合金鋁做蒙皮,我們還修改了整流罩和機翼外形,吹風實驗也已經做過了。”

望着激動地兩人,楊秋也很高興,但他的高興和其他人不同。其實這個世界還沒有能讓他驚訝的飛機,他高興的是外形和理念!因爲如果光看照片,肯定會認爲這是一款1930年後的產品。

全金屬飛機並非什麼新技術,早在1915年容克公司就製造出世界第一款J1型全金屬飛機,第二年又推出J2型。萊茵蘭計劃中也帶回大量德國研製全金屬飛機的資料。除德國外,歐戰末期法國佈雷蓋14型因爲在機身骨架上使用大量金屬材料,被譽爲航空史上第一種進入大規模量產的以金屬爲機身主要材料的機型。同年研製的海東青丁型也首次在骨架、機頭髮動機艙和整流罩整流罩上使用杜拉鋁。而且據吳青度彙報,王助等人也已經去去年開始全金屬飛機的研製。

他高興的是像這樣一家民營企業。一些爲了夢想自發組織起來的年輕人,在技術、資金和加工能力都不如對手的情況下,堅持夢想創造未來的信念和決心!他們纔是國家未來的希望。

但想要把它送上天並能擁有良好的飛行性能卻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看旁邊的發動機就知道,他們同樣遇到了全世界航空設計師都棘手的問題,與夢想相比卻嚴重滯後的動力性能。譚延闓不懂技術,他只覺得讓沉重的金屬上天有些異想天開。追問道:“蘊華,這個能飛起來?”

歐戰刺激了全金屬飛機研製和潮流,剛回來的周厚坤最能感受這種差熱潮。身爲總設計師他的夢想就是搶在國外前面送一架真正意義上的全金屬戰鬥機上天,怕楊秋不知道還特意解釋道:“飛沒有問題。這架飛機的主要結構是重慶研製的杜拉鋁,重量比鋼材輕很多。我們計算過。大約380馬力就可以讓它順利飛上天。但這個馬力還是太小,上天后的飛行性能會比較差,也不能搭載除飛行員外的其它東西,油箱只能保證飛100公里。”

譚延闓恍然大悟,道:“難怪一進來就看到你們折騰發動機呢。”

巴玉藻說道:“發動機是飛機的最重要部件,飛機好不好第一重要就是發動機。要想這架飛機飛好起碼要550馬力,可現在各國的發動機都在350到400之間,所以我們就準備自己造一款。”

“對了,剛纔副總統說的過熱是什麼意思?”

譚延闓是典型地保守官員,難得楊秋路過湖南視察纔來了興趣。走到發動機前仔細查看起來。省長詢問周厚坤自然要主動解釋,說道:“副總統,譚省長,你們看這裡。”他指着發動機氣缸上密密麻麻如千層紙形狀的散熱片說道:“這就是空氣散熱片。”

“飛行時冷風會機頭吹到這裡,帶走散熱片上的高溫。這樣就不需要裝額外的循環冷卻水箱。但這種散熱方式對鑄造和精密加工要求很高!整個發動機連散熱片都是先整體一次鑄造成形,後靠手工打磨、酸銑和拋光,所以最熟練的工人每臺這樣的發動機也要1200個工時左右。我們精密鑄造技術還不如歐美,所以工時和造價都不如國外,質量也不穩定。目前世界上精密鑄造技術最好的是美國和德國,美國單個氣缸散熱片有71片。德國70片,我國目前普遍在55左右,散熱和穩定性只有兩家的8成。還因爲鑄造時常有砂眼之類的瑕疵,成品率只有5成左右,歐美卻能到7成。

楊秋用手摸摸氣缸上的散熱片,心裡暗暗苦笑。71片就多了嗎?10年後大名鼎鼎的雙黃蜂發動機的單氣缸散熱葉片就達到172片,而且全部都是精密鑄造一次成型!由此可見美國的精密鑄造技術到達了何種程度。而且精密鑄造還是基礎工業之一,從模具設計到最後的酸洗拋光,整個過程沒什麼特別的高新技術和材料,完全就是考驗加工技術。且不說散熱片這種薄如紙張的部位,光是出現砂眼氣泡和雜質,就能毀掉價值上千的毛坯。

