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對於唐鬆,你知道多少?

重開科考的詔令一出,天下震驚!

科考肇始於隋,到武則天時期也只是剛剛成爲定製不久,因是時間短,還從未出現過貢生們因爲置疑考試結果而鬧事的。十天前唐鬆一手引領出的青衿洪流可謂是開天闢地的第一遭。

第一次總是讓人印象深刻,更別說這次的第一遭還鬧出了神都震動,天下震動的效果。

雖然那天的貢生暴動當天午時就被秋仁杰在宮城門口平息下來,但此事激起的風浪卻遠不會就這麼簡單的平息。看似平靜的水面下隱藏着無數窺探的目光與躁動的心。

作爲聖神皇帝登基以來的最大規模“羣體**件。”參與者又全都是讀書的貢生,而且這些貢生還都是天下各道州經過精心選拔的攸佼者,可謂俱都是地方的風流名人。而今卻是這些人聯合起來在神都上演了這麼一出讓人目瞪口呆的大戲。

所以不僅是那些個要科考的貢生們,這些天來,整個皇城、整個士林,整個神都乃至已經得到消息的地方各道州都在緊盯着宮城,緊盯着這件事情的後續與結局。

百姓們純是看熱鬧,順便關心一下本地拔解上去的貢生的消息:地方的官員及小吏們則是擔心着朝廷會不會因爲這次的事情責怪地方選人不當,如果要責怪處置又該是個什麼章程?

神都百姓,尤其是當日親眼目睹了青衿洪流的百姓則是更關心那幾個領頭者的結局,尤其是那個悲呼着“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繼而以赤手空拳的血肉之身向禁軍刀刃槍鋒逼去的少年,他會是個什麼結果?

要知道,當日這些普通百姓們可是因爲他那舉動實實在在流了幾行淚水的。對於曾經深深感動過自己的事或者人,人們總是更偏愛也更關注些。

更別說這少年還是大半年來在整個神都捲起了一片風潮的人物,就不說別的,如今但凡去茶肆、酒肆,甚或是興藝坊的青樓走走逛逛不管是茶肆酒肆裡的歌女還是煙花青樓內的伎家,十個裡至少總有五六個唱的是少年去歲轟動神都,一舉將沈大娘子重新捧回大花魁寶座的曲子詞。

不知不覺之間,甚或在唐鬆自己都沒意識到的情況下他居然就成子名人,而且還是隨着貢生暴動的消息一起流傳,最終必將名播天下的名人。

是名人就總會有名人效應,這個不僅是後世,古代同樣如此。譬如“天下皆唱謫仙曲”的《將進酒》李白,再譬如“凡有井水飲處,必能歌柳詞”的《雨霖鈴》柳永。

所謂名人效應就是被人追逐關注,如今的唐鬆就正屬於這神情形。

至於皇城裡各部寺監的官員小吏們他們看的東西和前面那些人又自不同。尤其是那些小吏們首先關心的就是這回鬧出這麼大的事情鐵定又有人該要昏大黴了。

這番有些小陰暗的幸災樂禍過後,便瞅着公事間的空閒三個五個的湊在一起,琢磨此事最終將擴大到什麼程度,又有人能從這次的事件中獲益上位。猜來猜去,評頭論足,不亦樂乎!

唐鬆根本沒意識到,就他那衝關一怒的舉動居然給皇城小吏們發了一個大大的“福利。”使得經常是沉悶的各處衙門這幾天都生機活躍了不少。

小吏們一邊緊緊的閉着嘴絕不在公開場合,尤其是有上官在場的情況下議論貢生暴亂之事。另一邊則每天都會有意無意的往宮城裡瞟上幾眼,等待裡面有最新消息傳出。

他們等待的時間遠比想象中要短的多。

前些日子看着似半還有些輕微倦政模樣的聖神天子一旦動起來便是九天風雲霹靂而下。幾乎不給人喘息之機的一連三道詔書直將整個皇城官員小吏們炸的目眩神迷。

第一道詔令一下,禮部主司郎中嶽子奇、學士宋之問,乃至貢院所有流內的品秩官都被來俊臣那個戾物一掃而空。外面的百姓不曉得,皇城裡的人還能不明白來俊臣是個什麼人?還能猜度不出聖神皇帝此舉的意思?

