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大理國(下)

要不怎麼說,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呢?

那面對蠻番毫無用處的破旗,在大理**隊面前,卻是立竿見影。

看清旗幟之後,馬上有軍官帶着一隊士兵下來查問。士兵穿得是短袖半身皮甲,頭上戴着銅盔,軍官則穿着明光鎧,帶着簪纓的鋼盔。看着這夥像是從壁畫中走下來的官兵,要不是個子普遍矮了點,大宋使團真有種從蠻荒時代穿越到唐朝的感覺。

“諸位真是上國的使團?”那軍官站定了,打量着這隊人馬雖然狼狽,卻明顯裝備精良,氣質高雅……也不知他從哪看出來的,忙抱拳施禮道。說的是漢話,行的是漢禮,讓一路上聽慣了‘烏魯瓦拉’鳥語的大宋使團,頓時那叫一個親切。

“正是。”呂惠卿撥馬上前,與那軍官通報了名號,又出示了使節和官憑,對方雖然是邊關守軍,但大宋從沒向大理派遣過使者,他自然也無從分辨真僞了。

但常識告訴他,肯定錯不了,大宋朝的使者,是那些蠻番假扮不來的。趕緊命開關門,放上國天使入關。不過保險起見,還是請他們只帶百人護衛,其餘人在關外按扎,自有酒食奉上。

這本是題中應有之義,何況這處名喚‘鎮北關’的關城裡,竟然因爲大宋的軍事行動,而增兵到兩萬餘人,要想消滅他們,完全不必費這般周折。

陳恪和王珪一合計,由王珪帶人進關去,他則留在關外,和衛隊在山坡上安營。

如此休整十餘日,使團上下的體力和精力都恢復的差不多了,那邊大理國派來迎接的官員也到了。

大理官員的服飾,也甚合唐制……而宋也基本沿襲唐制,所以看上去格外親切。

只見爲首的兩人都不到三十歲,頭戴進賢冠,身着紫色大袖長袍,腰圍圍裳,前系蔽膝。腰繫玉帶。足着厚底靴。與大宋官員的法服無甚區別,唯一的不同在於,他們的進賢冠很高……何止是進賢冠,這些日子看到大理國文官武將的帽子都有一尺多高,顯得有些滑稽。

“這真是個喜歡戴高帽的國家。”王珪和陳恪在前面應酬,宋端平他們在後面小聲嘟囔道。

“你看這兩人的進賢冠,怎麼都是七樑的?”呂惠卿專盯着代表等級的樑數看:“莫非在這大理國,樑數越多越不值錢?”

但很快就證明他錯了,大理國也是樑數越多越值錢。因爲前來迎接的。一個是大理太師楊允賢之子楊義貞,另一個是大理相國高智升之子高升泰……兩國還是有不同之處的,比如大理國就不避先人字諱。

楊氏和高氏是大理兩家權臣,地位與王族段氏並駕齊驅,所以兩人年紀輕輕,就品級如此之高,也沒什麼好稀奇的了。

這二位年紀相仿,楊義貞濃眉鷹目。一副豪傑之相;高升泰則方面闊口。一派貴人之象,端得都不是凡人。他倆中爲首者是楊義貞,朝王珪行一個標準的漢禮道:““上國天使駕臨,下國小臣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對方肯玩斯文,王珪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他穿着一塵不染的紫袍,渾身上下透着雍容華貴之氣道:“世子免禮。本官受大宋天子所遣,前去拜見貴國國君,一路上跋山涉水,又在這鎮北關待了半個月,不知何時能見到貴國國君啊?”

“這就可以上路了。”楊義貞笑道:“主要是下國從沒接待過上國使者,所以有些忙亂,失禮之處。還請恕罪。”

“好說好說。”

使團在楊義貞和高升泰的引導下,開入了大理境內,起先依然是崇山峻嶺、道路艱險,但陳恪他們都恢復了體力,加之又不用擔心安全,走起來要比前半段道路輕鬆多了,也終於有心情,欣賞一下大理國境內的雄奇美景了。

這是個顏色極度鮮豔的國度。擡頭望去,是那藍得讓你心醉的天,儘管大宋境內也沒有大氣污染,但決計沒有這種純粹的藍。

跟藍天最近的,是熠熠生輝的雪山頂,儘管已經五月,可那高聳的山頂上,仍是銀妝玉砌、聖潔高雅,讓人望之忘俗。純白的雪線下,是碧綠的草原,草原下是濃綠色的茂密森林,森林裡有碧綠色的高山湖。林影投在明淨的湖中,早晨湖面上的嵐霧縷縷飄蕩,亦真亦幻,如詩似畫。

沿着河從森林走出來,眼前豁然開朗,竟是一片望之無垠、開滿野花的大草原。高升泰介紹說,這種平原叫‘壩子’,大理國的城鎮,就是建立在這些大大小小、散落在崇山峻嶺中的壩子上的。

看着道邊開滿鮮花的寬闊道路,衆人才發現,這美到讓人窒息的國度,竟然連土地都是紅色的!上天太偏愛這片土地了,怎能讓她生得如此之美?大宋的文官們情不自禁,一首接一首的吟詩作賦,讚美眼前這片仙境般的世外桃源。

就連王珪都認爲,能來到這美麗的國度,來路上的辛苦,值了!

