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十九火器和騎兵的對決

bookmark

戰場上的氣氛一片肅殺,戰旗在各字的陣中迎風招展。雙方士兵整齊地排列在那,臉上都不約而同的露出了緊張的神色。大戰一觸即發,空氣也因此而變得凝重起來。只有戰馬耐不住寂寞而發出的響噴,才能顯示出幾萬人的廝殺即將開始!

一萬兩千名清軍騎兵,已經整整齊齊地排列在了那。這些扎着辮子的士兵們,緊緊握着手裡雪亮的戰刀,等待着最後衝鋒命令的下達。“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是他們心裡從老祖宗那流傳下來的信念。他們堅信這一萬兩千名士兵足以沖垮敵人的任何防線。

戰場上有些冷,吳三桂動了動冰涼的手,握住了那把一直陪伴着他的大刀。他看向對方明軍的眼神裡,很明顯的有些疑惑。對面的明軍爲什麼會是如此的裝扮?一色鐵灰色的軍服,穿着錚亮的皮靴,甚至身上連個護甲都沒有。

吳三桂隱隱猜測出,這是明軍士兵爲了行動上的方便這才如此裝扮。但就算他們火器上佔據着絕對的優勢,難道朱斌自信到,憑藉着火器的兇猛,真的就可以不用短兵相接了嗎?還有,他們腰間懸掛着的是戰刀還是其它什麼東西?

吳三桂有些迷茫地搖了搖頭。邊上的雷大同鼻子裡冷冷哼了一聲:“狂妄自大的朱斌,就算火器再厲害,能擋得住上萬騎兵地衝擊?等我們的軍隊衝到了面前。他們手裡的火槍,到了那個時候和燒火棍也沒有任何的區別了。”

“我心裡總還是有些擔心,朱斌不是那麼大意的人。”吳三桂皺着眉頭說道:“不過,現在來來不及弄清楚這些了。記得,先讓滿八旗衝擊,等把明軍實力消耗得差不多了。咱們的部隊從左右兩翼方向,同時發起攻擊,一舉擊潰對面之明軍!”

雷大同對吳三桂充滿了崇拜:“王爺妙計,一定能大獲成功。右翼由方彪那小子指揮,左翼由我親自指揮。王爺儘管放心好了。只是,這戰哪怕打勝了,女真騎兵只怕也得消耗光,我怕王爺在朝廷裡,不太好對那些女真人交代啊…”

“去吧。”吳三桂略顯疲憊地揮了揮手。

號鼓隆隆響起,像是天上地雷神正在揮動手中大錘。開始。吳三桂心裡默默地念着。他把手中的大刀高高地舉了起來,用盡全身的力氣喊道:

“前進!”

他第一個衝了出去,周圍萬馬奔騰,上萬匹戰馬踏在大地之上,捲起滾滾煙塵,遮天蔽日,震動山河。在這一瞬間,吳三桂忽然產生了一種錯覺。彷彿他現在指揮的不是滿人騎兵,而是當年自己在山海關時。一手調教出來的,最最精銳地關寧軍。

“吳”字大旗飄揚在軍中,指引着一萬兩千名騎兵悍不畏死地衝鋒。那把雪亮的大刀,泛出雪亮的光芒。吳三桂胯下那匹通體烏黑的戰馬,就如同它的主人一般。不衝到敵人的面前。不用鐵蹄踐踏死敵人,就絕對不會停止衝鋒地步伐。

看着蜂擁而上的女真騎兵。朱斌古怪地笑了一下。一將奮死,三軍用命。吳三桂還是當年的那個吳三桂,身上的膽氣和勇猛並沒有隨着歲月的流失而減少半分。在他指揮下的不管什麼樣的軍隊,無疑是最可怕,最有戰鬥力的部隊。

可惜明軍已經不是昔年地明軍。將領勇猛與否,不再是最主要的了。他們需要地只是對戰場形式敏銳地判斷,從容地調度,而不是永遠衝鋒在前。朱斌似乎有些爲吳三桂惋惜地搖了頭,然後淡淡地對身邊的將領說道:

“開始吧!”