這可是三十個品秩官哪!能在禮部主司坐穩掌印郎中的位子,嶽子奇在皇城裡好歹也算能提起的人物了。學士宋之問素來得寵,僅僅在去年夏日還曾在隨聖駕龍門之遊中大大的出過一回風頭。更別說那一網被打的乾乾淨淨的貢院了。

不經大理寺公開審斷,卻交由來俊臣這古往今來都少有的酷吏一舉刑殺三十員朝廷命官。這樣的手段直使小吏們說到這事兒時都自然而然的放低了聲音,每每中夜時偶一想到此事都全身發冷。

第一道詔令剛罷,第二道詔令又出,被流放到山南僻州已有數年,小吏們幾乎都已忘掉這人的廬陵王這遭卻莫名其妙的得了個大彩頭,又是賞錦緞,又是賞錢,賞新羅參,賞女樂。

在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賞賜之下,是小吏,尤其是那些部堂官員們mL的心。他們很自然的由此事想到了武、李繼承人之爭。

過去這一兩年來眼看着陛下對孃家侄子們恩寵無限,封王的封王,委以重任的委以重任,廬陵王則是越貶越山,皇城官吏們都覺得陛下心意已定,最終是要傳侄不傳子了,不成想又來了這麼一道令人費解,而且還特意強調要遍傳皇城的詔令。

難倒陛下又變了心意,最終還是要傳子不傳侄?

似乎就是爲印證他們這個想法,緊隨的第三道詔令將李嬌遠貶到了瓊州。大家都知道李嶠很得寵,更知道此人乃是本朝第一寵臣武承嗣的親信。據傳,周王、文昌左相武承嗣有意援引他進入政事堂。

這樣一位距離相位僅一步之遙的炙手可熱人物卻被遠竄瓊州,這說明了什麼?

隨後衆人便驚詫的發現,文昌左相武承嗣居然沒再來三省料理公務了,隨後便有小道消息傳出,周王殿下已被聖神皇帝禁足於白馬寺中,什麼時候能出來還是未知之數。

接着又有消息傳出,正在嵩山爲陛下賣力修建三陽別宮的武三思也受到訓斥,樑王每天—本的請罪章奏幾乎是流星探馬般往來於嵩山與神都途中。

至此,即便是皇城裡最笨的人也看明白了,此次聖神皇帝是有意借貢生暴亂之事清理李武繼承人之爭的喧囂,一連串兒褒李而抑武的動作就是想昭告皇城及天下百姓:

繼承人之爭還遠沒有到出結果的時候,這天下有且只有一個核心。

聖神皇帝!

三道詔令一下,這一兩年來天天門庭若市的周王府與樑王府頓時冷清下來。許多個懷着提前燒竈念頭兒的皇城官員們也收攝了火炭一般的心思,老老實實的不再亂串亂走,還是先把聖神皇帝詞候好了再想其它的吧!

料理了皇城。針對士林與百姓們的重開科考的詔令隨即明發天下。

有了前面那些霹靂手段打底,皇城官吏們對這遒詔令就好接受多了。前科罷休,重新再考?哎,聖神皇帝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心沒什麼好奇怪的。

重開科考以蘇味道爲主考,直接把禮部主司晾到一邊兒,這也沒什麼!不論官職還是在士林中的聲望,蘇味道都當之無愧。

唯一讓他們難以接受的是前次那個貢生暴動的首領、襄州唐鬆居然被欽定爲幫辦考務,赫然成了與蘇味道並列的主考之一。

過…怎麼可能?陛下究競是怎麼想的?

若非有前面那些霹靂雷霆的詔令打底,簡直就有官員小吏要腹誹陛下糊塗了。

一個貢生暴動的首領,一個沒有半點功名的白身士子怎麼能做只有五品以上官員才能擔任的主考?

且不論這樣的安排嚴重有違朝廷官制,單說以唐鬆貢生暴動首領的身份居然成爲主考官,如此安排豈非告訴士林乃至整個天下,貢生們之前的那一場暴動鬧得好,鬧的對?

