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盛文……”聲音雖微弱卻很堅決,將朱子善之前的說話衝散。
“臣在。”楊盛文從班列的最後走出,往前走到最前列。
見楊盛文走到最前列,文昭帝一直看着他,而這時候,羣臣都屏住呼吸,想將最爲關鍵的信息捕捉不誤。
文昭帝注目一小會,似乎在猶豫又像是在醞釀情緒,說,“楊盛文官復右丞相職,與左丞相併列,開右丞相府,專責六部制吏部、戶部和禮部之職權。左丞相府專職兵部、刑部和工部事務,左右丞相府協辦朝堂大事,其餘臣屬聽從調度……”
稍等一會,楊盛文行禮,答謝皇恩。對於今天這個職位,楊盛文也是有思想準備的,雖說之前文昭帝並沒提起這個安排。
朱子善聽到文昭帝親自傳揚這個事情,心中一愣。果然,文昭帝見了楊盛文就不是好事。楊盛文將吏部戶部和禮部分走,就將文朝最爲核心的權力拿走了。
這幾個部門,朱子善這些年來的經營也是最多的,安插的人手可不少,投靠在他名下的人多是關鍵職位的人。但轉給楊盛文後,這些人又是什麼心態?他們還會不會如同之前一樣,聽自己的話?
不過,朱子善再不願,心中再有抱怨,衆目睽睽之下,他也只得站到楊盛文身邊去,行禮,說,“臣謹遵聖命。”
等楊盛文和朱子善退回班列,這時候,楊盛文就不再退去末尾,而是站到最前列。在文朝,原本是尊左的,按說左丞相該高於右丞相,但從楊盛文和朱子善的設計權力看,楊盛文所掌控的三部,比朱子善要高,所以這時候楊盛文站到朱子善前面,朱子善心裡惱火,卻也無奈。
這時候的站位,就覺得了以後在朝堂議事最後決策權歸屬於誰。文昭帝對楊盛文站位不提出異議,其他人也就明白了。
冷靜下來,各人將心思壓住,臉眼神都不敢亂瞄。
文昭帝這時候也難受,似乎又要昏迷。老太監端來一碗茶(藥),讓文昭帝喝下,過一會,文昭帝的精神似乎好了一些。
“各位愛卿,朕居於尊位五十三載,到如今,身疲力乏。實在無能再操勞國事,太子劉靜……”
太子劉靜這時候也是突然,當即站出來,也走到前排去。文昭帝對他點點頭,才說,“自今日起,太子劉靜監國,所有朝臣,全力輔佐,不得有誤……退朝——”
太子劉靜都還沒來得及答謝,見老太監已經扶着文昭帝王殿後走去。羣臣這時候纔回過神來,文昭帝或許當真是病情比較嚴重,但這段時間有太子劉靜監國,又有楊盛文和朱子善左右丞相府輔佐,文朝就不至於出亂子。
只要太子劉靜監國期間,漸漸熟悉國事處理,已後順而接替大位,就可保朝廷不亂。
等大家體會到文昭帝的用意,對這位皇上自然有更深的懼怕。太子劉靜監國期間,文昭帝即使生病,卻不是完全將權力放手,皇權還在他手中握着。
已經宣佈退朝,朝臣們也是惶惑不安,沒有一個人說話,甚至都沒有擡眼。而劉偉等幾個王子,兩手收在衣袖中,緊緊地握着拳,指甲都掐進肉裡。
這次早朝,突然將多年來的佈局衝破了。當然,也不能完全定居,太子劉靜身體也差,即使監國了,可能會加速他倒下,送命。文昭帝也病重,兩人誰先倒下,可說不準。也因此,劉偉等皇子才一再隱忍。
當真在這個時候跳出來鬧,文昭帝很可能就下狠手,甚至是死路。對於皇權指之爭,劉偉等人自然明白要害。
太子劉靜身材依舊顯得臃腫,病態明顯,但這時候,他卻露出微微的笑容。這倒不是因爲得到監國的重任,而是爲楊盛文能夠再次擔任右丞相。
“先生,恭喜先生復任右相,許多國事都要託付給右相處置,勞煩了。”劉靜當着衆人的面,給楊盛文行禮。這也是必要的手續,將太子監國這個事情夯實,外面即使有不滿、有小動作,但太子劉靜監國是皇命,誰也不可否認。
“太子殿下,皇上信任老臣,臣當鞠躬盡瘁,爲國身死,乃份內之事。”楊盛文沉聲說,也是在當衆表明態度。
“謝謝右相,有右相輔佐,承擔國事,那是舉國之福。”劉靜說後,才走到朱子善面前,給朱子善行禮,答謝他爲國做事,勞苦功高。
太子劉靜所作,也是穩重不亂,讓人抓不住錯漏。朱子善明顯感覺到太子劉靜的態度,親楊盛文而厭惡他,也不能表達什麼,淡淡地點頭。
今天,朱子善被削掉最爲重要的職權,心裡怒火無可形容,偏偏還要在此維持表面上的平靜。
其他朝臣也知道,如今文朝,楊朱對峙,解下來肯定會有很多權力和人事上的變遷。而太子劉靜監國,也會調整一些政策上的執行與推動,特別是在人事上的變遷。
一些重臣,倒是沒有輕易舉動,等太子劉靜做完儀式,纔有不少人先給太子劉靜道賀,然後也給楊盛文道賀。楊盛文在京都等了二十多天,總算有了結果,雖說這樣的結果在預料中又在預料之外。
楊盛文微笑着與不少人招呼,朱子善沉着臉,也在看到底是哪些人敢站出來。今天這種情況,自然有人不怕朱子善,楊盛文返回右丞相府,就給他們有靠背,以後,肯定會對抗左丞相府一系。
太子劉靜稍等,見人們表達了個人的立場,纔對楊盛文和朱子善說,“右相、左相,關於國事,孤要向兩位請教……”
“太子殿下,請……”楊盛文見太子劉靜發話,自然先表達了意思。
太子監國,那麼,今後國家之事就得向太子彙報,所有的決策,太子劉靜暫時沒有決策權,但決策之後,給太子劉靜過目,也會讓太子劉靜熟悉國事,爲以後處理國事打下基礎。
在衆人注視下,太子劉靜帶着楊盛文和朱子善,離開大殿,出宮。太子劉靜監國和楊盛文擔任右相,負責吏部、戶部、禮部工作的消息,立即傳開,自然引起無數人的議論。
一時間,有人歡喜有人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