火炮隨着這一聲命令,紛紛張開了猙獰的炮口,炮聲在潮水一般衝擊過來的滿清騎兵中,不斷地發出轟天巨響,不斷地像從地府中出來的無常,勾取着一個個人地性命。

硝煙瀰漫之中,隆隆地炮聲中,不斷的有女真騎兵從馬上跌落。有地人的身子被炸上了半空,等到重新落到地上的時候,卻只剩下了血肉模糊的斷肢。

女真人好像也被這樣的場面,刺激起了身體裡的兇悍,他們完全無視於死亡,心中只有同樣的一個念頭,衝上去,衝上去,只有衝到明朝士兵的面前,才能結束這樣可怕的惡夢。

他們沒有多少火器,“騎射乃女真人之根本”。這樣的想法牢牢佔據在他們的腦海中。那些明朝的士兵,只不過是仗這火器的犀利而已。等到字衝到了他們的面前,很快就能讓他們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流血和死亡!

舉着大旗的旗手被炸飛到了天上,就在“吳”字大旗從即將落到地上的時候,吳三桂快捷無比的一把抓住了大旗,他左手持刀,右手舉旗,拼力大吼一聲:

“吳三桂在此,三軍效死!”

這是一個勇敢的統帥,他的行徑最大程度上激勵起了部下的勇氣和信心。誰也不知在這樣的炮火攻擊中,滿清究竟死了多少人。但已經沒有人在乎這些了,吳三桂在這裡,平西王在這裡,他正在指揮着他們戰鬥。“吳”字的大旗已經代表了一

終於,他們漸漸脫離那了段可怕的炮火射程,在他們的身後,躺着無數剛纔還生龍活虎的同伴,他們不忍心,也不敢向後看去,因爲他們知道,只要一回頭,看到同伴們慘死的樣子,也許他們很快就會失去戰鬥到底的勇氣。

可是他們並不知道,炮火的打擊僅僅只是開始,更加殘酷的屠殺還沒有真正開始。

二十挺連珠銃被集中地放到了戰場。二十個黑洞洞地槍口,正在那發出無聲的警告,這裡,是黃泉路的入口,這裡,纔是死亡之路的真正開始…

在它們的身邊。後面,幾千枝火槍已經舉了起來。一會戰場上就會下上一場“暴雨”,用火藥鋪灑的“暴雨”,讓女真人這一輩子也永遠無法忘記地“暴雨”。

“景平三年三月初六,天氣有一些寒冷。不過還能讓人接受。韃子在這一戰,一開始就動用了他們全部的一萬二千名騎兵,企圖一舉摧毀我們的陣地!

不管吳三桂是個什麼樣的人,但我和同僚們一致認爲他真的非常勇敢。從始至終,那面大旗一直沒有倒下過,而吳三桂也始終都衝在隊伍地最前面。若是要比這份膽氣。在明軍中,只怕也只有少數的幾個人可以和他相提並論。

當炮火殺傷結束後,可怕的連珠銃在龍默寒的命令下開火了。連珠銃的威力,當初在演習的時候我們曾經親眼看過。可是在戰場上,卻帶給人一種與演習時完全不同地震撼。

我看到韃子的騎兵一個接着一個從馬上栽了下來,好像割草一樣。那副場面完全只能用壯觀兩個字來形容。或者是可怕?我真的無法確切地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我看了眼身邊的同僚,他們的臉上也都一個個的浮現出了震驚,難以置信的表情…

只有督帥臉上什麼也看不出。好像他早就預料到了這種情況一定會發生地。他的手指有節奏地在刀把上彈着,過了會他忽然轉過頭來對我說:還不行。連珠銃的威力還遠遠沒有達到我的要求。回去後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他的話已經完全不再關心戰場上地勝負,而是已經在考慮將來地事情。但當時我無法相信,還有比連珠銃更加可怕的武器嗎?當刀槍相搏地時候,傷亡的數字總能大概控制住一些。可是新式火器地出現,戰場上火槍對刀槍的較量。只能用屠殺來形容了…

韃子慘烈的傷亡。已經無法用一個確切的數字來說明了。他們戰馬的奔跑,也隨着血腥的殺戮而漸漸放慢了下來。而我能清楚地看到。一直在軍中飄揚的那面吳字戰旗,似乎也凝固在了戰場上。握着戰旗的那個人,好像完全被眼前的一切驚呆在了那。

好容易,費勁千辛萬苦,付出了無數人的生命,大約有五六百韃子其中終於接近了我們,但是,隨即而來的,是上千條火槍的無情射殺。我看到韃子在馬上用嫺熟的技巧躲避着致命的攻擊,但很快連他們自己也發現錯了。

