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

感恩三境界:知恩·感恩·報恩

關於“感恩”二字,牛津詞典給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由這個定義我們也可得知,感恩包括如下三重境界:“知恩”、“感恩”、“報恩”。

“知恩”是感恩的第一重境界,一個人在接受他人幫助、受惠於他人後應該感受到他人的真切之情,關愛之心,感受到人間自有真情在。即便是一個簡單的微笑,一次順手遞送東西的簡單幫助,我們都應該從中感受到他人的友善,感謝他人曾給你的溫暖。

一個老太太,每天起早貪黑賣燒餅,每個燒餅三毛錢。有一位先生,每天上班都會路過她的攤位,總是給她三毛錢,卻不要她的燒餅,這也算是對老太太微不足道的幫助。時間久了,這位先生“買而不拿”便成了一個習慣,每天上班前總是丟給老太太三毛錢。一開始老太太還朝他微笑一下,時間久了,老太太也便習慣了,忙着自己的事情也顧不上微笑了。

就這樣,一兩年時間過去了。可是,有一天,當那位先生再丟給她三毛錢轉身要走的時候,那位老太太卻說話了:“先生,我的燒餅已經漲價了,是五毛錢一個,不是三毛錢一個了。”那位先生先是一愣,隨後苦笑着又丟給她了兩毛錢,轉身要走的時候,卻怎麼也忍不住一陣心酸。

我們往往是在剛接受別人的關照時還是心存感激的,可是時間久了,就把別人的關照視爲應該如此而心安理得,這種隨着時間的延長而使知恩之心鈍化的現象,雖不像那位老太太表現的這麼典型,卻也是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我們每天吃着可口的飯食,可是,我們有每天感激着種地的農民嗎?我們每天享受着太陽的溫暖,可是我們有每天感激着太陽嗎?

人要保持感恩之心,就不要忘記曾經得到過的恩典,並且經常地用這種甘露來滋潤着自己的心田,別人是送人玫瑰手留餘香,而作爲接受玫瑰者更應該受人之惠心存感激,用善良的心去感受世上的光明和溫暖,對曾經的一切恩澤,即使不會時時想起,但也從來不應忘記。

“感恩”是第二重境界。“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種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爲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爲了將無以爲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感恩比知恩來的要深,是對世事產生的一種美好感情,是一次對心靈的洗禮。感恩是內心流過的一陣暖流,是在心裡立下的一個誓言。

2008年5月13日早晨,在地震發生十餘小時後,一位滿臉是血的北川男孩——3歲的郎錚從廢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準備把他轉移到安全地帶時,他艱難地舉起還能動彈的右手,虛弱而又標準地向8位擡着他的解放軍戰士敬禮。這個只有3歲的孩子名叫朗錚,是北川縣曲山幼兒園的小朋友。

這個瞬間被記者拍下,照片公佈後,一個三歲小男孩敬禮的動作打動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心。23日,總理專程到醫院看望了小朗錚,稱讚他“堅強、勇敢”。

小郎錚稚嫩的小手仰天一舉——一個懷着感恩的敬禮,這一永恆的“感恩之美”在一夜間迅速傳遍神州大地,這麼小的男孩就懂得感恩,無數人因此而感動。

其實,“感恩”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然而卻有許多人卻很不容易做到這點,他們內心中似乎總有一種憂慮:認爲別人小小的提醒了自己或幫助了自己,就會變成沉重的人情債。當這樣的善意發生時,他們寧可告訴自己,這不過是一件小小的幫助,沒有別人我一樣可以做得好。殊不知,當他們無意中表露這樣的心跡時,他們已經向失敗的方向前進了。

“報恩”是感恩的第三重境界,也是感恩的最高境界。一個受惠於他人的人,要用自己的語言和行動去回報那些有恩於他的人。

一個生活貧困的男孩爲了積攢學費,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傍晚時,他感到疲憊萬分,飢餓難捱,而他推銷卻很不順利,以至於他有些絕望。這時,他敲開一扇門,希望主人能給他一杯水。開門的是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給了他一杯濃濃的熱牛奶,令男孩感激萬分。

許多年後,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曾給他恩惠的女子,因爲病情嚴重,當地的大夫都束手無策,便被轉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醫院。外科大夫爲婦女做完手術後,驚喜地發現那位婦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飢寒交迫時,激情地給過他幫助的年輕女子,當年正是那杯熱牛奶使他又鼓足了信心,完成了學業。那位女子心想這次費用一定很貴,當她鼓起勇氣看時卻驚喜地發現:手術費單上有一行字:手術費=一杯牛奶。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銜環結草,以恩報德”之類的古訓從小就印在大家的腦子中,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未被遺忘。只有常懷感恩之心,常行報恩之舉,纔會變得豁達淡定,寬容慈善,堅毅從容,才能用知足常樂、有所不欲的心態去面對事業和人生,去戰勝困難和挫折。

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該如何報恩呢?一個受惠於企業、受惠於老闆的員工要用行動感謝公司和領導,爲企業帶來利潤。髒活、累活都不逃避,有錢、無錢都不計較,工作的巨大動力是出於對企業的感恩。感恩已經不再只是語言或者自己的內心獨白,報恩就是將感恩化爲實實在在的行動。

人須知恩、感恩、報恩,這是人間最美好的感覺和最美好的情愫,時時知恩、感恩、報恩,心靈就會時時如沐春風,並充滿着幸福感,這種幸福感會傳遞給周邊的人,讓別人也感受到溫馨。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做人的根本。每個人在一生之中,一刻也離不開其他人的勞動,在衣食住行的每個環節裡,都凝結着其他人的勞動成果。既然如此,就要心存感恩,只有這樣,人生纔會充滿愛,社會纔會更和諧,世界纔會更美好。

