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瀨谷支隊

曾一陽讓部隊,一再躲開日軍先頭部隊,放開鶴崗等地,在新鄉和14師團玩着捉迷藏的遊戲,從性格上,情報出生的土肥原賢二還是改不掉他性格中的多疑。發現中隊突然在眼前消失,立刻就想到陰謀。

一個聯隊的戰鬥力有多強,在野戰中,確實值得商榷。

“軍長,我們就這樣放4000日軍進來,是否有些不妥,我看還是阻擊一下,讓日軍知難而退。”劉先河憂心忡忡的說道,他接到了中央的命令,在羅榮桓不在的期間,輔佐好曾一陽的指揮作戰。

尤其,中央一再強調,要40軍在協同第五戰區作戰的時候,要以全局爲考慮,要以國家利益爲首要。

謝維俊從趴在地圖上,挺起腰,揉着痠痛的肩膀,不同意道:“我覺得放一個聯隊鬼子在新鄉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重要的是,日軍進入濟南後,第10師團並沒有分兵,推進的速度有些慢了。”

“沒錯,黃河進入下游之後,就沒有天險可守。都是平原,加上地上河的特性,河水也很淺,日軍能夠在新鄉到鄆城,任何地方從容的渡河。”陳光將手上的藍紅鉛筆夾到了耳邊,將有些散亂的地圖收攏了一些。

“40軍將成爲第五戰區機動部隊,而接替我們防禦黃河的一戰區兩個軍,也已經抵達鄭州,不日我們又要開拔了。”曾一陽無奈的說道,在新鄉建立根據地的困難,主要是40軍的目標太大,很容易暴露。反而不如小股部隊,隨時都能打散來的實用。

“向運河靠攏,我總覺得這樣一來,我們軍的活動空間小了很多,不但不利於部隊機動,而且夾在湯恩伯的十萬中央軍中間,是否會有變。”別說陳光不相信湯恩伯的爲人,連曾一陽都對湯恩伯的20軍團大有懷疑。

曾一陽擺手道:“所以,我們不能聽李宗仁的命令,更不能聽蔣介石的命令,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力通過碭山,在臺兒莊外圍尋找機會,前頭部隊從沛縣強渡微山湖,尋找戰機。別忘了,日軍津浦線山東沿線部隊,總兵力也不到7萬人,參戰兵力也就在五萬左右,我們的機會很大。”

“對,徹底擺脫中央軍的威脅,突然出現在山東戰場,不但湯恩伯會嚇個半死,連蔣介石都要不安生了。”陳光想明白了曾一陽的想法後,哈哈大笑。

日軍如果貿然進攻,前可擋,後面還有抄後路的奇兵,陳光表情古怪的想着,自己都替小鬼子難過。就像兩個武學宗師對戰之際,拳影飛舞間,突然一個宗師抽冷子,來一招撩陰腿,這招要是捱上,對手不翻白眼都算是輕的。

第五戰區,希望40軍能夠在戰區司令部派遣一個夠級別的聯絡員,而且希望有豐富游擊戰經驗的軍事領導出任。

李宗人的要求遞送到西北,就讓中央高度重視。

但大戰在即,軍事幹部都有着很重要的任務。相比之下,戰鬥動員,時任40軍政治部主任的劉先河也能做的有聲有色,政治軍事都過硬的羅榮桓主動請纓,去了第五戰區。

在40軍中,對於遊擊作戰,確實沒有很好的人選,陳光是一個,但陳光不善於交流,尤其是對國民黨將軍們有着很深的芥蒂,再說陳光也是40軍作戰的重要指揮員。

前線很多戰鬥,都是在陳光爲領導的前指的指揮下成功的。

參謀長謝維俊也是打游擊的老手,又是科班出生,思維敏捷,可總不能讓大戰在即,40軍沒有參謀長吧?

所以,算來算去,也就羅榮桓去和徐州最合適。

李宗仁在日軍13師團進攻淮河防線的時候,就發現第五戰區雖然頂着偌大的編制,但實際能夠指揮的戰鬥部隊,也不過十萬。尤其是這個十萬還是打折扣的。

見到40軍的政委羅榮桓能夠來到徐州,說實話,李宗仁都楞住了。當時他騎着馬,氣定神閒的在徐州城內巡視。

這是李宗仁每天的功課,爲了讓徐州的軍民有信心,他這個司令官只能裝出獨掌乾坤的樣子,來迷惑治下的百姓,有時候,騎在馬上的李宗仁都自己覺得有些異樣,腦中也會幻想徐州大戰,第五戰區力斬日寇于堅城之下,揚我中華國威,煉我華夏軍魂。

天色還很早,天也是剛矇矇亮的樣子,徐州的城門也剛打開。

羅榮桓頂着兩個黑眼圈,出現在了徐州大街上,身後跟着一箇中尉。看守城門的桂軍連長,看了眼羅榮桓的證件,中將的光環在這個小小的連長眼中,簡直就如同豔陽般刺眼。

尤其是羅榮桓一開口就是要見第五戰區最高長官,李忠仁上將。把桂系小連長頓時雷的外焦裡嫩,跟着羅榮桓的戰馬,就跑了起來。

‘李長官有沒有起牀?’