一排火槍之後,緊接着就是第二排火槍出現。當僥倖躲避過了第一輪攻擊的韃子,長長舒了一口氣從馬腹下擡出頭,滿心歡喜地以爲脫離了死亡的威脅,但很快,他們就滿臉震驚的從馬上栽落到了地上,在句絕望和痛苦中死去。

僅僅兩輪的射擊過後,那些衝上來的韃子們不是人中槍栽落,就是戰馬發出悲鳴倒在地上。近六百名的韃子騎兵,能從地上爬起來的,我親自數過,已經只剩下了四十六名。他們哇哇大聲叫着,從地上爬了起來,揮動着手裡的武器想要和我們的士兵拼命!

上刺刀,這是在我耳邊響起的一個聲音。

我們的士兵們,將隨身攜帶的刺刀裝到了火槍上,然後狠狠地扎向了那些衝上來的韃子。韃子們總是以爲,只要衝到了明軍士兵面前,失去了火器優勢的明軍士兵一定不是他們的對手。可惜他們遇到了督帥親自發明的刺刀。

這些韃子全部被刺刀從前胸穿過,有的人甚至被十幾個刺刀刺中。四十六個人,沒有一個能夠生還的。刺刀,這是我第次看到刺刀在戰場上的威風。

戰鬥就已這樣的方式結束了。韃子一萬兩千名騎兵,在火炮、連珠銃和火槍的聯手打擊下,幾乎全軍覆滅。而我們的傷亡,微小到了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一直到了現在,我還無法相信那一天發生的一切。熱兵器對冷兵器,必將取得壓倒性的勝利。督帥的這句話,在這場戰鬥中呈現得淋漓盡致…”

這是一篇大明大將軍黃飆所寫的文章,那一天發生的戰鬥,已經全部紀錄在了這篇文章之中。當很多年後再次回味這篇文章的時候,當時的戰鬥場面似乎還能清晰地映在每個人的面前。那血與火的洗練,那槍炮對刀槍的較量…

吳三桂呆呆地看着身邊的一切,硝煙已經散去,那面殘破的大旗依舊握在他的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自己的騎兵呢?那一萬兩千名騎兵到底去了哪裡!

沒有人可以告訴他,他的身邊,除了滿地的屍體,悲哀鳴叫的戰馬,剩下的,已經僅僅是剩下了不到一千名心喪若死的清軍士兵。

絕大部分的騎兵陣亡、負傷,一部分失蹤了,所謂的左右兩翼,在戰鬥最關鍵時刻,突然出現在明軍側翼的作戰方案,完全失去了意義,而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笑話。明軍士兵正排着整齊的隊列向這裡壓來,他們手裡的火槍上,清一色的都上了雪亮的刺刀。現在輪到大明瞭,那面血色的大旗正明軍中高高飄揚。而在戰旗下的那個人,吳三桂看清了:

朱斌!

忠勇武英王朱斌!

吳三桂悲哀地笑了一下,他又勝了。山海關他就勝了一次,現在笑到最後的依然是這個人。難道在他的面前,自己永遠只能是一個失敗者?

也許兩次戰鬥唯一不同的,是當初在暴雨的幫助下,失去了火器優勢的明軍勝得很險,但這一次的戰鬥,朱斌所取得的勝利,卻是具備壓倒性的全面的勝利。

風愈發地刺骨了,吳三桂身子微微的顫抖着。結束了,就這麼結束了嗎?屍體、鮮血、死亡,自己所獲得的,難道只有這些?大明,大清,他已經知道誰能最後的站在那了!

