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

郯城被奪,所有的府庫錢糧均落入了劉邦之手。

原指望與項梁打一場消耗戰,坐等項家軍糧草耗盡,不戰自退。哪知這消耗戰最拖不起的是他秦嘉自己。這樣下去,楚軍十日後便會斷糧。

可恨那不會打仗的劉邦與彭越在一起之後,似乎忽然開了竅,不斷派出小股的騎兵騷擾楚軍的後方。等秦嘉派出大隊人馬前往,又像風一般不戰而去,根本不給楚軍交戰的機會。

要想後方安穩,只有打回郯城,徹底剿滅劉邦這個眼中釘。可是要拔除這根刺,需要傾盡秦嘉所有的兵力。那項梁自不會坐視秦嘉來打劉邦,他那麾下的驕兵悍將正摩拳擦掌,等着秦嘉回師郯城,從後追着猛打呢。

更可怕的是失去軍心。那劉邦在郯城出的榜文傳到了軍中,頓時軍心大亂。

便有部將丁疾暗中向項梁輸誠,送信雲要獻出關隘迎接項家軍,雖被秦嘉知曉,以快刀斬亂麻的手段拿下丁疾砍頭示衆,但焉知還有沒有人會起而仿效。

還有人與那傀儡大王景駒勾勾搭搭,早晚去景駒帳中噓寒問暖,進獻劫掠來的美女玉食。秦嘉知道他們的鬼心思,是看中了景駒楚王后裔的身份,想項家軍戰勝後說不定項梁會擁立景駒,提前來向他示好。

那些在秦嘉眼裡最不值錢的普通士卒,也不斷有人逃亡。三日下來,竟走脫了五千餘人。再這麼下去,不等項梁,劉邦來攻,他這支隊伍自己便散去了。

秦嘉是真心佩服那給項梁出主意的高人張良,也恨他恨得牙癢。劉邦背後捅的一刀竟這般鋒利,直接捅到了他的心窩。也佩服劉邦那個貌似忠厚長者的欺世盜名之徒,一張榜文,便勝似十萬雄兵。

這一戰是沒法打下去了。秦嘉在帳中獨坐,盤算着自己今後的出路。

投奔諸侯?笑話。他秦嘉坐視陳勝兵敗身亡而不發一兵救援,早已在諸侯間聲名狼藉。那項梁在諸侯中聲望正隆,誰會爲了他而得罪項梁。

與項梁決戰?更是想都不敢想。先頭兵力鼎盛糧草充足時不敢,現在哪還敢起這個念頭。

秦嘉手緊捏那象徵兵權的虎符,陰鷙的目光中流露出一絲狠毒,“幸而吾還留有後手!”

他急招心腹入內,如此這般吩咐一番。

※※※

驚人的消息傳到沛縣城,那楚國上柱國秦嘉,竟戕殺了傀儡楚王景駒,帶着他的頭顱投降秦軍,去了陳城。

那陳城有秦國大將楊熊鎮守,麾下人馬不下五萬,呂臣便敗在他手中。

秦嘉棄關隘而逃,楚營軍馬散去大半,只有心腹兩萬跟隨。那楚營便無人主事,有將獻關投降項梁。

項梁得知景駒被害的消息,當即厚殮景駒那無頭死屍下葬,不提。

※※※

項梁此役,不僅拿下泗水,而且佔據了東海,手握三郡,領十數萬大軍,勢力之大衆所側目。四方豪強,多有歸附。

這一日,有沛公劉邦到來。

那鯊魚幫幫主彭越,還有項莊項佗兄弟,留在郯城鎮撫,未曾跟來。

那劉邦乃一方小諸侯,項梁自不會怠慢,帶了各路英雄出城迎接。內中有魏王弟魏豹,田榮田橫兄弟,東陽令史陳嬰,吳縣縣令鄭昌,俱是一方豪傑。

項梁見到了劉邦,稱頌道:“沛公儀表不俗,果英雄也。今沛公奇襲郯城,爲克敵立下首功,實爲我楚國社稷復立立下一大功也。”

劉邦便拜道:“劉季本楚人,今項公欲匡扶楚國宗祠,敢不盡心竭力。願領微薄兵馬,投效於項公麾下,共謀大業。”

這無恥的流氓,失去了根據地,便假惺惺攀上項梁這顆大樹,好託庇乘涼。

人羣之中,一人暗暗點頭,喝了一聲彩。此人正是教劉邦“不爭之爭”的張良。

那張良不想在這時候向劉邦打招呼,劉邦卻一眼看到了她。當即喜匆匆走過去,高聲喚道:“子房先生也在這裡!劉季想念先生甚緊。”

張良只好走將出來,說道:“子房見過沛公。”

項梁笑道:“沛公,你可知道那突襲郯城的主意是子房先生想出來的麼?”

