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生財之道

至於‘職’,又叫‘館職’,是授予較高級文臣的清高銜頭,如某某館、某某閣大學士、學士、待制等,並非實有所掌。

官員按年資升遷,即便不擔任差遣,也可依階領取俸祿,而差遣則根據朝廷的需要和官員的才能,進行調動和升降。所以真正決定一名官員實權的不是其‘寄祿官’,而是‘差遣’。

譬如陳恪兄弟三個,便屬於有寄祿官無差遣的類型。他們是有告身的朝廷正式官員,有品秩、有俸祿、有章服、可序遷,只是啥差事沒有,也找不到衙門上班罷了。

不過他們仍有俸祿可領。朝廷將官員從宰相而下、至岳廟主薄共分爲四十一等,並按等級來發放俸祿。像陳恪乃正八品左承事郎,每月可以領到六貫錢,兩石米麥,另外還有每年兩次的衣賜,所發的布料,足夠好幾個人穿了。

儘管這點收入,陳恪從來看不到眼裡,但已經算是不錯了。可比起身爲東京市長的包拯來,只能算是毛毛雨了。

現在再回過頭,看包拯的三頂帽子,便一目瞭然了,‘尚書省右司郎中’是他的本官,證明他有從五品的官階,應享受相應的待遇。知開封府是他的差遣,說明他現在的主要工作,是治理開封府。

至於龍圖閣直學士則是他的館職,有了這個頭銜,他就是從三品的官員了,級別一下提了四級。顯然,他的工資收入,要比陳恪複雜的多。

首先這三個官銜中,只有兩個能給他帶來收入,其中寄祿官和館職不能同時領取俸祿,只能以品級更高的爲標準發放。所以包拯的寄祿官,從五品的尚書省右司郎中。並不能貢獻一毛錢收入。

那麼看他的館職帶來的收入,按照規定。龍圖閣直學士每月有料錢五十五貫,此外還有各項補貼,包括添支每月十五貫,餐錢每月三貫。衣賜則每年發兩次。每次發五匹綾、十七匹絹、一匹羅和五十兩綿。

此外,作爲差遣官‘知開封府事’,還有每月一百貫添支錢、三十石糧、二十捆柴禾、四十捆乾草,冬天又發給二百斤木炭。另外,作爲外任藩府的高級地方官。朝廷還劃撥給包拯二十頃職田,也就是兩千畝耕地,允許他每年收租,並且無需納糧。通過這些職田,包拯每年還有兩千石米的進項。

雜七雜八加起來。再折成銀錢,老包每年的收入,可達三千貫以上。換成後世的說法。便是年薪三百萬以上。

而宋朝最窮的州。每年賦稅收入,恰恰也正是這個數。所以老包纔會對自己拿錢太多,而感到如芒在背。

“朝廷給的實在是太多了,而朝廷本身不事生產。一錢一粟皆來自於百姓之手。”他一臉鄭重的對陳恪道:“得百姓如此之奉養,若還不爲民做主。我看死後是要下阿鼻地獄的!”

“說得好!”陳恪拊掌讚道:“老龍圖這話,真該說給那些自私自利的官員聽!”宋朝高官奢侈享受是出了名的,越是大幹部就越奢侈。有那麼高的合法收入,怕也只有范仲淹、包拯這樣的人,才能抵住誘惑,不至於變成享樂動物吧。

“他們不會聽的,他們只認爲,自己的高官厚祿是靠十年寒窗、一場考試換來的,所以既不感激朝廷、也不顧念百姓。”包拯搖頭道:“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遠之則怨,近之則不遜’。其實官員又何嘗不是如此?”…,

“老包宦海浮沉,恨極了如今官員的自私享樂、麻木不仁,爲此不知彈劾了多少人,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包拯深深嘆息一聲道:“可惜沒有用,彈劾了這個,那個接上,前赴後繼、永不止息,都一樣的尸位素餐、一樣的驕奢淫逸!這大宋朝的病,出在根子上了,非臣子之力所能及。”

說着看看陳恪,一臉蕭索道:“那天你說得對,當今官家也老了,沒有心力解決這些難題了,只能寄希望於將來新君能力挽誑來。在此之前,老夫也只有盡我全力,爲百姓能做一點算一點吧。”

“老龍圖……”陳恪看着包拯,心裡如翻江倒海一般、高尚的人就像一面鏡子,可以照出自己的自私猥瑣……陳恪多年來學習舉業,就是奔着先帝那幾句廣告詞去的。卻從沒想過,這官職是誰所設,俸祿是誰所出!

‘銷售誤導害死人啊……’陳恪不禁暗暗道:‘看來以後不當官則罷,若要當的話,還是得盡心盡力的。’

他這一出神,就沒聽見老包的話,包拯又喚了他一聲,陳恪纔回過神來道:“老龍圖有何吩咐?”

