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只想以直報怨

吐蕃的消息來得有些晚,可以說,大唐對此根本沒有任何應對預案。

因爲邏些城中狼牙衛細作已經全軍覆沒,李沐同樣無法在第一時間知曉此事。

聞知消息之後,李沐立即召集內閣和軍機處商議應對之策。

但內閣和軍機處卻沒有迅速達成統一意見。

如劉德威、劉弘基等老臣,認爲這不是討伐吐蕃的合適時間。

特別是七閣臣之一,禮部尚書孔穎達,他堅持道:“如今吐蕃松贊干布父子剛剛過世,幼主方立,大唐若即刻加以征伐,恐怕有損大唐仁義之名,爲世人所不取。”

甚至連李靖、李勣也不贊同,他們認爲,既然吐蕃幼主無法服衆,已顯內亂之跡象,就該再等等,任由吐蕃內亂暴發,等到不可收拾之時,大唐再出兵也不遲。

只有馬周、李孝恭與李沐想得一樣,認爲就該趁它病,要它命。

李沐倒沒有反感大臣們的反對意見。

他明白,這些大臣雖然不贊成對立即對吐蕃用兵,但用意已經與以前不同。

以前是爲了反對而反對,現在,他們是爲大唐考慮。

哪怕是孔穎達等文臣的反對,也是爲了大唐的名聲。

只不過李沐實在不想要這名聲。

爲何吐蕃可以背棄盟約,入侵大唐,屠戮百姓,而大唐卻要謹守仁義?

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若以德報怨,又以何報德呢?

李沐只想以直報怨。

但李沐身爲是皇帝,大唐天子,那麼總得守些爲君之道,遮擋些顏面。

總不要扯着嗓子大喊,朕就要趁火打劫,滅了丫的。

所以李沐找了個溫和的表達方式,那就是不說話。

沉默,有時就是一種最好的態度。

這是國戰,對外作戰的決策權,不在內閣,也不在軍部。

皇帝不表態,那麼誰也無法作主。

大臣們一時揣摩不到李沐的心思,於是只能等。

就這樣,每天商議,每天沒有決議。

李沐在甘露殿,天天半躺在搖椅上,閉目養神。

任憑大臣們爭論不休。

到後來,就迷迷糊糊睡過去,就差打呼嚕了。

十天過去,依舊如此。

直到西南戰報傳來,李師所部已經全軍西進,踏上吐蕃疆土時,大臣們才恍然明白,原來皇帝早就有了決定。

……。

與李沂、韓威會師之後,將五萬新兵補充給韓威的西南軍團。

隨即下令,由自己的三萬神機衛和涼州帶來的二萬新兵爲中軍,李沂、韓威各率所部人馬兩面夾擊鬆州。

人死如燈滅,就算再有威嚴,一個死了的可汗命令,肯定壓制不住領兵在外的大將。

特別是如今繼位的,是一個年僅三歲的幼主。

面對十八萬唐軍的三面圍攻。

吐蕃大軍執意西歸,與黨項人分道揚鑣。

離開了吐蕃,党項獨木難支。

於是,唐軍攻下鬆州之後,勢若破竹,三路齊出。

僅用半個月時間,蕩平党項三十二州之地。

拓跋赤辭自殺,其子嗣盡誅。

党項滅亡。

唐軍十八萬大軍囤於唐與吐蕃邊境。

只待一聲令下,便可跨境作戰。

李師錢表俊朗,風流倜儻。

文武兼備,可謂是不可多得的大唐儒將。

李沐都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李師恐怕是長安城中最帥的男子了。

可李師的內心,絕不象外貌那般陽光。

他骨子裡有一種狠,對敵人的狠。

這不象他祖父李靖持重,更象他的父親李德謇。

李德謇可以爲了一份執念,追隨李承乾謀反,最後落得個流放的下場。

若不是看在李靖勞苦功高的份上,當時李世民絕不會留李德謇一條生路。

而李師,其實也一樣,他也喜歡劍走偏鋒。

沒能力的叫莽撞,有能力的人才叫劍走偏鋒。

但與他父親李德謇不同的是,李師選對了人,站對了隊。

李師很明白,李沐讓他統帥西征大軍的用意。

這絕不僅僅是李沂應變能力不夠。

而是李靖老了。

人老了就該回家熙養天年。

軍機處輔弼大臣之位就空缺,軍機處的平衡就會被打破。

李師雖然追隨李沐,有擁立、潛邸之功,也有不少戰功,但想要入軍機,那還差得很遠。

所以,李沐需要爲李師添上一筆足以服衆的軍功。

這樣,至少李師可以在以後有資格入軍機。

西南戰場打到現在這個局面,贏肯定是贏定了。

十八萬大軍,有神機、神策兩衛參戰,滅區區党項已經是手到擒來。

關鍵之處在於,吐蕃。

怎麼打,打到什麼程度,這就是李沐給自己的考驗。

所以,當李師一得到松贊干布父子先後隕命的消息,立即做出了決定。

他甚至不向朝廷上書戰術方案,直接就做出了出兵決斷。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李沐還剛剛回到長安。

