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

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

在巴黎,劉鈺的名聲,尤其是在巴黎沙龍間的名聲,相當不錯。在這裡,就完全不一樣。

在歐洲的“沙龍”界,基本上,在里斯本大地震之前,當時還活着的劉鈺,“先知”般狂噴了天主教廷和耶穌會,在那之後,至少在歐洲,他在巴黎的沙龍間,已經成爲了啓蒙運動的“東方旗手”。

這事,在大順,就是個小事,小到不能再小的事。

但在歐洲啓蒙運動中,卻是個大事。

一方面,劉鈺“先知”般地提前把耶穌會和天主教聽在地震後可能要說的話,諷刺了一番,而事實果然如此,里斯本大地震之後,耶穌會果然聲稱這是天罰。

另一方面,劉鈺提前的狂噴和打預防針,爲早期啓蒙運動的重要支柱——萊布尼茨樂觀主義——降了降溫。

這在歐洲的啓蒙運動中非常的重要,按照歐洲的宗教浸潤人心的傳統,理性主義很容易走向極端,而極端又很容易在面臨里斯本大地震的時候懵圈:說好了,這是萬千種可能中,最不壞的那個世界被上帝選中,可里斯本的大地震血肉模糊的場景真正入眼的時候,怎麼也沒法相信這就是“萬千種可能中最不壞的世界”。

那場之前所謂的“啓蒙運動加速年”之後,由里斯本大地震等問題作爲導火索,最終引爆了耶穌會問題、各國與教廷關係等,導致了耶穌會被解散,這被視作啓蒙運動的一場重大勝利。

加上法國作爲啓蒙運動的重要陣地,和德國的絕對理性主義啓蒙還不一樣,他們更激進,最終也更傾向於無神論。

而捨棄萊布尼茨的樂觀主義——世間雖有惡,但這是一種平衡,是上帝創世時候弄了成千上萬個程序後,發現這纔是BUG最少、相對來說最好的那個——對法國啓蒙運動的激進加速到反教會、反宗教、甚至最後破四大舊把聖母院改理性聖殿,是非常重要的。

啓蒙運動既然是一場偉大的運動,那麼必然得有兩個條件。

一:爲現狀的批判。

二:對未來的展望。

不是說別的沒有。

而是說,想要偉大,這兩條是必須的。

那麼,對未來的展望,又得具備一定的世界視角。

於是,劉鈺鼓吹的自由貿易、配上自然秩序論,自然可以作爲對未來展望的一部分。

包括說。

67年法國發生饑荒,而重農學派認爲不應該管,應該等待自然秩序的調節。

這是不是啓蒙運動?

當然是啓蒙運動的一部分。

這就好比說,伏爾泰和盧梭整天對噴,那你總不能因爲他倆意見不同,就開除盧梭或者伏爾泰的啓蒙籍。

現在的大順,處在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狀態下。

這不是說軍事或者地緣,而是說“文化”上。

大順實學派的對外擴張派,秉持的是劉鈺當初定下的“把世界的,僞裝成民族的”。

這是進攻手段。

但一樣。

大順不能接受基督教,而歐洲自然也不可能接受大順的舊時代的諸多傳統文化。

是以,這個“自然秩序”、“道法自然”,便是大順最佳的進攻手段。

首先,這玩意兒,你別管這道、自然,到底是誰創的。是上帝、耶和華、盤古,亦或者別的什麼玩意兒,那都無所謂。你覺得是誰,那就是誰。關鍵是自然,而不是自然是誰創的。

其次,這玩意兒,是一種對未來的展望。而啓蒙運動中,自然包括着對未來的展望,這種展望又必須是世界範圍內的,不能說這東西在伱這對,在別處就錯。

最後,劉鈺在大順一戰之前,描繪了一個美好的未來:各國自由貿易,充分發揮各國的絕對優勢、比較優勢、整個人類都一起攜手蒸蒸日上。

這東西吧,在之前的大順,其實影響力沒那麼大。

但在支離破碎的歐洲,影響力可比在大順這邊大多了。

人,不能虛空打靶。

在大順,具體到經濟問題上,之前噴的方向,一直延續着鹽鐵論裡的幾個事:無非就是鹽到底是否該徹底放開,商賈去經營;朝廷到底有沒有必要鑄錢,爲啥不把鑄錢下放給私人?

而別的事,確實沒法噴。比如說,之前大順真沒有說,讓陝西對鬆蘇的絲綢增加100%關稅以保護陝西絲織業;也沒有說,立法要求禁止人死了,必須要穿鬆蘇產的棉布下葬……

是以,在大順內部,準確來說,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是本身存在的。這玩意兒本來就是黑的,你難道去噴說這玩意兒不是黑的嗎?

所以,這東西,在大順的影響力,和在歐洲,真的是完全不一樣。

再換個說法。

比如說,法革的一項偉大成就,是在繼承法上取消了摩西律,也即長子繼承。這在歐洲,是要被驚呼爲驚天創世之舉的。

而在大順的民間,這玩意兒,肯定當不起“驚天創世”這樣偉大的稱讚,因爲這對老百姓來說,沒啥驚奇的,反倒覺得這不該是理所當然的事嗎?