‘去司令部也要有個通報的人吧’

‘李司令見到我,是否會提拔兄弟一二……’

小連長有些上氣不接下氣的跑在大街上,腦子裡卻在胡思亂想。

“站住,什麼人?不然開槍了。”李宗仁的衛隊,和40軍警衛連頂在了一起,雙方都有保護長官的重任。

李宗仁和羅榮桓在馬上都是一愣,李宗仁是看清了對方的裝束,因爲接待過曾一陽,知道來的是40軍的部隊。

而羅榮桓更是詫異,在臨出發前,曾一陽和羅榮桓介紹過第五戰區的情況,也詳細描述了一些李宗仁的樣子,羅榮桓在第一時間就認出了對方是戰區司令官李宗仁。

羅榮桓一挺腰,下馬撥開警衛連的戰士,走到了雙方的中間,大聲問道:“來的可是戰區司令官李宗仁將軍?”

李宗人的衛隊馬上就不樂意了,上將,稱呼先生?這就是大不敬,雙方的火藥味一再升級。

李宗仁揮手,讓侍衛放鬆,在馬上沉聲道:“正是李某,不知將軍在40軍擔任何職?”

李宗仁並沒有對羅榮桓多大重視,在他看來,40軍由於和兩個體制,使用的密碼也完全不同,要想和40軍聯繫,就需要先和重慶聯繫,然後再由蔣介石的侍從室找GCD在重慶的辦事機構,然後再轉到40軍,這樣一來,週轉麻煩,而且也不安全。

於是,就有了讓40軍派遣人員來徐州,作爲聯絡之用。

羅榮桓不卑不亢的說:“國民**軍40軍,政委羅榮桓,見過李先生。”

宗仁在馬上的身軀一震,心說,不至於吧李宗仁馬上從馬上跳下來,隔着十來米的距離,就伸出了手:“李某代五戰區數十萬將士感謝40軍的大義。”

他不過希望來一個聯絡參謀,40軍竟然把二把手都派來了。問題就出在了多方轉發給40軍的那封電報上,李宗仁爲了避嫌,讓40軍派遣人員,去徐州,設立辦事處,共商徐州抗戰大局。

李宗仁如此大的口氣,試想40軍能輕視嗎?

於是一個由一百多警衛,十二個參謀,三個電報員等,二百多人組成的辦事機構,被派到了徐州。

自從濟南失守後,日軍向南推進謹慎了很多,攻佔濟寧後,第10師團終於開始分兵冒進。

運河西面的40軍對整個戰區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起來,李宗仁也看到了戰機,但要拖住7萬在黃河和大運河之間的日軍,談何容易。

於是,就有了讓40軍參戰的準備。

原先他也擔心,曾一陽並不會服從戰區的指揮,畢竟還有湯恩伯的十萬大軍在其後,李宗仁哪能不知道蔣介石的想法。他的這個老對手,鐵腕手段,下手極狠。

只要40軍在黃河沿線傷亡慘重,湯恩伯立刻就會強行收編,圍剿40軍的作戰中去,而會視周邊的日寇於不顧。

生活在危機四伏的年代裡,曾一陽能不小心嗎?

曾一陽當然要當心,蔣介石早就希望通過一場談判,停止中日兩國的作戰。尤其是,在南京失守後,這種願望很強烈。

但蔣介石知道,想要日軍停戰,除非把日軍打痛了,打蒙了,大傻了,在巨大的傷亡面前,日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和國民政府坐到談判桌子前,商討停戰事宜。

不過,都建立在一個前提上,就是日軍的傷亡繼續擴大下去,以至於在經濟危機中,還未恢復的日本經濟,無法支撐日軍的龐大的軍費。

還有一點私心,就是蔣介石希望通過中日之戰,讓雜牌軍和GCD的軍隊,在和日軍交鋒中大量傷亡,無力補充。從而讓他獲得全國的掌控。但他忽略了一點,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日軍不會放棄已經佔領的中國土地,隨着日佔區的進一步擴大。

