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八內亂漢陽城上

bookmark

正如宋時烈所判斷的那樣,這麼晚了,李建標的大帳裡卻依然***通明。見到朝鮮世李滯的突然出現,李建標似乎早有準備,一見李滯之面便笑道:“世深夜而來,想來必有大事相教於我!”

“請將軍救我性命!”誰想到,那李滯卻一下跪倒在地,哭訴着道:“國王欲要加害於我,李滯朝不保夕。思來想去,唯今之計,只要仰賴將軍。我李滯一命事小,可國王卻聽信奸臣讒言,欲要降清。此天朝與我李滯之大恨也!”

李建標面上露出驚疑之色,將李滯攙扶起來:“世何出此言?想綾陽君乃是世之父,天下豈有父親謀害兒的道理?想來世身邊必有小人挑唆,致使世如此惶恐,千萬不可當真。我這就送世回去,以辨明是非道理……”

李滯大驚失色,連連搖手說道:“不可,不可,萬萬不可。眼下李滯性命尚無大礙,可一旦回得慶雲宮,只要國王知道了此事,也許將軍明日便見不得我了。”

李建標心中嘆息,朝鮮的一切都在按照武英王設想中的進行。武英王曾有言,朝鮮君王其心是刻毒,爲了權利,兄弟相殘,父相殘,兄殺弟,父殺的事情比比皆是。一個國王若是失去了勢力,便連一隻狗都不如。

他這帶着八百明軍來到朝鮮,一是將滿清地勢力從這裡驅逐出去。第二個,也是關鍵的任務,便是利用朝鮮國內的矛盾,將朝鮮的政局納入大明需要看到的軌道。原想這事會有些波折,卻不想李宗和李滯的矛盾,這麼便浮上了水面。

武英王地意思非常明確。控制住李滯比控制住李宗對大明而言爲有利。一來李滯深受滿清之害,對滿清之恨徹骨銘心,上臺後必然會成爲堅定的親明派。二來李滯曾親眼見過明朝的強盛,明軍的威嚴,在短期內不會生出二心。

其實。在李建標的心裡,願意地是去前線打仗,而不是介入到朝鮮的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中,但武人的責任,無非服從二字。而在臨行前朱斌對他說的話,是清晰地印在腦海:

“控制住朝鮮對我大明意義重大。其一是可以對滿清形成包圍之勢,使其在做出國策時不得不對身邊的敵人有所顧忌。其二是朝鮮有着大量地物資,以及人力可以供大明使用。我大明從現在開始不要再做那種沒有任何實質利益而言的宗主國,而是要利用身邊的一切國家,來爲大明服務。而朝鮮和暹羅,就是第一步。李建標,你這次的責任重大,不但要扶持李滯順利登基。爲主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要儘量做到不讓朝鮮人產生反感。我知道對於軍人來說這任務有些困難,在但再困難你也必須給我完成……”

李建標呼出了一口氣,說道:“世,既然你說的形勢如此嚴重,身上肩負着穩定朝鮮的重任。到了必要的時刻。不得不出手助你,你且把朝鮮目前地狀況。一一說給我聽。”

見明將語氣有所鬆動,李滯大喜過望。便把朝鮮國內的黨爭對李建標訴說了一遍。

在朝鮮地仁宗、明宗時期,朝鮮的實權被文定王后把持。崇佛排儒並好於內鬥的文定王后,根本無心關心北方邊境之事,這樣給了女真族人可趁之機。到了第十四代國王宣祖初期,朝鮮北方的大片國土又淪落到了女真部落的手中。

宣祖國王派出了李舜臣、元均等名將北伐征討。但就在這個時候,朝鮮內部生了重大地變化。朝鮮內部地朋黨紛爭日趨成熟,終於誕生了東人黨和西人黨這樣的成熟政黨,開始了長達兩百年地朋黨政治。

其後的光海君是依靠朝廷裡大北派的勢力登上王位的,而大北派的政敵西人黨一直處心積慮要除掉光海君。這樣,明朝就大力支持西人黨,推翻了光海君,擁立了他的侄綾陽君爲的朝鮮國王。

綾陽君和西人黨上臺後,改變了對後金的懷柔政策,接受明朝的詔令,積極備戰討伐女真。後金與朝鮮的關係,一下就惡化了起來。這在後來也衍生出了女真人兩次入侵朝鮮的戰爭,終於使朝鮮淪爲了滿清的附屬國,脫離了大明地統治。

滿清軍隊的兩次入侵,也促使朝鮮的政治結構生了巨大變化。幫助綾陽君李宗登上了王位的西人黨,也因着李適之亂分裂爲親清的功西派和反清的清西派。由於功西派在綾陽君李宗反正和平定內亂的過程上立的功勞過了清西派,因此功西派的勢力壓倒了清西派!

