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倒黴的吳有仁

李晏和皇后夫妻兩個都沒有立即反應過來,皇后道:“重九,你是太子,是國家的儲君,怎麼可以離開京城呢,就算是你父皇要去太原,你也不能去啊!”

李晏點了點頭,他也是這個意思,皇后說的正是他想的。

在大方帝國,當然在前朝也是如此,太子不但是皇帝的兒子,也是國家的下任君王,所以是萬萬不可以出事的,比如說邊關有了戰事,如果非要皇帝御駕親征,那麼皇帝就算是再不願意,也會帶兵去征戰的,但皇帝卻一定不會讓太子前去。

這裡有兩個關鍵之處,一個是明面兒上的,一個是暗地裡不能說的,明面上的當然就是國之儲君,不能出事,所以要留在京城裡,老老實實地學習治國之道,爲以後接老皇帝的班兒做準備。

暗地裡不能說的那個原因,就是怕太子造反了,在皇權帝位之前,說實話有時候親兒子也不能完全信得過,在歷史上皇帝父親猜忌太子兒子,殺掉兒子的事不少,太子兒子殺掉皇帝父親的事更多,當然也不僅限於太子兒子,別的王爺兒子也有殺掉父親的,至於哥哥殺掉弟弟,弟弟捅死哥哥的事更多到數不清。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父親一般都不會讓太子兒子帶兵的,萬一太子兒子嫌皇帝父親活得太+10,..久,遲遲不死,耽誤了他當皇帝,所以一旦掌了兵權,就急着造反,那豈不是糟糕,父子相殘的事很少見嗎?

在普通百姓家應該是不多見,但在帝王之家,那就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了!所以一般來講,太子是不能離京帶兵的,很少有先例。除非老皇帝病入膏肓,可現在李晏活得挺好的,身體健康的很啊!

李重九對於太子這個職位應該有什麼擔當,有什麼忌諱,他幾乎瞭解得很少,就算有所瞭解,也都是膚淺表面的。

他以前只不過是個隨時可能會被幹掉的落魄王爺,朝不保夕,他關心怎麼當太子幹嘛,還不如關心下長公主姑姑會不會整死他。而當上太子沒幾天,卻被楊澤逼得走投無路,半點沒有當太子的威風,他仍舊沒有時間去想太子到底該幹什麼!

所以,李重九想事情,竟然只是從明面上的那個理由想的,卻沒從暗地裡那個原因去想,因爲他根本不知道暗地裡那個原因。

聽了皇后的話,李重九還挺着急的。竟然認爲皇后是太溺愛他了,當然這話他自己是不可能說出口的,他只是很着急地說道:“父皇母后,兒臣以前在長安城外的莊園裡生活。幾乎是足不出戶,沒見過什麼世面,現在當了太子,很感沒什麼本事。兒臣怕被朝臣們嘲笑,所以很想多學些本事!”

李晏和皇后對視一眼,他倆雖然現在已經明白過味兒來了。李重九是怕楊澤報復,所以是想逃出長安城,跑到外地去避風頭,可太子被燕王給逼出京去,這實在是好說不好聽了。

見父母仍不答應,李重九又道:“俗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兒臣要是一直待在長安城裡,在那東宮的一小塊四方天地之中,怕是永遠也學不到什麼本事,兒臣實在是怕辜負了父皇和母后的期望,不能成爲一個有作爲的太子啊!”

李晏皺起眉頭,道:“這事兒的前因後果,父皇和你母后都已經知道了,但去太原之事,還需從長計議,這可不是小事啊,本朝還沒出現過太子離京去帶兵,還掌權一地的先例發生。”說到這裡,他看向了皇后。

皇后卻想起了往事,本朝是沒有太子離京帶兵的先例,可卻有皇帝被流放的先例,而且流放的就是她丈夫,連帶着她一起去了邊疆蠻荒之地,一住就是十多年!

李晏道:“皇后,這事兒你怎麼看?”

皇后哼了聲,道:“是沒有先例,但在你這朝裡,先例還少了麼?”

她沒別的意思,並不說菜菜當了女皇,李晏的皇位還女兒讓出來的,也不是說楊澤的權勢什麼的,她僅是想到哪兒了,順嘴就說出來罷了,她說的其實是李晏當過太子,當過皇帝,還被流放的事,她心裡不痛快,說話的語氣自然好不到哪兒去。

李重九一聽,心中歡喜,看來有戲啊,雖然他和父母相見的次數有限,平常相處的時間也短,可他卻很清楚,凡事只要是他母后點了頭,他父皇就一定會同意的,他的父皇爹爹相當地懼內。

李晏果然眉頭皺得更緊,道:“太子離京……這會不會讓人以爲是被流放啊,是被公主給逼得,所以不得不出京,如此一來,朝中以後的爭鬥豈不是更多了。”

這纔是一個皇帝應該有的思維,什麼事不能光看眼前啊!

