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就章 鎖廳試

“不要大意!”趙宗績還沒說什麼,耳聽八方的陳希亮轉過頭來訓斥道:“鎖廳試儘管錄取人數要多些,但考生的水準要高很多,不比正試簡單多少!”

“好好……”陳恪趕緊虛心認錯,截住陳希亮的話頭。

什麼叫鎖廳試?這是宋代科舉中,針對‘有官人’的特殊考試。所謂‘有官人’,是宋代官員中的特殊羣體……比如靠父輩恩蔭、以軍功、或者通過非進士科考試取得官職的,總之一句話,就是那些沒考中進士,就當上官的。

按說,考進士也是爲了當官,當了官何必再考進士?然而在宋代官場,進士纔是正途,提升快、面子大、名聲好,朝廷地方的高官,全都要進士出身才能擔任。而所謂的‘有官人’,則被稱爲雜途出身,多半被閒散置之,或者困頓於底層不得提升,且一旦出現問題,背黑鍋的總是他們,沒辦法,誰讓他們不是正途出身呢?

所以這些‘有官人’紛紛參加進士考試,以求提高政治地位,獲得更好的發展。而宋廷對‘有官人’參加進士考試的態度,也是經過一個從禁止到限制、到允許直至放任的過程。

宋初,開國君臣總結唐末五代以來,武將專權所造成的政權更迭、民不聊生,開始有意識的用文人治國。作爲廣納天下才俊的主要手段,開科取士便成爲重中之重。爲了以避免權勢之家,侵害平民士子的利益。樹立科舉考試的公平形象,禁止‘有官人’參加科舉。

然而這與官員們的利益相悖……宋朝對官員的恩蔭之濫,前無古人,當官的只要別犯錯誤,再不濟。到末了總能蔭上一子。至於那些位高權重的升朝官。更是能蔭上好幾個子弟。所以歷代官員前赴後繼。一點點撬動了這項祖制,直至將其變爲權貴們的盛宴。

先是到了太宗朝,有官人可以鎖廳應舉,即在單獨的考場考試,考完後由禮部單獨批閱,並呈皇帝過目,以避免徇私舞弊。但當時合格後只能遷轉官階,並不能獲賜科名,以表示朝廷對科名的珍惜。不輕授與的態度。而且不第者還將被取消本身的官職,推薦保送他們的長官,也要受到懲罰。顯然朝廷對有官人蔘加科舉,還是持消極態度的。

在這樣苛刻的規定下,許多官員都不敢要求應舉,即便願意冒險一試。地方的解試官及舉薦官也不敢輕易同意。這樣的規定顯然對官員應舉不利,自然遭到反對。後來到了真宗朝,纔對及第者一視同仁,但有官人不授狀元,以示朝廷對寒門士子的‘愛護’。

到了本朝,趁着孤兒寡母好欺負,在官員們不懈的呼籲下,對鎖廳應舉的限制開始放鬆,先是不再處罰落第者及其保送人,又將有官人應舉的次數,從一次增加到兩次,直至無限次。到如今,有官人除了要單獨考試、且不能中狀元之外,已經與普通士子沒有任何區別了。

而且當初爲了保護平民士子,命有官人鎖廳應舉,單獨閱卷、單獨錄取的措施,也隨着參加考試的平民子弟激增,變成了一項特權……要知道,在文教發達的江南地區,取解試的錄取率,達到一百中一,一百個人裡,才能中一個。哪怕在文化最不發達、應試人數最少的西北,也要十個裡才能中一個。

而鎖廳試的錄取率是十中取三……是在江南考試的三十倍,在西北的三倍。並且我們知道,對有真才實學者,錄取比例越高,取中的概率便成倍增加。而且官宦子弟兩極化嚴重,固然存在陳希亮所說的那種,優越條件下培養出來的尖子,卻也存在大量不學無術,想碰運氣的二世祖,這就更增加了真才實學者的錄取機率。

簡單分析之後,如果陳恪還沒有自信的話,那他真要去看心理醫生了……

“唯一所慮的,是那個謝學士。”到了國子監,等待入場的時候,陳恪小聲道:“聽文齊賢放話說,謝景初已經答應,讓我過不去這一關。”

“你怎麼現在才說?”趙宗績白他一眼道:“現在謝學士早就鎖院了,讓我如何幫你?”

“不用你幫。”陳恪笑道:“現在文彥博已經不是宰相了,你當姓謝的還願意冒這個風險?”

