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秋 下

(這一章寫了十個小時,十分滿意。)

《四書》中的聖人之語,都是微言精義。微言精義的另一層意思,就是信息量太少,以至於無法精確的把握真意。

尤其是講儒家世界觀、思想觀、善惡觀、方法論的《中庸》、《大學》,更是玄之又玄。

比如中庸第一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學問淺的人,看了都是一頭霧水,學問深的人則有自己的理解,且不盡相同。

是以雖然有聖人經典在前,人們仍無法精確把握儒家的哲學思想,便需要有人來譯註經典,爲聖人和凡人之間搭起一座橋樑。朱熹定《四書》,作《章句集註》,就是在做這樣一件事情。

朱熹以此建立了一個,完整而精緻的思想體系,終於完成了宋儒的夙願。儒家哲學也終於登上了頂峰,成爲整個國家讀書人的共同思想,繼而成爲整個國家的集體意識。從骨子裡改變了中國人。

單從這一點說,朱子確實了不起。

陳恪對《四書》的詮釋,便完全仿照朱子的體例,甚至內容也以朱子的《四書章句》爲主體。但是在最根本的世界觀上,他卻動了手腳。

因爲朱子的一套,原是極好的,只是在世界觀上出了岔子。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所以儒家思想越到後來,就約成爲‘禁錮思想、阻礙科學發展’的罪魁。

在世界觀上。程朱理學認爲,太極是宇宙的根本和本體,‘太極非是別爲一物,即陰陽而在陰陽,即五行而在五行,即萬物而在萬物,只是一個理而已。’

在朱熹的認識裡。太極是天地萬物的根柢和樞紐,是決定一切和派生一切的精神實體。也就是所謂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從太極中來的。

那麼如何認知這個太極呢?朱熹說‘太極只是一個理字’,當你一旦通理。便明白了太極,自然盡知天下萬物萬事,胸懷寬廣,寵辱不驚,無懼無畏,可修身,可齊家,可治國,可平天下!

那麼這個‘理’到底是什麼東西呢?朱子說,呃。直接告訴你印象不深,用處不大。需要你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想……

好吧,那如何去認識這個理?

這次朱子告訴你了,須得‘格物窮理’!

‘格物致知’是儒家大學之道的基石。

在先秦時代‘格物致知’這句話。大概並不是特別深奧的語言,故而用不着做什麼解釋。

但是漢代以降,由於文化斷層等原因,人們對它的解釋卻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由此導出的方法論,也就千差萬別。

朱熹將‘格’解釋爲推究、窮盡的意思。所以朱子之學的方法論,就是窮理。

那麼如何窮理?朱子說了,就是多讀書討論、應事接物。當然最根本的還是讀書,讀什麼書?儒家經典。因爲儒家把孔孟當成掌握了道的人,或者說孔孟就是道。他們追求的便是‘孔孟之道’。

所以理學的格物窮理,說白了,就是去多讀聖賢之書,體悟所謂的聖賢之道。

如果僅是修身齊家,這倒也無妨。因爲聖人乃萬世師表,照着學肯定沒錯的。然而儒家是入世的,還要治國平天下的,得解決人世間產生的具體問題,比如國家的財力枯竭,比如治理黃河、比如如何去應對外敵。

這就出事兒了。後人都知道,每個問題都要具體分析,在現實中尋找解決的辦法。

而且很多時候,問題都是隨着時代的進步而出現的,?那麼解決的辦法也一樣,必須要不斷創新才行。比如在春秋時,還是井田制的小國寡民,生產關係與後世完全不同,當時聖人對具體問題的看法,放在宋朝來看,就已經完全過時了。

何況,就是在春秋時期,孔夫子那套也被證明是行不通的了。拿着那套在春秋行不通的東西,放在千年以後,難道就能行得通了?