二百八十五敗逃南京四百二十九大明雙驕下四百九十三日本的惡夢三十二抄家滅族的事情七十一火炮間的較量八十一常州府七朱斌的過去二百八十南京之變下五百三十六大海戰中四百六十三倭奴首級在此三百八十七藏地和藏人十一得勝二百七十五一代梟雄的末路三百三十四大明律四百六十九中英聯手三百五十一忠奸之間三百七十草原四百十八大吉盤龍四百六十二踏平倭島第一戰三百零五招賢令四百十二瀾滄國的分裂二百四十二決斷一百九十六橫波夫人四十六什麼叫威風五百四十七孩子二百十一斬將奪營二百十六破圍濟南四百十三刺刀二百九十九李定國三百零五招賢令一百二十七招攬三百九十七一等屬國三百八十四談笑定亂兵五百三十七大海戰下二百五十四山海關下的激戰一百八十八邪惡的鞭子五百十一章 瘋狂的英國女人四百七十九倭島之亡一三十三密議一百三十五奮死一百零九分糧五百四十海盜艦隊四百六十三倭奴首級在此六十杖責立威三百七十一是敵是友五百一十章 上帝保佑國王五百三十八波特蘭大海戰上四百零二收復琉球二五百四十九布哈拉城一百四十三西洋教士馬葛利四百七十三王子之亂十一得勝一百一十大軍壓城三百四十二民間四百二十七大明雙驕上四十一前朝皇帝二百四十九吳三桂的抉擇二零二赴死發兵四十九巡撫四十七初見崇禎六十杖責立威五百三十國王陛下的讓步五百三十四大海戰的到來四百四十三布木布泰六十杖責立威一百五十五賺錢之策三十凱旋三百五十三出征大軍一百三十六圍殲四百四十八兩個縣令九十一斬草除根三百六十四京城瑞雪一百零七請戰二百六十六大勝四百五十三黎風的秘密四百五十朵兒只唱二百五十從選擇到另一個選擇一百八十四洛陽會戰六八十論勢一百五十九殺盡一切不平二百三十四劍客之道三百三十一北大年大起義四百零八千里迢迢的大援助八十八峰迴路轉九十死境一百零三特殊人才三百七十一是敵是友二百三十五死亡之路四百八十四倭島之亡六三百七十七針鋒相對九十四送大人們上路三百零二敢死隊二十七兩路夾攻五百一十章 上帝保佑國王五百三十二皇帝和臣子之間二百十九劫糧二百八十九廣元大火五百五十一炮火三百八十二軍政大權三十八撤兵
二百八十五敗逃南京四百二十九大明雙驕下四百九十三日本的惡夢三十二抄家滅族的事情七十一火炮間的較量八十一常州府七朱斌的過去二百八十南京之變下五百三十六大海戰中四百六十三倭奴首級在此三百八十七藏地和藏人十一得勝二百七十五一代梟雄的末路三百三十四大明律四百六十九中英聯手三百五十一忠奸之間三百七十草原四百十八大吉盤龍四百六十二踏平倭島第一戰三百零五招賢令四百十二瀾滄國的分裂二百四十二決斷一百九十六橫波夫人四十六什麼叫威風五百四十七孩子二百十一斬將奪營二百十六破圍濟南四百十三刺刀二百九十九李定國三百零五招賢令一百二十七招攬三百九十七一等屬國三百八十四談笑定亂兵五百三十七大海戰下二百五十四山海關下的激戰一百八十八邪惡的鞭子五百十一章 瘋狂的英國女人四百七十九倭島之亡一三十三密議一百三十五奮死一百零九分糧五百四十海盜艦隊四百六十三倭奴首級在此六十杖責立威三百七十一是敵是友五百一十章 上帝保佑國王五百三十八波特蘭大海戰上四百零二收復琉球二五百四十九布哈拉城一百四十三西洋教士馬葛利四百七十三王子之亂十一得勝一百一十大軍壓城三百四十二民間四百二十七大明雙驕上四十一前朝皇帝二百四十九吳三桂的抉擇二零二赴死發兵四十九巡撫四十七初見崇禎六十杖責立威五百三十國王陛下的讓步五百三十四大海戰的到來四百四十三布木布泰六十杖責立威一百五十五賺錢之策三十凱旋三百五十三出征大軍一百三十六圍殲四百四十八兩個縣令九十一斬草除根三百六十四京城瑞雪一百零七請戰二百六十六大勝四百五十三黎風的秘密四百五十朵兒只唱二百五十從選擇到另一個選擇一百八十四洛陽會戰六八十論勢一百五十九殺盡一切不平二百三十四劍客之道三百三十一北大年大起義四百零八千里迢迢的大援助八十八峰迴路轉九十死境一百零三特殊人才三百七十一是敵是友二百三十五死亡之路四百八十四倭島之亡六三百七十七針鋒相對九十四送大人們上路三百零二敢死隊二十七兩路夾攻五百一十章 上帝保佑國王五百三十二皇帝和臣子之間二百十九劫糧二百八十九廣元大火五百五十一炮火三百八十二軍政大權三十八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