如此,禮部體面何在?朝廷體面何在?天子的體面何在?

皇城內如此,神都之中卻全然是另一番模樣。對於這道內容很快就風傳開的詔令,百姓們口口相傳,很是熱鬧高興。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遒詔令真是再聖明不過了,這一則是因爲心裡對唐鬆的親近感。更重要的是唐鬆以被欺凌弱者的身份敢於奮而抗暴,不僅改變了本該是不可撼動的科舉結果,更一連扳倒三十位貪官,最後又一舉入了天子法眼,被賜予如此顯職。

想想唐鬆與洛陽百姓們一樣的白身人身份,再看他折騰出的結果,這簡直就是最能刺激起百姓們的代入感,最讓他們喜歡的大團圓故事啊。如果這時候天子要是再能來個親口賜婚,許唐鬆一個美貌嫺淑的大家閨閣小姐,那簡直就是完美了!

洛陽百姓如此,夫抵天下間知道此事的百姓也都如此,一時間,民間讚揚天子聖明之聲處處可聞。

百姓們津津樂遒。以貢生們爲主流的士林卻跟百姓們的看法截然不一。

最初自然是狂喜,畢競對於絕大多數未曾考上的貢生們而言,他們之前熱血冒險的付出有了回報,而且他們還多了一次科考的機會,多了一次考中的機會,使本已絕望的他們又有了憧憬的新希望。

更別說遷延時間的柴米花費還是由朝廷供給,是以最初得到消息的士子跟百姓們一樣,對天子的聖明稱讚不已。

但狂喜過後,稱許天子聖明過後。衆多要參加科舉的士子們卻紛紛起了擔心。

他們跟那些普通百姓們不一樣,知道的消息更多,知道蘇味道雖然詩名滿天下,但其卻是個不做事的“模棱手”。

至於唐鬆嗮他們大多數人自然是相信唐鬆的,但問題是唐鬆實在太年輕了。十嚴六歲,幾乎就是沒做過什麼事的,而今卻要來做這堪稱天下第一難的事情,他怎麼可能做得好?

前次弊情深重,天子聖明給重考了。但重考的兩個負責人卻一個是模棱手,一個是從沒有做過官的主考官,這…這讓人如何放心?

畢竟是利益切身相關的夫事,這種擔心很快就如瘟疫一般散播開來,本就沒有平靜下來的士林又開始醞釀起新的躁動。

僅僅十天之後,唐鬆再次成爲神都注目的焦點,也順理成章的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隨着這一道詔令的下達,在嵩山度日如年的樑王武三思十天來第一次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隨即片刻不多耽擱的向神都趕去。

樑王畢競是樑王,即便最近觸了聖神皇帝的黴頭兒,依然能力極大。就連皇城中人人聞名色變的來俊臣聽說他到了,也要快步迎出去。

樑王一則是不喜歡眼前這個以殺人爲樂,分明站在陽光下卻依舊不停往外冒冷氣的人;再則也實在是沒心情。是以兩人僅僅簡單的寒暄了幾句,便入了常年見不到半點陽光的重獄。

一下重獄,樑王抽抽鼻子後,含笑的看了親自陪下來的來俊臣一眼。

來俊臣知機,扯皮不動肉的笑了笑,隨即指明宋之問的關押之所後,一併連下面幾個看守也都帶走了。

來俊臣幾人走後,樑王膾上的笑容頓時就沒了,再次厭惡的抽了抽鼻子後向重獄深處走去。

走不兩步,腳面上突然一陣兒蠕動,低頭一看,卻是一隻肥大的老鼠剛剛爬過,樑王又驚又噁心,忙重重的跺了跺腳。

那碩鼠卻沒有如想象般倉惶而逃,跑開幾步後又轉過身子來看他。

昏暗的光線下,武三思分明看到這隻肥老鼠有着一對泛紅的眼睛。再聯想到只有吃過人肉的老鼠眼睛纔會泛紅的傳言,樑王頓時便覺肚子裡翻江倒海起來。

擡起腳狠狠踢了一下,那隻老鼠才搖擺着肥胖的身子跑了,樑王扭頭間剛舒了一口氣,卻又看到身前僅僅幾步之隔的柵欄內有一個人幾乎只剩下上半個身子,下面兩條腿上的肉似乎都被鐵耙子一樣的東西給耙掉了,最深處甚至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森森白骨。