“還是小心些好。”趙宗績道。

“嗯。”陳恪頷首道:“我自有對策。”

“別擔心。”趙宗績拍拍他的肩膀道:“要是他敢不取你,我就把狀告到官家那。”

“不至於。”陳恪笑笑道:“我該進去了。”便拿過自己的鋪蓋卷,和趙宗績揮手作別。

“你食盒裡的點心,是我妹妹親手做的,而且不甜。”趙宗績提醒他道:“可不能浪費了。”

陳恪點點頭,心說這小郡主還真是愛好烹飪呢。便與前來送行的親人作別,和宋端平幾個,一起進了柵門。

國子監前圈起一圈柵欄,送行的家人只能送到柵門前,進去柵門後,滿眼便只是等候入場的士子了。

五更鼓響,國子監便開門了,維持秩序的巡鋪兵丁開始列隊,負責考務的禮部官員也在門前列隊,每人手裡舉了一塊牌子。有官員在門前大聲叫道:“照你們名狀北面的字,找到相應的考務,迅速列隊站好,一刻鐘後,開始依次進場。”

陳恪仔細看那些牌子,上面按照千字文的順序,寫着‘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之類。他從懷裡掏出自己的名狀,翻到背面一看,有個‘秋字十五’,宋端平和四郎五郎也各有序號,四人擊了掌,便各自去排隊了。

陳恪往第二十一個走去,看到了呂惠卿,還有不少認識的同年,紛紛打起了招呼……參加國子監考試的,不是監生就是太學生,像他這樣的名人,自然很多人識得。

說着話,不知不覺天光大亮,終於輪到陳恪他們入場了。那名打着‘秋’字牌的禮部官員,引導着他們這一組四十人,進入國子監的大門。大門內,有官員對照名冊,嚴格盤查考生,姓名、籍貫、年齡,相貌等等,都要詢問查看,以防有人替考。

待所有人都驗明正身,那打牌的官員,便帶着他們繼續往裡,拐到左側一個臨時搭建起來的棚子裡。

那官員這才擱下牌子,板着臉對衆人道:“待會要參拜至聖先師,爾等須沐浴更衣。你們有一盞茶時間沐浴,到出口處領取自己的物品。”

這不是什麼新規,考生們之前早有耳聞,便開始脫衣服了。但不免讓人感到有些荒謬,這到底是考場還是澡堂子?

其實,這是防備夾帶的一種手段。與代考一樣,夾帶也是科舉常見的舞弊方式,花樣層出不窮,令人防不勝防。唐代考生進場時,不僅要把攜帶的物品檢查一番,看看有沒有挾帶,還要被上下里外、全身搜索一遍。官吏、士兵一個個長呼短喝,讓文弱書生們心悸膽寒,對於這種搜檢,頗有骨氣的人就感覺受不了,認爲這是對他們人格的侮辱。

到了本朝,隨着科舉考試的競爭程度越來越激烈,對入場考生的搜檢也越來越嚴格。開國之初,爲了嚴明考紀,要求進場考生都必須把盤結的頭髮鬆開,解開所有的衣服,還要掏耳朵和鼻子,防止考生在耳朵和鼻子裡塞紙條之類。對於這種搜檢方式,很多考生都感覺無法接受,他們紛紛表示抗議,不少考生看到這種搜檢,立即拂袖而去,放棄參加鄉試的資格。朝廷大臣也認爲這種搜檢過分了,這確實是對讀書人不夠尊重。

鑑於有這麼多反對意見,朝廷最後想出了一個折中的做法,要求入場的考生都在指定的場所沐浴,然後穿上由官方提供統一衣服。趁着考生洗澡的功夫,監考人員也能仔細檢查他們攜帶的物品。這樣,既可以防止考生夾帶,也保住了考生的面子,達到‘既可防濫,且不虧禮’的良好效果。

但這種搜檢方式既費時,還需要大量的物力支持,也只有不差錢且寵愛讀書人的宋朝,纔會一直這樣做。

澡堂的設計也很有意思,四根粗大的竹管,橫貫棚頂,竹管上有一排細孔,待考生赤條條站在下面時,便聽到水流聲,不一會兒,細孔便噴出水來,竟然是淋浴,而且還是溫水……

當然,想痛痛快快洗個澡是不可能的,在官員的催促下,陳恪他們簡單的一沖洗,便出到外面,用毛巾擦乾身子,領取衣物……貢院提供的內外衣只有大小兩個號,好在漢人穿衣講究寬鬆,都能湊合一下。

陳恪看着穿在身上短了一截的儒袍,感覺十分別扭,但當他見到五郎那一身後,就覺着自己這一身,還算相當湊合……——

分割——

對不起大家,這兩天家裡事情多,更新少了點,好在忙完了,今晚會多寫。(未完待續)