劉邦一愣,隨即呵呵笑道:“原來是先生的主意。俺劉季還尋思項公這裡來了什麼高人,竟出此妙計。”

他雖然表面上大大咧咧顯得若無其事,心中更後悔放走了張良這個天下奇才,致使對秦嘉用兵大敗。若非如此,他怎會低聲下氣投到項梁的麾下?怎麼說前不久大家還是平起平坐的諸侯呢。

張良便謙虛一番。劉邦忽問:“子房先生,你那借兵之事可有眉目?”張良搖了搖頭,頹然道:“尚且沒有。”

項梁奇問:“什麼借兵之事?”劉邦道:“子房先生欲復立他韓國,想向諸侯借兵。”

項梁“哦”了一聲:“先生怎不早對吾講?若知道先生有此志向,項某早就發兵相助了。”

張良道:“先頭見武信君戰事要緊,不便相求。而今秦嘉既逐,便好開口。不知武信君能借我多少兵馬?”

項梁沉吟一下,問道:“今故韓之地,秦軍守備如何?”

張良早就瞭解得清清楚楚,答道:“現秦將章邯出戰齊境未歸,武成侯王離迴歸長城戍守北疆,潁川郡正好空虛,正有用兵之處。”

項梁便道:“吾借精兵三千與你,可夠?”張良臉上露出些許失望,卻說道:“多謝武信君。”

三千兵馬,雖說能在秦人防備空虛之時鬧出點動靜來,但那章邯王離聽說韓國復立豈能相容,只要出動一路大軍,如何抵擋?

只聽項梁道:“三千兵馬,少是少了點。可你韓國復國,也不能由我江東子弟一手包辦。你可廣募韓地豪傑,爲你韓國興復而戰。”

張良點頭稱是,心中卻在想六國中就屬韓國地盤最小,人口最少。想要招募韓國的丁壯來對抗秦國的虎狼雄獅,恐怕是很難。

但千難萬難,又怎能阻擋她興復家邦的決心?就算是赴湯蹈火,她也在所不辭。

張良又轉顧劉邦,說道:“沛公,子房向你借一個人。”

張子房開口相求,劉邦哪裡好意思拒絕。他聽說只借一個人,當下笑呵呵道:“先生要借何人,儘管說便是,劉季無不應命。”

張良輕輕道出二字:“利蒼。”

那利蒼武功之高,泗水英雄幾乎無出其右。他利蒼一人,就抵得過十員戰將了。但一來利蒼是張良帶來的,二來劉邦已經答允,雖然是捨不得,也只好忍痛割愛。

正說話間,人羣中忽聞有人號哭,卻是魏公子豹。

魏豹泣道:“武信君既已允立韓國,何時發兵復我魏國?”項梁聞言,沉吟起來。

魏國不同於韓國,正有秦國重兵把守。想要復魏,首先要同在陳郡的楊熊部死磕。

楊熊的兵馬人數原與秦嘉差不多,但那秦軍的戰鬥力遠勝於楚軍。如今加上秦嘉的兩萬降兵,如虎添翼。

項家軍剛剛打完大戰,未事休整,人困馬乏,兼東海泗水二郡情勢還未安穩,現在還不是同強大的秦軍決戰之時。

項梁便道:“待大軍休整些時日,整飭軍馬,再助你回到魏地。”

魏豹聞言,哭泣方止。

正說話間,一彪人馬出現在視野,正向沛縣城馳來。

長戟烏騅,狀如天神的項羽,護擁着一輛華貴的馬車。車上坐的,正是項羽的亞父范增。

項羽奉命去追剿棄彭城而逃的董諜部,大獲全勝,將董諜的部屬斬殺過半。那董諜直潰逃至秦軍佔領的襄城,方拾回一條性命。

范增爲項羽參謀軍機。正是他設計佈下埋伏,讓董諜落入了項羽紮好的口袋。

項梁遠遠望見項羽,招手道:“羽兒,過來。”

烏騅奮蹄,項羽如一陣旋風般來到。項梁道:“羽兒,介紹一位英雄與你認識。這是突襲郯城的沛公劉邦。”

項羽下馬見禮。劉邦答禮道:“大公子英武非凡,真乃當世英雄也。”

對這種稱頌項羽見得多了,也不以爲意,敷衍幾句,站到一旁。

便有范增馬車馳到。那范增一下馬車,一雙老辣的眼睛就緊緊盯在劉邦身上。那目光如一柄利劍,彷彿能將劉邦的內心悉數刺透。

劉邦堆起笑臉,施禮道:“先生可是範軍師。聞得軍師有治國安邦之才,劉季今日一見,幸何如哉。”

范增淡淡道:“沛公過獎。老朽如冢中枯骨,怎及沛公旭日中天。沛公仗三尺劍,竟能斬殺芒碭山大蛇。赤帝之子,果然不凡!”

