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八十三闖賊之死

bookmark

二百八十三 闖賊之死

完馬登初的遭遇,朱斌微笑着道:“你吃了那麼多苦我的身邊吧,等你的傷好利索了後,再回皇宮去吧!”

這時的朱斌已經不再怕他揭穿自己的身份了,只是見到了他,心裡忽然一動,這人機警膽大,若把他留在未來的新皇帝身邊,倒也不失爲自己的臂膀。

馬登初趕緊謝了朱斌,這時神色卻暗淡了下來:“王爺,當初絲絲姑娘殉國的時候,奴才親眼看到了,絲絲姑娘死得壯烈啊,她嘴裡大叫着殺賊,然後就一把火點燃了春意樓…奴才沒有用啊,救不了絲絲姑娘,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啊!”

朱斌沉默在了那,在他的心裡,始終都爲絲絲的死感到內疚。當日闖賊進京,他從容赴死,救出了崇禎,但卻讓自己的女人被大火活活燒死…

“走,陪我去春意樓看看。”朱斌站起身說道…

遠遠的就能看到,昔日熱鬧無比的春意樓,這時已經化爲了灰燼,居然有幾名士兵在那站崗,見到武英王到來,急忙上前請安。

朱斌大是奇怪,誰安排士兵來守衛這一堆灰燼的?可更加奇怪的事情又接着出現了,只見春意樓的遺址上,立着一快大大的石碑,幾個大字最先呈現:

“一代烈女秦絲絲壯烈殉國處!”

邊上是一行行小字,詳細介紹了絲絲當日是如果英勇,在城破那天懸賞殺賊。最後寧死不屈,燒燬了春意樓,殺身成仁的經過…

追問下,這才知道,原來這卻是嶽謹元所爲,這嶽謹元倒也神通廣大,居然不知從什麼地方,知道了絲絲姓秦。

馬登初機靈。趕緊揮揮手讓那些士兵遠離開。自己也只遠遠地跟在了朱斌地身後。

朱斌默默地走在這片廢墟上。在這,他似乎又看到了絲絲嬌小美麗的身影,看到了她親手爲自己穿上戰甲,然後親手點燃了春意樓…

他能想像得到,在大火中絲絲一定沒有一點害怕,她一定在看着城外,看着自己心愛的男人。等着男人的回來,她就算死也一定是微笑着的…

看了很久很久,朱斌悄悄抹了抹眼角,叫過馬登初道:“走吧,回去告訴嶽謹元,不用再派士兵在這站崗了…”

馬登初應了下來,陪朱斌走了幾步,忽然想了什麼說道:

“對了。王爺。那日我扮成乞丐,躲在牆角邊偷看絲絲姑娘殉國的時候,在牆的另一頭。我聽到有個人說,‘絲絲姑娘是王爺的女人,咱們要不要救他?’接着他地同伴回答他,‘絲絲姑娘已經沒救了,咱們地任務是保護王爺’。想來這兩人是王爺派來地吧?”

他只是爲了排解朱斌心中煩悶,隨口這麼說的。誰想到朱斌卻忽然停了下來,面上表情顯得驚疑不定,問道:“你確定他們是這麼說的?”

“奴才哪裡敢欺騙王爺?”馬登初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麼。

朱斌卻開始感覺到這裡面出了問題了。在北京城破之前,京師的情報人員已經大部撤離,剩下的那些留下長期潛伏的,不可能在那樣的情況下出現。而且,從他們地話語來看,顯然是接受了很明確的命令,那就是要保護好自己。

可是,他們爲什麼要暗中保護?爲什麼一直到自己脫險後,才一直沒有現身?又是誰派的他們,爲什麼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人給自己彙報過這件事情?是保護不是刺殺,指派他們的人心裡在顧忌着什麼?

這裡面一定有個環節,自己還沒有想通,朱斌強烈的預感到,甚至自己被刺殺,都和整個事情有關係,安排這事的人,究竟是朋友還是敵人…

在朱斌和江南軍回到京師後,帶回以李自成爲首的,共計賊首八十九人,這些大明的仇人,朱斌對他們沒有任何地憐憫,下令於新皇登基前全部問斬。

崇禎十七年六月十一日,李自成、劉宗敏、劉芳亮等三人,被先行押赴刑場,忠勇武英王朱斌親自擔任了這次地監斬官!