日本從中國的經濟掠奪中,獲得了鉅額的補充。

使得戰爭還能勉強支撐下去,這是蔣介石無法想得到的。即使談判,蔣介石也無法獲得他心中的籌碼。

他的底線就是維持34年,長城戰役之後,中日兩國的版圖,除此之外,日軍佔領中國的其他地方,必須退讓給中國。在德國的斡旋下,蔣介石的這種願望原來越強。

柏林也對日軍進行了重新的評估,獲得的結果是,日軍不但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得勝利。

而且,還很有可能在中國一直沉陷下去,被拖入持久作戰之中。

於是,德國就成了一箇中日兩國之間的中間人,傳遞着雙方的籌碼。

日軍一口咬定,華北六省脫離中國政府,並在華東取得的既得利益可以退讓一部分,將南京讓給蔣介石。

但蔣介石知道,34年之後的中國領土,任何一地只要還在日本人手中,他的政治生涯就到頭了。

賣國賊的名聲也無法抹去。

蔣介石一狠心,只能將徐州戰役一再升級,以至於眼看又是一個淞滬戰場。各地匯聚到徐州的軍隊越來越多。

李宗仁眼看着這麼多的部隊,但是他能夠指揮的動的軍隊,還是那麼些人,就越來越擔心。

隨着國民政府一再在增兵,日軍增兵也是必然,可作爲戰役指揮官的李宗仁,能夠指揮的動的部隊,還是那麼些人,就讓他很擔憂。一旦湯恩伯、顧祝同不接受他的調遣,最後徐州戰場的失敗,將是一場巨大的悲劇。

於是,就打起了40軍的主意,不過也是帶着商量的口吻。

羅榮桓在徐州坦然的住下,並在第一時間,建立了和40軍的空中橋樑。

本來穩固的徐州戰區,在三月中旬的時候,卻突然出現了意外。日軍第10師團的長瀨旅團,連被士氣低落的第三集團軍拖住,在濟寧、鄒縣一帶周旋。傷亡不大,戰果也不大,毫無建樹的表現,讓第10師團的另外一個旅團長瀨谷啓大爲惱火。

裝備精良的第10師團,連被稱爲鋼軍的第5師團都要大嘆不如。

常設的挽馬師團,28000多人的正常編制,在加上特編的兩個重機槍大隊,兩個坦克中隊,兩個獨立重炮聯隊,這樣強橫的實力,即便第5師團都是自愧不如的。

但被一個鬥志不強,內憂外患的中國第3集團軍擋在了濟寧,這等恥辱,讓瀨谷啓絕對無法容忍的。

帶着整個瀨谷旅團,加上一個重炮聯隊,一個機槍大隊、一個坦克中隊,以及後勤等部隊,一萬七千兵力,直撲滕縣。防禦界河的川軍45軍,在日軍的猛烈攻擊下,防線不但沒有鬆動,反而兵力充足的45軍給日軍的進攻部隊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於是日軍改變策略,將一個聯隊迂迴龍山,威脅滕縣的西面。

滕縣的防禦只有一個旅部,連一個團的兵力都不到,李宗仁從孫震接到日軍迂迴滕縣的消息之後,手中能用的部隊也是寥寥無幾。

此時,川軍將領王銘章站了出來,挺胸道:“李長官,請問還要幾天,臺兒莊的佈防能夠完成。”

李宗仁想都沒有想,直接大聲喊道:“三天,只要三天,一軍團在臺兒莊的佈防就能全部完成。”

“請李長官放心,我112師滕縣守衛部隊,三天內,絕不讓日軍逾越滕縣一步。”王銘章胸口升起悠然正氣。

在重慶的蔣介石聽聞滕縣危機,也直接電令孫震死守滕縣,命令湯恩伯馳援滕縣。

運河在整個戰場的腹地,要是運河都需要防禦了,那麼徐州作戰的中隊,就需要撤退了。

“之鐘兄?……拜託了……”滕縣已經成爲了死地,誰去都不會有好結果,這是一個用命換時間的地方。

王銘章微微點頭,他也有家人,但更多的是心中對衛國戰場的嚮往。而且李宗仁對他不薄,對川軍有恩,二十二集團軍從山西撤離到第五戰區的時候,連飯都吃不上了。

正是李宗仁給他們送來的武器裝備,還有糧食棉衣,才讓他們渡過了難關。

川軍重情義,於情於理,王銘章都覺得自己必須站出來。

15日,王銘章抵達滕縣,在趙莊車站,他那富於煽動力的聲音,悲壯中帶着堅定:“以川軍薄弱的兵力和破敗的武器,擔當了津浦線上保衛徐州的第一線的重大任務,力量已不夠是不言而喻的。我們身爲軍人。犧牲原爲天職,現在只有犧牲一切以完成任務,雖不剩一兵一卒,亦無怨尤。不如此則無以對國家,更不足以贖川軍二十年內戰之罪愆了”