這也是爲何美國黃蜂發動機能領先全世界的主要原因,很多國家最後都卡在加工工藝和材料技術上,由此可見基礎工業是多麼重要,工業加工能力纔是一切新技術的真正基石!這也是他爲何從始至終都努力完善基礎工業的主要原因,因爲就算拿出圖紙,很多東西也不是目前的加工能力能夠造出來的。還有就是培養技術人員創新性的考慮,尤其當這架全鋁飛機出現後更堅定自己的想法。

中國不缺乏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隨着越來越多年輕人走出國門,高端人才會不斷涌現出現。可當他們回來報效國家,夢想發揮專長後自己卻將他們變成複製機,將是多麼可怕的景象!科學道路,成果帶來的只是喜悅,真正地風景都在路上,歷史也證明無數偉大發明都是旅途上妙手偶得,造就出一位位傳世大師級人物。所以這件事也暗暗提醒他。非必要關鍵技術要儘量少使用資料機,以免一時痛快卻爲民族留下百年遺憾。

不過目前倒有兩個關鍵技術可以提供。

不,應該說是關鍵思路。

楊秋向鄺煦堃使個眼色,讓雷猛和警衛將無關人員帶到遠處後,和苗洛一起坐到飛機前,撫摸着蒙皮問道:“你們想過要多久能研製出新發動機嗎?”

巴玉藻臉上掠過一絲難色,說心裡話他真沒想過能成功。別看工廠規模不小。上上下下也有兩百多員工,但和國外相比底蘊缺乏太大。就拿現在來說,杜拉鋁是重慶的。發動機也是以重慶爲模板仿造的,氣動外形也利用了國外一些技術,所以至今手中都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何況航空業在歐美被譽爲燒錢行業。投資贊助人絕大部分都是百萬富翁,如果不是歐戰刺激恐怕全世界有一半飛機廠關門倒閉。幾年的積蓄甚至楊秋支持的創業金也都所剩無幾,如果不是有代加工撐着,恐怕已經散架了。

但他不能輕易認輸,所以咬着牙說道:“少則三年,多則五年,我認爲就能取得突破。”

“五年不算長,但你考慮過沒有,你們至今都沒有自己的產品,靠代加工這點利潤能留住多少人才?剛纔你們自己也說了。每臺發動機造價就要幾千,五年下來要報廢多少臺呢?”

楊秋的話讓兩人臉色發僵,心裡暗叫糟糕,難道滿腔心血真要付之東流?倒是坐在旁邊的苗洛看兩人難過說道:“辰華,不如讓我哥來投資一起研究吧?”

楊秋笑着拍拍她的手。笑道:“俗說話救災不救窮,搞實業也是這個道理。就算借款或找人投資渡過難關,但將來呢?產品是需要不斷升級換代的,真正地實業家不會停止對技術的追求。新的還要新,好的還要好,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技術革命和進步。這裡面要涉及到多少資金呢?”蔡鍔在旁邊聽着暗暗點頭。這些話一語道破了絕大多數民國企業最缺乏的東西。

技術再投資!

歐戰的春風讓全國上下多了上萬家工廠作坊,但其中具備技術含量的卻極少極少,而賺了錢的實業家們爲追求更大利益往往會買成熟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卻忽視技術升級的重要性。相反國外就很重視,光是一種最簡單的紡紗機爲增加效率就改了又改,到現在都沒中斷。要搞工業,不能光靠國營和楊秋的幾家集團公司,只有像巴玉藻這樣的實業家涌現併成爲中堅力量,才能算真正地成爲工業國家。

可現在認識到這點的人卻少之又少,即使有積極從事技術革新的實業家也因爲資金、技術、底蘊等等限制難以維持,長此以往勢必會打擊他們創業和進行技術投資的信心。楊秋這次出來就是爲調查這些小企業的生存狀況,爲接下來的第二輪工業改革做準備的。他繼續說道:“你們的問題就是太過自信!如果我猜得沒錯,代加工恐怕只能維持工廠的日常開銷,對吧?記住!先解決工廠的生存問題才最重要,哪怕像製造第一架金屬飛機的容克公司那樣,專門製造自己品牌的熱水器,也能獲得足夠利潤補貼技術投資的消耗。”

