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

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

這種對儒學回歸本源的原想,以及對宋儒的反思,也不是大順自己的特有現象。

而是整個儒家文化圈同時進行的。

包括海對面那個島上,很多大儒也基本都是這個態度。

如鬆村九山,就說:孔孟之學,爲註釋家所害久矣。漢晉時候,多摻雜老莊之意解經;宋元之後,更混入了禪學。

學徒習之久矣,講之既慣,日月感化,終於陷入禪學之見解,對孔孟主旨茫然而不知何物。

儒學欲興,必盡廢宋儒之註釋。

這種反思,和顏元覺得必須要破程朱,方可近孔孟,理解起來差不多。都是覺得天竺那邊的宗教太噁心了,直接把儒家的本源真意給玷污了。

整個儒家文化圈都在反思宋儒瞎雞兒注經的問題,都想要回歸儒學的本源。

然而這個口子一旦打開,尤其是整個文化圈的文化母國大順自己的主流儒學,都是對宋儒的反思。

這就必然會出現復古派的通病:層層加碼。

你要廢宋儒?你以爲你就算是復古就算是真儒了?我連孟子都不認,一杆子直接戳到孟子之前。

這當然不是單獨儒家文化圈的問題。

而是世界範圍內的宗教通病。

清教徒爲啥要跑到美洲?還不是因爲覺得英國即便改了國教,不再是天主教,但還是不夠純潔,被天主教所染,不知聖經主旨爲何物,遂要繼續往回退?

伊教那邊的很多原教旨的教派,爲什麼那麼極端?還不是覺得現在的派系不夠純潔,不知真經主旨爲何物,遂要繼續往回退?

只要開始往回退,那就必然出現退到什麼程度的爭端。

退不退,是個問題。

一旦開始往回退,退到哪,又是個問題。

事實上,當大順的主流開始反思宋明理學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是註定的了。

一旦開了口子,退到哪,就不是人爲所能控制的了。

而大順的特殊情況,又使得大順真的不能否定孟子。

可舉着永嘉永康學派的旗幟,又面臨一個打江山、坐江山的問題。

打江山的時候,陳亮的慷慨激昂的學問,當然是熱血奔涌的。

但一旦開始坐江山,那麼怎麼評價霸道,怎麼評價唐宗漢武,這就必然要受到主流儒學的反撲。

對李贄等人的反動,導致了明末東林道德主義興起;對宋明理學道德主義的反動,導致了陳亮等人的霸道學問興起;對這些王霸並用的反動,導致了仁義理念的迴流。

當然,在大順這個有諸多歷史遺留問題的王朝,以及鑑於大順整天自比李唐,又加之皇帝鼓吹劉鈺的“南洋即西域論”,使得儒生不好直接評價漢唐和三代的問題。

而劉鈺的改革,觸動了許多人的利益。

討厭劉鈺的一部分人儒生,最多也就是給劉鈺身上潑髒水,這倒沒什麼。

真正想讓劉鈺死的儒生,選了一個非常巧妙的“政治隱喻”點。

誰呢?

管仲,管夷吾。

潑髒水,抹黑,現在來看對劉鈺是沒什麼威脅的。

真正的高手,真正想讓劉鈺死的人,把劉鈺這些年參與的諸多改革,隱喻爲管仲。

一方面,這是標準的捧殺套路,這是不需要說的。

另一方面,這也和大順主流儒學的“退到哪”問題息息相關。

主流都反宋儒的理學。

但宋之前,還有唐、漢、先秦、孟,一直到最原始的六經、孔、以及三代之治。

這裡面,包括大順降衍聖公爲奉祀侯;將儒廟裡孔子的地位從師聖二位一體往下拉了一格,也算是源於大順立永嘉永康學派學問。

因爲,按照那一派的思想,孔子是“述道”,而不是創道。

道,在三代,在堯舜禹,在商湯文武周公。

孔夫子只是將早已經存在的“道”,記錄、敘述出來。

而這麼一搞,也就給了那些想要搞死劉鈺的惡政隱派,一個巨大的操作空間。

即便不提他們想要搞死劉鈺的捧殺手段,只說單純的學問問題,管仲就是大順儒學“退到哪”這個問題的一個象徵性人物。

而且,之前掛在奉祀侯府前的那塊“披髮左衽”的羞辱匾額,也是因管仲而引發的感嘆。

如何評價管仲,其實就可以直接影射這些年劉鈺的改革。

孔子對管仲的評價,還是相當高的。

甚至給了一個“如其仁!如其仁!”的評價。

孔子一般不會輕易給人“仁”的評價,縱觀當時,得到這個評價的人真就不多。

而孟子,對管仲的態度,應該說是相當低的。

公孫丑就問過孟子,說先生如果在齊國掌權,能取得晏子、管仲那樣的功績嗎?

孟子頗爲不屑,認爲拿管仲和他比是對他的侮辱。齊國人口那麼多、土地那麼大,真要是他上去的話,以王道而統天下,“由反手爾”。這麼好的基礎,管仲又幹了那麼久,也沒體現啥能力啊,誰上誰都行。

關於管仲的評價,對於那些反對劉鈺的儒生而言,一部分……指的是不是處心積慮想要捧殺劉鈺的、比較低級的反對劉鈺的儒生,這裡面的意思,一樣可以用在劉鈺,或者用在大順身上。

這麼多的人口。

這麼強的國力。

就不過是敗羅剎、收西域、徵倭國、下南洋這點小功勞而已。

若是用王道的話,統一天下,易如反掌。這哪裡是功勞?

