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天下動靜(上)

位於西京內廷角落的那棟僻靜小樓,廊中跪倒了一大片人,此樓不遠處,則躺着許多死人,而且死的都是被北莽視爲價值連城的練氣士。

身披黑衣白裘的老婦人站在屋檐下,雙手疊放插袖橫在胸前,撩起的衣袖恰如蝠翼。

這位讓北莽男子盡數匍匐在她裙下的老嫗很少動怒,但是今天她的臉色十分難看,先是樓內擅長占卜的道德宗南溟真人戰戰兢兢告訴她,棋劍樂府的銅人師祖生死不知,劍氣近黃青毫無疑問是死絕了,然後國之重器的蟄眠大缸被不知名的陸地神仙一掌拍碎,那條豢養二十餘載耗費無數氣運的真龍破缸而出,這也就罷了,天雷滾滾之下,那條趁火打劫的天龍竟然還沒能佔到半點便宜,於是她果斷決定幫它一把,因爲她一向敢於跟老天爺豪賭,不上賭桌則已,要賭就賭一把大的,上一次她贏了,贏得鉢滿盆盈,整個北莽王朝跟了她姓,可是這一次,那個南溟真人告訴她輸了,樓外那一百來條屍體就是明證,其實她的震怒不是自己在北涼流州輸掉一場無關大局的戰役,甚至都不是死了條真龍,更不會是那些向來不問蒼生問鬼神的練氣士。

真正讓年邁婦人無法忍受的,只是一件根本無法與人言的小事:她在人生最落魄寒酸的時候,輸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遼東莽夫,在權勢正值巔峰的時候又輸給了他的兒子!

太平令站在婦人身側,老人是唯一一個還敢站着的北莽臣子。

她終於開口了。

“傳旨董卓,準其擅自調動所有邊境兵馬,不論大將軍還是持節令,一律聽命於他。違者,讓董卓先斬後奏!”

“傳旨拓拔菩薩,領親軍火速南下,直撲流州。”

“傳旨李密弼,着手準備鯉魚過江。”

“傳旨黃宋濮,命其起復,領軍坐鎮西京。”

一道道聖旨從她嘴中說出。

她畢竟是垂垂老矣的暮年婦人了,難免精力不濟,一時間有些難掩蒼老的疲態,但是她今日甚至不允許自己出現這種片刻的懈怠,從寬袖中抽出手猛然扯掉身上那件老舊狐裘,丟到臺階外的雪地中,然後大步離去,再不看一眼那件不斷積雪的舊物。

————

太安城從來不缺熱鬧,但是很多熱鬧很難湊,一旦遇上可以湊上一湊的熱鬧,那就會人人不甘落後。

時下就有傳言接替晉三郎的國子監新任右祭酒要開課講武,那麼到底是紙上談兵還是真有滿腹韜略,是驢子是騾子拉出來遛一遛就知道了,絕大部分人還是奔着看笑話去的。

現任禮部侍郎的晉蘭亭在國子監中頗有口碑,不但在任職期間爲國子監爭取到了諸多朝廷恩賜,還創辦了京城內最富盛名的詩社,與社中七名才子並稱太安八俊,一舉囊括了新科一甲三名,狀元李吉甫,榜眼高亭樹和榜眼吳從先,其中有“詩鬼”美譽的高亭樹在一次飲宴聚會上,作出了膾炙人口的《醉八仙》,一下子就讓在座八人一夜間名動天下。在京城正當紅的八位俊彥雖然出身迥異,有天壤之別,卻經常詩歌唱和,盡顯士子清流的風流倜儻。明眼人都看得出八俊之首的晉三郎雖說在中樞閣臣們那邊不是很討喜,但是他一點一點凝聚起來的“氣勢”,已經不容小覷。

一個叫孫寅的門下省小卒子破格補上右祭酒的清貴空缺,就顯得格外突兀且無禮,更奇怪的是此人並沒有傳出有什麼結實的靠山,所以孫寅的橫衝直撞,跟地方官員許拱入朝出任兵部侍郎,加上還有陳望的一步登天,就成了祥符元年尾巴上的京城官場“三大驚奇”,十分惹眼,而有姑幕許氏身份的許拱畢竟之前就有龍驤將軍的底子,陳望陳少保則有太子侍講和考功司郎中的雙重鋪墊,襯托得孫寅愈發奇了又怪。

