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國策

“陛下,三大學士殿外求見!”劉瑾躬身對李棟稟報着

李棟打心眼裡膩歪那三個老頭,可是那三個大學士是李棟的父皇留給李棟的顧命大臣,短時間內李棟還動不得他們,況且這三人在朝中門生故舊頗多,影響力很大,沒有這三個人替李棟管理朝政,恐怕憑着李棟那點人馬還真就鎮不住文武百官,所以人還是不得不見的,李棟趕忙收好糕點盒子,摸去嘴角的殘渣,端坐好,無可奈何的說“請那三位大學士進殿吧!”

殿門外三大學士應聲走進殿來。今天三位大學士聯袂趕來,其實是爲的一件大事。他們聽說李棟居然自己選定了皇后。

按照歷朝歷代的規矩,這納後之事,皇帝自己是做不了主的,必須由內務府在大量的候選人之中精細挑選,最後再由內官、內閣陪同皇太后進行商榷之後才能決定,這種事情只是會禮節上徵求皇帝的意見,其他的事情自然會有人全程操辦,皇帝只等進洞房辦事生孩子即可。

三位大學士都端着肩膀,不停的舔舔嘴脣,一副要進行口水大戰的摸樣。

“陛下,臣等聽說陛下要選定一個鏢師的女兒做天下之母?”

李棟點點頭,嘿嘿一笑“這事都傳到你們那去了,正好我現在通知你們,過兩天我大婚,你們可都要來捧場啊”

“陛下,此時還需從長計議!”

“從長計議?爲什麼?”

“陛下繼位,六宮無主,臣等本來也早就想和陛下說起此事,可是。。。陛下,我朝選擇正宮之主,必須是官宦之家的女兒,這樣才能保證帝后身世清白、知書達禮,才堪爲天下之母。”李東陽做過李棟的東宮老師,這事當然由他來勸諫最好。

“少胡扯,當我沒讀過書是怎麼的,太祖遺訓,所有子孫登臨皇位者,必須娶平民之女爲皇后。”李棟早就料到必定會有大臣出來反對,所以急忙找來一些證據來佐證自己可以娶張清瑩的合理性。幸好朱元璋害怕外戚的權利過大,影響朝政,所以給子孫後代立了這麼一條規矩以此抑制後族勢力。

“這。。。陛下。。。”李東陽萬萬沒想到李棟會用太祖皇帝的遺訓來反駁他們,這個他也沒教過李棟呀,他是怎麼知道的?“太祖確實有這樣的遺訓,可是陛下無需擔心此事,我朝祖制,後宮嬪妃敢妄言政事者殺無赦,大明宮壺肅清,論其家法之善,遠超漢、唐,所以請陛下還是娶一個官宦世家的女兒爲後吧!”

李棟撇撇嘴“李大學士,是你記性不好還是我記錯了,我怎麼記得那條祖制的全句是後宮嬪妃太監敢妄言政事者殺無赦,嘿嘿。。。太監現在到底有如何的權勢,不用我說吧。若是我娶了官宦之女,他日外戚橫行,你們怎麼辦?”李棟笑眯眯的看向李東陽。

“這。。。”李東陽大皺眉頭,用眼光瞄向劉健,那意思是老兄你來。

劉健咳嗽一聲“陛下,選立皇后,作範中官,這是何等大事,陛下怎麼也不與臣等商量?”

“跟你們商量?我跟你們商量得着嗎?我娶媳婦,和我老孃商量一下不就得了?照你的話講,你娶媳婦的時候跟我商量了嗎?”

劉健倒吸一口氣,立刻被憋得啞口無言,低着頭衝謝遷努努嘴。

“陛下,這選後之事其重要性雖不及陛下選拔太子,可也備受世人關注,各個官宦世家早就把適齡的女子送進宮內供陛下選撥,陛下如此做,叫那些已經進宮待選的女子如何自處?叫那些官宦世家如何看待陛下,爲了政局穩定,臣請陛下三思!”

劉健和李東陽相視一笑,還是謝遷老謀深算,李棟這麼做,無疑是把全天下所有官宦世家的選後之路堵上了,爲了天下穩固,他也必須做出犧牲。

“謝大學士,我倒想問你,是普通的黎民百姓多呢還是官宦世家多?”

