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定蒙學,三字經亦成神作

每回來這悅來居,麻爺總是在驚喜交集中度過的,上回差點是被李顯給嚇死那自是不必說,而這一回來這悅來居,確又是讓麻爺跟淋了趟雨似的,全身上下的,全被冷汗給浸透了,可到最後,確又是感覺自己是那麼的幸福。

麻老爺在那悅來居內怎麼個開心後來又怎麼回頭安排那個小作坊開始他的發財大計這些李顯自不會去管他,李顯只需要一個結果就行。

他只需要知道,這個紙,確實是能造出來的,而也是能賣得起高價的,是能爲他李顯掙來大把的金銀的,這就行了,其它的,那就讓下面的人隨間發揮吧,若是什麼事情都需要李顯去思考去親力親爲的話,就算李顯是個超人,最後怕也是要給累垮掉的,畢竟李顯不是管理一個小家,而是管理着一個有着幾百上千萬人口的大國。

好在,如今因爲了有青幫這麼個外在的代言人,包括經商,收集孤兒,打探消息,以及以後可能還會發生的一些事情,李顯就可以全部交給這青幫去完成,而不用李顯自己再親自出面了。

現如今,李顯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狠抓教育,爭取在未來的五到十年時間裡,能取到一些學有所成的人來爲國之所用。

現如今紙也是被李顯給整了出來,而活字印刷術,也已經被李顯給搗鼓了出來,目前來說,也就是確定一下當以後蒙學裡都需要學些什麼了。

說起來,李顯對於這年代裡孩子們都學些什麼還真不太清楚,他是有心自己編一些以前小學一二年級學的小學語文和數學的課本以定爲這個時代裡孩子們的啓蒙讀物,可是,想想還是找得些大臣們來問問比較實際點,畢竟,怎麼說這年頭還是要貼合實際比較好了。

而說到做學問這件事情,別人李顯不知道,可是自家那位叔叔,現在的宗人府裡的大宗正李豐,確是位博學多才的人物,把這老兒請出山來,向他探聽一下現如今的教育情況,那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說得來李豐李宗正自數月前奉李顯之命出使楚國歸來後,就大病了一場,一直病了近一個月之久,只到前不久,纔在太醫院裡的御醫們調理之下,勉強算是恢復了過來。

如今也是一直都在那宗人府裡休息着,平常也就約上三五個好友,聊聊天,談談心,再或者就是看看書什麼做做學問什麼的,倒也是很少再去過問於朝中之事了。

只是今天難得的,竟然聽得門下小廝傳話來說,大王今兒個竟然特來拜見於他這位叔叔。

李豐在滿是驚訝之餘,亦是頗爲驚喜的。

說來當初他們五位老人,選擇李顯上位,那也是在近不得以的情況之下才做出如此選擇的,要知道,當初他們五人,可是另可選擇那荒yin無蕩的二公子延以繼帝位,也是不去考慮這位書呆子樣的三公子現如今的武穆王李顯的,這其中之差距可想而知。

可是,至李顯登基稱帝以來,這一連串的舉動,實在是大大的出乎這五位老大人的預料。

現如今,整個大秦國,雖然還談不上什麼兵強馬壯的,可是,大秦國到了如今這個地步,那也算是繁榮一時了。

所以,對於李顯的才能,不管是李豐,還是伍瑜,亦或者是樑鎮還是其它人,他們都是給予了極度的好評的。

而今天,李顯竟然直接登門來拜見,這雖然不是第一次,可是,對於李豐來說,他仍然是充滿着歡喜的。

“諸位老兄弟,且隨我一併兒出門迎接大王。”好不巧合的,此時在宗人府李豐的府邸裡,伍瑜,樑鎮,楊允,袁燁四人此時也正好在李豐的府上,碰上這般個事兒,他們自然是要一併兒出來接駕的。

“理當如此。”當下,伍,楊,樑,袁四位老大人並着李豐,急步往府門外而去。

“臣李豐,楊允,伍瑜,樑鎮,袁燁拜見大王。”