刑場外早就站滿了百姓,數千名江南軍士兵,被調來保護刑場,朱斌決不容易出現任何的意外,他要親眼看着李自成死,然後親自拿着他的人頭去祭奠崇禎地在天之靈。

三輛囚車被推到了刑場,百姓們咒罵着,用早就準備好的雞蛋、菜葉,甚至是磚塊,猛力地向着囚車扔去,發泄着心中的憤怒…

當李自成三人被從囚車上押下,帶到朱斌面前的時候,李自成大笑道:“好一個威風的大將軍,好一個威風的武英王,今日你拿我人頭,他日不知道誰取你的首級!”

“我敢肯定不是你。”朱斌微笑着道:“你還有什麼要求沒有?”

李自成看看周圍,笑道:“朱由斌,咱們打了那麼多年的仗,也算是老對手了,看在這個份上,給我弄碗酒來!”

“不錯!”劉宗敏和劉芳亮也一齊嚷道:“爺爺們實在口渴得緊!”

朱斌正想讓人上酒,忽然,聽到外面一人放聲大哭:

“闖王,兩位劉將軍,我給你們送行來啦!”

見有人公然哭祭反賊,邊上將士正想捉拿,卻被朱斌揮手製止。

只見一人跌跌撞撞進來,手裡捧着一罈酒,跪倒在李自成面前痛哭不止。

李自成一見這人,面色頓時大變,連連說道:“雙喜,雙喜,你,你怎麼會來了?”

原來這人正是當日跳河逃生的李雙喜,聽到李自成問話,李雙喜痛哭流涕:

“當日雙喜僥倖得到一條性命,四處躲避官兵。一路跟隨在你們身後,只想着找機

闖王,可官兵防範甚嚴,始終沒有機會。等到了京裡想,闖王死了,劉將軍死了,大傢伙都死了。還留雙喜做什麼。所以雙喜就來陪你們啦!”

“癡兒。癡兒。”李自成苦笑不止:“當日我讓你逃生,就是指望給我李家留個後,可現在,現在你還回來做什麼啊!”

旁邊劉宗敏卻大聲道:“好個有情有義的小雙喜!”說着,他把面孔轉向朱斌叫道:“屠夫,你看到了吧,這就是我義軍地好兄弟。你殺得絕我們義軍兄弟嗎!”

“只是一個笨蛋而已。”朱斌輕輕笑了下,像是在說給自己聽一般:“若換了是我,我就會想辦法活下去,爲李自成報仇…”

可是,他忽然想到了那天的自己,自己豈不是也和這個雙喜一樣,明知必死,卻奮力衝進皇宮。想和崇禎死在一起嗎…

喝完了雙喜送上的酒。李自成大笑道:“朱由斌,來吧,李自成大好頭顱在此。你來拿去吧!”

“斬!”

隨着朱斌的一聲厲喝,三口雪亮的鋼刀一起舉了起來…

三顆頭顱滾落在了地上,眼睛到死還睜得大大的。朱斌慢慢走了過來,看着李自成的首級,看着這個老對手,心裡卻忽然發現並沒有什麼快樂的地方。

“李雙喜,念你忠孝,我不殺你,只把你流放千里。”朱斌嘆了口氣,說道。

誰想到李雙喜卻慘然一笑:“闖王死了,我還活着做什麼?”

說着,他放下了手中地酒罈,抱起李自成地首級看了好大一會,這才慢慢地放了下來,忽然,他縱身一躍,撞在了邊上厚厚地石柱之上…

大明崇禎十七年六月十一日,逆賊李自成等伏法,崇禎之仇乃報!

其後,朱斌一面命令鄭天瑞部迅速向四川進軍,儘快剿匪流寇張獻忠部,一面廣發佈告,擒拿李自成餘黨,他決不容許這些反賊們死灰復燃…

而在這個時候,議立新皇已經迫在眉睫了。

對於定王和永王,朝中大臣旗幟分明地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史可法爲首的,堅持長幼有秩序,當立定王爲帝;另一派賊是嶽謹元爲首的堅定的永王派!