責任三境界:知責·盡責·負責

感恩是做人的根本,負責則是做事的準則。只要你是社會上的一個個體,你就有着無法逃避的責任——對配偶的、父母的、兒女的、朋友的、社會的、工作的責任。總之,我們從有認知開始的那一天,就同時要對別人負責。

因此,“負責”一詞對於我們大家來說其實並不陌生,從年幼的兒童到長大的成人,從平常的普通百姓到身居高位的各級領導,不同的人承擔着不同的責任。其實,對任何人而言,負責包含有三層含義:“知責”、“盡責”、“負責”。

首先是“知責”,就是要明晰責任、牢記使命。學會認清責任,是爲了更好地承擔責任。首先要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然後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做,最後再去想怎樣做才能夠做得更好。明確個人的責任,可以減少對責任的推諉。

南京明城牆是我國保存比較完整的古城牆,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古代磚城,這與它所用磚塊的質量不無關係。據記載,該城牆所用磚塊都是由長江中下游附近的150多個府(州)、縣燒製的,磚的側面刻着銘文,除時間、府縣外,還有4個人的名字,分別是監造官、燒窯匠、制磚人、提調官(運輸官)。

磚上刻人名的用意,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職責分明、責任到人。參與人員的名字都刻在磚上,清清楚楚、一目瞭然,一旦出現問題,誰也賴不掉。無論監造官、提調官,還是燒窯匠、制磚人,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一樣要被追究責任。這就使得參與人員絲毫不敢懈怠,盡職盡責地努力工作。正因爲責任如此清楚,才保證了城磚質量上佳,以至南京明城牆歷經600多年的風雨,仍巍然屹立。

明白了自己的責任,才知道該如何承擔責任。如果一個人該承擔的責任沒有承擔,承擔不了的卻去承擔了,這個人絕對算不上優秀,甚至可能糟糕透頂。明白自己的責任,也是爲了更好地承擔責任。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有一份責任,社會、國家、企業、家庭正是因爲有了一個又一個成員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才得以穩定,才具有讓每一個人受益的良好秩序。

其次是“盡責”,就是要盡職履責、幹事成事。人盡其責,是一個社會得以正常運轉的基礎。無論你是領袖還是百姓,無論你是教授還是農民,無論你是領導還是員工,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是責任之內的事,否則你就是一顆鬆動的螺絲釘。一顆鬆動的螺絲釘可能導致車輛剎車失靈,可能導致飛機失事,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如果全社會的人都在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全社會的各行各業就會欣欣向榮、朝氣蓬勃。

大連市公共汽車聯營公司702路422號雙層巴士司機黃志全,在行車的途中突然心臟病發作。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鐘,他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把車緩緩地停在路邊,並用最後的力氣拉下了手動剎車閘。

第二件事:用盡全身力氣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可以安全地下車。

第三件事:將發動機熄火,確保了車和乘客的安全。

他做完這三件事後,趴在方向盤上停止了呼吸。

即使在生命垂危時,黃志全不忘自己的責任,不忘對乘客所擔負的責任。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鐘裡所做的一切也並不驚天動地的,然而卻是有責任心、有使命感的人的榜樣與驕傲。

每個人都應該盡職履責,忠於職守,勤奮工作,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創造出一流業績。

第三是“負責”,就是要勇於負責、主動擔責。一定程度上說,負責意識是成事之基。你對工作的態度決定了你對人生的態度,你在工作中的表現決定了你在人生中的表現,你在工作中的成就決定了你人生中的成就。所以,如果你不願意拿自己的人生開玩笑,就應該在工作中勇敢地負起責任。

張強很不滿意自己的工作,他憤憤不平地對朋友說:“我在公司裡的工資是最低的。並且,老闆也不把我放在眼裡,如果再這樣下去,有一天我就辭職不幹了。”

“我建議你先靜下心來,抱着主動負責的態度,重新審視自己。當你認認真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好好地把他們的業務技巧、商業秘訣、客戶特點完全搞通,甚至包括簽訂合同都弄懂了之後,再做決定,這樣,你可能會有許多收穫。”

張強聽從了朋友的建議,一改往日散漫的習慣,開始積極地投入到工作之中。還常常下班後,在辦公室裡研究商業文書的寫法。半年後,他和那位朋友又聚到了一起。

“你現在大概都學會了,是不是又準備不幹了?”那位朋友問他。

“可是,這幾個月來,老闆對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職,又加薪,我都快成了公司裡的紅人了。所以,我想留下來繼續發展,不打算跳槽了。”張強樂呵呵地對他的朋友說。

其實這種情況,很多人早就料到了。公司老闆不重視張強,是因爲他在工作中自由散漫,敷衍了事,又不努力學習,覺得不會有什麼作爲。後來他對工作如此負責,態度這麼積極,擔當的任務多了,能力也強了,當然會令老闆對張強刮目相看了。

主動要求承擔更多的責任或自動承擔責任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大多數情況下,即使你沒有被正式告知要對某事負責,你也應該努力做好它。當你嘗試着主動負責時,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經受益匪淺:在精神上,他們獲得了快樂和自信;在物質上,他們也獲得了豐厚的報酬。

爲人處事,最大的風險是什麼?是不負責任!如果你是聰明的,如果你真正想讓自己不斷進步,那麼,就要知責、進而盡責,更要主動負責!

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1章 前言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1章 前言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1章 前言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1章 前言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1章 前言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1章 前言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1章 前言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1章 前言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1章 前言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1章 前言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1章 前言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1章 前言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1章 前言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1章 前言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1章 前言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
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1章 前言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1章 前言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1章 前言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1章 前言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1章 前言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1章 前言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1章 前言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1章 前言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1章 前言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1章 前言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1章 前言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1章 前言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1章 前言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1章 前言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1章 前言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