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

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

移民當然是好事,因爲大順的華北地區的自耕農,在這個變革的時代,和歐洲的農民所面臨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

歐洲的農民面臨的現實,是在這個變革的時代,如何轉型。

而大順華北地區的自耕農,在這個變革的時代,面臨的現實,是生存。

人口滋生、人多地少、封建徭役、地方稅賦,外加銅錢和白銀的兌換問題,使得華北的自耕農羣體也已經有些撐不住了。

大順的華北地區的小農經濟,已經相當脆弱。

這種脆弱體現在,開國之初,百餘年前,自耕農羣體不需要非得男耕女織,口均25畝土地,那時候種種地,日子過得也還行。是可以餘下糧食,進入商品交換流通領域的。

而現在,不是口均25畝土地了,而是戶均25畝地就算不錯的自耕農羣體了。一般來算,五六口之家,畝產就在那擺着,人均分不到多少。

種種壓迫在身上,隨便舉個可能最不起眼的壓迫:交稅要用白銀,可是日常生活得用銅錢,銅錢轉白銀,這裡面的水就深得很。

理論上講,銅錢是白銀的小額幣,是有官方兌換比的。

但實際上,銅錢和白銀,是本幣和外幣,官方的“匯率”,卵用沒有。

這一點,明朝就有人發現了,說白銀和銅錢,根本不是白銀是“當千錢”的大錢這種關係,而是等於朝廷把發鈔權讓給了商人了。前朝就知道這是本幣和外幣,而不是大額本幣和小額本幣的關係。

這就促使各個家庭都必須想辦法乾點副業。這些副業,自然就包括紡織。

紡織,不只是自己用。還有就是要靠女人紡織,換錢,來繳納各種稅、費、勞役等等。

靠賣糧食那點錢,能把全家餓死。

不紡不行。

所以才說華北地區的自耕農經濟,已經出問題了。只靠種地,已經活不下去了。

這也是大順這邊,爲什麼對於統一的全國市場、取消鈔關、取消內部關稅如此抗拒的原因。

真讓鬆蘇等先發地區的紡織品,涌入華北,華北的自耕農就只能反了。

對歐洲來說,這是個轉型問題。

但對大順而言,這就是個實實在在的生存問題。

這也是爲什麼劉鈺在山東做事,這麼難做的原因之一:黃河從家門口走,那也意味着,勞役要比以前更多、負擔比以前更重、危險比以前更大。

就不提可能潰堤的危險,就說這河堤維護,地方的支出就得增加、百姓的負擔就得加重。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負擔加在誰身上?自然是自耕農身上,佃農榨不出任何油水了、地主士紳想要逃避負擔還是相對簡單的。

在第二波移民即將開啓之前,劉鈺來到了魯西地區的安山湖。這地方在後世的地圖上是不存在的,因爲黃河決口,這裡重現了梁山泊。

而現在,這個地方是尷尬的。

在大順海運興起之前,這裡很重要,是大運河的“四大水櫃”之一。

所謂水櫃,意思就是缺水的時候,放水給大運河;澇的時候,大運河放水給安山湖。

永樂九年開始,這裡就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一切以漕運爲先。

但顯然,建設的並不成功。

萬曆十六年,都給事中常居敬,行河復規安山湖以瀦水題,修土堤四千三百餘丈,又爲閘,一於湖之北口,一於湖之南口,因其涸溢以爲蓄泄。

萬曆十七年,都給事中常居敬奏東平、濟寧之間設安山等湖,謂之水櫃。

泰昌元年,王佐言諸湖水櫃已復,安山湖且復五十五里,誠可利漕。

崇禎十四年,張國維上疏運六策,首言復安山湖水櫃,以濟北閘。

在明末的大背景下,安山湖關乎漕運、關乎帝國安危,重要的運河水櫃,有很多次計劃要修。但最終,要麼沒錢、要麼這湖已經淤積修不太了,也就不了了之。

時光荏苒,大順最終決定放棄運河漕運的那一刻,安山湖的地位就徹底尷尬起來了。

而等着劉鈺決議要賭一把、挖黃河的時候,安山湖的地位就更加尷尬。

黃河下游,需要一個蓄水池,一個湖泊,來調節水位。

否則的話,就黃河的火爆脾氣,在魯西地區,只怕三天五日就要決一波。

是以,前期廢棄漕運期間,以及明代開始的在湖邊墾殖的所有土地……都必須廢棄。

人,遷走。

地,淹了。

不只是安山湖,而是周邊百餘里內的窪地,都必須要廢棄,作爲將來黃河改道後重要的調節湖泊,也即復縮小版的大野澤、梁山泊。

當地州牧和縣令,跟在劉鈺身後,一個個臉色都不太好看。這不是簡單的媚上就能解決的事,而是州牧也好、縣令也罷,這些事縱然說不可能全靠他們自己辦,但其中的麻煩事,從朝廷決議解決黃河北決之險的那一刻開始,就連綿不斷。

說句難聽的,你是當地州牧,縣令。十幾萬人口,要把人家賴以爲生、家庭積攢了百年的那點土地淹了、挖了,縱然說有軍隊鎮場子,那這縣衙安生的了嗎?