而一力主張與滿清和談的大臣金自點、崔鳴吉等功西派要員就藉此掌握了朝廷的權勢。

對明朝擊敗清朝依然抱有強烈信心的清西派,面對了功西派大的打壓,其勢力被掃除。與此同時,在功西派內部也分裂爲了主張出兵援助清朝的洛黨和反對出兵援助清朝的原黨。洛黨的金自點在獲得了領議政的職位後,完全壓制了原黨。

隨着明朝軍隊山海關大捷的消息傳到朝鮮,朝鮮內部又生了變化。西人黨再次分裂爲親清的漢黨和反清的山黨。

而這次藉助明軍護送李滯歸國,本來處於下風的清西派,卻出人意料的剷除掉了原功西派在漢陽的勢力。但這並不表明清西派就把持了朝政。因爲在朝廷的背後,還有一個由國王李宗所支持的王黨存在。

聽着這個派那個派,李建標的頭都大了起來。朝鮮就這麼個彈丸小國。居然朝政地黨派之爭比起大明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僅僅在綾陽君統治朝鮮的時候,聽起來朝鮮幾乎就有七、八個黨派之多。

“這樣。”李建標沉吟着說道:“這些聽起來世的確有危險。我想着要先確保世的性命不會出現任何的閃失。我給世調撥二十名精兵,晝夜護衛安全。世乃我大明的客人,明軍自然有責任這麼做。這樣,第一個問題我想可以解決了。”

李滯地眼淚都幾乎要流了出來:“將軍大恩,李滯何以爲報?將來若有爲王一天。朝鮮必然時代與大明友好。李滯對天盟誓,此生必然不違此誓言。”

李建標心裡冷笑了下。這位世自己的性命都在岌岌可危之中,卻一心想着哪天能登上王位。這樣的人,就算真的當上了朝鮮國王,難道便能呆的長嗎?

“當然。朝廷地命令我是不敢違背的。”李建標接着說道:“朝廷嚴禁我插手朝鮮內鬥,其餘的事情卻還需要世自己解決。我唯一可以給世的承諾,就是一旦漢陽生了什麼變故,明軍將確保朝鮮百姓的安全。除此之外我便不能再給你什麼了……”

他這話給了李滯一個明確的信息,在權利地爭奪中,李滯和李宗之間地爭鬥。將由他們兩人自行展開,而監視着漢陽的明軍,將只會傾斜於勝利者一方。

但這對於李滯來說已經足夠了。在從大明京師回來的時候,武英王朱由斌給了他大量式武器,用這些武器足以武裝起一支具有較強戰鬥力的隊伍出來。而同時,在支持自己的宋時烈那,也一樣有着屬於自己的武裝。

隨後兩人詳細說了一些細節。李建標將明軍佈防情況,一旦生變亂時的控制區域。詳細的在地圖上標明瞭出來。並且和李滯約定了遭遇時地暗語,以避免生誤傷的情況。

等到一切安排妥當。李滯對着李建標再次跪了下來:“將軍地恩情李滯不知道該如何報答。此去兇險萬分,李滯不知能不能活着回來。但只要李滯能夠成功,將軍和大明的軍隊,將世世代代都是朝鮮尊貴的客人!宋時烈的判斷果然沒有錯啊……”

李建標怔了一下,當問清楚了李滯所做的一切都是宋時烈出地主意。以及宋時烈對大明到來地判斷之後。李建標露出了一絲冷笑,這個人是個聰明人。但這樣的聰明人在將來卻絕對不能夠存在……