偏偏那人還不曾就死,嘴裡如離水的魚般翕張個不停。

嶽子奇居然成了這個樣子!偶見這一幕,武三思再也壓不住肚子裡的噁心,彎腰就是一陣兒猛吐。

吐過之後,樑王目不斜視的向重獄最深處走去。

走着走着,想到那宋之問如今就被枸押在這樣的重獄中,樑王武三思的心情頓時好了很多。

十多天前,天子使臣到了嵩山見到他後劈面就問該如何處置宋之問,絲毫不給他一點考慮思索的時間。

武三思張口就要說殺,卻在話要臨出口的時候又變成了替宋之問求情。

那天使聽完他的話後什麼都沒說,並堅拒了他設下的飲宴轉身趕回了洛陽宮城。隨後這事兒就沒了下文兒,就連姑母身邊侍候的人也探不出半絲風聲。

這十天裡他每天總會想到這事兒,但直到現在他也不清楚當初替宋之問求情的舉動到底是對還是錯,姑母天子又會怎麼看待他的這一舉動,以至於到後來他每一想到此事時心情都會很煩躁。

越是如此他就越恨宋之問,當初真是瞎了眼,怎麼會看上這麼個蠢貨?

自前唐開始就有科考,誰都知道科考免不了人情關說,要不哪兒有那麼多行卷的?問題是前面那些個禮部主司的郎官們負責這事時好歹還知道要把握個分寸。

一方面是人情歸人情,考卷總不能做的太差;另一方面是在錄取的人中總會留下一定的份額給那些個詩名頗著卻出身寒微的士子,這樣一旦放榜總會好看許多。

偏偏宋之問是個蠢到家的人,愣是把這次的榜單做成了權貴榜,明書、明算什麼的還好,進士、明經和明法三科卻幾乎都是權貴子弟,甚至還有一個連《論語嫠都讀不全的尚書子弟競然也上了明經榜。要知道這人可是神都權貴圈子裡有名的蠢貨。

更讓武三思憤怒的是當初嶽子奇分明是反對這樣安排的,偏生宋之問從自己這裡騙了一封書信去,並憑藉這封書信壓服了嶽子奇,最終整出了那樣一份皇榜,並引發了一場震動天下的貢生暴動。

天地良心,他武三思這次是給了宋之問名單,但名單裡的人不過只有十七個,即便加上後來的金宗慶和黃繼來兩人,也只有十九個。

十九個裡他註明是進士科的其實只有七人,另外十二個則是八明經四明法。若是宋之問老老實實按他的這個安排來即便嶽子奇也有要安排的,那也還能剩下一半的名額給那些個各地赴京的寒微士子。

有一半貨真價實的知名寒微士子裝點門面,這樣的榜單即便也會有人不平,但總算說得過去也斷然出不了夫事。

偏生宋之問利慾薰心,藉着這次機會夫肆勾連權貴賣人情,只把那張權貴子弟名錄越拉越長,最終弄成了一份權貴榜。

一朝事發,弄出這樣不可收拾的動靜,他死也就死了。卻使自己也深陷其中,不得安生。

原本想借此次科舉之機籠絡的那十七人再不消說了,據宮中傳出的消息聖神皇帝已給蘇模棱下了嚴令凡是在上次榜單中取中之人這次重考一律不得取中且是這嚴令最少要維持三載以上。

放下這十七人不說,更讓武三思揪心的是因爲這次的事情深深的得罪了堂兄武承嗣。

想必武承嗣是被榜單上的權貴子弟之多嚇壞了,以爲他武三思暗自培植勢力已經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卻不曾想到他是真冤枉啊,那榜單涉及到的許多權貴真是跟他半點關係都沒有。

武三思幾乎是從小跟這位堂兄一起長大的,深知那不是個好得罪的主兒啊!他這次回京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前往白馬寺請罪解釋,至於堂兄會不會相信他的解角…

