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文名大起

人們對周遠山還敢不敢作詩,已經不關心了。孫曉君也不窮追猛打,而是聆聽從樓船那邊傳過來的詩評。

對於楊繼業在詩中連用了九個一的寫法,大佬們都贊同,認定這樣的詩傳出垣武城,也絕對是名篇的。傳往今後,在歷史上肯定有這首詩的一席地位,爲人所傳誦。

學政吳金保看到楊繼業這詩,又與先前的《竹石》提了一下,結合樓船這邊也能夠看到遠處江邊垂釣的孤舟。便用心地對詩進行評說:

“這詩完全是即景而作,這是無可爭議之事,完全可得出是楊詠石有感而發。看到垂釣漁翁,便有此詩,這就是楊詠石在詩詞上的才華。”吳金保侃侃而談,對這個年輕人的喜愛,也是因爲當初親眼看到他繞石而走,即興出詩。今天,再次看到楊繼業即景寫詩,依舊寫出傳頌千古的詩篇。

“全詩寫了一個漁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釣的情形。”吳金保站起來,手遙指遠處,那漁翁和扁舟還在,其他人看了,自然點頭。吳金保也是會心一笑,“一蓑衣、一斗笠、一輕舟、一釣竿,垂釣老翁長唱、豪飲,垂釣者何等灑脫,被楊詠石信手拈來、活靈活現。

前兩句完全實景,不增一字,後兩句卻是楊詠石爲漁翁所引發的,雖看不見,但唯有如此,纔是楊詠石的情懷,有着無窮意味。虛與實,捏拿得何等精妙!

最後一句‘一人獨釣一江秋’似是迴歸實景,但此‘釣’已非彼‘釣’了,賞一江秋景,感一江秋色,詩情散開去,那是一種感懷,一種深悟,虛實相映,何等美妙!此詩當得魁首。”

吳金保品鑑之後,其他人對他所說,倒是贊同。哪怕將這首詩作爲今天文會所有詩中的第一,也沒什麼反對意見。

在大佬之中,有與周家關心好、甚至拿了周家好處的人,但在詩的實力面前,他們也不敢顛倒黑白,強行將周家的詩詞放到第一去。

對楊繼業的詩評,傳揚開,他的文名頓時烘托起來。對這首即景而作出的詩,也被人們繪聲繪色地傳開了。

人們的情緒,也受到楊繼業的詩所感染,對於這種充滿詩情畫意的秋景,在議論中不斷地深化,楊繼業的詩也在不停的人羣被進行解讀。

文會結束,但對這首詩的議論纔開始。

楊繼業與華新社的核心成員一起,從城南露洲撤回。孫曉君將楊繼業拉住,要他一起到榮盛酒樓去慶祝。

巫素貞在家裡等這,楊繼業本想先回去。但孫曉君、錢儒龍等人熱情,秦浩然也得知發生在文會上的事情。過來與華新社的人匯合,見到楊繼業後,秦浩然便向他祝賀。

一起到榮盛酒樓去,路上,讓巫小陸安排人,告訴巫素貞他們這邊的情況。到榮盛酒樓,已經定好桌在三樓。酒樓這邊得知是楊繼業過來,便給他們安排好。

一行人到三樓,隨後再次提到徵聯的事情。到目前,雖說對出下聯的文士確實不少,但每一個人也知道,自己的下聯沒能比肩上聯,使得這上聯依舊是絕聯。

孫曉君、錢儒龍等人情緒都還在激動。華新社多年來與文峰社爭鋒,沒有一次像今天這樣贏得乾脆。孫曉君大聲說,“秦兄,可惜你沒看到啊。周遠山詩才平素也不差吧。但今天等楊詠石的詩出來,我看到他好幾次想走出來,腳步都動了,然後還站在原地。

爲什麼這樣?那是周遠山知道,自己就算出來作詩,那也是自找沒趣。與其丟臉,還不如藏拙。不說周遠山,換一個人面對楊詠石這樣的詩,又有誰敢說自己還能把詩作好?”

其他人紛紛表示,孫曉君所說,周遠山今天這樣子,很可能以後都不敢作詩了。楊繼業也明白,自己這完全是取巧,對於作詩的話題,他自己就不參與。

吃過飯,喝了不少酒。孫曉君準備邀楊繼業去春樓坐一坐,見識一番,也是文人們最喜歡的雅事。楊繼業卻很肯定地拒絕了,返回家去。

秦浩然見他如此,肯定地說,“過兩天是秋試,科考之後,華新社再聚一聚。”

榮盛體系的人,對於楊繼業在文會上的成績,本身體會不深,但楊忠與垣武城方方面面接觸比較多,卻有不同的感受。於是,當天就找到說書人,這種專業級別的,讓他們講榮盛酒樓的徵聯和文會上的即景寫出傳世名篇,編撰成說書段子,對楊繼業的文名進行傳揚。

當然,這時候還僅僅是準備工作,等秋試結束,楊繼業科考如果順利通過,哪怕不是解元頭銜,說書人也會將段子編撰得很好。

楊忠將這個事情跟楊繼業彙報的,楊繼業不置可否,由着楊忠他們去做。在文朝,名聲的作用有時候非常大,實際上這次文會抄詩也是楊繼業特意的安排,爲今後去京都打基礎的。說書段子,也不過是一種方法而已。