何況孫寅狂妄之極,公開揚言自己要講的內容會是一場大演武,他將作爲攻方,手中擁有兩支兵力,北莽百萬鐵騎,和廣陵道的西楚復國餘孽。

所有聽課之人都屬於守方陣營,有朝廷新封驃毅大將軍的南征主帥盧升象所率大軍,有大柱國顧劍棠的兩遼防線,有所有參與靖難的藩王勢力,最後當然還有那支被中原刻意遺忘多年的北涼鐵騎。

這場可謂前無古人的脣槍舌劍言語交鋒,光是參與旁聽的國子監學子便浩浩蕩蕩去了六千人之多,其實大多數人註定都聽不到新祭酒在說什麼,不過不用擔心,很快就會有人從前頭傳遞消息到後方,層層遞進,如一道道波瀾。趕早佔地的學子都是席地而坐,稍後的就只能站着,再後邊就得踮起腳跟伸長脖子,之後就需要站在板凳椅子上了。不過最前方距離那孫狂徒不遠的最佳位置,倒是擺放有許多簡易卻厚實的蒲團,大概有三十餘張,那些有資格坐蒲團的貴客當真算是尊貴得無以復加!

其中爲首之人,正是那位三十年來離陽朝廷的第一位宰相,中書省主官齊陽龍。中書令左手邊是執掌門下省的坦坦翁桓溫,右手是沒能在權利變遷中接任白虢禮部尚書的“失意人”,繼續執掌國子監的理學宗師姚白峰,還有從清水衙門禮部轉去實權戶部的白虢。更有時值隆冬時節卻尤爲春風得意的某位皇親國戚,嗯,就是那位藉着佳婿的光,大搖大擺撞入京城視野的柴郡王。

這場漫長的講武從午時一直進行到黃昏,都還沒有收官的跡象,但是沒有一人退場,甚至不斷有新面孔涌入,人山人海。

期間更有監國天下的太子殿下攜手太子妃,悄然半途加入。

很快又有老吏部尚書新中書省輔臣趙右齡不掩身份地破開人流,參與其中,坐在了一張臨時新增的蒲團上。

相較趙右齡,由翰林院掌院升任吏部尚書的儲相殷茂春就要含蓄低調許多,輕車簡從到了國子監,跟年紀輕輕到令人髮指的門下省左散騎常侍陳望並肩而立,既看不到什麼也聽不到什麼,但這兩位足可稱爲中樞重臣的大人物,一個外廷首官的正二品,一個清貴無雙的正三品,這一站就足足站了兩個時辰。因爲他們站在極其靠後的位置,又沒有扈從護駕更沒有身穿朱紫官服,加上左右前後都是寒窗苦讀聖賢書的國子監普通學子,沒有誰知道自己近在咫尺的地方就杵着這麼兩位當朝大佬,只把他們當作了尋常的太安城儒士。

國子監持續喧囂熱鬧,成爲京城上上下下的熱議焦點,國子監外的酒肆茶坊更是人滿爲患,等着那場辯論結局的水落石出。

不斷有士子書生跑到街上大聲彙報“即時戰況”。

然而在幾乎人去樓空的翰林院,出現了兩張風塵僕僕的老面孔,一位是鬱郁不得志潦倒多年的元先生,另外一位讓當值官員差點忍不住當面翻起白眼,以前宋家兩夫子稱霸文壇的時候,那官員得人前人後都豎拇指誇讚一聲好一位宋家雛鳳,現在嘛,兩位夫子都死了不說,還談不上有啥哀榮,誰不知道風光無限的宋家是肯定沒機會東山再起了?沒毛的雛鳳不如雞,誰還樂意把你貶至貧寒地方當個小縣尉的宋恪禮當棵蔥?這樣的冷竈要是還能燒成,老子就把竈灰全吃了!