是以說,劉鈺當年的一些言論,在歐洲啓蒙運動這邊,威望是很高的,很多人對於未來的希冀,至少在經濟學上,是相信自然秩序會帶來全人類的幸福的。

還有一點。

啓蒙學者,基本都是脫產的。

既不種地。

也不紡織。

他們的感受,和底層的感受,是不同的。

這幾個因素擺在這,無疑,使得劉鈺在巴黎沙龍間的名聲,總的來說,還好。

當然,誰要是真敢把劉鈺的靈柩拉到里昂去,那真的會被當地的紡織工人,開棺戮屍,掛在教堂上的。

而在印度。

尤其是在吉吉拉特、摩訶羅嵯這兩個最早被西方殖民者滲透、統治、交易的地區。

只能說,劉鈺的名聲實在太臭。

這裡不是說歐洲東印度公司就是好人、而大順就是壞人。

而是說,在這之前,歐洲的所有的東印度公司,按照後世的標準,掛個“買辦”的帽子,那是一點不冤的。

東印度公司是要花錢,在議會遊說,大談【白銀外流未必是壞事】的。

這是大順打一戰,也即1760年之前的東西方之間的生產力差距決定的。

包括說,當初劉鈺改革的時候,就明確表示過:

大順的手工業,和先發的工業資本,和東印度公司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這是大順與荷蘭合作的基礎。

而真正的矛盾,在於兩點:

其一,東西方貿易的轉運利潤,大順的商業資本想要,而東印度公司不想給。

這是不可調和的矛盾,那就只能打唄。

其二,歐洲的手工業、本國工業資本、圈地後搓羊毛的土地貴族,和大順手工業、先發工業資本之間的矛盾。

這個也是不可調和的,也只能打。

那你問英國東印度公司對《棉布禁止令》的看法,覺得他們支持嗎?他們怎麼可能會支持?

但本國龐大的羊毛土地貴族、鄉紳力量,人家也是有力量的。力量強大到很多年後,都工業革命了,都有力量推出《穀物法》引起那麼大的風波,一個連印度土地稅還沒收的、當時在印度被法國打的節節敗退全面戰略被動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哪能推動撤銷一系列的重商主義法案?

再說了,反重商主義,得靠自由貿易。沒有大義,做不成事。而東印度公司本身又是重商主義的受益者,怎麼可能自己反對自己有利的“規矩”?

理解了大順和歐洲的矛盾,和歐洲這些東印度公司之間的可調和與不可調和的矛盾,也就明白此時大順在印度引起了巨大反彈。

既然談矛盾。

那就好理解了。

鬆蘇紡織業,和吉吉拉特紡織業,有沒有矛盾?

這矛盾,是可調和的嗎?

大順,能不能像之前的歐洲東印度公司一樣,一年從吉吉拉特這買大幾百萬兩的棉布?

這和道德無關。

大順哪個商人腦子有蟲?跑蘇拉特買一堆棉布,去鬆蘇賣?

現在的情況,就是所謂的【欲當買辦而不得】。

這是無形之手。

而有形之手呢?

大順當年起義,是因爲啥?

因爲沒飯吃。

所以,大順會認可法國重農學派的糧價無需管控、無形之手政策嗎?

至少,在糧食上,是不會的、也是絕不可能的。

尤其是,當年的太子,在湖北搞出來“米禁”風波後,對糧食問題,大順更是相當在意。

這裡面,就必須知道一個道理。

什麼道理呢?

糧食啊,其實是地裡長出來的!

而棉花呢,其實也是地裡長出來的!

多種三五斤棉花,就意味着會少收三五十斤的糧食。

缺了糧食,就大順這物流狀況,內地地區真缺糧了,就算不考慮耗損,真運過去的時候,說不定饑民都把府衙給佔了。

故而,大順這邊的政策就很明確了。

工商業是好的,要發展。

棉紡織業,是大順工商業的支柱產業,要支持。

但還要保證糧食安全。

那麼怎麼辦呢?

印度種棉花。

那印度種棉花,豈不是意味着印度缺糧,會導致饑荒?

那就兩回事了。

河南要是種棉花缺糧了,起義軍越過黃河,說不定就把紫禁城揚了。

那印度缺糧了,難道印度的起義軍,還能翻越喜馬拉雅山一路北上直衝京城?

至於無形之手……

只能說,在糧食問題上,法國的重農學派,剛做了個“好”榜樣:別的玩意兒就無形吧,糧食這玩意兒還是悠着點吧。

看來說,這人沒飯吃會餓死,竟然是個在東西方都準確的道理啊。

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

歷史上,印度棉紗,確確實實導致了本土的手工布產業發展,並且創下了大約6億匹的土布巔峰。

這也導致了大順現在面臨的現實:

紡織業,要分開看。

織業,只能靠外部市場,靠商業霸權和艦隊決戰,促進織業工業化。

想靠大順內部市場,直接織業工業化,那真是異想天開,根本就不懂什麼叫“男耕女織”。

紡業,則大不同。

其實也很簡單:就物價來說,同樣的勞動量,是把棉花搓成紗的勞動量更“值錢”?還是把紗紡成布更“值錢”?

