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大浪淘沙 第三節 艱苦卓絕

因爲一些吃食,因爲能吃飽飯,日僞軍曾引誘了一些八路軍叛變。這在今天看來是很難理解的事情,在當年卻真實的發生着。

1942年-1943年,一分區司令部在河北省易縣周莊村,政治部在偏北兩裡地的嶺東村,一分區地委、行署機關在偏南兩裡地的裴莊村。一分區各主力團和各區隊環繞在周邊地區。這個地域非常狹小的地區,當時稱作“易滿徐聯合縣”。

42年初春,整個河北、河南都面臨特大的旱災。馮小剛拍攝的電影《1942》就寫的是這個時期。一分區所在的河北省易縣,雖然沒有像河南那樣到遍地饑民餓殍的地步,但山野中挖野菜的農民隨處可見。

楊司令率先於晉察冀軍區機關,提出倡議:機關,每人每天節約二兩糧;部隊,每人每天節約一兩糧,支援災民。並且,命令機關部隊不得就近採摘野菜、楊樹葉和榆樹葉,留給附近的村民去摘。因爲長期飢餓,疾病盛行,一分區機關病倒十幾個幹部。楊司令跟盧星文商量,就近成立自己的幹部休養所,收治這些病倒的幹部。

因爲長時間吃不飽肚子,前面說的那個貪污五斤小米被查了出來的司務長,他自己要求槍斃,楊司令慈悲心大開,他開導大家:“這個司務長,守着那麼多糧食,偷吃了五斤,不過兩三頓飽飯。他再餓,也沒有跑到鬼子那邊去天天能吃飽飯。衝這一點,也饒他不死。”

結果,這個人沒有被槍斃,從寬處理。但楊卻告誡大家:“紅軍時期,五斤小米能救不少人命。那時候貪污了五斤小米,是一定要被殺頭的。今後大家注意,不會再寬恕了。”

抗戰最艱難的中後期,一分區幹部戰士出現人數不少的叛變現象。這不僅是鬼子漢奸特務機關私下裡拉攏的結果,也是一分區根據地抗日力量出現嚴重枯竭、一些參加抗戰多年的革命軍人喪失勝利信心的具體反映。

不光是根據地人力的枯竭,根據地的財力也已枯竭。由於根據地大片土地因戰亂連年荒蕪,再加上根據地勞動力的嚴重不足,爲根據地提供糧食、稅收的職能嚴重萎縮。

一分區情況好一些,是因爲還留有1939年打孟閣臣時羈留的豐厚家底,在狼牙山的偏僻角落裡還埋藏了一些軍裝和軍用物資,可以不斷到冀中買糧、買棉、買急需物資。但沒有這些豐厚財力、物力家底的那些軍分區呢?比如除一分區以外的其他軍分區,抗戰最艱難的那些年,他們是如何掙扎過來的?

仔細分析下一分區抗戰史留下來的衆多寶貴史料。在一分區參謀長徐德操被批判過的種種“罪行”中。其核心竟然是今天看起來最微不足道的一條“多吃多佔”。

一個多吃了一點、吃好了一點的日常生活行爲。竟然引起了廣大一分區八路軍幹部戰士的憤恨。當時生活水準極度困難的情況下,確實就是這樣的境況。

作爲一分區創建人的楊成武、黃壽發、羅元發,包括已經調走的鄧華、李志民、熊伯濤,都知道領導幹部生活特殊化在戰爭緊張的條件下所帶來的惡果。你需要的是所有的幹部戰士與你同心同德、共渡難關。你做的是離心離德的事情。關鍵時刻,誰都怕部下拋你而去,甚至打你的黑槍。所以他們將“同甘苦、共患難”看作是在戰爭環境中能否生存下去的必要保證。

徐德操來自平西挺進軍。平西根據地是比狼牙山根據地更加貧瘠的地區,楊成武38年稱之爲:“養一個營的部隊都困難”,所以棄之不用。肖克在平西建立挺進軍之後,淶水縣野三坡紫石口一帶原本還富裕的經濟一下子垮了,原來的幾家肉店、糧食店、糕點店、雜貨店、布店,幾乎在半年裡先後消失。

最終,憤怒的平西當地人在1940年12月引起地區譁變。反對駐紮在那裡的八路軍。雖然挺進軍鎮壓了叛變的村民,但挺進軍也元氣大傷。肖克將挺進軍司令部搬離過去一直駐紮的野三坡地區,到了更加偏僻而且空無一人的李各莊。又掙扎過了一年,挺進軍編制被撤銷,不再存在。