永王派的意見也很充分,諸如永王溫良恭謹,年紀雖小卻心存仁厚。而定王則多少顯得有些優柔寡斷,當斷不斷,不如這個弟弟好等等。

就在兩派爭執不下的時候,武英王朱由斌“適時”出現,他的意見當然是立永王朱慈火召爲帝。見權傾天下地武英王也成了永王派,那些定王派的聲音漸漸微弱了下去。

大明崇禎十七年六月二十日,永王朱慈火召在北京繼承帝位,年號景平。

隨後,封嶽謹元爲文淵閣大學士,史可法爲武英殿大學士,其餘在國難後,堅守北京,寧死不向賊軍屈膝的大臣各有安排。

而在江南軍方面,則由朱由斌自行安排封賞,朝廷不再過問。朱由斌只暫時安排黎風爲朝廷兵部尚書,留守京師,催督各路兵馬,其餘諸將,待破張獻忠後再另外晉升。

只是如何對待武英王朱由斌,卻讓朝廷裡的諸位大臣傷透了腦筋,武英王之職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無可大,除了皇帝的位置,只怕也沒有什麼好封的了。

最後還是嶽謹元採取了個折中的辦法,由景平帝在“忠勇武英王”上加了幾個字,變成了“義烈忠勇護國武英王”,代天子輔正國事。加驃騎大將軍的稱號,兼天下兵馬大元帥,節制天下兵馬,賜天子劍,二品以下官員任憑處置…

其實大家心裡都透着雪亮,這天子劍也就是個形式,他武英王現在想要殺誰,不和玩似地,就算皇上要得罪了他,那隻怕…

景平帝登基後,朱斌做地第一件事,就是將親臨四川等地剿匪。鄭天瑞幾日沒有消息,他心下有些擔心,只怕出了什麼問題。

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藉着這次剿匪的機會,徹底解決大明各地軍閥割據的問題。將軍權牢牢地控制在朝廷手中,整革弊端,打造出一支無敵地強大鐵軍出來。

臨走前,他留黎風、嶽謹元和史可法三人監國,又留徐軍總理京師防務,二十六日這一天,義烈忠勇護國武英王朱由斌,領八千將士出征!

景平帝親帶文武大臣送朱由斌至京城外,纔剛剛九歲的景平帝對朱由斌甚是依戀,抓着他的手不肯放:

“武英王,你走了,讓我去依靠誰啊。”

“陛下,你以後要稱自己是朕了。”朱斌微笑着說道:“臣這次是去平定大明天下,剿滅殘匪,臣很快就回到陛下身邊的,再說了,黎風、嶽謹元、史可法這些人都是賢良有才幹的大臣,他們一定會輔佐好陛下的…”

說着,又對那些留守大臣交代了幾句,把黎風和徐軍叫到了一邊:

“我走後,你們要做的事,一是京師絕對不能亂。其二,要讓黃溪他們控制住南京的局勢,還有就是李德和黃得功那,儘快剿匪二鎮後和我匯合。”

“王爺儘管放心。”黎風微笑着道:“這幾樣事情我已經安排人去做了,相信等王爺剿匪歸來,這京師一定已經頗有氣象,必定不辜負王爺所望…”

朱斌點了點頭,向北京城又看了一眼,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一走,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他忽然微笑了下,然後催動戰馬,和他那忠勇的士兵一起消失在了茫茫天色之中!