劫奪制下的印度原棉和印度棉紗,自然會對大順的原本經濟產生衝擊。

但是,這種衝擊,是可承受的、甚至有利的。前提是大順的海軍,能保證運輸;大順的刺刀,能保證原棉和棉紗的低價。

大量的印度棉紗進入大順本土,再飛入尋常百姓家——大順原本專業只爲搓棉紗而生的勞動者,並不多。更多的,還是自己紡棉花搓線織布一條龍。

既然同樣的勞動時間,織布比紡棉花賺的更多,那麼這種經濟結構的調整,自然是可以推廣的。

一方面,大順解決了“改麥爲棉”這個讓朝廷一直頭疼的問題。總有人覺得老百姓傻,不知道自己種經濟作物;實際上恰恰相反,從明晚期開始,朝廷就一直頭疼老百姓自發改種經濟作物導致糧食價格波動的問題。

另一方面,這也爲大順此時的危機,埋下了伏筆。

之前三十年的印度殖民,讓印度棉花和棉紗,取代了本土的棉花和棉紗——畢竟,有些事在印度能幹,而在大順沒法幹。劉鈺只能在兩淮鹽地圈地種棉,改良棉種;而在別處,小農經濟且朝廷組織力極其低能的情況下……這麼說吧,要是大順能完成全面的棉種改良,在現有土地制度的前提下,那證明大順的組織力已經不存在任何意義上的“困難”了。想修鐵路修鐵路、想移民就移民。

當然,在印度,有些事就可以幹……比如組織力控制力不行,那我換個思路,變種大土地種植園不就得了?

於是,這三十年間,大順出現了一個龐大的內部市場。

這個內部市場,是對棉紗的需求。

三十年前,大順不存在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因爲小農經濟下,自己搓、自己紡、自己織。

三十年後,對小農副業衝擊最小的紡紗業,完成了對大順內部市場的衝擊:【各地皆用印度紗】。

這個市場,是如此之大。

大到,走錠精紡機一出線,大順的商業資本、工業資本,立刻明白,這玩意兒要發財!

因爲這個市場,不只是先發地區那些對外貿易的織布廠需求。

更有一個超過三四億人的廣袤市場:沒錯,我機織布或許賣不出去,但是機紗,卻能從松江一路賣到甘肅!

市場是如此之大、前景是如此之好。

紡紗,當然是有利潤的。沒利潤,誰紡紗?

所以,爲啥紡紗的利潤,要讓印度人拿到?爲什麼不直接進口印度原棉,運回來在本地機紡,且賺一筆原棉到棉紗這個過程中的剩餘價值?

這個問題,還有另一重意思:

印度,在這三十年的變革中,在爲大順三億多人的經濟體量,提供棉紗。換句話說,印度有多少人實際上是靠紡紗出口到大順而生存的?

大順和歷史上的英國有個很不一樣的地方。

歷史上英國的人口其實也就將將夠第一次工業革命,所以,英國可以允許印度紡紗業發展。因爲勞動力就這麼多,印度人紡一部分紗,這對英國是有利的。

英國要摧毀印度的棉布,但對棉紗,不一定非要摧毀。甚至允許印度當地建一些紡紗廠。

不是好心,而是因爲人口不是太足,幹這個就不能幹那個,只能選最高端、附加值最高的產業去幹。

而大順……

嗯。

什麼叫人口不足,以至於若是紡紗就會缺人去織布?

這個問題,大順這邊是不可能理解的。

反倒是,大順這邊欣喜若狂,他媽的,又能容納至少百十萬的無業人口了!

畢竟,紡紗不只創造了紗工這一個就業。還有機械製造、煤礦、運輸、蒸汽機、建築材料、住房、照明、玻璃製造等等一系列的產業。

舉個可能最不起眼的例子:你都上蒸汽機加走錠精紡機了,你不二十四小時兩班倒?你都上二十四小時兩班倒了,摸黑幹?那你的紡紗廠得要玻璃吧?得要照明設備吧?

(本章完)

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195章 過時了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781章 談定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419章 絕望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34章 買賣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737章 機遇(下)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1089章 工業革命(二)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113章 小人哉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遠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351章 舊相識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1042章 國運(下)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255章 兩制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660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上)第8章 罵人揭短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328章 問罪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1199章 木牛流馬(六)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40章 野心第188章 對策第504章 善勝敵者,勝於無形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358章 實封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712章 反擊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643章 反對重商主義第464章 立碑第1453章 “帝”(五)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423章 勸說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
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195章 過時了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781章 談定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419章 絕望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34章 買賣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737章 機遇(下)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1089章 工業革命(二)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113章 小人哉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遠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351章 舊相識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1042章 國運(下)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255章 兩制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660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上)第8章 罵人揭短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328章 問罪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1199章 木牛流馬(六)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40章 野心第188章 對策第504章 善勝敵者,勝於無形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358章 實封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712章 反擊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643章 反對重商主義第464章 立碑第1453章 “帝”(五)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423章 勸說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