當天在滕縣東關,王銘章收攏了366旅的所有官兵,和地方的保安團等部隊3000人,阻擊日軍進攻。

交戰一天,連日軍的步兵都沒有見到幾個,他的122師殘部就傷亡了一四、五百人。

日軍的炮彈打在城牆上,就是磚石橫飛,這絕對不是日軍的山炮能夠達到的強大火力。而且日軍的炮擊,一打就是一個基數,整整兩個小時。

“大老爺,兄弟們都喝了上路酒,請大老爺先出城,兄弟們就是死,也要拖一個鬼子墊背。”王銘章的警衛連長王致和,是他本家的一個侄子,此刻正雙眼通紅的盯着王銘章,他是帶着兄弟們的願望,希望師長能夠先期撤離滕縣。

並不是122師的士兵畏縮不前,而是對於能夠守住滕縣多久,誰也心裡沒底。

死守滕縣三天,仗打到個這個份上,也就沒有多少懸疑了。

多一個師長,少一個師長在前線指揮,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

大老爺的稱呼,在川軍中很普遍,這是川軍中私兵現象嚴重,很多士兵都不約而同的稱呼長官爲老爺。

王銘章輕輕的將衣袖上的灰塵拂去,看了一眼警衛連長,就不搭理對方了。

“大老爺,您還是多想想122師的弟兄吧122師的弟兄們從兩個旅,6個團出川,現在就只有兩個團了,要是您老再有閃失,兄弟們即便是死都不安心啊”如果王銘章陣亡了,那麼122師取消番號,也是很有可能的。

王銘章虎眼一瞪部下,怒氣衝衝道:“集團軍孫震長官將他身邊最後一個擔負警衛的營都交給了我,身邊只有一個手槍連。死守滕縣是我部之光榮,你要是再膽敢慢我軍心,小心你的腦袋。”

兩人正在爭執之時,突然日軍的炮火又想南城傾瀉大量炮彈。

天空中隆隆的飛機聲,不時投下航空炸彈,王銘章在搖擺的工事內,震倒,忽然撲到在地上,王致和立刻就撲到了王銘章的身上,等周圍動靜小了一些之後,才起身,給王銘章彈去身上的泥土。

這是日軍飛機投下的航空炸彈,在工事附近爆炸,才搞出地震般的動靜。

灰頭土臉的王銘章起身之後,扶着王致和的手臂,低聲說道:“爲叔多不住你。”

“不,叔叔,我……”忽然王致和站直了身體,高聲道:“軍人戰死沙場是榮耀,我,在山西就殺了一個鬼子……沒什麼遺憾的。”

王銘章右手久久的落在王致和的肩膀上,沉聲道:“好樣的……”

