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 百年歐洲戰爭

bookmark

“切諾德上尉流血事件“是個導火索,它直接引發了英法之間的戰爭,而同樣的,英法之間的戰爭其實也是導火索,它直接引起了歐洲各國間的戰爭,畢竟三十年戰爭纔剛剛過去並沒有多少時間,歐洲各國間的仇恨,還根深蒂固的存在於每個歐洲國家的心中!

率先宣佈加入戰爭的是波蘭,這個時候的波蘭,已經成功驅逐出了瑞典侵略軍,雖然他們的國家也剛從戰爭中恢復過來,但在明朝的默許和支持下,波蘭宣佈加入英國,並在其後同時向法國和瑞典宣戰,而後瑞典宣佈加入法國,向波蘭和英國宣戰。

其後同樣身爲大明盟友的西班牙,爲了報復三十年戰爭中的失敗,他們選擇了英國,過去的敵人現在變成了同盟,國家和國家之間,本來就沒有任何永恆的朋友存在,他們只爲了彼此的利蓋而聯繫在一起,昔日的那些敵人,隨時都會變成自己的朋友。

丹麥向荷蘭和葡萄牙宣戰,葡萄牙和荷蘭聯合向丹麥宣戰,名存實亡的神聖羅馬帝國,爲了奪回昔日的尊嚴,向瑞典宣戰,在戰爭中支離破碎的德意志,向法國宣戰,維也納宣戰,尋求再次獨立的捷克宣戰,威尼斯宣戰,熱那亞也於一月宣戰…

亂了,全亂了,歐洲完全亂成了一團。每天都有國家向另一個國家宣戰,每天都有戰爭爆發,當人民醒來的時候,天知道自己的國家是不是被捲入了戰爭之中,大量的青壯年男子被強迫加入到了戰爭之中,爲了所謂的國家利益,而被一批批地送上戰場。

其實這絕不是偶然的事情,而是歐洲各國矛盾的總爆發。比如因爲三十年戰爭帶來地創傷。因爲分贓不均勻而產生的惡果,因爲爭奪波羅的海或者歐洲霸權而發生地武裝較量等等,而這些。一旦到了矛盾無法調和的時候,便成了自然而然事情了。

戰爭在各個戰場展開,這應該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因爲這場歐洲大戰,加速了歐洲由冷兵器時代,徹底完成熱兵器時代的過渡,大量的火器被運用到了戰場上,而一些之前所沒有的全新的戰術,也因爲這場可怕的戰爭。也紛紛如與後春筍一般出現。

後世的史學研究家將這場戰爭稱爲“歐洲百年戰爭”,他們一致認爲,正是這場合戰爭,才使得原本欣欣向榮地歐洲,在戰後陷於了一片廢墟之中,無論政治、經濟、文化都受到了最爲嚴重可怕的摧殘,歐洲世界的文明,整整倒退了起碼兩百年。

而強大的大明帝國,則一如既往的保持了中立的立場,他們宣佈大明帝國絕不干預到任何國家的戰爭之中。但大明在海外,尤其是那些殖民地的利益,必須得到交戰各國充分的尊重以及切實的保證,否則,大明將不得不考慮是否訴諸於武力。

大明地戰艦依舊巡視在海面,確保自己國家的商船,能夠順利地通過他們需要經過的地方,而更加讓人啼笑皆非的是,那些曾經猖獗於海面的海盜艦隊。竟然全部商量好的一樣停止了對商船的襲擊,有的海盜艦隊,甚至加入到了爲大明商船護航的行列之中…

大明雖然不直接介入戰爭,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和歐洲各國做生意,只要你有充足地金子。那麼無論你需要什麼洋的武器,火炮、火槍、戰艦,那些無所不能的商人們,總能在第一時間提供給需要的國家,當然這個前提是,你必須都讓商人們先看到錢。

到了戰爭進行數年後,歐洲交戰各國僅僅依靠自己。已經完全無法滿足戰爭的需求。他們不得不一個個求助於大明,這其中也包括法國等國家在內。很快奇怪地現象出現了,在戰場上你經常可以看到,端着大明製造武器的法軍,正在向同樣使用大明製造武器的英軍進攻。

儘管英國等國向大明提出過幾次抗議,但大明顯得非常無奈,這都集那些自己國內的不法商人做出來的事情,他們和某些官員相互勾結,大肆盜賣工廠的武器,大明爲此已經殺了一批又一批的官員和商人,可惜,依然無法制止住這種事情地發生。

爲了購買這些武器,歐洲國家地國庫完全被掏空了,他們不得不一次次提高稅收,但這樣做的後果很容易激起國內地矛盾,雖然目前因爲國家的利益,本國的人民還不至於出現什麼激烈的反對聲音,但誰知道什麼時候,起義會在突然間爆發呢?