李重九要是真的去了太原,去鎮守大方王朝的龍興之地,雖然並不會被人看成是被流放了,但也會被許多人認爲是李重九失了寵,太子之位有可能不保。

要是有這種看法的人很多,那麼在看衰李重九的同時,自然而然的就會看好菜菜了,在別的朝代是不會有看好公主,而不看好太子的事發生的,因爲別的朝代根本沒有女人當過皇帝,可在這朝這代卻不一樣啊,天下至尊獨孤女皇可纔剛剛駕崩沒多久呢,女人是完全可當皇帝的,並且,菜菜還真當了第二任女皇,別看只當了一天,可當過就是當過,這是無法否定的。

如果支持公主的人變多,支持太子的人變少,此消彼漲,那國家還能有消停的時候了麼!

皇后聽了這句話,哦了一聲,點了點頭,她明白丈夫的意思了,如果讓李重九去太原,對於避免楊澤報復,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可這個辦法卻會引發後患之憂,對於國家來講,這就算不上是好事兒了。

李重九見狀,大感吃驚,怎麼他要去太原的事。竟會受到父皇母后的反對,這太不可思議了,本來他認爲這是極簡單的事啊,沒有什麼難的,怎麼會被反對?難不成,他父皇母后想讓他留在京城裡被楊澤給殺了?

他原本就是性子有些偏激之人,一旦有了一種想法,就會一直往那個方向去想,他現在竟然有了一種想法,那就是父皇和母后還是心向菜菜的。誰讓菜菜是他們養大的呢,一直都在他們的身邊,而楊澤又是幫他們重登皇位之人,父皇和母后向着他們,對他們偏心,這一切也就都有了合理的理由。

瞬間,李重九心中就產生了怨恨,他不去想李晏和皇后對他有多麼的好,他只是憑空想了一個前因後果。然後就開始怨恨,認爲他自己被拋棄了,認爲自己不受待見,甚至認爲父母有害了他的意思。然後好讓妹妹重新當女皇。

一個偏激的人要是有了這種想法,又再處世不深,無法掩蓋,那神色當中。就必會流露出來。李重九低下了頭,不再吱聲,腮幫子鼓起。明顯是生氣了。

吳有仁便在李重九的側後方,李重九一低頭,他便看到了太子的表情,心中一緊,莫不是產生誤會了吧,這可不行,自己好不容易到了這裡,就是爲了要讓李重九順利去太原的,這不僅關係到李重九的將來,更加關係到他的將來啊!

吳有仁躬身道:“皇上,娘娘,現在長安城中陰雲密補,怕是會有一場風暴。以臣之愚見,於其讓矛盾更加激化,不如讓其中一方後退一步,需知退一步便是海闊天空啊!”

他頓了頓,又道:“有些話本不是臣該說的,但臣還是要說。皇上剛纔說怕以後矛盾加巨,臣卻不是這麼看的,太子敦厚仁德,如果是去太原閱兵,檢驗一下當地的駐軍,既會讓當地的駐軍歸心,又不會耽擱太久的時間,那時太子再回長安,雖身邊無兵,卻外有強援,那時本來有些人可能會有異心,卻也不敢輕舉妄動了,徐徐圖之,國事必會好轉,家事也必會好轉的。國家,國與家本就是一體的。”

他的意思表述得就很明白,比李重九說的話要容易理解得多。

吳有仁就是非常直白的告訴李晏和皇后,皇太子是需要有兵權的,而且也不必真的去太原很久,就是轉一圈,抓抓軍權,這樣再回長安之後,楊澤就不敢對皇太子怎麼樣了,因爲皇太子是有外援的,而外援是誰呢,當然就是他吳有仁了,他在太原抓着兵權呢呀,內外呼應,楊澤還敢怎麼着?

其實,從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得出,吳有仁對李重九並不十分忠心,當然他一開始就不是想對李重九忠心,他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罷了。

等李重九回了長安,與楊澤的爭鬥根本不會停止,但他吳有仁可是坐鎮太原了,如果李重九在爭鬥中獲勝,他就可以說是因爲他在外面抓兵權的關係,李重九也會感謝他,認爲是這麼回事兒;而如果李重九失敗了,吳有仁在外有兵權在手,也可以和楊澤討價還價,甚至還可以用替太子復仇爲藉口,起兵造反,與楊澤爭爭天下什麼的,當然這就要看他如何經營太原了。

反正,吳有仁是絕對不會吃虧的,反而是以正大光明,完全爲太子着想爲藉口,給他自己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李重九聽了這話,總算是鬆了口氣,感覺沒白帶吳有仁來,看來這位心腹大臣,還是很給力的,這個理由說出來,父皇和母后不會再反對了吧?