“這。。。自然是普通的黎民百姓多!”

“着啊,我既爲天下之主,那麼自然要考慮大部分人的感受,我娶了一個平民百姓的女兒爲妻,就是要告訴天下所有的人,無論身份如何,他們都可能成爲皇親國戚,我給了他們一個公平,一個希望,這樣做豈不是讓大明的江山更爲穩固?”

劉健等人輔佐弘治皇帝多年,自然不是什麼迂腐之人,之所以反對李棟娶張清瑩,完全是因爲李棟事先沒有和內閣商量,這個口子一旦開啓,皇帝就會繞過內閣做很多事情,所以他們趕忙過來勸諫。

可是聽了李棟的一席話之後,他們都陷入了沉思,爲官多年,他們也發現朝廷已經離平民老百姓越來越遠了,有些政令到地方很難執行,百姓對朝廷有牴觸情緒。給他們的感覺就是朝廷過朝廷的日子,百姓過百姓的日子,

三大學士也做過調查,歸根到底是因爲,百姓認爲朝廷在很多事情上不公平,在社會資源分配上一直都是那些官宦世家佔據絕對的優勢,而朝廷對此事一直不聞不問,所以百姓已經不拿朝廷作爲可以依靠的地方,說白了,朝廷沒給他們希望。

他們互相交換了一下眼神,紛紛對李棟躬身“陛下,是臣等思維狹隘,沒有陛下考慮的周詳,請陛下恕罪!”

李棟一愣,沒想到就這麼三言兩語就說服三大學士,他立刻喜滋滋的攙扶起三個大學士。

“既然話說到這裡,那我就多說兩句,我在天津的時候,發現老百姓對朝廷有一種天生的不信任感,是什麼原因,你們爲官多年,我不說你們也應該清楚。這樣不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老百姓的不滿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爆發的。”

“陛下所說的有理,我等思及此事也每每憂慮不堪,可是我大明承平日久,積弊叢生,先帝在世時以仁政治理天下,可。。。哎。。。效果嗎。。。臣等無能,累及先帝英明,未能讓百姓人人安居樂業,實在愧對先帝知遇之恩!”

李棟點點頭“你們有這個想法就行!那我就提出幾點我的看法,你們幾個大學士斟酌一下,第一要輕徭役,減負。少折騰他們,其實老百姓自己都知道怎麼活,只要多給他們一些時間和土地,他們完全有能力養活自己和朝廷,若是能力所及我將永久的取消農稅!第二,公平!至少是司法上的公平,老百姓要有能說理的地方!第三,希望,我將大量的在各地興建學校,開民化,讓百姓的孩子都能讀得起書!第四,驕傲,我要所有人爲自己是大明的子民而驕傲,北方的遊牧民族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大量的國朝努幣用於邊防,我將在十年內平定北方,讓北部邊境再無大的戰事。。。”

面對李棟展開的一幅幅宏偉的藍圖,三大學士驚得張大着嘴,這正德皇帝的心志也太大了吧,不收農稅,那拿什麼奉養朝廷和軍隊?司法公平,更是遙不可及,天下間多如牛毛的勳貴藩王,他們可是享用很多特權的;開民化,就不怕百姓知道太多抨擊朝廷?十年內平定北方遊牧民族,這更是連太祖、成祖兩位曠世雄主都沒做到的事情。

看着三大學士的表情,李棟微微一笑“我知道很難!但是我決定要做一下!我需要你們幫我!”

三大學士暗自嘆了一口氣,雖然知道李棟說的那四點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是李棟既然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那還有什麼好說的,無論能不能做到,他們也只能按照李棟的想法去做,忠君之事,爲君分憂是他們這些做臣子的本分!

“臣等願爲陛下效犬馬之勞!”

“那咱們就一點一點的做吧,首先這京師的衛生和治安着實是差了些,作爲大明的帝都況且如此,其他地方就更不必說了,京師一定要給地方做榜樣,所以我決定在京師搞一次衛生清洗和治安嚴打活動,整肅一下京師的環境,過幾天就是正德元年了,總要讓百姓覺得和以往不一樣才行,呵呵。。。新朝新氣象嗎。”

“是,陛下聖明!”

