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常浩南在臺上的宣告,整個數值算法與計算科學大會也隨之達到了最高潮。
至於後面持續一天半的報告環節……
反而關注度並沒有那麼高。
無他,太專業了。
本次大會的實際參會者,大約有一半都來自企業端,其中三分之一併非專業技術人員。
而由於常浩南有意將大會朝着“學科前瞻”的方向去打造,因此報告內容多以理論爲主。
對於那些能聽懂的人來說,當然稱得上是收穫滿滿。
但別說媒體和企業,就算是數值計算領域的研究者,如果不是專精於報告主題的方向,也很有可能聽得雲裡霧裡。
唯一有些話題度的事情大概是,最先做報告的常浩南,報告內容卻是給第二個做報告的詹姆森教授查缺補漏——
前者從理論層面,論證了有限體積法在面對高計算權重問題時出現結果震盪乃至計算髮散的原因,並提出了一個具備可行性的解決方案。
唯一的問題是,這個解決方案需要首先需要解開對應的本構方程。
這個方程是沒有通行格式的,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而這個“找方程”的過程,排除掉自己造輪子暴力破解這種逆天方法之外,最合適的計算工具是……
2.0版本的TORCH Multiphysics。
已經是殺人誅心的程度了。
後上臺的詹姆森教授則幾乎是硬着頭皮講完了全程。
他本來是打算乘着COMSOL在比賽當中的勝勢,把自己畢生所研究的FVM計算體系推廣到全行業全領域。
結果……
推廣,大概還是能推廣的。
只不過,未必是由他來推廣了……
至於哈羅德·黃教授,他關於緊緻高精度格式應用的報告雖然並未像前二者那樣掀起巨大波瀾,但COMSOL的挫折讓商業界重新審視其過去技術路線的合理性。
因此,他也總算是揚眉吐氣一把。
儘管在學術圈因爲得罪了人還是很難翻身。
但至少重新進入到了不少金主的視野當中。
對於此前幾乎走到絕路上的哈羅德來說,這就已經足夠了。
而整場大會,也在絕大多數人的其樂融融當中,就此落下帷幕……
……
對於常浩南來說,之前的大會屬於插曲,而大會結束之後的事情,纔是主線。
一週之後。
京城,檀州測控站。
包括常浩南、林森明和欒文傑等人在內,幾乎全部跟海洋一號有關的管理和技術人員,都聚集在了此地。
實際上,這顆歷經多重磨難最終修成正果的衛星,早在三月末常浩南還在忙於數值計算競賽的時候,就已經被髮射升空了。
按照多年前項目最開始時的計劃,海洋一號將會與風雲一號D氣象衛星搭載同一枚火箭,經過大約半個月的軌道調整之後最終進入工作狀態。
但由於中途研發方向出現多次改變,尤其是增加了光學/雷達對海監視的試驗任務之後,整個衛星的體量暴增。
以至於原本規劃的衛星平臺都無法承擔全部載荷。
好在這條時間線上航的東方紅四號(5噸級)上馬更早,研發速度也更快,一路緊趕慢趕,好歹是給海洋一號項目提供了一顆全狀態工程星。
順便也當是平臺測試了。
這才把一堆價值昂貴的寶貝器材全須全尾地裝上去。
但衛星的問題解決了,另一個麻煩又緊隨其後而來。
海洋一號,需要工作在太陽同步(SSO)軌道。
在過去,華夏一般都是在晉陽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火箭發射SSO軌道的衛星。
但長征四號乙的SSO運載能力……只有可丁可卯的2.5噸。
不夠用。
於是,只好又臨時把計劃改爲在月城使用長征三號乙發射。
超過7噸的理論SSO運力,肯定是綽綽有餘了。
不過理論歸理論,長三乙在此之前並未執行過太陽軌道發射任務,所以也是個首次。
總之,牽一髮而動全身。
能趕上的幾乎全趕上了。
經過一系列調整之後,發射時間被限定在3月最後幾天的一個狹窄窗口當中。
這樣一來,常浩南本人肯定是無從親眼見證發射過程了。
好在從發射到入歸再到進入工作,中間還需要一個週期。
而常浩南並非衛星設計師,只是負責星載和地面兩套軟件系統而已。
所以,只要等衛星第一次進入工作的時候他能在現場就好。
也就是現在。
“欒主任,按照計劃,衛星已經在今天凌晨3時45分正式轉入工作狀態,很快就將傳回第一批遙感照片。”
說話的是整個海洋一號衛星項目的總設計師,張維永。
“第一批照片……一定能通過篩選麼?”