這名從七品清流官員倒是沒太過拿捏架子給臉色,終究先前出門訪親的元樸元黃門還在翰林院掛着職,擡頭不見低頭見的,沒必要爲了一個宋恪禮損了多年八面玲瓏點滴積攢下來的功德。

元樸,或者說離陽帝師元本溪在自己屋內落座後,半寸舌的口齒自然含糊不清,“不去國子監看一看?那裡是你宋家的興起之地。”

跟隨元先生結伴走過大江南北的宋恪禮搖搖頭,平靜道:“舊地重遊無濟於事。”

元本溪沉默片刻,緩緩道:“陳望,孫寅,以後就是你的政敵了。他們不論事功學問,都不輸你。不過這兩人率先由暗轉明,這是你最大的劣勢,也是你唯一的優勢。”

宋恪禮點點頭。

————

暮色中,相距翰林院不遠的趙家甕尚書省衙門,一名紫髯碧眼的高大老人獨自走到御街上,站在這條天底下最雄偉寬闊的街道中央,背對皇城大門,望向南方的天空。

老人沒來由記起自己年輕時候的一場偶然相逢,那時候,那人也很年輕,起碼腿就沒瘸。

當時自己被恩師故意壓在翰林院,而至交好友已經在兵部擔任司駕主事,其餘同年進士也都各自有了一份錦繡前程。那是一個文人被武夫壓得喘不過氣的時節,往前推十年,文人便如伶人,在朝堂上只配給武將當應聲蟲,若是再往前推移個幾十年,王朝內處處藩鎮割據,人人封疆裂土,讀書人連應聲蟲都難做,馬屁沒拍對,或者拍得花團錦簇但是被武人誤會了或者聽不懂,說不定就會被直接喀嚓一下砍掉腦袋,這麼一個王朝,不說中原正統的大楚,就是給大楚心甘情願當奴做婢的東越,也有資格笑話這個北方的鄰居是一羣未開化的蠢蠻子。而他因爲生得紫髯碧眼,連中原人眼中的離陽北蠻子都要冷嘲熱諷。

在某個讀書人日子終於略微好過些的深秋季節,那是一個天氣陰沉的日子,他去兵部衙門找好友開後門借閱一份有關兩遼疆土的輿圖,等他如願以償拿到輿圖,結果滂沱大雨驟至,不敢讓雨水沾溼輿圖,只好在衙門口檐下躲雨,可那場肅殺大雨始終不停歇,他就只能老老實實等着。然後他看到一個年輕人撐傘而至,手裡拎着個小木箱子。對這個人,他見之不喜,因爲此人身上有着濃厚的武人氣焰,觀其身上裝束,大概是個朝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雜號校尉,兵部衙門庭院深深,有數重數進,他猜測這人恐怕也就在第一進院子就止步了,果不其然,那傢伙被阻在第一進的院子裡,他就沒有再去上心在意了,只是等雨的時候,偶爾轉頭瞥一眼,看到那個貌不驚人的年輕武人孤伶伶站在大雨中,就這麼一直淋着雨,雨傘放在腳邊,還有那隻打開的箱子,白花花的,應該是銀子。只是這丁點兒銀子,在胃口能吞天的兵部老爺眼中算什麼,同僚三四人喝上一頓花酒的事情而已。

他依稀聽到那個吃了閉門羹的年輕人的話語,顛來倒去就是一個意思幾句話,“我徐驍拿腦袋跟諸位大人保證!只需給我一千兵馬一個月,只要一個月,下次拜會大人,就會讓人扛來十箱,十箱黃金!”

雨一直下,他聽到那個院中年輕人不斷大聲說話,不斷妥協。

從一千兵馬減少到了八百,再到五百。而箱子也從十箱增加到了二十,再到三十箱。

當大雨終於漸漸轉小的時候,興許是在裡頭悠哉遊哉飲茶笑談的兵部老爺們,覺得差不多可以出門返家了,陸陸續續有三三兩兩的大人物走出重重庭院,談笑風生聊着天,目不斜視地跟那個年輕人擦肩而過,後來有個職方主事倒是終於打量了一眼,卻不是看那個討要兵馬的年輕人,而是看了眼箱子裡被雨水浸潤着的銀子,發出一聲嗤笑,似乎還陰陽怪氣說了句話,只是當時在門口躲避出院衆人的他沒能聽清。

他想着既然雨還沒有完全停掉,乾脆就等院內好友結束事務再說。

可能真的是天無絕人之路,他看到一位身穿虎豹補子的老人負手走出院子,身邊有一位兵部屬官殷勤幫忙撐着傘,傘面全都傾斜向老人。

老人經過那年輕人身邊的時候,停下腳步,用腳踢了踢箱子。因爲雨小了許多,他聽清楚了那場身份懸殊的對話。

“哪裡人呀?”