“這兩件事情我已經着手讓人去做了,只需要你們配合就行!”

“是,陛下!”

“還有一件事情,我早就想和你們說了。”

經過剛纔和李棟的對話,三人已經收起了輕視之心,他們覺得李棟這個皇帝和以往的那些皇帝不同,至於哪裡不同,他們還說不上,只是隱約覺得這個皇帝很親民。

“請陛下教誨!”

“教誨談不上,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歷朝歷代發生朝代更迭都是因爲當政者不知道百姓疾苦,矛盾日深之後,百姓揭竿而起。還有就是朝代更迭之後的前幾代的帝王都往往很有進取心,可是越到後來就越是守成,直到這個朝廷被推翻爲止!你們覺得這是爲什麼?”

“陛下這個提法,臣等從未想過!”三大學士有些茫然

“我也想了很久纔想明白!原因就是當政者和百姓脫節,他不知道百姓真正想要什麼!就拿你們三大學士說吧,你們中可能有人出身寒門,可是經過多年爲官之後,你們又有誰會在乎一個百姓的生死,在乎他們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呢?還有當年你們可能也是很有抱負,很有理想,可是經過官場這個大染缸之後,你們剩下了什麼?說句不好聽的,你們只剩下了鬥!每日裡滿腦子想的都是官場傾軋,如何擠壓對手,而等你們真正有了實權想做大事的時候,你們已經老了,又如何去實現你等年輕時胸中的抱負呢?”

“陛下。。。這。。。”

“你們不用否認,這是實情,我也不怪你們,可是你們要知道這樣不行啊,這麼做早晚出大事,要解決,我替你們想了一個解決辦法!”

三大學士一怔“請陛下告之!”

“我也是從官員們請師爺這點想到的,我的建議是你們這些大臣需要幕僚!”

三大學士一皺眉頭,這個主意很平常啊,他們府上可是有不少的幕僚。

“我說的這個幕僚,確切的說其實不能算是幕僚,我的想法就是,今後那些被朝廷選拔的才子,在他們爲官之前都要到你們這些大臣手下學習政務,第一他們可以讓你們瞭解下層百姓的疾苦,第二他們可以從你們這些大臣身上學習處理政務的能力,對他們將來爲官會很有幫助,第三這些人很年輕,很有衝勁,你們可以在他們身上學習到進取心,這樣整個朝廷就擁有自我修復的能力!”

三大學士互相對視着,疑惑不止,這樣的想法是誰告訴皇上的,是王守仁嗎?但是顯然這麼做的好處卻是巨大的,不但帶起了一批新人,還爲朝廷不斷的輸送熟練政務的新鮮血液!

“今後想做官就必須有三年以上這樣幕僚的經歷才行,根據大臣的推薦信由吏部酌情選派官員,這樣就避免了那些不學無術的人去當官,去禍害地方!”

“陛下英明!臣等拜服!”

“呵呵,你們也別光顧着誇我,這些都是我自己的想法,具體怎麼實行你們內閣斟酌着辦理吧”

“是,臣等遵旨!”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對了,我大婚那天,你們可記得都要來喝我的喜酒!”

“是,陛下!”三大學士立刻在心中腹誹着,你大婚,誰敢不去?