只要自己明白,自己的詩才平庸,不爲詩名而失去本心,楊繼業覺得這都沒什麼。畢竟,文名總歸是虛妄的存在,要想在文朝做出一些什麼事情,要想將楊家在即將到來的亂世中保存更好,就必須儘快積攢實力。

在後世,楊繼業知道蒙匈族在中原一統,如今岔出一個文朝來,是不是前宋的翻版?文朝外列強虎視眈眈,隨時都有突破邊關的可能。內部卻是爭權奪利、腐敗叢生,軍士毫無戰力,更沒有戰鬥意志。

看起來文朝強大,確實一個內中空虛之大漢,一推即倒的存在。很多人都明瞭文朝目前的現狀,有心想挽救大廈之將傾倒,卻根本找不到辦法。

當年楊盛文在右相位子十年,雖說做了很多,可最終也沒辦法扭轉頹敗之勢。朱子善爲左相這五年間,實際上也是在努力,但大族自重,文士自重,國內之力不僅沒有糅合在一處,反而讓這些勢力的實力擴張,再想糅合已經不可能了。

第448章 去皇宮第144章 小王爺讀書少第122章 兄弟父子第548章 初戰韃子第32章 蘿蔔乾第291章 各家選邊第460章 運送大隊第238章 絕聯求對第20章 曲解經典第690章 輸得徹底第684章 堵決口之策第281章 進場與考試第596章 京城風起第217章 玉滿懷第215章 寨裡善意第4章 詭 異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256章 挑戰一場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215章 寨裡善意第308章 知書堂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594章 韓立仁逛街第668章 見先生第718章 家事國事第399章 民力運用第635章 氣焰囂張第524章 同一天第684章 堵決口之策第377章 潰 逃第697章 欽差到第307章 辦學堂第516章 找王爺第474章 少爺少爺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475章 逃跑或迷惑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644章 聚仙樓第428章 各方反響第95章 二八分賬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243章 爭 辯第390章 奇襲見湖鎮(二)第475章 逃跑或迷惑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364章 倭寇來源第355章 殺回去第316章 大喜大喜第89章 一屋不掃第412章 山裡潛伏第309章 爭議是高效廣告第383章 逼 問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606章 強攻唐家第501章 殿試中榜第10章 三拳決恩仇第645章 重開右相府第276章 舊詩鋪墊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283章 良人安在第53章 混亂起第636章 韓新勇的面子第54章 逃得掉嗎第41章 微 瀾第305章 柳河縣城來了快馬第652章 新軍之議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94章 應對問答第182章 第一親第706章 要見太子第87章 戰後相見第355章 殺回去第388章 見湖鎮外第682章 利好消息第584章 皇孫見右相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255章 客人稀少第657章 女兒心思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452章 皇上查閱第108章 信任訓練第28章 酬 謝第608章 劉浪出營第334章 兵額有缺第621章 撫卹其家第571章 苦口勸說第47章 低級粗糙第25章 你是誰第380章 陷 阱第643章 尚書秦鍾彬第97章 虎口奪食第648章 孤德不彰第90章 知與行第349章 新規劃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283章 良人安在第263章 秋試三場
第448章 去皇宮第144章 小王爺讀書少第122章 兄弟父子第548章 初戰韃子第32章 蘿蔔乾第291章 各家選邊第460章 運送大隊第238章 絕聯求對第20章 曲解經典第690章 輸得徹底第684章 堵決口之策第281章 進場與考試第596章 京城風起第217章 玉滿懷第215章 寨裡善意第4章 詭 異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256章 挑戰一場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215章 寨裡善意第308章 知書堂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594章 韓立仁逛街第668章 見先生第718章 家事國事第399章 民力運用第635章 氣焰囂張第524章 同一天第684章 堵決口之策第377章 潰 逃第697章 欽差到第307章 辦學堂第516章 找王爺第474章 少爺少爺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475章 逃跑或迷惑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644章 聚仙樓第428章 各方反響第95章 二八分賬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243章 爭 辯第390章 奇襲見湖鎮(二)第475章 逃跑或迷惑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364章 倭寇來源第355章 殺回去第316章 大喜大喜第89章 一屋不掃第412章 山裡潛伏第309章 爭議是高效廣告第383章 逼 問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606章 強攻唐家第501章 殿試中榜第10章 三拳決恩仇第645章 重開右相府第276章 舊詩鋪墊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283章 良人安在第53章 混亂起第636章 韓新勇的面子第54章 逃得掉嗎第41章 微 瀾第305章 柳河縣城來了快馬第652章 新軍之議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94章 應對問答第182章 第一親第706章 要見太子第87章 戰後相見第355章 殺回去第388章 見湖鎮外第682章 利好消息第584章 皇孫見右相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255章 客人稀少第657章 女兒心思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452章 皇上查閱第108章 信任訓練第28章 酬 謝第608章 劉浪出營第334章 兵額有缺第621章 撫卹其家第571章 苦口勸說第47章 低級粗糙第25章 你是誰第380章 陷 阱第643章 尚書秦鍾彬第97章 虎口奪食第648章 孤德不彰第90章 知與行第349章 新規劃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283章 良人安在第263章 秋試三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