“末將徐驍,來自遼東錦州!”

“打敗仗啦?”

“是!但是末將兄弟七百人,吃掉了洪成璀兩個主力營,其中一營還是騎軍……”

“什麼主力什麼騎軍的,都是廢話嘛,輸了就是輸了。本官只問你一句,本官就當小賭怡情一次,給你點人手,但是你小子真能賺回本?”

“能!”

“嗯,那行吧,本官給你個虎符,可以去右衛軍調遣三百人,至於箱子,對了,你先前說是扛來多少隻?”

“回大人,是三十。”

“三十?”

“五十!”

“呦,還挺上道。行,本官就給你三百人,記得回頭把箱子直接搬去本官府上。”

“謝過大人!末將定不辜負大人恩德!”

“哦,差點忘了,你叫什麼來着?本官可不希望到時候想殺人都不知道找誰去。”

“錦州營徐驍!”

最後,那名兵部大佬走出衙門大門,身邊跟着那個屁顛屁顛一手爲其撐傘的官員,一手賣力拎着那隻箱子。

他看到那個年輕武將雙拳緊握站在雨中,腰桿始終挺直,不過手中多了一枚虎符。

年輕人將虎符放入懷中,彎腰撿起雨傘,轉身走向大門。

他在年輕武將撿傘的時候就已經收回視線,眼觀鼻鼻觀心面朝南方。

後者沒有急於撐傘,而是在門口檐下停下腳步,似乎看見了他,主動開口笑問道:“還在等雨停?”

他愣了一下,點了點頭。

然後那傢伙就朝他咧了咧嘴,很乾脆利落地把傘拋來,根本不給他拒絕的機會,大步走下臺階,踩在泥濘中,漸行漸遠。

那一天,他張鉅鹿記住了那個年輕武人的名字。

徐驍。

那一年,還沒有用上永徽這個年號。

偶遇的兩個年輕人,一個還不是權傾天下的當朝首輔,一個還不是功無可封的大將軍。

更不是老死不相往來的政敵。

在這個祥符元年的末尾,只剩下他這個已是老人的張鉅鹿了。

站在御道上的老人緩緩回過神,笑了笑,自言自語道:“我不喜飲酒,要是能在地下能遇見你,得請你喝一杯。不過在這之前,就讓我爲北涼撐一回傘吧。不爲你徐驍,只爲北涼百姓,亦是離陽百姓。”

