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

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

德川吉宗想要考驗考驗二兒子,便將隨軍到二條城的二兒子德川宗武叫到身前。

屏退其餘人,說了一下大順這邊的要求,但卻沒有很寬泛的諸如幕府之將來這樣的問題,而是問了一個看似有些奇怪的問題。

“朝貢稱臣之事,已成定局。人爲刀俎,我爲魚肉,武備不敵,唯有先臣。”

“只是,有人說,即便朝貢,也可另行辦法,保留顏面。”

“天皇二字,皆爲漢文,唐高宗始用。但若以訓讀音轉爲漢文再譯,或可仍舊自號天皇,而卻寫作‘王明樂美御德’。如此,欺唐人之無知,而仍保留天皇之名號。”

“江戶人皆稱讚吾兒聰慧,以你之見,此事可行乎?”

德川宗武聽到那句“吾兒聰慧”的時候,心幾乎要停住了。他大哥已經被立爲繼承人了,雖然他是挺瞧不上自己那個不敢說話還尿褲子的大哥,但也能夠明白父親的考慮。

前年自己的大哥還生了個兒子,德川宗武就知道自己徹底沒戲了。父親是希望他和弟弟做新的“御三家”,保證家族的權力,而不是去爭去搶導致最後把將軍之位落在別人手上。

“好在”大順對日開戰,似乎讓這一切有了轉機。

尤其是戰事極端不利、日本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的情況下,讓之前已經有些死心了的德川宗武重新又燃起了希望。

原本歷史上,在德川吉宗隱居傳位之後,德川宗武還抓住機會反擊了一波,因爲他的哥哥就任將軍之後,推倒了一些德川吉宗的既定政策。

結果隱居的德川吉宗直接把他訓斥了一頓,還圈禁了三年,至此纔算是死心。

而現在,本就被中日戰爭帶來的轉機撩動心中野火的德川宗武,聽到父親在這個節骨眼上誇他聰慧,當真是心狂跳不止。

現在德川吉宗問他這個事,德川宗武略微思考了一下,便道:“兒子以爲,此事不可。”

“唐時,張九齡作回書,以爲聖武天皇姓名姓即爲‘王明樂美御德’,卻不知此爲訓讀轉音之法。國人竊喜,皆以爲此遣唐使之大功也。”

“不過,大順如今今非昔比,兒觀劉鈺之西洋諸國略考之冊,言一件趣事。”

“《舊唐書》言:貞觀十七年,拂菻王波多力遣使獻赤玻璃。拂菻者,新井君美之《西洋紀聞》中東羅馬國;波多力,按劉鈺所言,爲巴塞琉斯之音譯,非人名也。他於書中還多言‘音譯、意譯之別,當爲翻譯諸國文史之第一要務’。”

“如今,天皇、王明樂美御德;亦如波多力、巴塞琉斯之別也。劉鈺既主持交涉之事,焉能瞞得過他?”

“況且,此時戰敗,力不能敵,行此等小聰明,何異於被人毆打,而心內默唸:兒子打爹,怪哉也與?”

“古人云:慕虛名而處實禍,君子所不爲也。若此事敗露,豈不叫唐人又有出師之名?屆時,難道危及到的,不正是父親您嗎?”

德川吉宗微微點頭,其實他根本就覺得這個想法純粹扯淡,提出這個想法的人,只有小聰明而無大聰明。

德川宗武頗爲聰明,江戶城中人盡皆知。當然,也可能是大兒子襯托的好,很多人是希望德川宗武繼位的。

此時以這件事略微考教一下,德川宗武算是過了第一關,至少不是那種慕虛名而處實禍的人。

要是以往,的確是可以忽悠忽悠的。

但現在,忽悠起來怕是極難。

德川吉宗又道:“唐人又要求更易年號,此事可有先例?”

“回父親,有先例。昔者,徵夷大將軍足利義政上表,亦自稱‘臣源義政誠惶誡恐,頓首謹言’。所用的,也是用大明之成化十一年,而未用本國年號之文明七年。”

這倒不是提前準備的,而是他本來就博聞強識,又頗通古學、和學,所看書冊又多。

正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平日多讀書,總有一天會用得上,好處也是極大。

就像現在這種情況,一旦答出來,那定是能在父親那加不少分的。

現在的情況,德川宗武內心也有計較,這時候就不要去考慮什麼“兄友弟恭”的形象了。

都到這一步了,幕府將來需要的,不是一個懦弱的、兄友弟恭的守成之輩;而是一個銳氣進取、聰明伶俐,能施展才華的聰慧之主。

幕府今後要面對一大堆的爛攤子,此誠千年未有之變局。

至少,這是德川宗武認爲的,若不然自己終究是沒有機會的。

他已經知道了條約的內容,也知道在條約上,簽訂日期的時候,中日雙方各自用各自的年號,又道:“昔日徵夷大將軍足利義滿首次致書大明,說的是‘通好’。故而在後面,用的仍是本國應永年號。待得冊封之後,方用大明之年號。”

“唐人此番作爲,亦不過是覺得,這條約有些苛刻,不該對朝貢國用。所以,在朝貢之前,唐人其實亦承認日本國獨立,逼着簽訂條約,不是對朝貢國苛刻,而是對敵國苛刻;但朝貢之後,就要另有說法。”

“如今唐人兵備強盛,非日本之所能敵。又兼日後開埠,昔者,藤原不比作《大寶令》,曰:天皇,詔書所稱;皇帝,華夷所稱。如今東西二天子、各自稱中華已無可能,唐人又最在意此事,故而天皇、年號之事,萬勿糾結。”

“此等虛名,實靠武備。”

德川吉宗又點了點頭。

兩次輕微的點頭,在德川宗武看來,當真如久旱之甘霖,心頭那團火更盛。

跪都跪了,也不差磕個頭了。要是都跪下了,還在糾結磕三個頭還是磕四個頭,那就是在小處聰明、在大處愚笨了。

德川宗武的回答,很合乎德川吉宗的胃口。這種虛名虛禮,實在沒有必要耍這種小聰明,否則將來很可能因爲這件事再挨一頓打。

鬆平輝貞的密信上說的很明白,劉鈺告訴他,朝中一大堆的武將都盼着繼續打下去。

有勝無敗的仗,誰不願意來刷一刷功勳?