三大學士誰也不曾想到,今天李棟所說的話,將來他都一一做到了,後世的史學家也習慣把當天的君臣的對話當成正德朝的基本國策。

第二十八章 龍顏大悅第八章 天津錦衣衛第六十一章 苦心孤詣第五章 初見錦衣衛第五十三章 抽水機第七十一章 崩第三十五章 到京師第十章 童子軍第二十九章 提前佈局第四十一章 血雨腥風前第五十四章 天津人物第四十二章 藉口第十八章 不一樣的廷杖第四十章 晚宴第五十一章 自由園第二十七章 忽悠第三十二章 雙管齊下第二十三章 過卡第四十九章 蒙古人來了第十六章 天南地北二第四十七章 李棟的時代第四十章 營中對第五十七章 韓棟凱的弱點第二十二章 普志高第十三章 養生第七十五章 雙姣緣三第四十三章 滅門第十一章 解謎第五十二章 大同邊關一第七十章 內宮第十一章 解謎第五十三章 大同邊關二第一章 要官第二十三章 造反總動員第二十五章 蒙古人二第九章 點名第四十二章 有客來天津二第三十六章 軍棍第六十七章 醫院第四十二章 夷族第五十七章 T型戰法第三十八章 吉布楚和第五十一章 死戰第三十一章 寶器閣第三十七章 預言第四十五章 開解第四十八章 途中第六十七章 醫院第三十章 薩滿第四十四章 謀劃第二十九章 在即第四十六章 事後第五十五章 海軍第四十七章 李棟的時代第五章 結婚第六十八章 王平大婚第三十六章 博弈第五十八章 金帳議事第三十一章 赤腳醫生第四十七章 李棟的時代第七章 天津官府第三十一章 寶器閣第二十九章 暗流第二十九章 在即第十三章 養生第四十章 天津律法二第五十八章 試炮第四十二章 夷族第十八章 入羅教第三十八章 螳螂第二十九章 提前佈局第三十七章 內應第十二章 改變第四章 國策第二十九章 提前佈局第五十章 天津保衛戰二第二十七章 天津二第六章 被抓第四十八章 海蛟韓棟凱第四十五章 爲惡第四十六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五十章 朝會第四十五章 爲惡第二十七章 忽悠第十三章 圈套二第十章 立威第二十二章 無間道第六十二章 入計第三十四章 密談第五十三章 大同邊關二第七十六章 雙姣緣完第十章 暗示第三十一章 赤腳醫生第二十七章 回京第三十八章 老兵新兵第六章 王平第三十六章 軍棍第十四章 火藥桶第五十三章 大同邊關二
第二十八章 龍顏大悅第八章 天津錦衣衛第六十一章 苦心孤詣第五章 初見錦衣衛第五十三章 抽水機第七十一章 崩第三十五章 到京師第十章 童子軍第二十九章 提前佈局第四十一章 血雨腥風前第五十四章 天津人物第四十二章 藉口第十八章 不一樣的廷杖第四十章 晚宴第五十一章 自由園第二十七章 忽悠第三十二章 雙管齊下第二十三章 過卡第四十九章 蒙古人來了第十六章 天南地北二第四十七章 李棟的時代第四十章 營中對第五十七章 韓棟凱的弱點第二十二章 普志高第十三章 養生第七十五章 雙姣緣三第四十三章 滅門第十一章 解謎第五十二章 大同邊關一第七十章 內宮第十一章 解謎第五十三章 大同邊關二第一章 要官第二十三章 造反總動員第二十五章 蒙古人二第九章 點名第四十二章 有客來天津二第三十六章 軍棍第六十七章 醫院第四十二章 夷族第五十七章 T型戰法第三十八章 吉布楚和第五十一章 死戰第三十一章 寶器閣第三十七章 預言第四十五章 開解第四十八章 途中第六十七章 醫院第三十章 薩滿第四十四章 謀劃第二十九章 在即第四十六章 事後第五十五章 海軍第四十七章 李棟的時代第五章 結婚第六十八章 王平大婚第三十六章 博弈第五十八章 金帳議事第三十一章 赤腳醫生第四十七章 李棟的時代第七章 天津官府第三十一章 寶器閣第二十九章 暗流第二十九章 在即第十三章 養生第四十章 天津律法二第五十八章 試炮第四十二章 夷族第十八章 入羅教第三十八章 螳螂第二十九章 提前佈局第三十七章 內應第十二章 改變第四章 國策第二十九章 提前佈局第五十章 天津保衛戰二第二十七章 天津二第六章 被抓第四十八章 海蛟韓棟凱第四十五章 爲惡第四十六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五十章 朝會第四十五章 爲惡第二十七章 忽悠第十三章 圈套二第十章 立威第二十二章 無間道第六十二章 入計第三十四章 密談第五十三章 大同邊關二第七十六章 雙姣緣完第十章 暗示第三十一章 赤腳醫生第二十七章 回京第三十八章 老兵新兵第六章 王平第三十六章 軍棍第十四章 火藥桶第五十三章 大同邊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