十八萬唐軍全軍西向,三路出擊,進攻吐蕃。

所謂藝高人膽大。

李師、李沂、韓威三人,都是膽大者。

先不說始作甬者李師。

就說韓威,他敢逆旨不予抵抗,率西南軍團撤退至大散關,至西南十數州之地淪陷,這個膽子顯然不比李師小。

但他確實做到了,以不足六萬軍隊,生生將吐蕃、党項二十多萬大軍擋在大散關以西。

而李沂就不用多說了,他最大的夢想就是領兵馳騁疆場,而不是在長安身居高位,做個安樂郡公或者郡王。

面對如此戰機,要讓李沂恪守仁義之道,不去“欺負”吐蕃孤兒寡母,恐怕普天之下,也就只有李沐能攔了。

天高皇帝遠,沒人能攔得了。

問題是李沐想攔嗎?

若論對李師、李沂心性的認知度,恐怕大唐還沒人比李沐更瞭解。

既然做了這種安排,李沐的心思不言自明。

李師的出兵命令,得到了李沂、韓威的全力支持。

征伐吐蕃的戰爭,就迅速暴發了。

李師確實夠拼命,他甚至連後備隊都不留下,三路齊進。

要麼不鳴,一鳴驚人。

三日後,韓威破棲雞、老翁等城,擊潰吐蕃守軍五千人。

李師攻破維州,殲敵一萬八千人。

李沂過大渡河,佔領諸濟城,殺敵七千。

第八百七十八章 有那麼難嗎?第四百五十四章 錢莊之爭第二百零九章 你待怎地?第九百四十八章 人命如草芥!第六百三十一章 欲燒三把火(二)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東城危急第一百九十六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第六百八十章 李世民吃癟第四百三十七章 挑撥(二)第一百十七章 鬧除夕(二)第四百十九章 議和談判第四百七十章 李沐的底牌第六百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九百十四章 親審辯機(一)第二百十二章 誠意?第一百十八章 祥瑞(一)第七百零六章 鑄幣權(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楊氏逃離第三百十九章 以小事大的新羅王女第四百二十五章 能背黑鍋的幹才第七百七十章 驅虎吞狼第三百零二章 鄭觀音(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靖做何選擇第八百六十章 家宴(二)第七百一十章 京兆韋家沒落(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六十八章 莊子被襲第二百十六章 李承乾的COSPLAY第三百四十八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六百五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二百十三章 狗咬狗,一嘴毛第二百四十二章 求仁得仁,復無怨懟第二百三十八章 不打自招第六百八十一章 背影中的那一抹廖落第六十章 拉攏第八百六十三章 朝堂出現另一種聲音第一百八十六章 長孫無忌的威脅第五百四十章 暗地北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疑似線索重現(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紇幹承基第八百七十九章 既在其位,必謀其政第七百二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九百零五章 臣願進宮第四百三十五章 劫獄(三)第四百零八章 鬆鬆筋骨第三百五十七章 怒斬候君集第六百十三章 別開生面的談判(三)第八百五十八章 財權大於夫權第七百七十三章 兄弟?天下?第六百四十三章 二崔前來造訪第二百七十一章 小丑般的候君集第八百三十二章 勇者無淚第六百十三章 別開生面的談判(三)第九百三十章 李恪也死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常綠雲遭遇埋伏第三百九十九章 餘杭縣令張士衡第八百八十章 桃李滿天下第五十八章 出征大典(二)第四百零三章 徵收商稅第二百八十五章 身世謎霧重重第六百零九章 隨手就給人挖坑第三百四十三章 劉仁軌的小算盤第四百三十九章 當局者迷第一百十九章 祥瑞(二)第二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四)第二十四章 僅僅只是偶遇第七百七十八章 長安亂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歡慶之夜第三百二十四章 特會罵人的許胤宗第八百十一章 甘露殿君臣奏對(二)第一百十四章 綠雲的身世(第九更 求訂閱)第四百四十三章 高昌生變第八百七十七章 斯文人罵人的藝術第四百二十六章 不求清名,只求聞達第九百零一章 這是陛下設下的局?第一百八十五章 差點尚公主第六百零六章 再次和談(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欲燒三把火(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親衛常寶第七百零四章 將相和啊?(加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不吃飯的有,不吃醋的沒第七百九十七章 很多人死了第八百六十九章 我有兒子了第六百零三章 李沐的戰術(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能背黑鍋的幹才第六百五十七章 奪情起復第六百七十六章 民部左侍郎第八百五十七章 我回家了,對嗎?第一百九十八章 五姓異動(二)第八百九十九章 糧食生產是基本國策第九百四十六章 調虎出籠第三百八十章 拜會秦瓊(二)第十三章 朝廷議賞第四百八十六章 在商言商第八百五十二章 蘇定方復仇第八十六章 破繭第四百七十八章 誰是曹?誰是漢?第八十三章 皇后的選擇第三百零八章 三千神機衛第五百九十九章 李靖也是輔臣之一