正因爲平西根據地的糧食供應、物資供應都十分緊張。挺進軍領導機關實行單獨供應,也是出於生存的需要。徐德操介紹過(呂展也說過),有時,司令部派出參謀,尋找部隊。挺進軍的七團、九團兩支部隊常常是“因食而居”,哪裡能找到糧食就駐紮在那裡。就像放羊人哪裡有草場就把羊羣往哪裡趕一樣。

參謀常常找到了駐地,但沒有部隊。一問,找糧食背糧去了。一分區在南城司駐紮的馬輝二區隊,是最靠近平西根據地的。43年,一次七團經過二區隊駐地,被招待吃飯。發現二區隊能吃純糧食的飯,而且能吃到飽,驚奇的不得了。

那一次,看到七團的人一個個面黃肌瘦,區隊長馬輝、政委黃連秋動了惻隱之心。他們要七團的人吃飽了之後,從這裡再背些糧食回去。

“同甘共苦”,嘴上說容易,真正實行起來卻不容易。徐德操將平西挺進軍等級制吃飯的做法用於一分區,難怪會受到廣大一分區幹部戰士的不滿。而且,有一件基本事實不容否認:一分區幹部戰士中出現的脫隊事件,包括電臺臺長劉長生叛逃事件,幾乎都出現在徐德操到達一分區之後。

當然幹部戰士擅自脫隊,叛逃到敵僞那邊的只是一部分,還有許多人是跑回自己家去,開小差了。脫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生活艱苦、長時間吃不飽飯、主力部隊縮編、敵僞力量看似強大等等,不能由徐德操來負這個責任。

就像狼牙山一分區被日本鬼子劃作“軍事區”一樣,淶水縣李各莊周邊都被鬼子劃作“無人區”,當地的農家老百姓都被日僞軍在兩年多前就強制遷走。這是一個基本上看不見老百姓身影的無人村。最初1941年被肖克挺進軍佔用,1942年以後由十一軍分區、1944年秋由冀察軍區司令部接收。

山裡,天冷得比山外的平原地區要早。再加上長年忍飢挨餓,人們的體質差了。對寒冷的耐受力就差。

時近冬日,開赴到李各莊的教導大隊因爲是新建部隊,沒有自己的後勤補給部門,因此也就沒有自己的物資家底,過冬的棉衣只能靠冀察軍區後勤部門來解決。

當時的隸屬關係剛剛改變,新建立的冀察軍區自己也“一窮二白”,要什麼沒有什麼。爲了將這近千人的棉衣要到手,教導大隊的幾個領導人集體出動,大隊長晨光、大隊政委朱利(幾天後被撤換,改爲李青川)、副大隊長李青川(取代馬青山)、政治部主任沈圖。還有一些營級幹部跟着。先去冀察軍區司令部。再去供給部。

當年的冀察軍區後勤部,按照八路軍的叫法是“供給部”。部長況開田,江西人,一方面軍紅軍幹部。以前是二分區供給處長,跟着冀察軍區司令員郭天民一起從二分區過來的。

當時的冀察軍區供給部,因爲一分區馬輝能征善戰的二區隊駐紮在南城司,提供了有力的屏障,所以冀察軍區供給部在南城司北不遠的拒馬河畔龍門口的上港村和下港村。以後馬輝的二區隊撤走,冀察軍區供給部遷移到距冀察軍區司令部很近的六順村。

聽說教導大隊來領棉衣,況開田問晨光:你們前一年的棉衣呢?至少還有半數能接着穿吧?

晨光說:我們一分區去年也沒有發棉衣。每人只發了兩斤羊毛,夏天和秋天共發了兩身單軍裝。要我們把羊毛絮在單軍裝裡當棉衣穿。今年立夏前我們將羊毛扯掉,穿單軍裝。然後到現在再沒發軍裝。現在立冬了,只有很少的人才有棉衣,不能再拖了。

況開田說:你看我們這幾間倉庫,唯一的東西就是羊毛。山裡出羊毛,不出棉花棉布。我們手裡這點邊區票,連老百姓自己做的雜色棉衣都收進來了。想去冀中買棉花買布,但這些邊區票只能在山裡使用,到了冀中人家根本就不要。