“你不必謝我什麼,因爲我和我地軍隊沒有做任何事情,只是在幫朝鮮維持着治安。”

李建標微笑着看着李滯,是的,自己和自己的軍隊什麼也沒有做。他們只是旁觀者,看着朝鮮人自己的內鬥。漢陽的上空已經佈滿了烏雲,對於朝鮮而言,一場見徹底影響朝鮮的重大變故即將到來……

在漢陽的主要軍事力量,爲都城御營廳軍的七千人,和禁軍六百名。這是朝鮮駐紮在漢陽的全部軍事力量,甚至是整個朝鮮的軍隊。而宋時烈能完全控制在自己手裡的,即爲那六百禁軍,以及一部的都城御營廳軍士兵!

雖然六百人看起來少了點,但這卻是當年由明朝武裝起來的部隊。這六百人全部使用火槍,當初由明朝將領專門訓練過,其戰鬥力連後來入侵朝鮮的女真人也讚歎不已。而在前些日剷除功西派的鬥爭之中,也正是靠了禁軍的協助能大獲成功。

在得到了明軍將領的承諾之後,宋時烈開始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他將禁軍領元中叫來,開門見山地說道:

“我朝三百年來,服事大明,其情其義,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再造之恩,自開闢以來,亦未聞於載籍者。宣祖大所謂義則君臣,恩猶父,實是真誠痛切語也。”

他的痛訴讓元中開始感覺到了一絲隱隱的不對,這時又聽宋時烈說道:

“朝鮮兩次遭到女真入侵,實爲朝鮮之痛。幸賴天朝兵,救我朝鮮于危亡之中。但綾陽君懦弱無能,早晚必定又有恥辱生。今世歸國,久歷在外,又有天朝支持,正是我等成大事絕佳之時,元中可以幫助我,以成朝鮮千秋大事!”

像這樣的宮廷政變,朝廷黨爭的事情,元中不知看到了多少,宋時烈說出這樣的話來,他一點也不覺得吃驚,反正不是他就是別人,早晚都會有個人跳出來,搶奪朝廷大權的。他唯一所關心的,就是在這次兵變中,自己能夠得到什麼好處……

早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宋時烈微笑着說道:“但將世推上王位,則朝鮮都城御營廳軍及禁軍將士都由你來掌控。我也不想瞞你,這次世從大明帶回了一千條式火槍,我也可以全部交給你。如此你應該滿意了吧?”

何止是滿意二字?都城御營廳軍和禁軍交給一人掌握,那是朝鮮從來沒有過的事情。自己這麼一來就等於是朝鮮的兵馬大元帥了。朝政儘管讓這些文人掌管好了,若是不合自己心意之時,隨時隨地都可以平定。

尤其是那一千條火槍,是讓他的眼睛裡露出了貪婪。明朝火器之利,他早就已經領教。尤其是那八百明軍使用的武器。禁軍的武器也同樣是大明幫着武裝的,可和那八百明軍手裡使用的火槍一比,簡直就成了小孩的玩具……

“我也是朝鮮忠臣,眼看國家敗亡於此,豈可無動於衷?”元中拍着胸脯說道:“大人,我元中這條命任憑你的驅使。恢復朝鮮大計,元中死而無憾。只是,明朝軍隊那知道這事嗎?”

宋時烈點了點頭:“大明將軍已經知道,他們不會參與到此事之中。但是,只要我們能成功,他們將會無條件地支持我們。所以,我等起事之舉,成敗就在於將軍你一人身上!”