這話讓在一旁聽着的項梁忽然一個震動,問道:“沛公,你那斬蛇是怎麼回事,說來給大夥聽聽。”

“這范增好生厲害!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便讓項梁產生了猜忌。”劉邦立馬出了一身冷汗。

只聽范增繼續火上澆油:“赤帝之子豈是池中之物,終有一天會一飛沖天,成就在吾等之上。沛公啊,了不起!”

劉邦心裡撲通亂跳,不知如何作答,眼望向張良。只見張良微微搖頭,眼光也不向他這邊看。

劉邦暗忖,“原來是子房先生要俺失口否認。但當着天下英雄,如何能說自己不是赤帝之子,那條大蛇不是俺劉季殺的。如說出此話,今後還有誰會來追隨俺劉季?如若說那大蛇便是俺劉季殺的,俺是天龍赤帝所生,是真命天子。既寄身於項梁,項梁又怎能容俺。”

劉邦猶豫一陣,他那天才表演家的天賦突然綻放,腦中靈光一現。

只見他附耳項梁,以只有項梁能聽見的聲音小聲道:“項公,這是俺劉季胡編蒙人的。”

WWW✿тTk ān✿CΟ

項梁聞言哈哈一笑,便不再繼續追問。

項梁這一關是過去了,范增那關卻過不去。他那銳利的電目,已鎖定在這無恥的流氓身上。只因他知道,星空裡出現的那顆有煞雲矇蔽的帝星,便應在這流氓身上。進則雲霧頓開光芒四射,退則淪爲流星化爲隕石。

於是衆人入城,向縣署行去。范增忽然暗地裡拉住項羽,說道:“羽兒,找個機會,殺了劉邦。”

項羽惑道:“爲何要殺沛公?”范增道:“這廝野心不小,不會屈於人下。”項羽疑惑道:“不會吧。我看沛公一副忠厚的模樣,有長者之風,一見他我就覺得親近。”

范增冷笑一聲:“忠厚長者!看來你是被他忠厚長者的外表所惑。”

那項梁便擺下酒宴,與衆人共飲,爲劉邦洗塵,不提。

※※※

次日,項梁點齊三千兵馬,交割給張良。劉邦也派了利蒼前來相助。

張良便欲起行。劉邦,項梁與各路英雄皆來相送。

出得十里長亭,送的人都已歸返。張良左顧右盼,那馬行馳的速度慢了下來,似乎有點戀戀不捨。

利蒼問道:“先生爲何慢了下來?”張良卻沒有回答,只是無語。

利蒼恍然大悟:“先生原來在想韓信兄弟。奇怪,韓兄弟怎會沒來送咱們?”

張良道:“他啊,被派去東海,接受降將獻上的城池,追剿秦嘉的殘部,一時半刻還回不來。”

不日前,張良還在韓淮楚軍營安歇。這幾日與他的溫存纏綿,彷彿還在夢中。

還有那小妮子項追,每日定時要來找她的信郎療傷。張良暗裡聽了韓淮楚說的療傷之法,聽得臉紅心跳,說道:“這可便宜了你。人家項姑娘冰清玉潔,對你是一片真心,你可不能辜負了人家。”韓淮楚便笑着答應。於是張良一見項追前來,就藉故離開。

只是這美好的時光終要過去,那大韓的復國之夢還要她來完成。

張良望着天邊的浮雲,無限惆悵。

她猛一抽馬鞭,說道:“利將軍,咱們走!”

張良匆匆上路,以一介蛾眉之身,提三千兵甲,去光復她的韓國。

有詩爲贊:足智多謀話子房,三千甲士立韓王。笑說山東無公子,何事弱女青史揚?