第八百七十八章 有那麼難嗎?第四百五十四章 錢莊之爭第二百零九章 你待怎地?第九百四十八章 人命如草芥!第六百三十一章 欲燒三把火(二)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東城危急第一百九十六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第六百八十章 李世民吃癟第四百三十七章 挑撥(二)第一百十七章 鬧除夕(二)第四百十九章 議和談判第四百七十章 李沐的底牌第六百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九百十四章 親審辯機(一)第二百十二章 誠意?第一百十八章 祥瑞(一)第七百零六章 鑄幣權(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楊氏逃離第三百十九章 以小事大的新羅王女第四百二十五章 能背黑鍋的幹才第七百七十章 驅虎吞狼第三百零二章 鄭觀音(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靖做何選擇第八百六十章 家宴(二)第七百一十章 京兆韋家沒落(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六十八章 莊子被襲第二百十六章 李承乾的COSPLAY第三百四十八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六百五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二百十三章 狗咬狗,一嘴毛第二百四十二章 求仁得仁,復無怨懟第二百三十八章 不打自招第六百八十一章 背影中的那一抹廖落第六十章 拉攏第八百六十三章 朝堂出現另一種聲音第一百八十六章 長孫無忌的威脅第五百四十章 暗地北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疑似線索重現(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紇幹承基第八百七十九章 既在其位,必謀其政第七百二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九百零五章 臣願進宮第四百三十五章 劫獄(三)第四百零八章 鬆鬆筋骨第三百五十七章 怒斬候君集第六百十三章 別開生面的談判(三)第八百五十八章 財權大於夫權第七百七十三章 兄弟?天下?第六百四十三章 二崔前來造訪第二百七十一章 小丑般的候君集第八百三十二章 勇者無淚第六百十三章 別開生面的談判(三)第九百三十章 李恪也死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常綠雲遭遇埋伏第三百九十九章 餘杭縣令張士衡第八百八十章 桃李滿天下第五十八章 出征大典(二)第四百零三章 徵收商稅第二百八十五章 身世謎霧重重第六百零九章 隨手就給人挖坑第三百四十三章 劉仁軌的小算盤第四百三十九章 當局者迷第一百十九章 祥瑞(二)第二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四)第二十四章 僅僅只是偶遇第七百七十八章 長安亂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歡慶之夜第三百二十四章 特會罵人的許胤宗第八百十一章 甘露殿君臣奏對(二)第一百十四章 綠雲的身世(第九更 求訂閱)第四百四十三章 高昌生變第八百七十七章 斯文人罵人的藝術第四百二十六章 不求清名,只求聞達第九百零一章 這是陛下設下的局?第一百八十五章 差點尚公主第六百零六章 再次和談(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欲燒三把火(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親衛常寶第七百零四章 將相和啊?(加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不吃飯的有,不吃醋的沒第七百九十七章 很多人死了第八百六十九章 我有兒子了第六百零三章 李沐的戰術(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能背黑鍋的幹才第六百五十七章 奪情起復第六百七十六章 民部左侍郎第八百五十七章 我回家了,對嗎?第一百九十八章 五姓異動(二)第八百九十九章 糧食生產是基本國策第九百四十六章 調虎出籠第三百八十章 拜會秦瓊(二)第十三章 朝廷議賞第四百八十六章 在商言商第八百五十二章 蘇定方復仇第八十六章 破繭第四百七十八章 誰是曹?誰是漢?第八十三章 皇后的選擇第三百零八章 三千神機衛第五百九十九章 李靖也是輔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