欒文傑詢問道,同時目光轉向常浩南。
由於海洋一號的拍攝內容高度敏感,無法像一般遙感衛星那樣,將成像結果就近發送給世界各地的接收站,再由接收站通過地面傳輸手段傳輸至京城控制中心,因此通信窗口相對短得多。
而根據星載的篩選算法,如果照片並未拍到地面感興趣的內容,那麼將不會佔用寶貴的天地鏈路將其回傳。
“這個……還是很看運氣的。”
常浩南解釋道:
“航空母艦不比商船,除了港口和海峽以外很少走固定的航線,單獨一顆海洋一號衛星,對同一處位置的重訪週期哪怕最短也有3-5天,如果運氣不好,那連續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找不到目標也正常。”
“不過,在每次回傳照片之前,衛星會先發出一個詢問信號,地面可以選擇只接受經過衛星初步篩選的信息,也可以選擇不進行篩選,全部接受。”
之所以這麼設計,一方面是進行兜底——
萬一鑑別算法出了問題,至少這顆衛星還能當成普通海洋遙感衛星來用,而不至於變成廢鐵。
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這顆衛星畢竟還是要承擔一部分科研任務。
欒文傑自然聽出了這話裡的意思:
“所以……馬上要測試的,就是不經過篩選,全部接收的狀態?”
“沒錯。”
常浩南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現在衛星畢竟剛剛進入工作狀態,重點還是測試它上面設備的基本功能,至於算法層面是否有效……這個可能需要再等一段時間碰碰運氣。”
“不能去拍港口麼,比如橫須賀,或者諾福克之類?”
旁邊一名海軍領導詢問道:
“這些地方,幾乎是穩定常駐航空母艦的。”
“而且我記得,之前開會的時候浩南同志你也展示過,那個算法可以在相對複雜的背景條件下識別出航母的特殊輪廓。”
“拍港口……當然可以”
常浩南猶豫了一下,然後點點頭:
“但最好還是能和我們的預期使用情況類似,也就是在公海大洋上去抓一個目標,如果拍港口的話,那就失去我們搞海洋監視體系的意義了……”
“說的倒也是……”
對方顯然認可了這番解釋。
而就在幾人你來我往的閒聊當中,時間,終於來到了計劃的第一次通信窗口。
“報告衛星數據情況!”
張維永走到指揮台前,沉聲指示道。
很快,測控中心的大廳當中傳來聲音:
“星載設備和程序自檢正常,準備回傳數據!”
接下來,是幾秒鐘的安靜。
正如常浩南所說,這是衛星在首先報告數據情況。
大概需要10秒鐘左右。
不過這一次,沉默的時間似乎長了一點。
“報……告!”
現場工作人員的聲音,罕見地出現了那麼一絲遲疑:
“衛星迴報的情況是……目前共有77920千字節數據流。”
說到這裡,他甚至吞了下口水,接着才繼續道:
“其中有16540千字節的數據流……有效。”
“???”
“有效?”
剛剛還在給欒文傑打預防針,說有可能半個月都拍不到有效目標的常浩南有點繃不住。
從結果來看,自己似乎是被打臉了。
但又好像沒被打。
而旁邊幾人也因爲這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而有些發愣:
“有效的意思是應該是說……”
欒文傑走到指揮台前,看着遠處顯示着16540千字節/77920千字節字樣的顯示屏:
“是說……我們真的拍到了一艘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