二百七十五一代梟雄的末路一百二十三龍秀才三百十九擒賊二百三十三僱傭軍九十二自作孽不可活五百零二進入德里二百三十四劍客之道二百六十八追匪二百十六破圍濟南三百三十滅國二百十六破圍濟南三十二抄家滅族的事情四百十七殺二百八十四神奇到達的糧食二百四十五大明出擊二百六十二傾盆大雨洗疆場二百二十天文三百五十七孝子和逆子十五清雅院二百十九劫糧一百四十四突變九十五經略地方二百八十七保國公的部下二百二十天文三衝營二百十六破圍濟南五百三十七大海戰下五百二十三處決五百二十九開戰四百四十五敗仗二百五十七重奪京師八十五皇上的口喻一百四十四突變六十四海盜五百零六風流明將一百六十六安排京城一百二十四熟人四百二十八大明雙驕中一百三十三舍生忘死誓除韃虜四從軍三百十四倭島二十九夜審要犯一百四十九吳橋兵變四百七十八計取鶴丸城下五十君臣之交一百三十五奮死三十四見機行事二百四十三皇宮森森三百六十九蘿蔔四百八十五倭島之亡七二百四十一平西伯三百零五招賢令三百三十七小圓三酌樓二百零四江南之王四十七初見崇禎一百九十二疑心二百六十九矛盾交織四百八十四倭島之亡六四百十五伐虜七大殺一百二十八孫家當家一百四十五意外之變三百五十六漢陽城三百一十廷議五百三十三形勢突變一百四十九吳橋兵變五百四十五準噶爾一百零四用人五百十五出訪四百六十一揆軍的出現一百三十花魁五百十二戰鬥戰鬥戰鬥三百二十革制四百十九火器和騎兵的對決四百四十八兩個縣令四百琉球二百六十一寧走家賊不放外寇五爲兵爲將之道四百九十九大明的呂宋上一百六十四是戰是和五百零七諾利斯二百九十三攻擊寧遠二百二十八開炮四百六十五金澤城的歡迎三百十二守衛臺灣七十九弔喪二百五十九僞君子和真小人二百三十五死亡之路二十二出征平匪一百七十一催情香三百零五招賢令一百八十五鳳陽會諸將二十九夜審要犯三百七十一是敵是友三十八撤兵一百二十九花魁大會二百九十三攻擊寧遠三百二十二讀書人三百七十草原一百七十九洛陽會戰一二百七十七暗潮涌動
二百七十五一代梟雄的末路一百二十三龍秀才三百十九擒賊二百三十三僱傭軍九十二自作孽不可活五百零二進入德里二百三十四劍客之道二百六十八追匪二百十六破圍濟南三百三十滅國二百十六破圍濟南三十二抄家滅族的事情四百十七殺二百八十四神奇到達的糧食二百四十五大明出擊二百六十二傾盆大雨洗疆場二百二十天文三百五十七孝子和逆子十五清雅院二百十九劫糧一百四十四突變九十五經略地方二百八十七保國公的部下二百二十天文三衝營二百十六破圍濟南五百三十七大海戰下五百二十三處決五百二十九開戰四百四十五敗仗二百五十七重奪京師八十五皇上的口喻一百四十四突變六十四海盜五百零六風流明將一百六十六安排京城一百二十四熟人四百二十八大明雙驕中一百三十三舍生忘死誓除韃虜四從軍三百十四倭島二十九夜審要犯一百四十九吳橋兵變四百七十八計取鶴丸城下五十君臣之交一百三十五奮死三十四見機行事二百四十三皇宮森森三百六十九蘿蔔四百八十五倭島之亡七二百四十一平西伯三百零五招賢令三百三十七小圓三酌樓二百零四江南之王四十七初見崇禎一百九十二疑心二百六十九矛盾交織四百八十四倭島之亡六四百十五伐虜七大殺一百二十八孫家當家一百四十五意外之變三百五十六漢陽城三百一十廷議五百三十三形勢突變一百四十九吳橋兵變五百四十五準噶爾一百零四用人五百十五出訪四百六十一揆軍的出現一百三十花魁五百十二戰鬥戰鬥戰鬥三百二十革制四百十九火器和騎兵的對決四百四十八兩個縣令四百琉球二百六十一寧走家賊不放外寇五爲兵爲將之道四百九十九大明的呂宋上一百六十四是戰是和五百零七諾利斯二百九十三攻擊寧遠二百二十八開炮四百六十五金澤城的歡迎三百十二守衛臺灣七十九弔喪二百五十九僞君子和真小人二百三十五死亡之路二十二出征平匪一百七十一催情香三百零五招賢令一百八十五鳳陽會諸將二十九夜審要犯三百七十一是敵是友三十八撤兵一百二十九花魁大會二百九十三攻擊寧遠三百二十二讀書人三百七十草原一百七十九洛陽會戰一二百七十七暗潮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