第二十七章 鏖戰老君山(二)第八十五章 雄兵漫關第一一八章 愛現的司令第四十三章 戰前動員第七十二章 劉紹先的計劃第二八五章 挫折第三五一章一葦渡江下第二八二章 視線南移第八十七章 風捲殘雲第四八四章 膽子小的很第十六章 希特勒的承諾第二五七章 捷報(中)第三零八章 狹路相逢第二一八章 血染東京城(2)第七十章 南線戰事第二四一章 隔山打牛戰術(上)第四十章 原來是你第三零五章 命門第三三七章 意外的會師(上)第二八一章 山林槍聲第一八零章 利劍出鞘第六十二章 談心第七十六章 北方諸強第三零五章 命門第三三六章 彈藥告罄第四十一章 拿點誠意出來第一一九章 看似多餘的防線第一零七章 戰略意識(上)第三一九章 席捲綏化(下)第三十一章 蔣介石的政治手腕第五十四章 經略冀魯豫第六十八章 西北王第五十六章 賣(上)第四八九章 老爹,史迪威第二三一章 小南溝殲滅戰(上)第一O二章 川軍威武第七十二章 各方涌動(中)第三十章 嚇唬香月清司第二九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一三七章 俘虜三木清河第五十三章 困獸猶鬥第六十九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十三章 入甕第二一四章 爭奪新站第二八九章 破城(下)第四一二章 以亂打亂第七章 仇恨的怒火第五十五章 擴軍30萬第十五章 血殺109師團(3)第九十六章 瘋狂的武器第四十三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六十九章 老將虎威第三七七章 放長線第四十三章 戰前動員第九十七章 磺胺(上)第七十章 南線戰事第二七三章 敲山震虎第二卷 保衛長城 第一一零章 西北新政第七十六章 援軍?第三十五章 老虎營的孬兵(下)第六十章 血煉軍魂(三)第一三四章 重裝出擊第一九九章 瘋狂的波波沙(中)第三十八章 華北觀摩團第十二章 我是中國人第五十六章 悲催的川軍第二零一章 火山上的日本第一六二章 鬼子進山第四四四章 接見第二六一章 書生闖軍統第二五九章 步步爲營第一七八章 關東軍的煙霧彈(下)第四一六章 中標了第四一六章 中標了第一零三章 斷腿的老虎第二三三章 小南溝殲滅戰(下)第八十一章 處處是戰機第四十六章 血戰李家莊(3)第六十九章 隱憂第十八章戰役轉折點第二六四章 渡江準備第三十二章 以卵擊石第九十五章 兵圍襄陽第三零三章 誘敵第二三六章 釜底抽薪第三五八章 一把火燒掉的決心第九十九章 紅三方面軍第二六七章 增兵拉林河(中)第二十八章 血夜第十三章 老朋友第三三三章 提前發動第一O五章 坦克VS騎兵第十章 敗走石門第二二零章 血染東京城(4)第三三五章 疾風知勁草鐵流1937 第二八六章 臨陣第二六一章 書生闖軍統第四零三章 吃肉吐骨頭第三二二章 圍殲駐蒙騎兵聯隊(下)第三十三章 首戰告捷(1)
第二十七章 鏖戰老君山(二)第八十五章 雄兵漫關第一一八章 愛現的司令第四十三章 戰前動員第七十二章 劉紹先的計劃第二八五章 挫折第三五一章一葦渡江下第二八二章 視線南移第八十七章 風捲殘雲第四八四章 膽子小的很第十六章 希特勒的承諾第二五七章 捷報(中)第三零八章 狹路相逢第二一八章 血染東京城(2)第七十章 南線戰事第二四一章 隔山打牛戰術(上)第四十章 原來是你第三零五章 命門第三三七章 意外的會師(上)第二八一章 山林槍聲第一八零章 利劍出鞘第六十二章 談心第七十六章 北方諸強第三零五章 命門第三三六章 彈藥告罄第四十一章 拿點誠意出來第一一九章 看似多餘的防線第一零七章 戰略意識(上)第三一九章 席捲綏化(下)第三十一章 蔣介石的政治手腕第五十四章 經略冀魯豫第六十八章 西北王第五十六章 賣(上)第四八九章 老爹,史迪威第二三一章 小南溝殲滅戰(上)第一O二章 川軍威武第七十二章 各方涌動(中)第三十章 嚇唬香月清司第二九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一三七章 俘虜三木清河第五十三章 困獸猶鬥第六十九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十三章 入甕第二一四章 爭奪新站第二八九章 破城(下)第四一二章 以亂打亂第七章 仇恨的怒火第五十五章 擴軍30萬第十五章 血殺109師團(3)第九十六章 瘋狂的武器第四十三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六十九章 老將虎威第三七七章 放長線第四十三章 戰前動員第九十七章 磺胺(上)第七十章 南線戰事第二七三章 敲山震虎第二卷 保衛長城 第一一零章 西北新政第七十六章 援軍?第三十五章 老虎營的孬兵(下)第六十章 血煉軍魂(三)第一三四章 重裝出擊第一九九章 瘋狂的波波沙(中)第三十八章 華北觀摩團第十二章 我是中國人第五十六章 悲催的川軍第二零一章 火山上的日本第一六二章 鬼子進山第四四四章 接見第二六一章 書生闖軍統第二五九章 步步爲營第一七八章 關東軍的煙霧彈(下)第四一六章 中標了第四一六章 中標了第一零三章 斷腿的老虎第二三三章 小南溝殲滅戰(下)第八十一章 處處是戰機第四十六章 血戰李家莊(3)第六十九章 隱憂第十八章戰役轉折點第二六四章 渡江準備第三十二章 以卵擊石第九十五章 兵圍襄陽第三零三章 誘敵第二三六章 釜底抽薪第三五八章 一把火燒掉的決心第九十九章 紅三方面軍第二六七章 增兵拉林河(中)第二十八章 血夜第十三章 老朋友第三三三章 提前發動第一O五章 坦克VS騎兵第十章 敗走石門第二二零章 血染東京城(4)第三三五章 疾風知勁草鐵流1937 第二八六章 臨陣第二六一章 書生闖軍統第四零三章 吃肉吐骨頭第三二二章 圍殲駐蒙騎兵聯隊(下)第三十三章 首戰告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