“五位老大人,且回府內說話。”很是意外於竟然在這個地方兒竟然能同時見着這原大秦國的軍、政、法三界的頭頭。

不過這樣更好,反正今天要商議的事情也是有關於教育方面的,能夠讓這五位同時在場做個參考,倒也是一件好事兒。

當下由李顯帶頭,身後五位老大人一併兒跟着李顯直往那後花園處而去。

待得諸人坐定,自有府上小廝奉上清茶來。

“你們都退下,若沒有孤之命令,任何一人有敢靠近百步者,殺無赫。”上首處,李顯對着身後這位新來的御前侍衛沉聲道。

“諾。”以前常隨侍於李顯身邊的小隊長是海大付,只是如今海大付奉了李顯之命去了青幫,幫着那麻爺開闢地下勢力,而如今調到李顯身邊的自然是另外一個小隊長。

奉了李顯之命,這位同李顯同姓的小隊長,呼啦一聲就拔出腰刀,向左右使了一個眼色,那一併跟着李顯而來的八人,只一個閃聲,就消失在這後院內。

“王叔見量,非是孤妄爲,只是接下來商議之事關係着一國之根本,孤不得不謹慎行事。”終究這裡是宗正李豐的府邸,李顯如此做法,若是換成一般人,這就算是一種輕視,一種侮辱了。

“無妨。”好在在場的五位老大人,都是那種人老成精的人物,自然是知道事情分哈馬斯重緩急的,見得李顯如此做法,他們也是知道待會兒李顯所說之事必是軍國大事,自然是容不得人多耳雜之輩,反倒是對於李顯這般做派給予了足夠的肯定。

“此番來,孤主要是想向王叔瞭解一番我大秦私學蒙學之物都爲何?”

“以雜經爲主。初學雜經,三秋後而論賦經,賦經學有所成者再轉學策論,策論之後爲治世戒言。古語有云,通治世之論,可論天下之事,有通治世戒言者,當可出任一方大員矣。”一旁的李豐,一一爲李顯說來,並又着人取來了雜經,賦經,策經,治世論等書。

李顯隨意的翻了翻這一小堆的竹簡,又聽着李豐的介紹,聽得確是讓李顯直搖其頭。

怪不得這整個大秦國裡就找不出一個厲害些的人物,估計最厲害的也莫過來是把這個治世論給讀了個裡外通透了。

說來這雜經,其實也就是一篇認字的經書,裡面估計可能有千把字左右,一個字一個字排列於其上,在蒙學裡,讓學子讀,這就算是雜經了。

而賦經,確是相當於一小篇一小篇的短文,開始有組織的讓這些孩子在學會所有字之後,而轉爲學會造句,作一些簡單的短文。這一本就相當於是小學生的作文選集。

而到了策論,裡面就開始出現一些簡單的民生問題,比如一縣之地,該如何管理,爲官當如何,到了這裡,就已經是脫出了學識的範疇,而是進入了簡單的政治教育課程。

而最後的治世戒言,就如同這本冊子的書名一樣,是屬於最高級,也是最全面的一本治世之書,裡面包括民生,政治,軍政,司法等等,甚至於連一些基本的爲官處事之道也是有着簡單的記載。

看着這治世戒方是有好幾卷的竹簡,可是,天可憐見,要治理好一個國家,就靠着讀這幾本可憐的竹簡就行了嗎?一方官員到任上後,就憑着這麼個幾卷竹簡嗎?或者是就憑着他們在任上混的經驗來處事?

大秦或者說是整個天下間的知識匱乏程度,可想而知。

“罷了,罷了……王叔無需再解釋了,孤王已明白了。”李顯以手附額,很是無奈地打斷了李豐的話。

“孤今日來,本是想着要了解些,可是今日看來,我大秦之學,當真是匱乏矣。”

也難怪李顯會這般說,不說現今這社會,就說我華夏朝裡上數到五百年前,從最初級的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開始,接着就是弟子規,明賢集,再高深一點的,就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這四書,還有《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五經,其它雜學裡,什麼法家的《韓非子》,墨家的《墨子》《胡非子》。而《孫子兵法》《戰國策》《縱橫論》這些那更是各名家代表,哪一本不是一時天驕。

看着如今這區區只有三五本的讀物,李顯的目光自然是充滿着苦悶的。

“今日我且先手書一刪,予以王叔,明日再翰林院側重設一部,名國子學監,就由王叔出任這國子學監第一任監院,着令募集天下名士,以着力更改這天下文學之物。”說完也不再去理會在場這五個老頭兒,只回身朝着身後喊了聲:“筆墨伺候。”

