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國子監

在分封了諸多爲大秦國出生入死的大將們後,再加上,如今大秦國國力蒸蒸日上,大秦百姓逐漸富足安康,如此一來,大秦國也算是能稱得上個國泰民安了。

在派了個能說會道的人物出使烏恆國以後,大秦國內,目前對於李顯來說的頭等大事,自然是明年的開科取士之事。

郡學,早在二年前,李顯就已經開放了,可惜的是,郡學裡的先生們對於李顯給的那六經一算術,自己都是半桶水的水平,想要教出什麼優秀的學生來,估計還真的很難,唯一一個能看中的,估計也是個不能以常理計的天才。

而李顯準備着就在武穆四年秋開一次科舉,那也是實在被逼的沒辦法的事情。

如今整個大秦國天下里,處於軍管狀態已經是足足二年多時間,軍管之制的利處就在於,可以一時半會間讓某一個地區的統治體系不會陷入癱瘓狀態,而能有效的進行統制。

可惜的是,李顯實行的軍管制確是一整個國家的,而且一實行起來就是二年多。

三年五載的時間,都實行軍管之制,這個國家,其所能進步的腳步,那也是有限的緊的。

因爲軍管,就代表着侷限性。

沒有誰都是文武全才,上馬能徵天下,下馬能治萬民的全能型人物的,一個國家出上那麼三五人,那已經是逆天般的存在了,又哪能有那許多。

可是,就算李顯明知道這種侷限性,你又能讓他如何?

如今各州都督手上,他們自己手上的常備官員都沒有找齊,你讓他們怎麼辦?到哪裡再去找這種能爲李顯守牧一方的一州刺史型人物?

所以,這整個大秦國的士大夫階層不與與李顯合作的情況之下,李顯如今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在繼續實行軍管之餘,而儘快的增開一次科舉。