不得不說大明是個善解人意的國家,他們開始向那些國家發放貸款,然後再反過來用貸款來購買大明製造的武器。當然,這一前提是發放的貸款,只能是大明幣。歐洲國家在急需的情況下接受了大明的這一建議,戰爭,讓大明幣成爲了世界性的通用貨幣!

在這場戰爭中,應該承認的是大明發了大財。僅僅在大明武英十年這一年,大明在軍事出口這一項上的收入,就達到了創紀錄的一百六十三億大明幣。而後的數十年間,這一數字同樣以驚人的數字增長。同時期,大明開始大量以大明幣購買各國的黃金。

歐洲國家終於有些發現不對勁了,但這個時候戰爭已經無法停止了,整個國家都已經牽扯到了慘烈的戰爭之中,一切的一切都在爲戰爭而運行,誰要是率先住手,那麼整個國家都會因此而徹底崩潰,只有取得戰爭的勝利,才能避免這樣事情的發生。當百年戰爭結束後,那些歐洲人終於放下了自己手中的武器,他們站在滿目瘡痍的廢墟上,茫然失措,甚至他們不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麼,他們的先人爲什麼要發動這樣一場戰爭。國家完全被毀滅,要想重新建設自己曾有的家園,起碼需要幾百年的時間。

而在遙遠的東方,大明帝國的強盛已經到達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醫學,以及所有的一切,大明帝國甚至已經在研製可以在天上飛行的機器,但那絕不是古老的風箏,歐洲,已經被可怕的遠遠拋在了大明帝國的身後…

大明帝國控制了世界的經濟,到處都能看到大明的商船在海面穿梭,到處都能看到大明的商人在世界各國做着生意,而各國流通的唯一硬通貨幣,無一例外的都是大明幣,那些歐洲各國本國的貨幣,商人們拒絕收取,就連自己國家的人民也同樣拒絕接受。

大明帝國在歐洲戰爭結束後,再次宣佈將向歐洲各國發放低息貸款,以幫助歐洲人民的重建,到了這個時候,幾乎沒有人記得戰爭是怎麼爆發的了,除了那些專門研究歷史的人,人民也不需要知道,他們最迫切希望得到的,僅僅是一片面包而已。

戰爭結束之後,可怕的黑死病在歐洲爆發,那些在戰爭中倖存下來的人,又迅速被捲入到了一場災難之中,在黑死病爆發的第一年,就有幾十萬歐洲人因爲傳染而死去,而當黑死病終於停止肆虐的時候,上千萬的歐洲人,都被死神奪走了他們的生命。

多災多難的歐洲啊,戰爭和瘟疫無情地虐待着你,而你應該感謝大明。當黑死病在歐洲最爲猖獗的時候,正是大明派出了他們的醫生,在歐洲國家的各個角落進行着人道主義的救死扶傷。如果沒有大明,誰也不知道歐洲國家會不會因此而毀滅。

大明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歐洲人並不完全瞭解,但所有的大明子民都知道,是一個人創造了一個千年帝國。這個人用自己超凡的魅力,帶領着他那忠誠勇敢的部下,將一個瀕死的朝廷重新挽救回來,進而,建立這樣一個強大強盛的國家…