程朱理學的謬誤之處就在這裡。他們罔顧事實,不在現實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在古人的書籍裡找註解,找答案。什麼事都要看古代先賢是怎麼解決的,然後照搬就是。

這一套顯然是行不通的。

朱熹陷入到這個怪圈中+激情小說?,無可厚非,因爲他終究不是老子、孔子、亞里士多德那樣的真聖人,只能算是大學問的賢人。

他無力開闢出正確的世界觀,自然也就發展不出正確的方法論。他的世界觀,其實是來自於周敦頤,而周敦頤的理論根基《太極圖》,是源自陳摶老祖的《無極圖》,從那裡確立了天人感應,格物致知,存天理,滅人慾等等理學主張的源頭。

而‘太極’玄之又玄,根本就是不可認知的,所以他研究來研究去,都究不出這個理之所在。最後只能借用了佛家的那套修行方法。因此理學其實是糅雜了佛道的實用主義儒學。這就註定了它會沾染上佛道的消極主義和封閉主義,最終變成一種禁錮。

陳恪要做的,便是樹立另外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

回到《中庸》首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陳恪的解釋爲‘理性是人類的天性,通過理性的思考,可以發現道,聖人以此探求大道以教化萬民’。

他將‘天命’解釋爲‘道’,道者,絕對真理和客觀規律也。他說這個世界便是在絕對真理和客觀規律之下運行的。真理和規律,隱藏在表象和事件之下,規矩着事件和表象的發展。所以認識真理和規律,就可以預見事物的變化,把握正確的方法,即所謂‘明心見性’,然後可修齊治平也!

真理和規律是可以認知的。修道,就是認識真理和規律的過程。而修道的方法,便是‘格物’。

對於‘格物’,陳恪與朱熹的說法基本相同。他說‘知在我,理在物’,連接物我方法就是‘格物致知’。

他們同樣訓‘格’爲至、爲盡,至:謂究至事物之理。同樣訓‘物’爲事,其範圍極廣,包括一切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亦包括心理現象和道德行爲規範。

‘格物’就是窮盡事物之理。認爲上至宇宙天地,下至微小的一草一木一昆蟲,皆有理,都要去格,物的理窮得愈多,我之知也愈廣。由格物到致知,有一個從積累有漸到豁然貫通的過程。

要貫通,必須花工夫,格一物、理會一事都要窮盡,由近及遠,由淺而深,由粗到精。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節次第,重重而入,層層而進,以求道理。

所謂‘窮理須窮究得盡,得其皮膚是表也,見得深奧是裡也。’人們必須經過這樣由表及裡的認識過程,才能達到對理的體認。

以上的方法論,基本上都是朱子觀點,陳恪幾乎原封不動的照搬。但在不同的世界下,此方法論便與程朱理學有了分際,變成了‘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運用理性思維,從現象中昇華出理論,以實踐檢驗理論。經過這樣的過程便可得一理。’

當你通曉萬物之理後,便可從諸多理中,昇華出道。

當你認識了道,則萬事萬物在你眼裡都沒有秘密,你便成了道。

則惟天下至誠,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贊天下之化育;可以贊天下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陳恪的這套學說,因爲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問世便顯得精緻完整,令人信服。

加之他已經樹立起經學大師的形象,所以他僅在經筵上講了一章《中庸》,便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去年他考證《尚書》乃僞經,士大夫們還只把他當成是學問淵博、明辨深思的才華之士。今年聽了他講《中庸》,才知道原來大宋朝繼道學、新學之後,又誕生了一門學說。又誕生了一名大儒!

而且這門學說一經問世,就如此完整,如此可行可信,遠超其它仍在摸索附會中的學說。

只是陳恪實在太年輕,讓士大夫們實在無法接受,幾代人苦苦尋索而不得的真諦,竟被這個三十歲不到的小子,給道破了。

於是疑問鋪天蓋地而來,許多根本就是爲了反對而反對,結果後半程的經筵,成了陳恪爲捍衛自己的學說,舌戰羣儒的場景。

但是如論如何,誰都承認,在嘉佑五年秋的經筵中,誕生了一門充滿生機的儒家學說。它所蘊含的生命力,必將衝擊這個世界!

