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少年的話不冷不熱,野道人有些無奈,自己曾得罪了蘇子籍,就算前一次有示警之功,這些天主動幫忙,盡心奔走,還是有心結未解。
當下野道人遞給蘇子籍一個暖爐,將暖爐上煨熱的毛巾抖下來:“公子,用熱毛巾擦把臉。”
又抖開一個油紙包,裡面是醬牛肉和茴香豆,卻是下酒物品。
“公子,你是讀書人,現在又中了案首,以後舉人、進士,都可期望。”
“而我呢?”野道人滿嘴苦澀:“我自幼,老師教的是奇門遁甲,觀天象,察地理。”
“本以爲出來後,尋明主,襄大事,封妻廕子,不想天下太平,四海歸心,雖有屠龍之術,卻只能跟着泥鰍,在爛泥裡爬着混口飯吃。”
說着,取出一個瓷瓶,傾一杯酒放在蘇子籍面前,又舉手“咕”了一聲,先幹爲盡:“我當時也沒有辦法,有得罪之處,望看在我賠罪罰酒的份上,還請寬恕一二。”
“你區區一個落魄野道人,竟然學的是屠龍術?”蘇子籍以嘲笑的口吻說,想了想,還是把這杯酒喝了:“罷了,你我雖有小衝突,但並沒有大損害,看在你這些天幫忙的份上,就扯平了。”
“……謝公子。”野道人暗暗舒了口氣,順手端起瓷瓶,替他斟了一杯,又自己一飲而盡,蒼白的臉泛上血色來:“落魄,落魄又怎麼了?”
“那個橫死的張大措,還是龍蛇之種呢!”
“噗……”蘇子籍差點半口酒噴到對面,連忙避到側面,忍不住連連咳嗽了下,指着:“你這是說笑麼,張大措這個區區幫會頭目,還是龍蛇之種?”
“公子,你笑什麼?”
“大魏五百年江山,壓了不知道多少龍蛇,而且所謂的龍蛇,也沒有你想的那樣強,一旦失了天時,退化成泥鰍在淤泥裡爬,不是很自然麼?”野道人不勝感慨:“古人爭論,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依我之見,必先有天時,纔有人傑,這就是羣雄輩出。”
“等本朝太祖削平羣雄,天下太平,就奠定幾百年氣數,這就是豪傑改變造就了天時。”
蘇子籍一凜,不由側目,本來他以爲野道人是江湖騙子,心裡其實是看不起,但這幾句話一說,就見得了水平。
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原本自己世界都爭論不休,誰也說不服誰,現在一針見血,鞭辟入裡,頓時使蘇子籍再也不敢輕視。
蘇子籍緩緩坐下,已變了顏色,替野道人斟了一杯,野道人端起酒杯,嚥了一口,一時不言語。
但見車外雨絲迷離,良久,野道人輕輕一嘆:“我跟着泥鰍混,四十有餘,雖談不上一事無成,也僅僅是混口飯,手中不得已還髒了些,眼見五十知天命,也沒有那樣多想法,其實我這次幫襯,不僅僅是爲了向公子賠罪,也是想給自己找個出路。”
“公子能讀書,以後前途廣大,但總有些瑣事要辦,這些都可以交給我。”
“我只求公子以後當了官,能給個西席就行。”
“……”這就是納首就拜了,蘇子籍無語,在車中看,外間雨絲紛紛,不由笑了:“先生不怕投錯了注,血本無歸麼?”
野道人略偏轉了臉,看一眼蘇子籍,半新不舊的青衫,穿在少年的身上,一剎那間,似乎有一種難以名狀的風韻,他笑了笑:“那就是我看人不精,活該潦倒。”
“那行,我的確需要人!”蘇子籍微笑,語氣已不再不冷不熱,變得柔和:“你幫我,我肯定會給你待遇,不會只讓牛耕,不讓牛吃料。”
野道人真正暗舒了口氣,纔想說話,突然之間車一震,就問車伕:“怎麼了,爲什麼停了?”
“到了碼頭了,只是有段路,官差在修路修渠,得步行過去。”
蘇子籍看了看,幾百米的路段,的確有人在挖修路修渠,幾個公差在巡查,這非常正常,平民(農民)滿一定歲數的男子,每年都必須服勞役,從事地方的造橋修路、治理河渠、轉輸漕谷等,直到50歲纔可免除徭役。
自己要不是考取功名,滿了十五歲就得服徭役了。
才下了車,有個小亭就過來了中年人。
“您就是蘇案首吧?”中年人看到蘇子籍,鬆了口氣,作揖,說:“我家公子命我給您送來請帖,邀您參加府城的文會。”
中年人先去了蘇宅,被街坊告之祭祀會去府城,因此就在碼頭等待了,現在終於等到人了。
蘇子籍接到手裡,展開一看,頓時笑了:“原來是張公子,這是讀書會?請他放心,我定會準時赴會。”
蘇子籍隨手把請帖給了新收的小弟野道人,又進了幾步,對葉不悔解釋:“請我的就是我們在畫舫上認識的張墨東張公子。”
“是他?”作爲棋手,葉不悔對張墨東有些印象,棋藝不錯,尤其是在甦醒後,更彷彿被點開了靈竅,進步神速。
“這張公子是個好人。”想到張墨東出身好,一開始就很禮遇,葉不悔點點頭,不反對蘇子籍與這樣的人相交。
“是啊,的確很是體貼。”爲照顧他這個服喪的人,所謂文會特意點出,只是讀書會,並無娛樂。
張墨東舉辦的文會,是在七日後,去府城參議院。
蘇子籍這些天,斟酌挑選着參加了兩場縣內的文會,將欠的銀錢都悉數還了別人,終於無債一身輕。
他本就對人和氣,只要不是仇敵,哪怕是乞丐,都不會惡言惡語,就算現在成了秀才,對曾與自己有過幫助的童生甚至白丁,都客客氣氣,還將自己的一些經驗,耐心說給他們聽。
因作女婿服喪,凡邀請了蘇子籍參加的文會,都並無酒樂助興,只是讀書會形式,會來的人,自然也是對科舉有着野心一類,蘇子籍的經驗之談,正是他們所需要。
兩場文會下來,蘇子籍名聲在臨化縣學子中傳播出去。
蘇子籍深知,未來若爲官,人脈與名聲的重要性,纔會這樣行事,至於太子血脈,可以未雨綢繆,卻從不先把它當成事實。
再說,就算是太子血脈,難道就不要人了?
相反,越是需要人,所以野道人投奔,他就坦然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