————

祥符元年末,皇帝趙惇巡邊回京。

御史臺和六科給事中聯名彈劾一人。

離陽首輔張鉅鹿下詔獄,朝廷公佈天下十大罪。皇帝下旨,誅九族。

第51章 數風流人物第379章 天下共分徐家第211章 你們這一劍第18章 東西一線上的攔路石第44章 九十年意氣咄咄逼人第287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十)第32章 一肩挑道第371章 儒家有聖人第252章 站着坐着跪着躺着第130章 龍擡頭,開天眼第155章 這個人叫李義山第94章 江湖之遠第177章 坐山觀虎鬥第78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4章 魔頭第69章 起霧第251章 太安城又下雨第36章 武無第二第206章 要教你滿城盡懸北涼刀第268章 領命第103章 大軍開拔和狹路相逢第27章 無生離,唯死別第371章 儒家有聖人第146章 山中無虎第353章 有人求死有人求活第7章 槐樹上有一隻鬼第172章 參見世子殿下第130章 不見狼煙第2章 刀和糖葫蘆第63章 風雪歸人第54章 該死第89章 小娘子入懷來第293章 安身之地無處安心第46章 魚龍混雜第17章 說與山鬼聽第198章 風起西北隴上(下)第154章 隔壁桌上北涼王第39章 下酒菜第49章 董胖子第109章 魔頭坐佛上第112章 刀出鞘第39章 糖葫蘆和頭顱第272章 青梅竹馬的將軍和寡婦第16章 呂祖遺言第204章 按馬頭第30章 來了和該死了第39章 新武帝(上)第291章 當年小年還少年第27章 要債太安城,大袖飄搖第117章 九問第352章 喝綠蟻酒是要收銀子的第7章 槐樹上有一隻鬼第127章 魔頭第89章 陳芝豹第305章 春雨已至秋風將起第160章 貧道十年一釣第12章 少江南老涼莽第400章 快哉快哉第130章 扛刀入北涼番外第二章第265章 俠客行(中)第64章 遊獵第153章 權衡第39章 糖葫蘆和頭顱第10章 佩涼刀上朝第225章 北涼四戰(七)第35章 神仙和凡人第110章 問答第296章 我徐鳳年在第382章 大戟橫江第6章 六百聲恭送第199章 仙人騎鶴下江南第78章 大涼龍雀美人鼓第12章 湖中有老魁第130章 龍擡頭,開天眼第102章 扶搖而上第169章 珠簾,鐵甲(中)第135章 一顆大好頭顱第97章 爲他人作嫁衣裳第28章 起火得長安第44章 九十年意氣咄咄逼人第43章 人屠第45章 雪中第133章 登樓第148章 麻衣如雪第420章 蒼天在上第109章 魔頭坐佛上第129章 一萬把涼刀第89章 破甲第144章 銅錢第423章 中原宗師,慷慨而至,浩然而死!第91章 事未了拂衣去第75章 青城王低頭第21章 好大的大國手第74章 算命第40章 何謂天下第十第49章 董胖子第324章 滿院蓮第1章 新的江湖第383章 老子兒子
第51章 數風流人物第379章 天下共分徐家第211章 你們這一劍第18章 東西一線上的攔路石第44章 九十年意氣咄咄逼人第287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十)第32章 一肩挑道第371章 儒家有聖人第252章 站着坐着跪着躺着第130章 龍擡頭,開天眼第155章 這個人叫李義山第94章 江湖之遠第177章 坐山觀虎鬥第78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4章 魔頭第69章 起霧第251章 太安城又下雨第36章 武無第二第206章 要教你滿城盡懸北涼刀第268章 領命第103章 大軍開拔和狹路相逢第27章 無生離,唯死別第371章 儒家有聖人第146章 山中無虎第353章 有人求死有人求活第7章 槐樹上有一隻鬼第172章 參見世子殿下第130章 不見狼煙第2章 刀和糖葫蘆第63章 風雪歸人第54章 該死第89章 小娘子入懷來第293章 安身之地無處安心第46章 魚龍混雜第17章 說與山鬼聽第198章 風起西北隴上(下)第154章 隔壁桌上北涼王第39章 下酒菜第49章 董胖子第109章 魔頭坐佛上第112章 刀出鞘第39章 糖葫蘆和頭顱第272章 青梅竹馬的將軍和寡婦第16章 呂祖遺言第204章 按馬頭第30章 來了和該死了第39章 新武帝(上)第291章 當年小年還少年第27章 要債太安城,大袖飄搖第117章 九問第352章 喝綠蟻酒是要收銀子的第7章 槐樹上有一隻鬼第127章 魔頭第89章 陳芝豹第305章 春雨已至秋風將起第160章 貧道十年一釣第12章 少江南老涼莽第400章 快哉快哉第130章 扛刀入北涼番外第二章第265章 俠客行(中)第64章 遊獵第153章 權衡第39章 糖葫蘆和頭顱第10章 佩涼刀上朝第225章 北涼四戰(七)第35章 神仙和凡人第110章 問答第296章 我徐鳳年在第382章 大戟橫江第6章 六百聲恭送第199章 仙人騎鶴下江南第78章 大涼龍雀美人鼓第12章 湖中有老魁第130章 龍擡頭,開天眼第102章 扶搖而上第169章 珠簾,鐵甲(中)第135章 一顆大好頭顱第97章 爲他人作嫁衣裳第28章 起火得長安第44章 九十年意氣咄咄逼人第43章 人屠第45章 雪中第133章 登樓第148章 麻衣如雪第420章 蒼天在上第109章 魔頭坐佛上第129章 一萬把涼刀第89章 破甲第144章 銅錢第423章 中原宗師,慷慨而至,浩然而死!第91章 事未了拂衣去第75章 青城王低頭第21章 好大的大國手第74章 算命第40章 何謂天下第十第49章 董胖子第324章 滿院蓮第1章 新的江湖第383章 老子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