平西的十一軍分區有自己的被服廠,我們正在跟人家協商,勻出一部分來支援新成立的冀察軍區。你們教導大隊是冀察軍區成立後的唯一一支直屬部隊,我們有了棉衣會優先供應一線部隊的。你們放心好了。

以後教導大隊在平西,看到平西的主力七團(平西僅有的兩支主力團,九團奉命開赴延安)穿的都是灰、黑、黃、綠雜色衣服,連身統一的灰軍裝都沒有,只有一頂帽子表明他的八路軍身份。看到平西根據地如此困難,教導大隊不再開口要東西了,知道人家比我們還困難,有了困難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

怎麼解決?還不是回一分區想辦法嗎?八年抗戰和解放戰爭最初的一年多,“土八路”的後勤供給都建在“團”上,以團供給處爲獨立覈算單位。一個團戰鬥力強,繳獲多,辦法多,這個團的後勤供給就好許多。比如抗戰後期如此艱難,但駐在滿城的三團,還有駐在南城司的馬輝二區隊,因爲地處根據地和敵僞統治區的邊緣地帶,可以不斷從襲擊敵僞據點的運輸隊、火車站、甚至敵據點的戰鬥中得到收穫,所以比起其他部隊要富裕了許多。

富裕了怎麼辦?上交?還是跟後來人民公社的做法一樣“一平二調”?都不是。就是自己用,用不了的東西找個隱蔽的地方埋起來,等以後需要時再去挖出來。

有時候,埋藏的時間久了,等到需要再去挖時,埋藏的地方記不清了。還有的時候,埋藏之後趕上下大雨,河水氾濫,埋藏在河溝低窪處的物資便不能用了。不是腐爛了,就是鏽成一團。在馬輝等老同志的回憶錄中都有記述。

原始狀態下的農業國,最基本的特徵是以一家一戶自給自足爲私有制基礎的小農經濟。商業交換起到一個次要的作用。

你即使成立了軍隊,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基本特徵是改不掉的,也被帶到了軍隊的管理上面。團、營、連各有自己的小倉庫,繳獲了想到的先是自己就是證明。

這個在中國大陸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習慣根深蒂固,我黨領導的軍隊也不能倖免。一直到解放戰爭的47年,朱德來到晉察冀,面臨的首要一項任務,就是要徹底改掉晉察冀部隊以團爲單位的後勤管理方式,建立統一的後勤供給部門。

八年抗戰期間的晉察冀八路軍,是靠兩條腿來保障供給的。一是靠根據地的稅收,二是靠戰場上的繳獲。現在根據地極度貧瘠,政府部門指不上了,剩下的只能靠從敵人那裡去奪取。

當年爲解決供給不足的問題,都從敵人那裡收穫了些什麼?老同志說,窮極了的人,沒有不要的,什麼都要。當然是先從僞軍據點搞。然後是小鬼子。日僞軍吃什麼、穿什麼,我們就想法搞到什麼。沒客氣的。“敵人給我們造”嘛。

當年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迄今爲止,發現任何人都從沒有提到過。這就是:日本軍的棉衣是什麼樣的?從沒有人發現過。

日本軍的穿衣序列,棉布單衣、粗呢子軍裝、厚絨冬衣、粗呢子不戴帽兜(北平)和帶帽兜的大衣(張家口)、皮大衣(張家口)。

1945年冀察部隊打進張家口,繳獲了小鬼子許多座被服倉庫,唯獨沒看見過鬼子的棉衣是什麼樣子。小鬼子從不穿棉衣嗎?還是日本不產棉花,或者自產的棉花有限,習慣了。也許日本的和服無法制作棉衣和棉和服,穿起來不像樣子。二戰時期,世界中有棉衣的軍隊,最 常見的只有蘇聯軍隊和中國軍隊。美英軍隊只有部分人配發短棉衣。

英國的軍事探索頻道總結二戰的歷史,特地將當年英國軍隊、德國軍隊的呢子大衣同蘇聯軍隊的棉衣做了個耐凍試驗。看看當時哪一國的冬季軍裝最能保暖。實驗的結果(英國在軍教電視片中完整的公佈了試驗的過程和結果)臃腫不耐看的棉衣在保暖上戰勝了好看挺括的呢子大衣。