“我剛纔的話或許也重了些,但還是希望你們好好努力,技術要抓緊,這是未來發展的關鍵,錢也要積極的去賺!兩條腿才能走穩。”楊秋說完,起身拍拍飛機,笑道:“別沉着臉了,恰好我想到兩個辦法,或許能幫到你們。”

他的話如同暮鼓晨音震醒了兩人。技術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投資和長年累月的實驗,所以的確到了需要先解決生存的問題,不然餓死估計也開發不出來。尤其是周厚坤,這架飛機可以說傾注了他所有心血,否則以他的能力早就可以去國外享受高薪了。對楊秋道破缺陷非常感激,說道:“副總統請說。”

楊秋走到發動機旁,做了個合攏的手勢,將雙黃蜂的概念提前10年拿了出來,說道:“既然重慶產發動機是9個氣缸350馬力,那你們爲何不增加氣缸數量呢?”

巴玉藻剛要說增加一個氣缸加工難度就要高一倍,楊秋卻已經繼續說道:“你們想過沒有。如果能將兩臺發動機背靠背重疊起來,形成雙層18氣缸,這樣馬力豈不是能增加很多?還有螺旋槳,我聽外國一些朋友說過,他們正在研製三葉和四葉的螺旋槳,而且已經有些成果,效率要比雙葉螺旋槳高不少。你們不妨也試試看。”

兩臺發動機背靠背重疊起來?!

周厚坤眼前一亮,他不是沒想過增加氣缸,但每增加一個氣缸製造難度就高一倍。如果增加到11個氣缸製造難度就要高5倍!現有的加工水平,一下子提高這麼大難度質量肯定沒譜。但如果將兩臺發動機背靠背重疊起來技術上是可以實現的,而且可以利用重慶已經初步成熟的現有技術。就算去掉自重、互相干擾抵消部分動力損失,也最起碼可以達到600馬力,等過幾年加工和材料技術上去,豈不是前途更好了?

至於增加螺旋槳葉片數目更是爲兩人打開了另外一扇窗戶,他們早就聽國外有人在研製三槳葉,但苦於沒有效率是否增加的數據,保險起見還是選擇了傳統的雙葉螺旋槳,經楊秋這麼一提醒,也有種立刻動手的想法。

見兩人終於想通了,楊秋也笑了起來。扭頭問道:“鬆坡。國民警衛隊巡邏機採購的合同定了嗎?”

“還沒呢,招標會要半年後舉行。”

楊秋向兩人使個眼色,故意提醒道:“鬆坡,回去後你關照一下。巡邏機技術上不用太先進,機槍什麼的暫不用太好。主要是航程和觀察窗要視野開闊,兩臺發動機,機腹位置要是能多增加兩個觀察員位置就最好了。”

巴玉藻和周厚坤都是聰明人,這麼明顯的提示就是在告訴他們先爭取這批巡邏機合同養活工廠。現有的雙發運輸機技術已經成熟,修改一下按照這個要求造出專用巡邏機對兩人來說並不難,所以連忙感謝道:“謝謝副總統。”

楊秋指指飛機笑道:“先別謝我。背靠背重疊也不是那麼簡單。多葉螺旋槳光是優化外形和計算曲線就夠你們忙活四五年了,所以等將來它真正上天時,一定要記得通知我。”說這番話時他心裡其實也做好了準備,萬一最後還是開發不出來,就拿出圖紙直接仿造,畢竟這兩款技術太關鍵。

兩人也知道他沒誇大,連連點頭感謝,事實上雙黃蜂發動機最後的確花了五年才逐步成熟,而四葉對稱螺旋槳一直到1928年才完成設計優化。

幾人笑着又聊了幾句,楊秋還關照讓工業部支援他們一批新設備後才拉着苗洛向回走。譚延闓並肩呵呵笑道:“還是副總統辦法多,幾百架飛機的訂單要是拿下來,他們這架飛機恐怕就能上天了。”

“是啊。”蔡鍔也說道:“建設工業光靠國家不行,歐美工業發達主要都是靠民間小企業,我們對這方面的關注還很不夠。我覺得應該立法針對他們採取獎勵制度,政府和軍隊的訂單也要適當傾斜些,百花齊放纔是盛世年華,單單國有壯大長期來看並非國家之福。”