從各地郡學裡,徵招出其中最優異者,分派到大州六州八十一郡的各縣去,讓他們就近的從政開始屬理公文政事,而成績一般者,要麼打發回郡學繼續深造,要麼就從事於教學工作,替換掉現在的這些勉強只能識字斷章的先生,由這些新學成的人開始教育下一屆學子,如此,一直進行良性的循環,直到有真正的大才之士讀通李顯的所抄錄來的四書七經三算術,而成爲一方大儒。

~~~~~~~~~~~~~~~~~~~~~~~~~~~~~~~~~~~~~~~~~~~~~科舉之事,本來李顯屬意的是國子監的,而當初李顯也是讓李豐這位家學最爲淵源的宗正去了國子監,加上其它四位老大人的。

可惜,如今昔人已作長水逝,如今國子監裡,呆着的卻是李豐的長子李傲,次子李興,他們二兄弟。

所謂子繼父業,大概也正如李傲這般樣子吧。

自他父親死了之後,而李家裡又出了李顯這等樣一位驚才絕豔的絕頂梟雄人物,李傲他們心自然也就安了下來,而安心的呆在這裡,教書育人做學問。

這兄弟二人,可能是受到其父親李豐的影響,對於知識卻總是報着一總熱忱的態度,以前他們所能讀的書並不多,讀來讀去也就那麼幾本,可是,如今,在他們手上握着的,卻是林林總總有十幾本之多,而且每一本,都是精華中的精華,是屬於那種以讓人讀上一輩子,也可能弄不清楚的大學問。

所以,這兄弟二人,卻是在這國子監裡,是一頭扎進了這四書六經三算術裡,那是怎麼也拔不出來了。

李顯,他是屬於那種性子來了,就要去做的人。

今天分封賞賜了諸多大將,又讓蕭謹準備明年秋開科舉之事後,想着國子監上,所以,李顯也就在下朝之後,慢步的往這邊走來。

而當李顯慢步踏進這國子監,確正好看到李傲,李興兄弟二人,帶着他們家的六七個小崽子,再加上李邈,李晃二叔侄二人,這若大的一個國子監裡,也就他們數人在這裡認真的或讀或看或抄錄着。

“三哥……”李晃這渾人,只要一看到書,那就是渾渾惡惡兩眼發直,這地他正神遊天外呢,倒是被他第一個看到了李顯的進來,忙不迭的喊了聲三哥。

“拜見大王……”

“見過王叔……”

邊上,被李晃這般一嗓子,諸人也都看了過來,見是李顯回來了,李傲,李興外加上他家幾個孩子和李邈,數人皆是起身拜見。

如今,整個大秦朝裡,可謂是李顯的一言堂,滿朝中官員,不是李顯提拔上來的軍中大將,就是一些小魚小蝦米完全都沒有說話的份兒。

所以,這時間越長,李顯的那一份唯我獨尊的威嚴霸氣卻是養得越深,特別是經過了這一次徵烏恆之戰。

這一次西征烏恆之戰,李顯可謂是每每都在險地裡求生,身上受創處,更是不計其數,血場殺伐之徵,養成的這一份殺氣以及那種唯我獨尊的霸氣,那自然是更加的沉重。

所以,自李顯一進來之後,除了李晃這個渾人外,其它人對於李顯,多少都還是有些畏懼的,特別是李傲家的那六個小崽子,平日裡,李傲他們三兄弟,就多有爲他們家的子侄輩灌輸着一種李顯無敵的思想。

他們卻是怕到時候自家子侄長大後,仗着王親國戚身份,而惹怒了李顯這位殺性沉重的鐵血大帝,到時候來個滿門抄斬什麼的,那可就徹底的後悔了。

所以,平常之時李傲他們,總是教育自家子嗣們,告訴他們李顯曾經殺過多少多少人什麼的,而在他們那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一個對於李顯完全懼怕的陰影。

所以纔會有此刻,這李傲家六個小崽子在見到李顯之後,是連大氣也不敢喘一聲。