第82章 夜襲 第四節 105加農炮第236章 雄關漫道 第二節 再次分兵第133章 通幽之法 第三節 引鬼上身第139章 如影相隨 第一節 鋤奸隊第108章 一路不消停 第一節 疤瘌眼第128章 運動那點事 第四節 別樣的山頭第3節 數字第17章 老子也抗日!第一節 碾底溝第102章 圍獵 第一節 捱罵沒夠第170章 打就打怕了! 第四節 道義第44章 第一節第102章 圍獵 第二節 本位主義第49章 老子就是神仙!第二節 瞎貓碰見死耗子了第128章 運動那點事第一節 洗不掉的“俘”字第229章 一步也不能後退!第四節 後退者,斬!第175章 涅盤學生兵 第一節 榜樣的力量第178章 秀才駕到 第三節 所見所聞第185章 大戰初起 第三節 鬼子的消息很靈通!第97章 重賞之下 第二節 大八卦第78章 鐵壁合圍第一節 下雪了第228章 撞車了第二節 一手軟一手硬第168章 故伎重演 第三節 一個字!追!第198章 淚灑滹沱河 第四節 又見銀坊第178章 秀才駕到 第一節 筆桿子來了第80章 亂燉第二節 老鴰和麻雀第72章 活死人 第二節 一聲長嘯第158章 各行其道 第一節 先躲着再說第4節 看不見的地獄第64章 冷酷到底 第一節 狼煙四起第3節 出發第45章 第一節第37章 第二節第95章 志在必得 第一節 對上眼了第179章 雪夜襲孤山 第一節 師出有名第132章 塵封的檔案 第二節 氣節還要不要第63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三節 反客爲主第195章 秘密戰線 第四節 血的教訓第117章 三下跤場 第一節 鬼傑第173章 惹不起躲得起 第三節 有理說不清第127章 爆點猛料 第二節 另有隱情第151章 可愛的老百姓 第一節 傳說的水份第138章 不速之客 第四節 淺談法術第170章 打就打怕了! 第四節 道義第233章 謎底揭曉 第三節 兩鼠相鬥第135章 苦字言不盡 第一節 再談吃飯問題第198章 淚灑滹沱河 第一節 軍令狀第2節 寶貝第222章 小打小鬧 第二節 八路的狗第3節 越界第55章 敬業的鬼子 第一節 挨炸了!第102章 圍獵 第一節 捱罵沒夠第117章 三下跤場 第二節 忘年交第46章 第四季第128章 運動那點事 第二節 啥叫“特情”第42章 第二節第190章 鏖戰小天溝 第一節 誓師贈槍第117章 三下跤場 第一節 鬼傑第167章 國仇家恨 第二節 mg42第161章 打蛇要打七寸 第一節 民兵也是兵第3節 走你!第68章 天皇密使 第三節 樂極生悲第141章 用數據來對比 第一節 日軍的戰鬥力第43章 第一節第159章 天災人禍 第三節 地主和糧食第140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 第一節 有點譜成嗎?第121章 身陷囹圄 第三節 又入狼窩第206章 血祭北壇第二節 以一敵百第97章 重賞之下 第二節 大八卦第222章 小打小鬧 第一節 唐家花園第50章 如願以償 第四節 老外第182章 一鍋夾生飯 第二節 斷其歸路第45章 第一節第168章 故伎重演 第二節 困獸猶鬥第227章 攻心爲上 第四節 老兵新貌第31章 第三節第2節 介錯人第3節 夜審第90章 人不能太執着 第三節 林澗村第74章 消失的一個營 第四節 信物第33章 第四節第97章 重賞之下 第一節 兩把斷刀第240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 第五節 血脈相承第224章 數九冰火 第四節 切指!第169章 斷臂求生 第二節 狙擊手第99章 義薄雲天 第二節 意氣用事第49章 老子就是神仙!第三節 黃大牙第42章 第一節第207章 三天五公里 第四節 想走也不容易第96章 強弩之末 第四節 全憑一口氣第227章 攻心爲上 第四節 老兵新貌第187章 動如脫兔 第二節 靜若處子第167章 國仇家恨 第三節 黃石口村第155章 誰也不欠誰的 第三節 分配合理補充之朱遵斌案與陳正湘2第90章 人不能太執着 第三節 林澗村第171章 說書人 第一節 黃金時期第183章 苦戰大營 第三節 救還是不救第240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 第四節 刺眼的白布第97章 重賞之下 第四節 勇士和勇夫第195章 秘密戰線 第三節 秘密鬥爭是被逼的!