“你來問我十三行鋪的事,是不是有插一腳的打算?”包拯沉聲問道。

“是。”陳恪點點頭道:“學生也想買塊地,作爲家人的安居之所。”說着慚愧的笑笑道:“如果老龍圖認爲不合適就算了。”

“有什麼不合適的。”包拯攏須搖頭笑道:“掙錢花錢、天經地義,老夫沒要求人人和我一樣。只是別忘了,達則兼濟天下!”

“學生定當盡力而爲。”陳恪肅容道。

“眼下就有用你的地方。”包拯笑笑,有些不好意思道:“這次洪災之後,許多人家一貧如洗。官家仁厚,向開封百姓保證,免費重修被沖毀的房屋。結果現在,遇到問題了……”

“什麼問題?”陳恪能猜到,但不說。

“缺錢啊!”包拯苦笑道:“起先,朝廷粗略統計,有一萬多棟房屋需要重建,平均每棟的重修費用在五十貫,也就是五十萬貫……”

“呵呵……”陳恪差點從椅子上滑下去,直以爲自己那五十萬貫露餡了。

“但後來報上來的數目,卻是整整兩萬套。”好在包拯並無含沙射影之意,只聽他道:“這是因爲很多房屋,從外面看着還好,但其實內裡已經朽壞了,修都沒法修,只能重建了。”

“嗯。”陳恪點點頭,他在十三行鋪,看到過不少這樣的危房。

“可是朝廷拿出五十萬貫,已經是勒住褲腰帶,硬擠出來的了,而各地都遭了災,自顧尚且不暇,哪有力量支持京城?總之一句話,我再也拿不到錢了。”說着他滿面憂色道:“今年春夏洪災,冬天必然奇冷無比,眼下離入冬還有一個多月,要是再拿不出錢來,可就要有近十萬百姓無家可歸了。”

“老龍圖的意思是?”陳恪沉聲道。

“我聽說你是這方面的天才,十來歲就能掙下萬貫家財。”包拯老臉通紅道:“你看有沒有辦法,幫開封府弄到這筆錢?”包公是君子,君子不言利,現在卻要求着人找錢,自然覺着臉上掛不住。但爲了治下百姓,也顧不上那許多了。

“五十萬貫啊。”陳恪沉吟起來道:“真不是個小數目。”

“那是……”包拯點點頭道:“要是小數目,老夫自己便能解決了。”…,

“不過在某些時候,還真不是大數目。”陳恪嘿然一笑道:“老龍圖是守着金山要飯啊。”

“你就別賣關子了。”包拯苦笑道:“快告訴我金山在哪,我去拿來救急。”

“十三行鋪啊。”陳恪淡淡笑道:“我測算過,那五千畝地價,其實遠超過五百萬貫。”有一個誤解,好像覺着一千年前的宋朝,哪怕是首都的低價,也不該多麼貴。

但在下結論之前,應該先了解幾個數字,兩千兩百八十美元、百分之八十、七萬三千五百畝、一百五十萬人——這分別對應着宋朝的人均生產總值、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以及汴京城的面積和人口。

只有瞭解了前兩個數字,才能直觀體會到宋朝到底有多富裕……要知道,在兩千零七年,中國人均生產總值才一千二百美元。雖然到陳恪穿越前的二零一二年,這個數字上漲到了五千四百美元,但是靠什麼拉動的‘雞地皮’,親,你懂得……

而後兩個數字,則告訴你汴京城的人口密度有多高,所以作爲一種數量有限的稀缺資源,汴京城內黃金地段的價格,不比零七年北京三環內房價低。而那時,北京三環內房價已經達到一萬五了,土地出讓金的價格也到了五千元一平。現在大宋朝的黃金地段,一畝地才賣一千貫,等於一千五一個平方。

五千對一千五,顯然宋朝的土地出讓價,還很不到位……至少陳恪是這樣看。

儘管他後世,對政府靠土地出讓金過日子深惡痛絕。此刻,卻支持包拯這樣去做。因爲兩者最大的不同是——後世開發商買了地蓋房子,是爲了賣錢。而現在,則爲了自住……哪怕不自主,也只是在有錢人間買賣,扒不了老百姓的皮。

今天少了點,沒什麼好說的,明天四更!求月票!!!!!