李晏想了想,也感覺吳有仁說得有道理,他算是宅心仁厚的那種人,不希望有事兒,只希望家和萬事興,如果能把矛盾蓋一蓋,他是願意的,而且他看出來了,剛纔兒子李重九似乎已經對他不滿了,他不希望這種不滿再延續下去。

可皇后卻聽出不對勁兒來了,從大局觀上來講,皇后絕對是比不上李晏的,她只能從個人的角度上去看問題,可從個人角度去想吳有仁說的話,卻正好能聽出貓膩來,皇后雖然不是搞陰謀的高手,可卻並不意味着別人想搞陰謀,她卻聽不出來。

李晏轉過頭,看向皇后,道:“這個……皇后,你怎麼看這事兒?”

他還想聽聽老妻的意見,要說這世上誰不會算計他,那也就是這個與他患難與共的老妻了,別看這個老妻平常總罵他,可卻也對他是真心實意的好。

皇后卻看了眼李重九,剛纔兒子流露出的不滿表情,她同樣看到了,她也不想讓這種不滿再延續下去,但她可不會立即答應。

皇后道:“這麼大的事兒,哪可能現在說一說,然後就決定的,兒子要遠離咱們,本宮可捨不得,但耽誤他學本事,似乎也不對,要不然這樣吧,咱們再想想,等想好了再做決定。”

李重九大急,怎麼回事,現在不能做決定?可要是晚決定幾天,說不定楊澤的報復就來了啊,他可等不起的。

吳有仁心裡卻咯噔一下,一種不妙的預感油然而生,是不是會出什麼意外啊,這個皇后怎麼事兒這麼多,而皇帝也真夠窩囊的,什麼事都不能自行作主,竟然還要問老婆的,這個朝廷到底是誰當家,難不成還是女人當家?

李晏立時便知道,皇后有些話是不想當着兒子的面講,既然如此,那就不要當面講唄,他點頭道:“不錯,皇后說得對,這樣的大事,確實是要好好想想。重九,你回東宮去吧,好生在東宮裡讀書,朕會經常去看你的,回去吧!”

說着,他擺了擺手,示意讓李重九離開。李重九沒有辦法,只好低着頭離開了,吳有仁有心想說什麼,可見皇帝根本就不把他當回事,他也只好垂頭喪氣地跟着李重九走了。

等兒子離開了,李晏打發走身邊伺候的小宦官和宮女,問皇后道:“你是有事要和朕說吧?”

皇后點了點頭,道:“那個吳有仁心思太重,本宮看他不是個好人,他這是想算計咱們兒子呢,連女婿也一併想要算計進去……”

她把剛纔的想法和李晏說了,李晏聽後,驚道:“當真?原本朕還沒有想到這點,經你一說,可不就是這麼回事麼,那咱們該怎麼辦?”

皇后嘆氣道:“你有沒有看到,重九對咱們怕是有了埋怨之心了,他是埋怨咱們偏心,向着菜菜了。”

李晏默然不語,可卻不知該怎麼辦纔好,只感兒女債,讓他這個當父親的好生爲難。

皇后道:“如果不讓重九去太原,得到一支屬於他自己的軍隊,怕是他會怨恨,所以就讓他去吧,反正咱們就他一個兒子,以後這皇位不給他,還能給誰。”

李晏沉默了好半晌,終於長長嘆了口氣,點頭答應了。

可皇后卻又道:“那個吳有仁不是個好東西,不能讓他當太原留守,太原留守這個位子,讓重九坐吧,並加大都督名號,至於吳有仁,貶了他,這種膽敢算計皇室中人的大臣,可不能留在重九的身邊,他不是想去太原麼,那就讓他當個屯田員外郎吧!”