爲了表達他們的感激,“武英”這一年號被永久保存,無論哪個皇帝登基,他所使用的年號,都必須延續着“武英”二字,這也從某種意義上統一了大明的歷法。

大明武英一百一十七年,由明孝德帝朱怡銳批准,並經大明內閣一致通過,決定在紫禁城外爲明武帝朱由斌樹立一座巨大銅像,千年萬代保留,以爲永世瞻仰。

後世的大明子民,稱明武帝朱由斌這位傳奇皇帝爲“武英大帝”,武英大帝這個名字,也被世世代代流傳了下去,至於“朱斌”這個名字,幾百年後反而很少有人知道了

二百八十七保國公的部下二百八十四神奇到達的糧食二百五十七重奪京師二百十一斬將奪營二百八十三闖賊之死四十三左副督御史一百七十七閹狗三百十二守衛臺灣二百六十九矛盾交織四百三十七田鼠一百十一太平城二百四十一平西伯五百五十一炮火一百零三特殊人才三十九朝廷調令四百一十宣戰三十三密議十四四大公子二零二赴死發兵一百四十報功二百六十一寧走家賊不放外寇五十八送上門的銀子四百零八千里迢迢的大援助一百五十一反攻九十七海鹽陶家五百零一榮耀和忠誠三百八十七藏地和藏人三百五十四徹查一百十一太平城三百三十一北大年大起義十九輸紅眼的公子們一百九十七道聖旨五百大明的呂宋下一百四十二皇太極一百五十九殺盡一切不平一百零六兵發山東一百五十三入城二百六十三血色大旗四百三十四兵臨盛京五十君臣之交二百四十五大明出擊一百七十七閹狗三十六搶錢搶糧搶女人九十四送大人們上路三百二十五正紅旗一百零四用人五十八送上門的銀子三百九十武英社的青年軍官一百七十四防官甚於防賊三百十九擒賊一百五十八侯爺成婚一百三十五奮死五百四十五準噶爾三百五十六漢陽城二百三十五死亡之路三百九十三西班牙的特使四百七十八計取鶴丸城下一百六十再見崇禎六十一條件八十二赴宴和賀禮九十死境二百七十七暗潮涌動二十八反賊的使者四百八十七倭島之最後一戰四十五太監吳直二百七十三夾成溝的皇帝三百六十八老兵們的資歷四百四十八兩個縣令一百二十九花魁大會二百二十一罵天四百八十七倭島之最後一戰三百二十八可怕的象兵四百四十八兩個縣令三百七十三孔聖人和讀書人一百十四老子名叫李天齊一百十三浴血城牆一百零八軍民皆兵二百三十三僱傭軍二百八十二新皇的安排五百六十一投降一百六十七離京四百十六前奏三百九十二日月昭昭天佑吾皇三百二十六孟養二百二十八開炮五百零八英國人和英國人之間一百二十七招攬三百五十三出征大軍二十五土匪頭子五百四十海盜艦隊四百四十三布木布泰一百九十七道聖旨八十論勢五百四十四亡國二百三十四劍客之道一百十六撫帥對督帥三百五十六漢陽城四百零八千里迢迢的大援助一百二十九花魁大會二百零三血染黃沙
二百八十七保國公的部下二百八十四神奇到達的糧食二百五十七重奪京師二百十一斬將奪營二百八十三闖賊之死四十三左副督御史一百七十七閹狗三百十二守衛臺灣二百六十九矛盾交織四百三十七田鼠一百十一太平城二百四十一平西伯五百五十一炮火一百零三特殊人才三十九朝廷調令四百一十宣戰三十三密議十四四大公子二零二赴死發兵一百四十報功二百六十一寧走家賊不放外寇五十八送上門的銀子四百零八千里迢迢的大援助一百五十一反攻九十七海鹽陶家五百零一榮耀和忠誠三百八十七藏地和藏人三百五十四徹查一百十一太平城三百三十一北大年大起義十九輸紅眼的公子們一百九十七道聖旨五百大明的呂宋下一百四十二皇太極一百五十九殺盡一切不平一百零六兵發山東一百五十三入城二百六十三血色大旗四百三十四兵臨盛京五十君臣之交二百四十五大明出擊一百七十七閹狗三十六搶錢搶糧搶女人九十四送大人們上路三百二十五正紅旗一百零四用人五十八送上門的銀子三百九十武英社的青年軍官一百七十四防官甚於防賊三百十九擒賊一百五十八侯爺成婚一百三十五奮死五百四十五準噶爾三百五十六漢陽城二百三十五死亡之路三百九十三西班牙的特使四百七十八計取鶴丸城下一百六十再見崇禎六十一條件八十二赴宴和賀禮九十死境二百七十七暗潮涌動二十八反賊的使者四百八十七倭島之最後一戰四十五太監吳直二百七十三夾成溝的皇帝三百六十八老兵們的資歷四百四十八兩個縣令一百二十九花魁大會二百二十一罵天四百八十七倭島之最後一戰三百二十八可怕的象兵四百四十八兩個縣令三百七十三孔聖人和讀書人一百十四老子名叫李天齊一百十三浴血城牆一百零八軍民皆兵二百三十三僱傭軍二百八十二新皇的安排五百六十一投降一百六十七離京四百十六前奏三百九十二日月昭昭天佑吾皇三百二十六孟養二百二十八開炮五百零八英國人和英國人之間一百二十七招攬三百五十三出征大軍二十五土匪頭子五百四十海盜艦隊四百四十三布木布泰一百九十七道聖旨八十論勢五百四十四亡國二百三十四劍客之道一百十六撫帥對督帥三百五十六漢陽城四百零八千里迢迢的大援助一百二十九花魁大會二百零三血染黃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