劉鈺的話,卻又不容置疑,壓的下面的人喘不動氣。

“黃河河道事,最難的無非兩處。”

“一是海邊鹽業,這些事我辦起來也有兩淮鹽的底子,倒是還好說些。”

“二就是這安山湖周邊,這是移民最多的地方。不是別處,以河道佔地爲算,而是要周邊百里,全部遷走,這是最大的一波遷民。”

“這件事,不辦也得辦。”

“就算說,今天不辦,不要復梁山泊。那麼將來黃河誰敢保證不決口子?只要小決,這等窪地,必然全淹。”

“今日不移,將來就得死人,就是大災。”

“不是我扒開的黃河大堤,那麼淹了就和我沒關係,我就看不到,行嗎?君子遠庖廚那一套,還是少用的好。”

“我知你們難辦,但最難辦的審查、甄別、清查、彈壓,這些事,我們來辦。但有些事,還是得你們出面。”

“我唱白臉,說句難聽的,當初這安山湖做水櫃的時候,凡墾荒的,皆違法,朝廷是根本不承認這些耕地的。”

“可也不能總唱白臉,還得有人唱紅臉,陳說利害。一則以大局爲重、二則也是對他們個人好。若移民扶桑,非是關東苦寒之地,又無黃河水患,且少徭役攤派,土地又多,實勝這裡百倍。”

“事有輕重緩急,若真鬧將起來,我是要帶兵彈壓的。這個就不要想着鬧一鬧,朝廷就退縮了。絕無此事、亦絕無可能。無論如何,黃河北道必要辦成。”

東平州牧無奈道:“國公,我等身爲朝廷命官,自知事有大小輕重。但這件事……下官直言,國公勿怪。”

“廢漕運,小農樂而漕工商賈恨。”

“挖河道,小農恨。”

“國公已經把漕工商賈得罪了,如今又要得恨於小農。此地素來民風彪悍,又兼在運河邊上,白蓮青蓮等教橫行。”

“遷民事,固然要遷。但……但那些第一波未遷的,要編入隊伍,挖掘河堤、修築護堤、擴大窪湖……這些人聚在一起,白蓮青蓮等必要滋生。只恐一夫作亂,而至河堤震動。”

“我等地方官,即便有教化之責。可如白蓮青蓮等,深入民間,非我等所擅……”

之前廢棄漕運的時候,大順官方是嚴厲打擊了一波這些亂七八糟的宗教的。這些宗教沿着運河傳播,打擊之後,可不是消失了,而是紛紛轉入地下。

後世一戰的經驗來講,把小農拉到軍隊裡,那會讓一些想法交流起來迅捷百倍。

同樣的道理,現在這些人本來就心生不滿,又聚在一起挖河,還有諸多被朝廷認定爲邪教的團體混在其中,真要是鬧出來個獨眼石人什麼的,那事可就大了。

對大順而言,打贏“七年戰爭”難?

還是完成河道挖掘,完成移民難?

無疑,後者要難的多。

而前者,劉鈺整整準備了將近三十年,前前後後,鋪鋪墊墊。

後者,卻不是一件可以慢慢來的事。

前者,二三十年,一點點積蓄力量。

後者,越拖,人越多、麻煩越大,而且壓根就不是個可以日拱一卒的事。

劉鈺算是拿着一切,包括之前贏的的一切名聲和威望,來賭這件事。

他年紀也已經不小了,如果他不把這個頭開好,老皇帝一死,黃河的事,基本就別想了。

這不只是瞧不上太子這麼簡單,而是就算有想辦事的、想辦成的人,也扛不住反對者的反撲。

扁鵲三兄弟的故事,一直以來都有道理。

真要是黃河決口了,誰能在十年之內治水成功,那是大功績。

可黃河還沒決口,任何想要遷民、移民、挖河道的人,都是壞人。人們不會感謝,不只是說士紳反對,百姓也會反對。

事到了這一步,劉鈺的心事基本完成了,只是在憑良心做最後一點事。因爲澳洲已經可以確保早晚都是漢人;北美西海岸,金礦的消息放出去,就算他即刻死了,北美的分裂也已完成,西海岸的華人五十年後必將拿到在北美的人口優勢。

唯獨黃河這件事,真有那麼點戰天鬥地的意思了。劉鈺自己也清楚,折騰黃河,就算一切順利,可能成功率也只有一半。

說不定這邊好容易挖好了,結果第二天剛走新水道,就決開了、就淤死了,那也未可知也。

只是已然走到這一步了,他也不想退了,哪怕是真到拿部隊開過來鎮壓的地步,這事也必須做完。

最起碼,把這批人全都移走,就算最後河道不成,空出一個寬達十餘里的潛在河道無人區、空出一個方圓百餘里的窪地湖泊無人區,也行。

(本章完)

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91章 提點第1009章 親不親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384章 逼迫第379章 四宗罪第117章 天誅!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1230章 開戰(九)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1055章 小麻煩第545章 難題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914章 南洋大開發(九)第55章 說服第345章 畫餅第545章 難題第974章 照舊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238章 敲定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231章 關稅問題第455章 賣舊貨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1222章 開戰(一)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1231章 開戰(十)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358章 實封第77章 入吾彀中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96章 未雨綢繆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敵對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231章 關稅問題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764章 荷蘭災難年(四)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422章 突入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204章 投名狀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737章 機遇(下)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140章 錯路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
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91章 提點第1009章 親不親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384章 逼迫第379章 四宗罪第117章 天誅!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1230章 開戰(九)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1055章 小麻煩第545章 難題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914章 南洋大開發(九)第55章 說服第345章 畫餅第545章 難題第974章 照舊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238章 敲定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231章 關稅問題第455章 賣舊貨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1222章 開戰(一)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1231章 開戰(十)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358章 實封第77章 入吾彀中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96章 未雨綢繆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敵對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231章 關稅問題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764章 荷蘭災難年(四)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422章 突入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204章 投名狀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737章 機遇(下)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140章 錯路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