第82章 夜襲 第四節 105加農炮第236章 雄關漫道 第二節 再次分兵第133章 通幽之法 第三節 引鬼上身第139章 如影相隨 第一節 鋤奸隊第108章 一路不消停 第一節 疤瘌眼第128章 運動那點事 第四節 別樣的山頭第3節 數字第17章 老子也抗日!第一節 碾底溝第102章 圍獵 第一節 捱罵沒夠第170章 打就打怕了! 第四節 道義第44章 第一節第102章 圍獵 第二節 本位主義第49章 老子就是神仙!第二節 瞎貓碰見死耗子了第128章 運動那點事第一節 洗不掉的“俘”字第229章 一步也不能後退!第四節 後退者,斬!第175章 涅盤學生兵 第一節 榜樣的力量第178章 秀才駕到 第三節 所見所聞第185章 大戰初起 第三節 鬼子的消息很靈通!第97章 重賞之下 第二節 大八卦第78章 鐵壁合圍第一節 下雪了第228章 撞車了第二節 一手軟一手硬第168章 故伎重演 第三節 一個字!追!第198章 淚灑滹沱河 第四節 又見銀坊第178章 秀才駕到 第一節 筆桿子來了第80章 亂燉第二節 老鴰和麻雀第72章 活死人 第二節 一聲長嘯第158章 各行其道 第一節 先躲着再說第4節 看不見的地獄第64章 冷酷到底 第一節 狼煙四起第3節 出發第45章 第一節第37章 第二節第95章 志在必得 第一節 對上眼了第179章 雪夜襲孤山 第一節 師出有名第132章 塵封的檔案 第二節 氣節還要不要第63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三節 反客爲主第195章 秘密戰線 第四節 血的教訓第117章 三下跤場 第一節 鬼傑第173章 惹不起躲得起 第三節 有理說不清第127章 爆點猛料 第二節 另有隱情第151章 可愛的老百姓 第一節 傳說的水份第138章 不速之客 第四節 淺談法術第170章 打就打怕了! 第四節 道義第233章 謎底揭曉 第三節 兩鼠相鬥第135章 苦字言不盡 第一節 再談吃飯問題第198章 淚灑滹沱河 第一節 軍令狀第2節 寶貝第222章 小打小鬧 第二節 八路的狗第3節 越界第55章 敬業的鬼子 第一節 挨炸了!第102章 圍獵 第一節 捱罵沒夠第117章 三下跤場 第二節 忘年交第46章 第四季第128章 運動那點事 第二節 啥叫“特情”第42章 第二節第190章 鏖戰小天溝 第一節 誓師贈槍第117章 三下跤場 第一節 鬼傑第167章 國仇家恨 第二節 mg42第161章 打蛇要打七寸 第一節 民兵也是兵第3節 走你!第68章 天皇密使 第三節 樂極生悲第141章 用數據來對比 第一節 日軍的戰鬥力第43章 第一節第159章 天災人禍 第三節 地主和糧食第140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 第一節 有點譜成嗎?第121章 身陷囹圄 第三節 又入狼窩第206章 血祭北壇第二節 以一敵百第97章 重賞之下 第二節 大八卦第222章 小打小鬧 第一節 唐家花園第50章 如願以償 第四節 老外第182章 一鍋夾生飯 第二節 斷其歸路第45章 第一節第168章 故伎重演 第二節 困獸猶鬥第227章 攻心爲上 第四節 老兵新貌第31章 第三節第2節 介錯人第3節 夜審第90章 人不能太執着 第三節 林澗村第74章 消失的一個營 第四節 信物第33章 第四節第97章 重賞之下 第一節 兩把斷刀第240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 第五節 血脈相承第224章 數九冰火 第四節 切指!第169章 斷臂求生 第二節 狙擊手第99章 義薄雲天 第二節 意氣用事第49章 老子就是神仙!第三節 黃大牙第42章 第一節第207章 三天五公里 第四節 想走也不容易第96章 強弩之末 第四節 全憑一口氣第227章 攻心爲上 第四節 老兵新貌第187章 動如脫兔 第二節 靜若處子第167章 國仇家恨 第三節 黃石口村第155章 誰也不欠誰的 第三節 分配合理補充之朱遵斌案與陳正湘2第90章 人不能太執着 第三節 林澗村第171章 說書人 第一節 黃金時期第183章 苦戰大營 第三節 救還是不救第240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 第四節 刺眼的白布第97章 重賞之下 第四節 勇士和勇夫第195章 秘密戰線 第三節 秘密鬥爭是被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