楊秋同意他的意見。和軍隊一樣,工業建設也到了全面轉型的時候,必須趁這段和平時期加大力度鼓勵私營和合資企業,把工商制度完善起來,促進專利保護和技術進步才行,這也是即將開始的重慶經濟會議的一個重要議題。

三人一邊走一邊聊,就在這種聊天中第二輪工商刺激計劃逐漸浮除了水面。

楊秋視察完湖南工業建設,又提前將雙黃蜂發動機概念透露出來,最後帶着苗洛前往重慶並參加五年計劃後第一次全國經濟會議時。新任國民警衛隊外興安嶺防區總指揮,海蘭泡民政署長王庚也帶着兩個國名警衛隊旅正式從哈爾濱開進海蘭泡。

2個旅近8千人浩浩蕩蕩開進海蘭泡的消息瞞不住有心人,雖然是輕裝的警衛隊,但由於《上海公報》後歐美都承認這裡屬於中國領土,楊秋又鼓動南京單方面取消了全部不平等條約,日本再次失敗更是加劇了中國獨霸東北的勢頭,所以舒米亞茨基已經感覺到他的遠東第一師日子將越來越難過了。

冰雪消融的勒拿河中游有個以淘金爲生的小鎮。這裡就是雅庫茨克,窮黨在遠東地區的根據地。這個原來的移民小鎮如今擠滿了來自遠東各地的士兵和窮黨支持者,隨着大量漢族移民涌入東北和外興安嶺原俄國地區,有條件的俄國人大都移民走了,剩下的也都心中忐忑不知道未來會如何,這給游擊隊壯大帶來了好機會。

任輔臣揹着槍,帶着幾十位前來投奔的同胞向徵兵處走去。這些從國內逃過來的人大都是當年被嶽鵬和張作霖差點殺絕的鬍子兵,他們好吃懶做慣了,哪怕有好政策也懶得去做。還有就是被煽動的蒙古年輕人,他們來這裡還是因爲當年哲布尊丹巴不明不白被害,使得很多人相信是國防軍下的手腳,尤其是最近國會重分蒙古,將草原一分爲三個省的事情更引起激進的蒙古年輕人不滿。

但他剛走到門口,幾位站崗的俄國士兵就舉槍攔住他:“站住!”

任輔臣臉色微微一變,上海公報後游擊隊內的俄國和蒙古士兵就不太相信他們這些人了,還時常發生衝突,要不是舒米亞茨基比較公正一視同仁,內部火併都不一定。他用俄語說道:“我是任輔臣,是來帶他們報名的。”

“報名來當奸細嗎?”

“哈哈......。”

爲首的小隊長揮揮手不耐煩的說道:“政委有命令,開會期間不準任何人靠近,尤其是......你們!”