二百二十五臺灣長官四百八十一倭島之亡三二百三十先有朱由斌再有吳三桂四百七十二卡克勃爾大決戰下四百六十一揆軍的出現二百九十一御林軍一百八十洛陽會戰二三衝營一百零四用人五百十五出訪九十一斬草除根三百一十廷議三百二十三發放國債一百四十四突變四十二初進京城四百六十一投降一百四十六殺人四百六十六金澤暴亂一百九十七道聖旨四百十三刺刀三百二十一科舉一百零六兵發山東二百九十四重回寧遠四百二十四議和三衝營五百三十國王陛下的讓步四百九十二倭皇之安排一百零三特殊人才四十錦衣衛校尉二百六十二傾盆大雨洗疆場四百三十九戰旗招展瀋陽三百五十二金屋藏嬌三百三十四大明律四百六十二踏平倭島第一戰二十一剿匪任務三十九朝廷調令四百九十一三十年三百五十三出征大軍八十論勢十二奇謀妙計朱大人九十死境二百九十二大西國三百零九擴軍二百八十六才子之爭十九輸紅眼的公子們五十一重逢二百十二軍民合圍三百八十親王還是大將軍八十九狗咬狗三百十六國債四十一前朝皇帝五百十六海盜五十四安排五十二劉鴻訓和周延儒四百九十三日本的惡夢五百二十八並肩作戰二百四十二決斷二百五十從選擇到另一個選擇四十五太監吳直二百六十二傾盆大雨洗疆場三百四十五門派一百三十花魁四百五十二皇帝五百六十莫斯科之亂三百七十四學子三百十萬將士三百十二守衛臺灣四十五太監吳直四從軍五百六十二皇帝五百四十八博克塞特九十六趕赴海鹽三百四十二民間三十四見機行事八十七處處陷阱二十四驢皮溝五爲兵爲將之道九十四送大人們上路三百六十一殺父一百二十七招攬一百四十一構築大淩河十一得勝五百二十八並肩作戰六十八朱斌的壞心思三百十九擒賊二百九十六宴席之變五百四十八博克塞特四百二十五鉤心鬥角三百四十六殺二百八十九廣元大火六十一條件三百三十五發明二百八十南京之變下五百十八皇帝陛下之光輝五百四十八博克塞特三百八十九黎風三十七意外收穫一百三十七走狗的下場一百十四老子名叫李天齊三百零九擴軍
二百二十五臺灣長官四百八十一倭島之亡三二百三十先有朱由斌再有吳三桂四百七十二卡克勃爾大決戰下四百六十一揆軍的出現二百九十一御林軍一百八十洛陽會戰二三衝營一百零四用人五百十五出訪九十一斬草除根三百一十廷議三百二十三發放國債一百四十四突變四十二初進京城四百六十一投降一百四十六殺人四百六十六金澤暴亂一百九十七道聖旨四百十三刺刀三百二十一科舉一百零六兵發山東二百九十四重回寧遠四百二十四議和三衝營五百三十國王陛下的讓步四百九十二倭皇之安排一百零三特殊人才四十錦衣衛校尉二百六十二傾盆大雨洗疆場四百三十九戰旗招展瀋陽三百五十二金屋藏嬌三百三十四大明律四百六十二踏平倭島第一戰二十一剿匪任務三十九朝廷調令四百九十一三十年三百五十三出征大軍八十論勢十二奇謀妙計朱大人九十死境二百九十二大西國三百零九擴軍二百八十六才子之爭十九輸紅眼的公子們五十一重逢二百十二軍民合圍三百八十親王還是大將軍八十九狗咬狗三百十六國債四十一前朝皇帝五百十六海盜五十四安排五十二劉鴻訓和周延儒四百九十三日本的惡夢五百二十八並肩作戰二百四十二決斷二百五十從選擇到另一個選擇四十五太監吳直二百六十二傾盆大雨洗疆場三百四十五門派一百三十花魁四百五十二皇帝五百六十莫斯科之亂三百七十四學子三百十萬將士三百十二守衛臺灣四十五太監吳直四從軍五百六十二皇帝五百四十八博克塞特九十六趕赴海鹽三百四十二民間三十四見機行事八十七處處陷阱二十四驢皮溝五爲兵爲將之道九十四送大人們上路三百六十一殺父一百二十七招攬一百四十一構築大淩河十一得勝五百二十八並肩作戰六十八朱斌的壞心思三百十九擒賊二百九十六宴席之變五百四十八博克塞特四百二十五鉤心鬥角三百四十六殺二百八十九廣元大火六十一條件三百三十五發明二百八十南京之變下五百十八皇帝陛下之光輝五百四十八博克塞特三百八十九黎風三十七意外收穫一百三十七走狗的下場一百十四老子名叫李天齊三百零九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