李晏嘿的一聲,道:“讓朕再想想,再想想,朕總感覺這件事兒,會引出很大的麻煩,有種非常不好的預感,不得不慎重啊!”(……)

第504章 如何逃走第299章 合作第702章 表裡不一第162章 處理第418章 重修國子監第349章 李正隆也來湊熱鬧第410章 告密第614章 至少要推讓一下才好第571章 園中有伏兵第640章 敲悶棍第157章 並非慈祥第464章 倒黴的達可汗第43章 洗冤第218章 聽話,乖第305章 又去京城第541章 狄正傑第92章 討好第619章 只剩一個第583章 鐘響之時第226章 偷襲第497章 渤海州第651章 侍衛和尚書第242章 我比你官大第466章 陰招第169章 去見相王第304章 我從了你便是第61章 付丙榮第649章 屎尿尚書第670章 太原的藩王第243章 有沒有困難都要上第568章 說動手就動手第345章 去大雁塔第150章 小三郎第428章 老夫恭喜你第125章 關鍵之處第349章 李正隆也來湊熱鬧第450章 互毆第630章 太子和吳尚書的握手第616章 着火了第609章 燕王第405章 被憋的第434章 我要見你們大管家的老婆第659章 猜忌加重第499章 夏虎友第312章 悽慘的長安官場第269章 有問題的尤四弟第679章 兩邊下注第52章 作詩第536章 二少主逃走第294章 忠心耿耿第635章 牡丹園第374章 風平鎮第225章 以正義爲名第343章 菜菜也會坑人第476章 死於婦人之手第331章 刷資歷第459章 罵仗也是戰鬥的一部份第514章 闖宮第577章 文人思維第726章 狡猾第423章 按手印第170章 聰明的正隆第142章 女皇第478章 用汗王的腦袋議和第635章 牡丹園第76章 攻擊第537章 敢投降就揍他第662章 兒臣願往第277章 下輩子不當人第323章 震驚第605章 決定登基第706章 等着演戲第434章 我要見你們大管家的老婆第58章 雙簧第669章 一羣黑炭第65章 事情不說不明白第76章 攻擊第85章 頸椎引起的頭暈第565章 我收你做小弟吧第282章 神秘的匪徒首領第416章 假大將軍第471章 反目成仇第184章 不給女皇當男朋友第590章 混亂的玄武門第547章 面目猙獰第500章 小毛病沒啥第209章 打賭第167章 聽八卦第381章 帝國的猛女們第217章 意外脫險第359章 一個奇葩的要求第486章 深山老林第509章 古怪的要求第300章 嚇唬第4章 患了三年的失眠症第677章 糊里糊塗的世子第88章 魏侯第639章 以混制混第616章 着火了第512章 互相出賣
第504章 如何逃走第299章 合作第702章 表裡不一第162章 處理第418章 重修國子監第349章 李正隆也來湊熱鬧第410章 告密第614章 至少要推讓一下才好第571章 園中有伏兵第640章 敲悶棍第157章 並非慈祥第464章 倒黴的達可汗第43章 洗冤第218章 聽話,乖第305章 又去京城第541章 狄正傑第92章 討好第619章 只剩一個第583章 鐘響之時第226章 偷襲第497章 渤海州第651章 侍衛和尚書第242章 我比你官大第466章 陰招第169章 去見相王第304章 我從了你便是第61章 付丙榮第649章 屎尿尚書第670章 太原的藩王第243章 有沒有困難都要上第568章 說動手就動手第345章 去大雁塔第150章 小三郎第428章 老夫恭喜你第125章 關鍵之處第349章 李正隆也來湊熱鬧第450章 互毆第630章 太子和吳尚書的握手第616章 着火了第609章 燕王第405章 被憋的第434章 我要見你們大管家的老婆第659章 猜忌加重第499章 夏虎友第312章 悽慘的長安官場第269章 有問題的尤四弟第679章 兩邊下注第52章 作詩第536章 二少主逃走第294章 忠心耿耿第635章 牡丹園第374章 風平鎮第225章 以正義爲名第343章 菜菜也會坑人第476章 死於婦人之手第331章 刷資歷第459章 罵仗也是戰鬥的一部份第514章 闖宮第577章 文人思維第726章 狡猾第423章 按手印第170章 聰明的正隆第142章 女皇第478章 用汗王的腦袋議和第635章 牡丹園第76章 攻擊第537章 敢投降就揍他第662章 兒臣願往第277章 下輩子不當人第323章 震驚第605章 決定登基第706章 等着演戲第434章 我要見你們大管家的老婆第58章 雙簧第669章 一羣黑炭第65章 事情不說不明白第76章 攻擊第85章 頸椎引起的頭暈第565章 我收你做小弟吧第282章 神秘的匪徒首領第416章 假大將軍第471章 反目成仇第184章 不給女皇當男朋友第590章 混亂的玄武門第547章 面目猙獰第500章 小毛病沒啥第209章 打賭第167章 聽八卦第381章 帝國的猛女們第217章 意外脫險第359章 一個奇葩的要求第486章 深山老林第509章 古怪的要求第300章 嚇唬第4章 患了三年的失眠症第677章 糊里糊塗的世子第88章 魏侯第639章 以混制混第616章 着火了第512章 互相出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