第339章 工業的另類玩法第228章 三個耳光第455章 移民土地法第233章 四輪驅動第976章 流血的地中海第305章 蓋州,我的命!(一)第663章 老少齊出第605章 拖人下水第418章 不太好的開始第246章 山縣有朋的野心第574章 和第三帝國說拜拜第147章 管不起第316章 失控第693章 報復來了第361章 棉紡換生絲第1076章 開始第759章 南海狂瀾(一)第395章 好處費第83章 暗戰起第693章 報復來了第11章 忠勇巴圖魯第219章 南線的隱憂第571章 再打小螃蟹第401章 國會山第933章 朝鮮和美國第683章 沙特建國(十五)第904章 避不開了等五一三章登陸臺灣第915章 劍指日本第609章 擁抱穆盟(上)第356章 算賬的來了七十六章 辭職第三思四章 民八條出爐第231章 化工和挖錢第88章 殺人不用刀(中)第538章 又出事了?第901章 開羅(七)第613章 盜寶引發的後果第512章 搖旗吶喊的英法第295章 錦州的消息第677章 沙特建國(九)第587章 南洋!南洋!(三)第341章 刺客橫行(下)第816章 中亞大會戰(8)第21章 撕錯了第351章 東北,軍管!第27章 八月十五殺韃子第633章 狂歡,做空美國(二)第三思四章 民八條出爐第364章 國社(三)第871章 高地大血戰第128章 刺楊事件的開端第438章 背叛(一)第478章 怒海第73章 北洋的試探第466章 新的征程第784章 帝國之瘍(完)第1037章 祖國,我的雙腳已經橫跨歐亞!第三思四章 民八條出爐第867章 針尖對麥芒第637章 大轉折!第621章 瘋狂的想法第29章 上海事第180 海棠花開第702章 瘋狂(四)第185章 悲憤交加第365章 漸濃的硝煙味第946章 金九下臺第767章 日本動員了!第253章 北國龍牙(中)第55章 崛起的一天(十)第158章 漢冶萍爭奪戰第230章 各打各的第921章 突襲(六)第6章 變味的保路第171章 一戰定西南(一)第1003章 颱風(十二)第748章 帕米爾高原上空的雷鳴!(七)第838章 混亂如麻第826章 合圍(10)第553章 破壞和豐收第754章 爭奪伊朗第637章 大轉折!第446章 庫頁島有石油第144章 山地師的想法第802章 激盪第521章 上海公報第1025章 大戰役(九)第925章 日本的反擊(三)第467章 裁軍和理財(上)第630章 十年計劃(下)第654章 陽謀天下(三)第942章 英國的大麻煩第1037章 祖國,我的雙腳已經橫跨歐亞!第790章 四方雲動第680章 沙特建國(十二)第184章 新的開始第22章 洋錢賺不賺?第975章 空擊,誰與爭鋒(下)第834章 血戰克孜勒奧爾達
第339章 工業的另類玩法第228章 三個耳光第455章 移民土地法第233章 四輪驅動第976章 流血的地中海第305章 蓋州,我的命!(一)第663章 老少齊出第605章 拖人下水第418章 不太好的開始第246章 山縣有朋的野心第574章 和第三帝國說拜拜第147章 管不起第316章 失控第693章 報復來了第361章 棉紡換生絲第1076章 開始第759章 南海狂瀾(一)第395章 好處費第83章 暗戰起第693章 報復來了第11章 忠勇巴圖魯第219章 南線的隱憂第571章 再打小螃蟹第401章 國會山第933章 朝鮮和美國第683章 沙特建國(十五)第904章 避不開了等五一三章登陸臺灣第915章 劍指日本第609章 擁抱穆盟(上)第356章 算賬的來了七十六章 辭職第三思四章 民八條出爐第231章 化工和挖錢第88章 殺人不用刀(中)第538章 又出事了?第901章 開羅(七)第613章 盜寶引發的後果第512章 搖旗吶喊的英法第295章 錦州的消息第677章 沙特建國(九)第587章 南洋!南洋!(三)第341章 刺客橫行(下)第816章 中亞大會戰(8)第21章 撕錯了第351章 東北,軍管!第27章 八月十五殺韃子第633章 狂歡,做空美國(二)第三思四章 民八條出爐第364章 國社(三)第871章 高地大血戰第128章 刺楊事件的開端第438章 背叛(一)第478章 怒海第73章 北洋的試探第466章 新的征程第784章 帝國之瘍(完)第1037章 祖國,我的雙腳已經橫跨歐亞!第三思四章 民八條出爐第867章 針尖對麥芒第637章 大轉折!第621章 瘋狂的想法第29章 上海事第180 海棠花開第702章 瘋狂(四)第185章 悲憤交加第365章 漸濃的硝煙味第946章 金九下臺第767章 日本動員了!第253章 北國龍牙(中)第55章 崛起的一天(十)第158章 漢冶萍爭奪戰第230章 各打各的第921章 突襲(六)第6章 變味的保路第171章 一戰定西南(一)第1003章 颱風(十二)第748章 帕米爾高原上空的雷鳴!(七)第838章 混亂如麻第826章 合圍(10)第553章 破壞和豐收第754章 爭奪伊朗第637章 大轉折!第446章 庫頁島有石油第144章 山地師的想法第802章 激盪第521章 上海公報第1025章 大戰役(九)第925章 日本的反擊(三)第467章 裁軍和理財(上)第630章 十年計劃(下)第654章 陽謀天下(三)第942章 英國的大麻煩第1037章 祖國,我的雙腳已經橫跨歐亞!第790章 四方雲動第680章 沙特建國(十二)第184章 新的開始第22章 洋錢賺不賺?第975章 空擊,誰與爭鋒(下)第834章 血戰克孜勒奧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