在壩子外,震驚他們是自然的美景,到了壩子內,吸引他們的是應接不暇、變化多端的民風……大理國部族衆多,幾乎是一個壩子一個部族,每個部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建築、服飾、習俗、飲食。這實在是這些昔日裡‘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大宋書呆子們,開拓眼界、改變思維的再好不過的課堂了。

讓他們感動和自豪是,大理人竟對大宋懷有極大的好感。使團每到一處,都會受到最隆重的招待,離開的時候,那些部族還會奉上最珍貴的特產……當然大國體面,向來是‘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的,使團會以大宋特產的茶葉、絲綢還禮,都要比他們的饋贈厚重不少。

這時候,陳恪他們才明白,爲何張方平要讓他們帶上這麼多物資,若非如此,還真不夠賞賜的。這也讓陪同的大理官員暗暗讚歎:‘天朝上邦就是泱泱大氣……’

這羣大理官員,早就被宋使的文采折服,每日裡像學生一樣跟着他們,一旦有詩賦新作,便馬上讓人抄錄下來,不僅自己欣賞,還要送到大理城去,先給君王公卿欣賞。

現在又見大宋使者雍容有禮的對待各部部民,亦得到各部民發自肺腑的愛戴。他們簡直成了宋朝的腦殘粉。

但那楊義貞和高升泰,雖然也是笑容滿面,眼裡的陰雲卻越來越多。

¸Tтkǎ n ¸C 〇

陳恪冷眼旁觀,對這兩家的心思有了初步判斷。暗地裡,他和呂惠卿、曾布一合計,發現大家想到一塊兒了,看來雖不中亦不遠矣……

要說這大理國,基本繼承了南詔國的領土,也承襲了其官制與區劃。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帶。疆域大概是後來的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以及老撾與越南的少數地區,面積將近後世雲南的三倍之大。

但它與南詔國不是一回事,其最大的變化,就是統治民族變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民族,主要是烏蠻和白蠻兩族,南詔國是烏蠻人建立的,可到了末年,權臣鄭買嗣弒君篡位後,短短三十年間,皇權四易其主,烏蠻的勢力迅速衰落,白蠻趁機上位。

鄭氏之前的兩朝皇族趙氏和楊氏都是白蠻,鄭氏本身也是白蠻。宋太祖出生前一年,楊氏的首領楊幹貞篡位登極,當時段氏首領段思平,任通海節度使。因爲傳言其有帝王之相,在疑懼下,楊幹貞對段思平狠下殺手。

段思平全家被殺,隻身逃回通海後,聯合白蠻大族,向東方的烏蠻三十七部借兵,討伐楊幹貞,所向皆克,逼楊氏退位,最終建立大理國。但楊氏仍然是烏蠻大族,且段思平主要靠借烏蠻之力起事,本身並不具備壓倒性優勢,擔心一旦把楊氏消滅,自己會被烏蠻所吞。

所以他沒有消滅楊氏,反而善待他們,這爲他贏得了崇高的聲譽,也使得大理始終是白蠻的天下。但爲了給烏蠻一個交代,他又分封諸侯,把國家除了國都大理外,分成了兩都督、六節度,分封給隨他起事的白蠻、烏蠻的貴族大姓,楊氏也在其列。終於穩住了政權,傳國至今。

但這種只顧眼前的姑息政策,也給子孫留下了禍根。如今在大理國是權臣當道,且都有兵有地盤,其中最橫的就是這高、楊兩家。

高家,是當年三十七部烏蠻首領,被封爲嶽侯的高方之後;楊家,就是前代皇族之後。幾十年前,白蠻大族董氏叛亂失敗後,這兩家因爲勤王有功,便脫穎而出,完全超過了其它六家。爲了壓制其中一方,大理國王不得不倚重其中一家,等到這家勢大後,再倚重那家,結果就這造就了兩家尾大不掉的權臣出來。