只是朝廷壓着,並無全佔日本之意。但真要是給臉不要臉,大順未必就不能繼續打,而且稍微換一下策略就是。

整個九州島就那麼一小撮譜代大名,剩下的全是一羣各有心思的,大順未必就非要出多少兵,拉一派打一派的本事還是有的。

打到關東去、將軍輪流當。出力最多者、冊封日本王。舊地換新田,石高翻一番。大順要九州,九州諸藩之封地,換到本州,這有何難?

本來這場仗,就是靠着劉鈺的配合,幕府才從險境裡反拿回了主動權,現在若不做出點態度反去招惹劉鈺,耍些小聰明,怕是失了智。

這兩個關於虛名的考驗過去後,德川吉宗又談到了日本開埠的問題。

日本本土產的東西,實在是不多。

哪怕長崎貿易的時候,那些大順的海商對俵物也不喜歡,只是喜歡銅料。

幹鮑魚、幹海蔘、幹海帶,這破玩意使勁兒吃,能吃多少?再說大順又不是不產,實在是不好賣。

除了這些東西,日本能賣的也就是金銀銅,以及硫磺。

反過來,大順這邊的生絲、黃豆、油料、鐵器、藥材、綢布、棉布、蔗糖、瓷器……這些都是搶手貨。

德川吉宗當然清楚,限制交易是沒有用的。在新井白石搞新政之前,也限制交易,但長崎當地的日本商人卻是可以勾連荷蘭人和中國人大搞走私的,以至於還有駕船去海上進行悄悄貿易的。

現在一下子開了五處商埠,可想而知。

日本的確也是小農經濟爲基礎,但日本和大順有個最大的區別。

日本有一羣不事生產、也不存錢、更不會把銀子藏到地窖裡的武士階層。這羣人的消費能力,可比大順的那些窖藏銀子的地主們,強太多了。

而且這些武士們都是集中居住的,要麼在各藩的城下町、要麼都蹲在江戶。

江戶完全就是一座消費型城市,這等消費能力,一旦放開限制,可想而知。

德川吉宗心中已有了一定的對策,便試探了一下二兒子,問道:“新井君美早就言及閉關之重要性。金銀如骨、米布如發,發可再長、骨不復生。”

“唐人迫倭國開埠,金銀外流之事必日益嚴重。金山、銀山,產量日減。縱有節儉令,武士亦陽奉陰違,追求甘食美服。蝦夷錦於京都,值百金;江西瓷於各藩,若珍寶。”

“如之奈何?”

德川宗武下意識地看了一下四周,確定再無外人,遂道:“道德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爲奇,善復爲妖。”

“開埠之事,已無可更改。智慧的人,不應該在這時候考慮如果不開埠多麼好,而是應該考慮既然已經開埠,如何把壞事變成好事。福禍之間,正復爲奇。”

“劉鈺不是定出了值百抽六的關稅了嗎?這等收入,父親正可收入囊中,以充幕府財政之用。”

“進貨越多,關稅收入也就越高。”

“各藩財政並不上繳幕府,往年有參覲交代之制度,所求者削弱各藩財政使之無力爭雄。”

“如今何不順勢而爲,廣入貨物,售賣於各藩,徵收關稅爲一;成立專營之株仲間,而取販貨之利爲二。”

“如此數年,則各藩日窮,幕府多金。各藩無力對抗,不敢有不臣之心;府中金銀堆積,正可購槍買炮。內可壓制諸藩、外可武備防侵。”

“勿使元文之恥而再行,非錢不可。”

(本章完)

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1441章 分歧(七)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1411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二)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92章 欽定?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1077章 爭功(二)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972章 割袍(下)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1167章 備戰(六)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509章 回報率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1226章 開戰(五)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95章 任俠士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1223章 開戰(二)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5章 落後第932章 覺醒(四)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249章 暫借第706章 海戰(四)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1176章 啓蒙躍進年(中)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439章 分歧(五)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704章 海戰(二)第1378章 凡爾賽和約(五)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1163章 備戰(二)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23章 扎心的話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195章 過時了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239章 教改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518章 城裡城外(中)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14章 江湖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
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1441章 分歧(七)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1411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二)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92章 欽定?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1077章 爭功(二)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972章 割袍(下)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1167章 備戰(六)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509章 回報率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1226章 開戰(五)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95章 任俠士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1223章 開戰(二)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5章 落後第932章 覺醒(四)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249章 暫借第706章 海戰(四)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1176章 啓蒙躍進年(中)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439章 分歧(五)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704章 海戰(二)第1378章 凡爾賽和約(五)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1163章 備戰(二)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23章 扎心的話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195章 過時了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239章 教改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518章 城裡城外(中)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14章 江湖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