想到這裡,武三思皺眉長嘆了一口氣。

這還不算在聖神皇帝那裡落下的壞印象。

因爲宋之問在樑王府做算的水磨工夫武三思這回相信了這個名滿天下的大詩人,卻因爲這個利慾薰心的蠢貨詩人引發了一場驚天動地的貢生暴亂,進而引發了朝堂的震動。最終把他給辜連進去並給他留下了無盡的的後患與麻煩。

武三思那裡是想保宋之問?依他的本心,真恨不得一個窩心腳踢死這蠢貨。

滿懷心思的腳步聲在重獄中迴響,武三思終於走到了宋之問的管押處。

不過是月餘時間不見,昔日風流儒雅的宋之問幾乎已經認不出了,襤褸的衣衫,蓬亂的頭髮,更重要的是他那張極速瘦下去的臉上甚至看不到一點人氣兒。

聽見有腳步聲走近,呆傻了一般的宋之問蜷緊身子哆嗦個不停,由此可知他的恐懼已經到了什麼程度。

看到他這個樣子,武三思又是解恨又是厭惡。

自己當初怎麼就看上了這麼個膽小如鼠的蠢貨,這蠢貨分明如此膽小,卻怎麼敢幹出那麼利慾薰心的事情來。

重獄中的氣味實在不好,宋之問又是這麼個完全跨了的樣子。武三思真連打擊他的心思都沒了。

不想再多呆,武三思徑直問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當日你在天子駕前到底說了些什麼?”

那天小堂裡的事情自然是有人給他傳話的,但事涉重大,他又已回到京城。若不親口問問總還是有些不放心。

聽到樑王的聲音,宋之問這才從緊蜷如球的狀態慢慢探出了頭,又等了好一會兒後,他才完全反應過來,繼而便奮力爬到了柵欄邊。

武三思不等他說什麼,直接低喝了一聲,“說”

宋之問抽泣着將那日小堂中的應答又說了一遍,與武三思得到的消息一致。

這蠢貨畢競還沒有膽子把自己給他名錄的事情說出來,那十九人的弊情他自己一瘠扛了。

問完這個,武三思又問了一個在他看來同樣重要的事情,“此次領着貢生們鬧事的那個襄州唐鬆,你知道多少?”(。)