因爲陳恪出身蜀地,所以通常稱之爲‘蜀學’,但他自己更願意稱爲‘理學’……一來向貢獻了成內容的朱子致敬,二來,這本就是道理之學,稱爲理學最恰當不過。

再沒有這種章節了,所以該提速了,感謝新盟主。俺要還債了。

第378章 賓天(中)第16章 天生大廚第3145章 返京(下)第276章 傳臚(中)第376章 曝光(下)第375章 困擾(下)第364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322章 大宋禁軍(中)第318章 雲詭(上)第258章 雷厲風行第136章 一個黑幫分子的自白第271章 身毒道第222章 青天第175章 早朝第250章 王安石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中)第115章 千年世家第368章 火災(下)第374章 好傢伙(中)第225章 大生意第294章 港口之爭(中)第371章 狗急跳牆(上)第192章 璇璣第296章 最寶貴的財富(上)第370章 伏殺(上)第133章 弄巧成拙第10章 人要有文化第358章 決堤(上)第364章 風水輪流轉(下)第361章 人選(中)第39章 人人都愛陳三郎第273章 迴應第37章 新火第358章 日食(上)第325章 醜聞(上)第363章 凱旋(下)第359章 說客(下)第27章 煉獄的開始第332章 經筵(上)第168章 狄青保衛戰之開篇第373章 白龍魚服(上)第83章 大案第304章 虛張聲勢(下)第13章 青神縣第370章 伏殺(上)第351章 冬(中)第282章 段氏(中)第279章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中)第191章 解元鬥第292章 受降(中)第190章 富可敵國第279章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下)第292章 受降(上)第275章 殿試(上)第217章 壯士斷腕第86章 余文帥第299章 大理新中心(上)第287章 錢荒之解(下)第11章 書生意氣第256章 一羣逆天賊第257章 決斷第293章 偉大的起點(中)第308章 捺鉢(下)第164章 品茶第309章 遼主(中)第28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上)第344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中)第276章 傳臚(中)第302章 狀元島(中)第82章 驚變第231章 買撲大會第319章 誰主浮沉(上)第358章 決堤(下)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中)第129章 名人第238章 一切只是開始第335章 花好月正圓(上)第91章 大宋的良心第69章 八娘第369章 逆轉(下)第200章 締約第63章 蹴鞠第369章 逆轉(下)第335章 花好月正圓(中)第95章 狄漢臣第220章 硝煙散去第41章 福禍無常第324章 真相大白(中)第360章 緋聞(下)第41章 福禍無常第301章 全民偶像(下)第357章 祥瑞(中)第348章 春(中)第296章 最寶貴的財富(中)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上)第379章 白虎堂第50章 問題少年第二三六章第303章 汴京春寒(中)第300章 黃金之地(上)
第378章 賓天(中)第16章 天生大廚第3145章 返京(下)第276章 傳臚(中)第376章 曝光(下)第375章 困擾(下)第364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322章 大宋禁軍(中)第318章 雲詭(上)第258章 雷厲風行第136章 一個黑幫分子的自白第271章 身毒道第222章 青天第175章 早朝第250章 王安石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中)第115章 千年世家第368章 火災(下)第374章 好傢伙(中)第225章 大生意第294章 港口之爭(中)第371章 狗急跳牆(上)第192章 璇璣第296章 最寶貴的財富(上)第370章 伏殺(上)第133章 弄巧成拙第10章 人要有文化第358章 決堤(上)第364章 風水輪流轉(下)第361章 人選(中)第39章 人人都愛陳三郎第273章 迴應第37章 新火第358章 日食(上)第325章 醜聞(上)第363章 凱旋(下)第359章 說客(下)第27章 煉獄的開始第332章 經筵(上)第168章 狄青保衛戰之開篇第373章 白龍魚服(上)第83章 大案第304章 虛張聲勢(下)第13章 青神縣第370章 伏殺(上)第351章 冬(中)第282章 段氏(中)第279章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中)第191章 解元鬥第292章 受降(中)第190章 富可敵國第279章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下)第292章 受降(上)第275章 殿試(上)第217章 壯士斷腕第86章 余文帥第299章 大理新中心(上)第287章 錢荒之解(下)第11章 書生意氣第256章 一羣逆天賊第257章 決斷第293章 偉大的起點(中)第308章 捺鉢(下)第164章 品茶第309章 遼主(中)第28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上)第344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中)第276章 傳臚(中)第302章 狀元島(中)第82章 驚變第231章 買撲大會第319章 誰主浮沉(上)第358章 決堤(下)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中)第129章 名人第238章 一切只是開始第335章 花好月正圓(上)第91章 大宋的良心第69章 八娘第369章 逆轉(下)第200章 締約第63章 蹴鞠第369章 逆轉(下)第335章 花好月正圓(中)第95章 狄漢臣第220章 硝煙散去第41章 福禍無常第324章 真相大白(中)第360章 緋聞(下)第41章 福禍無常第301章 全民偶像(下)第357章 祥瑞(中)第348章 春(中)第296章 最寶貴的財富(中)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上)第379章 白虎堂第50章 問題少年第二三六章第303章 汴京春寒(中)第300章 黃金之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