院外,聽得吩咐的下人,自然是急急的把個狼毫大耄和竹簡墨線給擺了上來。

看着眼前的竹簡,又想着剛安排下去的製紙,李顯確是不由得更是懷念起來。

也不做其它想,只見得李顯突然抽出佩於腰側的天子劍,一扯龍袍下襬,隨着刺啦一聲裂帛聲響起,那一件龍袍下襬,頓時就被李顯一劍給割了下來。

隨手攤了開來,蘸飽狼毫,提氣開胸,一時間,下筆若有神般,筆走龍蛇,不消一小會兒,一本改版過的三字經,就被李顯給寫了出來。

之所以說這是個改版過的三字經,則是因着裡面那什麼論語者,孟子者,全都是些讓現在這一幫人不知道的東西,寫得來也沒用,自然是需要刪去。

再還有三字經後面一段裡,寫作什麼夏商周禹秦漢唐,這些自然也是不能寫上的。

這些都需要改掉,以免出現一些不必要的知識盲點。

這一遍三字經,爲了只是讓一些適齡兒童能夠識得這三字經裡的近千個字而已,僅此而已,只所以把他編成一個兒歌,也只是爲了讓兒童們能讀得朗朗上口,能夠加深記憶力,至於說這其中包含的孝,慈,仁,義等意思,你讓一個幾歲大的孩子能理解什麼,那純粹就是胡扯。

所以,讀得朗朗上口,這纔是兒童啓蒙讀物的王道。

一篇濃縮了華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華美大章,在李顯筆下,一揮而就,冒然出現在此間,只差一點就晃花了李豐這位號稱學識淵博的大儒眼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此時的李豐,早已是一整個人趴在那桌子上仔細讀去了。