第169章 至少還有我一百二十章 陳子昂來訪第15章 家門不幸 小狼崽子一百五十八章 晚了第200章 再生變化第42章 刺殺一百六十章 太平來訪第29章 官司(三)第7章 量體裁衣第77章 石破天驚的安排第87章 小騰挪,大利益第75章 痛快,痛快一百五十七章 軒然大波一百四十三章 什麼根底第40章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第73章 生死之間,無可逃避的抉擇一百四十七章 開張交易一百四十七章 開張交易第53章 柳暗花明第194章 捲入一百六十一章 香豔危機第42章 刺殺一百三十一章 生死存亡一百四十一章 印社第107章 文會殺手的賊笑第53章 柳暗花明一百三十章 風波再起第22章 荒唐之問一百四十二章 揚州知府一百四十三章 什麼根底第187章 是你變了嗎?第78章 那一眼,那一問一百五十一章 太平的決心開皇榜第179章 這小措大是個大禍害第17章 貧家女難嫁 風悲日悽悽第53章 柳暗花明第107章 文會殺手的賊笑第170章 燃情歲月第176章 尚書都事第27章 轟動的官司(一)第80章 對於唐鬆,你知道多少?第180章 暗箭之傷第179章 這小措大是個大禍害第110章 你這個無賴坯子一百四十八章 上官黎真古之君子也第85章 殺戮的長街第44章 傾盡一生心,爲君今日歡第184章 來呀,你倒是來呀第14章 不義之財,不敢辭!第54章 宋之問,嚇不死人的第56章 後花園的色彩第181章 名單出,天子問第100章 一顆梨第185章 入職第一天的不甘與不平第14章 不義之財,不敢辭!第173章 這個忙一定要幫第200章 再生變化第26章 聯袖如雲 名士風度第81章 得罪不起的第82章 考試結束,皇榜將開第55章 誰與爭鋒?一百三十二章 斯文喪盡第169章 至少還有我一百二十三章 太平公主第3章 月夜聞琴第37章 攆走他!一百一十七章 風浪再起第45章 遲來的驚喜一百四十四章 文社之議一百五十章 坐霸一百三十章 風波再起第185章 入職第一天的不甘與不平第97章 風浪起第74章 一定要回來第16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4章 國手技藝 王道之音一百四十八章 上官黎真古之君子也一百五十七章 軒然大波第25章 峴山之會第74章 一定要回來第83章 皇榜開,不中,暴喝第107章 文會殺手的賊笑第76章 風雷常在九天之外第184章 來呀,你倒是來呀第45章 遲來的驚喜第54章 宋之問,嚇不死人的第197章 究竟是誰?第190章 睡都睡了一百三十章 風波再起第178章 燙手山芋一百四十八章 上官黎真古之君子也第188章 好大一場風浪第92章 你真敢?一百四十三章 什麼根底一百五十一章 太平的決心開皇榜第18章 江舟偶遇第27章 轟動的官司(一)第209章 兩個女人
第169章 至少還有我一百二十章 陳子昂來訪第15章 家門不幸 小狼崽子一百五十八章 晚了第200章 再生變化第42章 刺殺一百六十章 太平來訪第29章 官司(三)第7章 量體裁衣第77章 石破天驚的安排第87章 小騰挪,大利益第75章 痛快,痛快一百五十七章 軒然大波一百四十三章 什麼根底第40章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第73章 生死之間,無可逃避的抉擇一百四十七章 開張交易一百四十七章 開張交易第53章 柳暗花明第194章 捲入一百六十一章 香豔危機第42章 刺殺一百三十一章 生死存亡一百四十一章 印社第107章 文會殺手的賊笑第53章 柳暗花明一百三十章 風波再起第22章 荒唐之問一百四十二章 揚州知府一百四十三章 什麼根底第187章 是你變了嗎?第78章 那一眼,那一問一百五十一章 太平的決心開皇榜第179章 這小措大是個大禍害第17章 貧家女難嫁 風悲日悽悽第53章 柳暗花明第107章 文會殺手的賊笑第170章 燃情歲月第176章 尚書都事第27章 轟動的官司(一)第80章 對於唐鬆,你知道多少?第180章 暗箭之傷第179章 這小措大是個大禍害第110章 你這個無賴坯子一百四十八章 上官黎真古之君子也第85章 殺戮的長街第44章 傾盡一生心,爲君今日歡第184章 來呀,你倒是來呀第14章 不義之財,不敢辭!第54章 宋之問,嚇不死人的第56章 後花園的色彩第181章 名單出,天子問第100章 一顆梨第185章 入職第一天的不甘與不平第14章 不義之財,不敢辭!第173章 這個忙一定要幫第200章 再生變化第26章 聯袖如雲 名士風度第81章 得罪不起的第82章 考試結束,皇榜將開第55章 誰與爭鋒?一百三十二章 斯文喪盡第169章 至少還有我一百二十三章 太平公主第3章 月夜聞琴第37章 攆走他!一百一十七章 風浪再起第45章 遲來的驚喜一百四十四章 文社之議一百五十章 坐霸一百三十章 風波再起第185章 入職第一天的不甘與不平第97章 風浪起第74章 一定要回來第16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4章 國手技藝 王道之音一百四十八章 上官黎真古之君子也一百五十七章 軒然大波第25章 峴山之會第74章 一定要回來第83章 皇榜開,不中,暴喝第107章 文會殺手的賊笑第76章 風雷常在九天之外第184章 來呀,你倒是來呀第45章 遲來的驚喜第54章 宋之問,嚇不死人的第197章 究竟是誰?第190章 睡都睡了一百三十章 風波再起第178章 燙手山芋一百四十八章 上官黎真古之君子也第188章 好大一場風浪第92章 你真敢?一百四十三章 什麼根底一百五十一章 太平的決心開皇榜第18章 江舟偶遇第27章 轟動的官司(一)第209章 兩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