“瑞兒,帶堂弟們出去玩,王叔有話與你父親說。”讓李傲的兒子李瑞,帶上這六七個孩子全都出去後,李顯方纔把眼看向了站立在那顯得很是侷促不安的李傲,李興二人。

“三兄呢?”李顯儘量用平淡的語氣問道。

李顯說的三兄,指的乃是李豐的第三個兒子李平。按年齡來論的話,李平卻是足足大了李顯十一歲,所以,李顯纔會喊一聲三兄。

“三弟最近迷上了活字印刷術,最近一直都呆在印染坊。”抹了把頭上那虛冒出來的冷汗,李傲不無緊張的回答道。

所謂伴君如伴虎,這話可是李顯自己寫在那本易經裡的。

周易有云,初爻在下,爲民,二爻居中,爲君子、卿大夫;三爻在二爻之上,爲諸侯;四爻近五,爲近臣;五爻在上居中,爲天子;上爻在最上,爲宗廟。

一般說來,二爻五爻居中,以示行中之道(即不偏不倚,不過無不及,古人稱爲大德),故多榮譽,多有功績。也就是說,《周易》二五兩爻辭多是吉利的。三爻居內卦之上,過中。故多兇險。四爻近五爻,五爻爲天子,故近天子之人,多恐懼,即所謂伴君如伴虎。

前段時間,李傲多少是把這《周易》給看了一遍,深覺裡面的學問之深奧,所以,也只是看了個大概,可是,對於這上下爻之卦意,他可是記得清清楚楚的,伴君如伴虎啊,猶不得他們不小心。

要知道,當初李顯在李豐死之後,可是安排他們三兄弟,呆在這國子監裡的,而如今這李平竟然偷偷跑到印染坊去了,這事兒,說他是個事兒吧,李平他也沒處可說去,可你要說他不是個事兒吧,李平這般做法,往重裡說那就是違抗李顯之令了,嚴重的那就直接可以殺頭了。

“無妨,本王來找諸兄長卻是因着準備來年秋的科舉之事,此事本王本屬意國子監由王叔代辦,只是如今王叔沒於王事,這國子監本王準備轉交於大兄,卻不知大兄意下如何?”

“臣願爲大王分憂。”正經的行了個君臣之禮,這算是李傲接受了李顯的提議了。

“那二兄呢,你可有何想做之事?”安排了李傲,李顯又把頭轉向了李興。

如今李顯手頭上實在是缺人,而李家能用得上了,也就李傲,李興,李平這三兄弟,可惜的是,這三兄弟,除了長兄李傲外,李興,李平二人才能皆是平平,完全就是屬於那種拿不出手的類型,也着實讓李顯頭疼該把他們安排在什麼位置比較合適。

用眼角看了看邊上的大哥李傲,見得大哥一副眼觀鼻,鼻觀心的樣子,李興不由得有些無味的撇了撇嘴,方纔回道:“我意屬《春秋》。”

爲了證明自己,李興還特意從桌上取來一本厚厚的冊子,很是慎重的交給了李顯,對於這位只看春秋不過一二年的人,就想着寫點什麼東西的人物,李顯卻是笑笑之餘,渾沒在意,只是拿得來隨手翻了翻。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

光看這一段,李顯就不由得給予了李興一份敬佩的眼光,看春秋能看出這些來,不得不說李興絕對是個天才。

其實《春秋》這一書有很多,有《左氏春秋》《公羊春秋》《穀梁春秋》《鄒氏春秋》《夾氏春秋》本種,而李顯抄錄來的,確是最常見的《左氏春秋》和《公羊春秋》兩冊,共一萬八千多字。

只是這春秋之書實在是難讓人搞懂,裡面每一句話,都有褒貶之分好多種意思,想要讀懂,估計就是李顯這個光會背的人,也是無法理解的。

而李興能在區區一兩年時間內,就能開始爲這春秋寫注,不得不說這傢伙,跟那關二爺一樣,也是位讀春秋的料啊。

人家關二爺讀春秋讀出個武聖人來,李顯還真希望他李家子能靠這讀春秋讀出個文聖人來呢。