第330章 龍昌期(上)第157章 柳老太爺的刀第224章 商業機密第41章 福禍無常第331章 武學與武舉(中)第275章 殿試(上)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中)第337章 失蹄唯退後(上)第207章 感同身受第338章 射人先射馬(中)第330章 龍昌期 中第304章 虛張聲勢(上)第299章 大理新中心(上)第7章 眉山尋父第259章 信念第124章 更拉風的狄元帥!第232章 綺媚兒第283章 困龍(上)第67章 可憐父母心第68章 師表第303章 汴京春寒(下)第310章 金風玉露(下)第308章 捺鉢(上)第317章 小妹進京(上)第334章 宜男花正好(中)第342章 禽情只自迷(中)第323章 平地起風雷(中)第374章 好傢伙(下)第372章 似是故人來(上)第3145章 返京(上)第331章 武學與武舉(中)第225章 大生意第224章 商業機密第360章 緋聞(下)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中)第333章 大師(中)第153章 宰相的念頭第91章 大宋的良心第207章 感同身受第211章 老包第132章 天籟第311章 伊人無覓(下)第313章 一球定乾坤(中)第130章 燈火上樓臺第317章 裁軍起風波(中)第324章 真相大白(上)第323章 平地起風雷(上)第311章 伊人無覓(中)第100章 崑崙關第308章 捺鉢(下)第244章 才子、大儒與奸臣第141章 天音水榭第338章 射人先射馬(中)第332章 經筵(下)第138章 雨一直下第364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299章 大理新中心(中)第297章 滇銅(上)第293章 偉大的起點(上)第364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335章 花好月正圓(上)第144章 水淹七軍第362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下)第15章 活在大宋第350章 秋(上)第78章 出川第273章 迴應第161章 理想第333章 大師(下)第90章 趙宗績第329章 皇家武學(下)第83章 大案第295章 國際騙子(下)第111章 後孃第363章 凱旋(下)第96章 人樣子第330章 龍昌期(下)第332章 經筵(中)第136章 一個黑幫分子的自白第305章 談判(中)第194章 邀請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上)第361章 人選(上)第365章 齊王殿下(下)第231章 買撲大會第54章 西昆和太學第363章 凱旋(上)第349章 夏(下)第183章 多少錢?第335章 花好月正圓(上)第85章 醜聞第273章 迴應第161章 理想第121章 撲朔第349章 夏(下)第33章 在宋朝的幸福生活第347章 態度(中)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中)第27章 煉獄的開始第358章 決堤(下)
第330章 龍昌期(上)第157章 柳老太爺的刀第224章 商業機密第41章 福禍無常第331章 武學與武舉(中)第275章 殿試(上)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中)第337章 失蹄唯退後(上)第207章 感同身受第338章 射人先射馬(中)第330章 龍昌期 中第304章 虛張聲勢(上)第299章 大理新中心(上)第7章 眉山尋父第259章 信念第124章 更拉風的狄元帥!第232章 綺媚兒第283章 困龍(上)第67章 可憐父母心第68章 師表第303章 汴京春寒(下)第310章 金風玉露(下)第308章 捺鉢(上)第317章 小妹進京(上)第334章 宜男花正好(中)第342章 禽情只自迷(中)第323章 平地起風雷(中)第374章 好傢伙(下)第372章 似是故人來(上)第3145章 返京(上)第331章 武學與武舉(中)第225章 大生意第224章 商業機密第360章 緋聞(下)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中)第333章 大師(中)第153章 宰相的念頭第91章 大宋的良心第207章 感同身受第211章 老包第132章 天籟第311章 伊人無覓(下)第313章 一球定乾坤(中)第130章 燈火上樓臺第317章 裁軍起風波(中)第324章 真相大白(上)第323章 平地起風雷(上)第311章 伊人無覓(中)第100章 崑崙關第308章 捺鉢(下)第244章 才子、大儒與奸臣第141章 天音水榭第338章 射人先射馬(中)第332章 經筵(下)第138章 雨一直下第364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299章 大理新中心(中)第297章 滇銅(上)第293章 偉大的起點(上)第364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335章 花好月正圓(上)第144章 水淹七軍第362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下)第15章 活在大宋第350章 秋(上)第78章 出川第273章 迴應第161章 理想第333章 大師(下)第90章 趙宗績第329章 皇家武學(下)第83章 大案第295章 國際騙子(下)第111章 後孃第363章 凱旋(下)第96章 人樣子第330章 龍昌期(下)第332章 經筵(中)第136章 一個黑幫分子的自白第305章 談判(中)第194章 邀請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上)第361章 人選(上)第365章 齊王殿下(下)第231章 買撲大會第54章 西昆和太學第363章 凱旋(上)第349章 夏(下)第183章 多少錢?第335章 花好月正圓(上)第85章 醜聞第273章 迴應第161章 理想第121章 撲朔第349章 夏(下)第33章 在宋朝的幸福生活第347章 態度(中)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中)第27章 煉獄的開始第358章 決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