小孩子讀不懂這三字經裡包含着的人性善惡理等含義,像李豐這般一個博學的大儒又哪能讀不出來。

這一遍文章,不光朗朗上口,好讀好記,還特別有意義,做爲兒童起蒙讀物,那絕對是上上之選啊。

這一遍三字經,絕對是神作也。

第七回 朝堂如戰場,君臣聯手演雙璜第八十四回 李顯的狠第七十一回 北蒼狼完顏齊求酒名啦!!急急急!!!第六十五回 當堂對質論君民第二十二回 讓人頭疼的造紙第五十九回 三律第八十八回 軟刀子第七回 生死與共,榮辱相依第七十回 荊苛刺秦王第二十三回 商盟(小改了下大家再看看吧)第二十六回 立蒙學以徵天下之士第十七回 自創的變法序錄第三回 國祚第二十回 秦王二斗老司馬(第二更)第二十八回 宿命第二十二回 秦王一日破雄城,驚四方第一零六回 立妃第二十一回 青衣有綹,力接四方第六十五回 殺一儆百第三十回 毒士李斯第六十八回 草原雄鷹吉利第三十四回 天下之將第三回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四十九回 鎮威鏢局第四十一回 陸準第四十二回 民富則國強矣第六十六回 爲秦王賀第八十九回 李顯妙計詐廉頗第六十一回 此天助我成此大功也第四十五回 渭水之畔第一回 三年第十九回 蕭子離夜半稟燭論天下第六十五回 當堂對質論君民第三十回 毒士李斯第一一八回 李通古一計賺十萬兵第四十二回 民富則國強矣第九十九回 鐵索橫江(第一更)第九十三回 年宴三敬第四十四回 金明論縱橫第十九回 蕭子離夜半稟燭論天下第九回 逼蛇出洞第三十三回 晉之鴻門宴第二十八回 董家二號人物第九十三回 年宴三敬第四十七回 王道第六十九回 屠狗者第五十六回 吞韓城第十七回 是真名士自風流第一零三回 徵南蜀之策第七十回 刺(三更到,求收藏)第四十一回 陸準第二十回 秦王二斗老司馬(第二更)第四十二回 民富則國強矣第五十四回 雄主第二十八回 宿命第四十四回 金明論縱橫第二十四回 拜將第十二回 天外飛仙(第二更,求收藏)第一零一回 石砲之威(三更)第一二一回 白公劍舞,意在桑槡第一零八回 千金換龍熬第三十七回 殺身成仁第二十八回 董家二號人物第三十四回 天下之將第六十回 金明隱走薦百里第四回 何人敢與我一戰?第十四回 困守第一回 三年第二十七回 入蜀之計較第七十八回 鐵軍第十四回 秦王領兵鬥司馬第九十四回 失望的李顯第四回 情何以堪(求收藏)第七十三回 地道之戰第二十一回 青衣有綹,力接四方第四回 何人敢與我一戰?第三十八回 英雄末路第二十三回 秦王詐城門,守株待兔擒段淳第五十九回 三律第五回 兵馬制第四十回 苦果第一回 三年第五十二回 殺神白起第九十回 章邯劫糧道第七十九回 以假亂真詐蜀關第三十九回 騎賽第七十六回 草原神鷹的隕落第一二零回 大勝第七十九回 精忠報國秦王臣第八十八回 虎梟一吼驚天地第五十一回 三鼓而下成皋城第七十三回 地道之戰第八十三回 吼!!欺我太甚啊第三十八回 英雄末路第四回 何人敢與我一戰?第四十三回 金明論秦王第八回 甕中擒完顏第八十五回 南地之亂第三十八回 百步穿楊九原呂莽
第七回 朝堂如戰場,君臣聯手演雙璜第八十四回 李顯的狠第七十一回 北蒼狼完顏齊求酒名啦!!急急急!!!第六十五回 當堂對質論君民第二十二回 讓人頭疼的造紙第五十九回 三律第八十八回 軟刀子第七回 生死與共,榮辱相依第七十回 荊苛刺秦王第二十三回 商盟(小改了下大家再看看吧)第二十六回 立蒙學以徵天下之士第十七回 自創的變法序錄第三回 國祚第二十回 秦王二斗老司馬(第二更)第二十八回 宿命第二十二回 秦王一日破雄城,驚四方第一零六回 立妃第二十一回 青衣有綹,力接四方第六十五回 殺一儆百第三十回 毒士李斯第六十八回 草原雄鷹吉利第三十四回 天下之將第三回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四十九回 鎮威鏢局第四十一回 陸準第四十二回 民富則國強矣第六十六回 爲秦王賀第八十九回 李顯妙計詐廉頗第六十一回 此天助我成此大功也第四十五回 渭水之畔第一回 三年第十九回 蕭子離夜半稟燭論天下第六十五回 當堂對質論君民第三十回 毒士李斯第一一八回 李通古一計賺十萬兵第四十二回 民富則國強矣第九十九回 鐵索橫江(第一更)第九十三回 年宴三敬第四十四回 金明論縱橫第十九回 蕭子離夜半稟燭論天下第九回 逼蛇出洞第三十三回 晉之鴻門宴第二十八回 董家二號人物第九十三回 年宴三敬第四十七回 王道第六十九回 屠狗者第五十六回 吞韓城第十七回 是真名士自風流第一零三回 徵南蜀之策第七十回 刺(三更到,求收藏)第四十一回 陸準第二十回 秦王二斗老司馬(第二更)第四十二回 民富則國強矣第五十四回 雄主第二十八回 宿命第四十四回 金明論縱橫第二十四回 拜將第十二回 天外飛仙(第二更,求收藏)第一零一回 石砲之威(三更)第一二一回 白公劍舞,意在桑槡第一零八回 千金換龍熬第三十七回 殺身成仁第二十八回 董家二號人物第三十四回 天下之將第六十回 金明隱走薦百里第四回 何人敢與我一戰?第十四回 困守第一回 三年第二十七回 入蜀之計較第七十八回 鐵軍第十四回 秦王領兵鬥司馬第九十四回 失望的李顯第四回 情何以堪(求收藏)第七十三回 地道之戰第二十一回 青衣有綹,力接四方第四回 何人敢與我一戰?第三十八回 英雄末路第二十三回 秦王詐城門,守株待兔擒段淳第五十九回 三律第五回 兵馬制第四十回 苦果第一回 三年第五十二回 殺神白起第九十回 章邯劫糧道第七十九回 以假亂真詐蜀關第三十九回 騎賽第七十六回 草原神鷹的隕落第一二零回 大勝第七十九回 精忠報國秦王臣第八十八回 虎梟一吼驚天地第五十一回 三鼓而下成皋城第七十三回 地道之戰第八十三回 吼!!欺我太甚啊第三十八回 英雄末路第四回 何人敢與我一戰?第四十三回 金明論秦王第八回 甕中擒完顏第八十五回 南地之亂第三十八回 百步穿楊九原呂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