第二十章 自立爲王第三章 土德之徵第三十五章 賣國密謀第七章 苦命鴛鴦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四十二章 九鬥突圍第三十二章 梨花帶雨第三十章 佳人請君第二章 大切蛋糕第五十一章 周勃奪軍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二十七章 左車獻計第二十章 自立爲王第五十章 大雁北歸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九章 天要下雨第十四章 心中夫婿第十五章 天下結盟第六章 恩斷義絕第四十章 斬盡殺絕第九章 血洗閼與第三章 久別重逢第六章 一飯千金第三十六章 千里傳信第三十章 佳人請君第九章 覲見陳勝第三十三章 馬踏紅都第四章 前車之鑑第十一章 心臟跳舞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三十七章 奸臣授首第二十四章 斷尾求生第二十一章 硝煙過後第五章 子房歸來第三十一章 五百壯士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九章 最後一式第六十七章 唯我獨醒第十一章 披肝瀝膽第十九章 世外桃源第三十三章 芒碭起義第九章 竊令盜關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四十四章 羣星隕落第十四章 索築秦宮第十六章 衆魔之主第二十章 大蛇逞威第二十二章 將錯就錯第二章 長平鬼奴第八章 佳人入宮第三十二章 劫後餘生第二十九章 飛燕掌門第三十八章 鐵索橫江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四章 法學大家第五十五章 攻敵必救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十章 勞燕分飛第四十六章 作壁上觀第二十一章 倒在槍口第三十章 魔劍入世第四十七章 再回長安第四十章 有情有義第五十五章 左右丞相第二十四章 同門論智第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二十五章 摩天巨手第六十五章 送頓大餃第十三章 苦行頭陀第二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三章 北極戰神第二十四章 藤杖圈嶺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二十一章 血戰井陘第三十三章 懷王立約第四十七章 先破一陣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二章 樊氏一刀第二十二章 白狐奪舍第六十四章 糖衣炮彈第三十五章 內部處理第四十四章 追斬龍且第三十七章 三年之期第四十章 有情有義第四十章 鴻鵠高飛第四十八章 九陣破敵第三十七章 月下追賢第四十一章 趁火打劫第五章 一場鬧劇第四十八章 謀定而動第二十一章 山巔鬥法第十八章 師門絕學第二十二章 方便之門第三十四章 蕭何弄計第六章 恩斷義絕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二章 分油傳說第五章 再遇伊人
第二十章 自立爲王第三章 土德之徵第三十五章 賣國密謀第七章 苦命鴛鴦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四十二章 九鬥突圍第三十二章 梨花帶雨第三十章 佳人請君第二章 大切蛋糕第五十一章 周勃奪軍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二十七章 左車獻計第二十章 自立爲王第五十章 大雁北歸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九章 天要下雨第十四章 心中夫婿第十五章 天下結盟第六章 恩斷義絕第四十章 斬盡殺絕第九章 血洗閼與第三章 久別重逢第六章 一飯千金第三十六章 千里傳信第三十章 佳人請君第九章 覲見陳勝第三十三章 馬踏紅都第四章 前車之鑑第十一章 心臟跳舞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三十七章 奸臣授首第二十四章 斷尾求生第二十一章 硝煙過後第五章 子房歸來第三十一章 五百壯士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九章 最後一式第六十七章 唯我獨醒第十一章 披肝瀝膽第十九章 世外桃源第三十三章 芒碭起義第九章 竊令盜關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四十四章 羣星隕落第十四章 索築秦宮第十六章 衆魔之主第二十章 大蛇逞威第二十二章 將錯就錯第二章 長平鬼奴第八章 佳人入宮第三十二章 劫後餘生第二十九章 飛燕掌門第三十八章 鐵索橫江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四章 法學大家第五十五章 攻敵必救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十章 勞燕分飛第四十六章 作壁上觀第二十一章 倒在槍口第三十章 魔劍入世第四十七章 再回長安第四十章 有情有義第五十五章 左右丞相第二十四章 同門論智第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二十五章 摩天巨手第六十五章 送頓大餃第十三章 苦行頭陀第二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三章 北極戰神第二十四章 藤杖圈嶺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二十一章 血戰井陘第三十三章 懷王立約第四十七章 先破一陣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二章 樊氏一刀第二十二章 白狐奪舍第六十四章 糖衣炮彈第三十五章 內部處理第四十四章 追斬龍且第三十七章 三年之期第四十章 有情有義第四十章 鴻鵠高飛第四十八章 九陣破敵第三十七章 月下追賢第四十一章 趁火打劫第五章 一場鬧劇第四十八章 謀定而動第二十一章 山巔鬥法第十八章 師門絕學第二十二章 方便之門第三十四章 蕭何弄計第六章 恩斷義絕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二章 分油傳說第五章 再遇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