~~~~~~~~~~~~~~~~~~~~~~~~~55555,感謝你的十張貴賓票啊,這是本書寫到快四十萬字第一次收到的大禮包……

第六十八回 草原雄鷹吉利第十八回 得大賢,蕭倉吏草房說前因第五十三回 孤若不死,誰能亂秦?第二十四回 勢如破竹,排山倒海破晉軍第一一零回 豎子無禮欺秦王第五十五回 殺將(補更)第六十四回 決擇第八回 甕中擒完顏第六十四回 蒼狼神的子孫們第一零八回 千金換龍熬第一一八回 李通古一計賺十萬兵第四十九回 金將軍,有聞到肉香否?第一零五回 講武堂第五十八回 吉利出招第八十六回 因爲他是武穆王第七十三回 地道之戰第一一五回 燕公慕容博第二十四回 拜將第十三回 秋風掃落葉(第三更到)第七十六回 草原神鷹的隕落第八十四回 李顯的狠第四十三回 金明論秦王第十五回 所謂的分蛋糕事件第一一一回 九路諸侯共討秦第四十七回 金明的逆襲第一二九回 吾當收盡天下英才矣第七回 引第三回 書生造反,三年不成第一二零回 大勝第三十四回 驍騎營的怒吼第二十二回 班師回朝第十四回 翰林院暫等於養老院第十三回 秋風掃落葉(第三更到)第七回 朝堂如戰場,君臣聯手演雙璜第六十七回 蜀中女兒最多情第一零七回 大婚第十二回 烏恆之痛第六十五回 殺一儆百第四十回 武威馬啓第十二回 借勢迫敵第一卷結束語第十七回 是真名士自風流第一一五回 燕公慕容博第三十二回 連環計之蠻天過海第七十一回 蕭子離夜謀陰平關求酒名啦!!急急急!!!第九十回 同化要從血緣開始第十回 想當然的招賢納士第六十八回 天下何女可爲秦王后第二回 國之大喪第六十八回 草原雄鷹吉利第五回 兵馬制第七十二回 當雄鷹落難碰上狼時第十二回 天外飛仙(第二更,求收藏)第一零九回 蘇季子說秦王第五回 吾有馬步軍三十萬,何懼他五國第十六回 何以解憂,唯良才也第六十八回 草原雄鷹吉利第五十一回 地圖(第二更,求收藏)第三十三回 麻家有酒醉八仙第九十八回 議徵南蜀第十六回 拜賢才,草房出士子第一一六回 傲世無雙白公勝第十三回 一世梟雄司馬相如第一二八回 論人才與取才第八十二回 李顯呈威破雄城第六十回 看我驍騎橫掃大宛第四十一回 陸準第八十八回 軟刀子第十一回 知識才是改革的第一要素第七十四回 孤龍麾所立之處,即爲秦土第四十五回 驍騎之志第十五回 秦王一斗老司馬第一二六回 招搖過巷第十八回 忠義無雙秦國臣第九十五回 一力降十慧第一二一回 白公劍舞,意在桑槡第五十一回 三鼓而下成皋城第二十二回 班師回朝第八回 甕中擒完顏第十三回 秋風掃落葉(第三更到)第十七回 自創的變法序錄第八回 甕中擒完顏第七十八回 歇斯底里的掙扎第一二一回 白公劍舞,意在桑槡第十五回 殺身成仁第十回 死局第六十四回 決擇第四十六回 鋒火遍韓城第一零七回 大婚替主角向各位大大求生財之道啦!第四十六回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一二五回 不喜大勝唯喜得趙佗也第一二五回 不喜大勝唯喜得趙佗也第九十七回 死孝第五十五回 強渡黃河第十二回 御駕親征八萬裡,誰與爭峰?第九回 李顯的憤怒與無奈第一零八回 千金換龍熬第九十三回 年宴三敬
第六十八回 草原雄鷹吉利第十八回 得大賢,蕭倉吏草房說前因第五十三回 孤若不死,誰能亂秦?第二十四回 勢如破竹,排山倒海破晉軍第一一零回 豎子無禮欺秦王第五十五回 殺將(補更)第六十四回 決擇第八回 甕中擒完顏第六十四回 蒼狼神的子孫們第一零八回 千金換龍熬第一一八回 李通古一計賺十萬兵第四十九回 金將軍,有聞到肉香否?第一零五回 講武堂第五十八回 吉利出招第八十六回 因爲他是武穆王第七十三回 地道之戰第一一五回 燕公慕容博第二十四回 拜將第十三回 秋風掃落葉(第三更到)第七十六回 草原神鷹的隕落第八十四回 李顯的狠第四十三回 金明論秦王第十五回 所謂的分蛋糕事件第一一一回 九路諸侯共討秦第四十七回 金明的逆襲第一二九回 吾當收盡天下英才矣第七回 引第三回 書生造反,三年不成第一二零回 大勝第三十四回 驍騎營的怒吼第二十二回 班師回朝第十四回 翰林院暫等於養老院第十三回 秋風掃落葉(第三更到)第七回 朝堂如戰場,君臣聯手演雙璜第六十七回 蜀中女兒最多情第一零七回 大婚第十二回 烏恆之痛第六十五回 殺一儆百第四十回 武威馬啓第十二回 借勢迫敵第一卷結束語第十七回 是真名士自風流第一一五回 燕公慕容博第三十二回 連環計之蠻天過海第七十一回 蕭子離夜謀陰平關求酒名啦!!急急急!!!第九十回 同化要從血緣開始第十回 想當然的招賢納士第六十八回 天下何女可爲秦王后第二回 國之大喪第六十八回 草原雄鷹吉利第五回 兵馬制第七十二回 當雄鷹落難碰上狼時第十二回 天外飛仙(第二更,求收藏)第一零九回 蘇季子說秦王第五回 吾有馬步軍三十萬,何懼他五國第十六回 何以解憂,唯良才也第六十八回 草原雄鷹吉利第五十一回 地圖(第二更,求收藏)第三十三回 麻家有酒醉八仙第九十八回 議徵南蜀第十六回 拜賢才,草房出士子第一一六回 傲世無雙白公勝第十三回 一世梟雄司馬相如第一二八回 論人才與取才第八十二回 李顯呈威破雄城第六十回 看我驍騎橫掃大宛第四十一回 陸準第八十八回 軟刀子第十一回 知識才是改革的第一要素第七十四回 孤龍麾所立之處,即爲秦土第四十五回 驍騎之志第十五回 秦王一斗老司馬第一二六回 招搖過巷第十八回 忠義無雙秦國臣第九十五回 一力降十慧第一二一回 白公劍舞,意在桑槡第五十一回 三鼓而下成皋城第二十二回 班師回朝第八回 甕中擒完顏第十三回 秋風掃落葉(第三更到)第十七回 自創的變法序錄第八回 甕中擒完顏第七十八回 歇斯底里的掙扎第一二一回 白公劍舞,意在桑槡第十五回 殺身成仁第十回 死局第六十四回 決擇第四十六回 鋒火遍韓城第一零七回 大婚替主角向各位大大求生財之道啦!第四十六回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一二五回 不喜大勝唯喜得趙佗也第一二五回 不喜大勝唯喜得趙佗也第九十七回 死孝第五十五回 強渡黃河第十二回 御駕親征八萬裡,誰與爭峰?第九回 李顯的憤怒與無奈第一零八回 千金換龍熬第九十三回 年宴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