第333章 大師(下)第3145章 返京(中)第53章 打虎親兄弟第30章 開業第346章 宮禁爲誰開(中)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上)第58章 豪奪第282章 段氏(上)第364章 風水輪流轉(下)第375章 困擾(下)第95章 狄漢臣第65章 少女與字典第379章 白虎堂第339章 秋來春早去(下)第185章 投資第298章 真相大白(下)第59章 咱們老百姓,今兒個真高興第11章 書生意氣第332章 經筵(中)第340章 遲暮美人悲(中)第332章 經筵(下)第339章 秋來春早去(中)第281章 大理國(下)第291章 奇蹟之城(中)第348章 春(下)第162章 對策第129章 名人第288章 無奈的老高(上)第265章 榜下捉婿第18 九章 遇刺第28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上)第294章 港口之爭(中)第308章 捺鉢(上)第292章 受降(上)第80章 嶺南亂第357章 祥瑞(下)第377章 黯然銷魂(下)第3145章 返京(中)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下)第293章 偉大的起點(下)第125章 絕不放棄!第308章 狀元見狀元(中)第190章 富可敵國第323章 平地起風雷(中)第30章 開業第141章 天音水榭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上)第361章 人選(下)第114章 大生意第337章 失蹄唯退後(下)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下)第352章 和親(中)第330章 龍昌期 中第324章 真相大白(上)第287章 錢荒之解(中)第374章 好傢伙(上)第320章 空額(下)第278章 金明池上游!(上)第369章 逆轉(上)第153章 宰相的念頭第80章 嶺南亂第181章 寫你妹的太學體第367章 破鼓(下)第362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中)第359章 說客(中)第367章 破鼓(上)第372章 似是故人來(中)第350章 秋(中)第366章 府尹難當(中)第201章 藍第69章 八娘第230章 用錢壓死你!第329章 皇家武學(下)第245章 熬過寒冬第303章 汴京春寒(上)第286章 天賜之地(中)第343章 禽情只自迷(上)第176章 罷相第286章 天賜之地(下)第338章 射人先射馬(下)第285章 獻土(下)第152章 史上最強承事郎第42章 失傳的巨着第29章 幸福會遠麼?第357章 暗戰(中)第223章 生財之道第44章 世上再無李元昊第350章 秋 下第262章 水刑第103章 大捷第21章 傳說中的神技第242章 擠兌第13章 青神縣第49章 比鄰第380章 紫禁城之巔,不見葉孤城第82章 驚變第365章 齊王殿下(下)第312章 皇帝的決斷(下)第153章 宰相的念頭第314章 別了,耶律洪基(下)
第333章 大師(下)第3145章 返京(中)第53章 打虎親兄弟第30章 開業第346章 宮禁爲誰開(中)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上)第58章 豪奪第282章 段氏(上)第364章 風水輪流轉(下)第375章 困擾(下)第95章 狄漢臣第65章 少女與字典第379章 白虎堂第339章 秋來春早去(下)第185章 投資第298章 真相大白(下)第59章 咱們老百姓,今兒個真高興第11章 書生意氣第332章 經筵(中)第340章 遲暮美人悲(中)第332章 經筵(下)第339章 秋來春早去(中)第281章 大理國(下)第291章 奇蹟之城(中)第348章 春(下)第162章 對策第129章 名人第288章 無奈的老高(上)第265章 榜下捉婿第18 九章 遇刺第28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上)第294章 港口之爭(中)第308章 捺鉢(上)第292章 受降(上)第80章 嶺南亂第357章 祥瑞(下)第377章 黯然銷魂(下)第3145章 返京(中)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下)第293章 偉大的起點(下)第125章 絕不放棄!第308章 狀元見狀元(中)第190章 富可敵國第323章 平地起風雷(中)第30章 開業第141章 天音水榭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上)第361章 人選(下)第114章 大生意第337章 失蹄唯退後(下)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下)第352章 和親(中)第330章 龍昌期 中第324章 真相大白(上)第287章 錢荒之解(中)第374章 好傢伙(上)第320章 空額(下)第278章 金明池上游!(上)第369章 逆轉(上)第153章 宰相的念頭第80章 嶺南亂第181章 寫你妹的太學體第367章 破鼓(下)第362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中)第359章 說客(中)第367章 破鼓(上)第372章 似是故人來(中)第350章 秋(中)第366章 府尹難當(中)第201章 藍第69章 八娘第230章 用錢壓死你!第329章 皇家武學(下)第245章 熬過寒冬第303章 汴京春寒(上)第286章 天賜之地(中)第343章 禽情只自迷(上)第176章 罷相第286章 天賜之地(下)第338章 射人先射馬(下)第285章 獻土(下)第152章 史上最強承事郎第42章 失傳的巨着第29章 幸福會遠麼?第357章 暗戰(中)第223章 生財之道第44章 世上再無李元昊第350章 秋 下第262章 水刑第103章 大捷第21章 傳說中的神技第242章 擠兌第13章 青神縣第49章 比鄰第380章 紫禁城之巔,不見葉孤城第82章 驚變第365章 齊王殿下(下)第312章 皇帝的決斷(下)第153章 宰相的念頭第314章 別了,耶律洪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