這分明體現了劉鈺等改革派的無能。

這種隱喻,是比較低級的。

對劉鈺的傷害,幾乎是零。

皇帝根本不在意,反而不過覺得這些人也就是懷才不遇、發發牢騷,大順也確實該反思一下怎麼解決生員太多、舉人太少、官缺更少的錄取比例太低的問題。

懷才不遇,自覺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也很正常,無需在意他們的評價。

當然,這種評價本身,也是大順的官方儒學“破而未立”的體現。

因爲本身來說,當年孔子和孟子怎麼評價管仲,就是後世南宋時候,永嘉學派和朱熹關於道統的爭論。

陳亮評價漢武帝、唐太宗,並且認爲他們傳承了道統。

朱熹認爲,他們沒有傳承道統,因爲他們的出發點是利不是義、是邪不是正。

類比於過去。

就是孔子認爲,管仲雖然這樣、雖然那樣,但是保護了諸夏免變夷狄、九合諸侯使得百姓免於戰火,如其仁!如其仁!

而孟子認爲,管仲的出發點是霸道,不是王道,所以管仲很一般。

其實就是一回事。

也難怪爲什麼葉適等人,包括儒家文化圈裡的外國人,如太宰春臺等,都覺得孟子是異端。

再往深裡說。

這就是大順立永嘉永康學派的功利派,與理學派關於“仁”的爭論。

管仲認爲的仁,是什麼?

當然,《管子》肯定不是管仲寫的,是稷下學宮那邊搞得,很明顯是摻雜了諸子百家的一些解讀。

【彼欲利,我利之,人謂我仁】

拿這一次鹽政改革的淮南廢鹽問題來說。

揚州儒生說的仁,源於“克己復禮爲仁”,是要讓鹽戶子承父業永遠當鹽戶,所以他們認爲自己的做法是仁。

而劉鈺是“因爲鹽戶想要怎麼樣的利,我達到了鹽戶對生活的嚮往,所以我仁”。

往宋時永嘉學派和朱熹的爭論來看。

就是陳亮認爲,老百姓渴望安定的生活,不想被異族屠殺,不想人有狼牙棒我有天靈蓋,這是老百姓想要的利。而唐宗漢武做到了,仁在功上體現,所以唐宗漢武傳承了道統。

朱熹認爲,仁義、王道是有標準的。甲乙丙丁午己庚辛這幾項,一一列出來,符合的就是王道,王道方可謂之仁,否則就是霸道。所以漢唐時候,道統其實已經丟失了。

當然這裡面就又繞回到針對管仲的評價上了。孔子評價管仲,是否可以理解爲,管仲的功績體現了仁?

但顯然,陳亮這一套說法是無法成爲主流的。

也所以,葉適纔會在其後,瘋狂地打補丁:雖然講功利,但還是要克己復禮爲仁,要符合王道的功業,纔是儒家的功利、有益的功利。而要是走偏了,那就是霸道的功利,比如窮兵黷武之類,這就不行了。

是以到了此時,拿着管仲說事,其實延續的,還是這一套東西。

無非孔孟評價的是管仲,陳朱論的是漢唐,而如今大順自比又沒法直接拿漢唐隱喻遂又繞回了管仲。

真正想讓劉鈺死的捧殺派,搞殺得這一套其實非常容易理解。

管仲背後是齊桓公。但齊桓公能力就很一般,因爲主流認爲阿斗其實就是齊桓公模板。

隱喻之下,大順這些年取得的武功、興盛,到底是管仲的功勞呢?還是齊桓公的功勞呢?

後代人們會怎麼評價齊桓公?又怎麼評價管夷吾?

如果沒有管仲,齊桓公就是個昏君啊,最後死了身體都招蛆了,都沒人安葬啊。

管仲搞工商之利、魚鹽之利,嘿嘿,後世只會記得管仲,可不會覺得這裡面是齊桓公的功勞呢。

這就是捧殺一派的險惡之處。

因爲,若搞政治隱喻,把劉鈺比作閹宦,其實就是給劉鈺撓癢癢。

皇帝會在意嗎?皇帝反而覺得,閹宦是自己人,大順不能有閹宦,搞個閹宦也不錯嘛。

若搞政治隱喻,把劉鈺比作權臣,其實也是給劉鈺撓癢癢。

皇帝會在意嗎?皇帝會覺得,權臣?他劉守常也配?諸葛武侯那樣的政由其出,纔算權臣;或者手裡捏着兵權的,也堪堪算是權臣。就這樣的得罪了一羣人,手裡連個兵權都沒捏着的人,也配叫權臣?分明是寵臣嘛,當皇帝的不至於連權臣和寵臣都分不清。只要皇帝想讓劉鈺死,當天就能死的人,是不配叫權臣的。

而只有拿管仲搞隱喻,纔是真正有威脅力的殺招。

(本章完)

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65章 報捷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91章 提點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1207章 守成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782章 身份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203章 奇襲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550章 澳門的蝴蝶(中)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381章 臚音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53章 鎖國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776章 東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1165章 備戰(四)第56章 埋伏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680章 隱喻(上)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565章 制禮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464章 立碑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781章 談定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134章 懂倭語的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443章 誘降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848章 威望(上)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221章 先知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994章 鹹餌第82章 賣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783章 作死第77章 入吾彀中第40章 野心第722章 牆頭草(上)
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65章 報捷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91章 提點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1207章 守成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782章 身份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203章 奇襲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550章 澳門的蝴蝶(中)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381章 臚音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53章 鎖國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776章 東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1165章 備戰(四)第56章 埋伏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680章 隱喻(上)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565章 制禮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464章 立碑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781章 談定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134章 懂倭語的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443章 誘降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848章 威望(上)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221章 先知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994章 鹹餌第82章 賣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783章 作死第77章 入吾彀中第40章 野心第722章 牆頭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