完全是飲鴆止渴。

這捲開頭實在是太難寫了,幾乎是寫一段查一段,用兩倍的時間都更不出一章來!又是這個點了,下一章只能明天還了。

第293章 偉大的起點(上)第311章 伊人無覓(上)第334章 宜男花正好(中)第268章 人憔悴第379章 白虎堂(上)第275章 殿試(下)第309章 遼主(上)第230章 用錢壓死你!第251章 主考第308章 捺鉢(上)第302章 狀元島(上)第1章 三郎、五郎和六郎第354章 春風得意(上)第308章 狀元見狀元第一七就章 鎖廳試第238章 一切只是開始第159章 水漫開封第359章 說客(中)第159章 水漫開封第129章 名人第368章 火災(中)第149章 卻道故人心易變第217章 壯士斷腕第305章 談判(下)第285章 獻土(下)第263章 以彼之道第342章 禽情只自迷(上)第361章 人選(中)第319章 誰主浮沉(中)第293章 偉大的起點(上)第239章 入股第99章 我敢!第284章 刺陳(上)第200章 締約第73章 千萬不要得罪讀書人第310章 金風玉露(中)第283章 困龍(下)第366章 府尹難當(下)第63章 蹴鞠第297章 滇銅(上)第359章 說客(中)第43章 沒有天生的大鬍子第351章 冬(中)第72章 人,要分清敵我第304章 虛張聲勢(上)第357章 暗戰(下)第139章 我是你姨夫啊!第294章 港口之爭(下)第322章 大宋禁軍(下)第39章 人人都愛陳三郎第358章 日食(上)第27章 煉獄的開始第113章 一賜樂業人第4章 盜亦有道第167章 論曲第365章 齊王殿下(中)第334章 宜男花正好(上)第332章 經筵(下)第368章 火災(上)第308章 狀元見狀元(中)第321章 點兵(中)第272章 質疑第72章 人,要分清敵我第367章 破鼓(中)第28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中)第368章 火災(中)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中)第325章 醜聞(下)第100章 崑崙關第336章 爲善政忙奔(上)第276章 傳臚(下)第339章 秋來春早去(下)第320章 蘇家進京(中)第279章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上)第322章 大宋禁軍(中)第358章 決堤(下)第298章 真相大白(下)第50章 問題少年第93章 歐陽修第277章 東華門外,狀元唱名!(下)第375章 困擾(中)第343章 禽情只自迷(上)第153章 宰相的念頭第330章 龍昌期(上)第364章 風水輪流轉(下)第141章 天音水榭第370章 伏殺(中)第184章 鬥智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上)第376章 曝光(下)第139章 我是你姨夫啊!第69章 八娘第304章 虛張聲勢(中)第343章 問渠哪得清如許(中)第68章 師表第298章 真相大白(上)第24章 弱爆了第45章 二郎失戀記第130章 燈火上樓臺第329章 皇家武學(中)
第293章 偉大的起點(上)第311章 伊人無覓(上)第334章 宜男花正好(中)第268章 人憔悴第379章 白虎堂(上)第275章 殿試(下)第309章 遼主(上)第230章 用錢壓死你!第251章 主考第308章 捺鉢(上)第302章 狀元島(上)第1章 三郎、五郎和六郎第354章 春風得意(上)第308章 狀元見狀元第一七就章 鎖廳試第238章 一切只是開始第159章 水漫開封第359章 說客(中)第159章 水漫開封第129章 名人第368章 火災(中)第149章 卻道故人心易變第217章 壯士斷腕第305章 談判(下)第285章 獻土(下)第263章 以彼之道第342章 禽情只自迷(上)第361章 人選(中)第319章 誰主浮沉(中)第293章 偉大的起點(上)第239章 入股第99章 我敢!第284章 刺陳(上)第200章 締約第73章 千萬不要得罪讀書人第310章 金風玉露(中)第283章 困龍(下)第366章 府尹難當(下)第63章 蹴鞠第297章 滇銅(上)第359章 說客(中)第43章 沒有天生的大鬍子第351章 冬(中)第72章 人,要分清敵我第304章 虛張聲勢(上)第357章 暗戰(下)第139章 我是你姨夫啊!第294章 港口之爭(下)第322章 大宋禁軍(下)第39章 人人都愛陳三郎第358章 日食(上)第27章 煉獄的開始第113章 一賜樂業人第4章 盜亦有道第167章 論曲第365章 齊王殿下(中)第334章 宜男花正好(上)第332章 經筵(下)第368章 火災(上)第308章 狀元見狀元(中)第321章 點兵(中)第272章 質疑第72章 人,要分清敵我第367章 破鼓(中)第28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中)第368章 火災(中)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中)第325章 醜聞(下)第100章 崑崙關第336章 爲善政忙奔(上)第276章 傳臚(下)第339章 秋來春早去(下)第320章 蘇家進京(中)第279章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上)第322章 大宋禁軍(中)第358章 決堤(下)第298章 真相大白(下)第50章 問題少年第93章 歐陽修第277章 東華門外,狀元唱名!(下)第375章 困擾(中)第343章 禽情只自迷(上)第153章 宰相的念頭第330章 龍昌期(上)第364章 風水輪流轉(下)第141章 天音水榭第370章 伏殺(中)第184章 鬥智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上)第376章 曝光(下)第139章 我是你姨夫啊!第69章 八娘第304章 虛張聲勢(中)第343章 問渠哪得清如許(中)第68章 師表第298章 真相大白(上)第24章 弱爆了第45章 二郎失戀記第130章 燈火上樓臺第329章 皇家武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