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才的戰略是根據赤河的這個小山坡的地形制定的,因爲有赤河的阻擋,赤河大營裡的夏軍就等於少了一個撤退的去路,只要魏英才部再將其餘三面都封鎖住,赤河大營裡的夏軍士兵,自然頓時變成了甕中之鱉,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
除此之外,爲了謹慎作戰,魏英才還特意等到天色暗下,才下令進攻,就是爲了在掌握地利的前提下,再等候天時之便,然後使用最佳戰術——突襲,就能最大程度地保證,魏英才部能夠一舉攻下赤河大營。
當各部都6續傳來準備就緒的彙報後,魏英才隨即下達攻擊的命令。
嘭嘭嘭……轟隆隆……
戰火迅燃起!
隨之而來的,是夏軍的赤河大營,頓時可聽得炸聲四起。
這可是漆黑不見手指的晚上!突如其來的爆炸聲,更是顯得駭人聽聞!震得人心凌亂。
一時間,只見整個赤河大營內,所有遭到襲擊的夏軍士兵,頓時亂成了一鍋粥,劇烈的炸響聲,炸得他們心慌。
沒有人知道,到底是生了什麼事。夏軍中的將領,就算是想要找來一兩個士兵問清楚生了什麼事,也因爲場面混亂,周圍漆黑不易看清,而沒有哪個士兵知道具體情況。
只不過,多年行軍打仗的經驗,倒是讓夏軍領會到一個事實,他們的軍營是遭到了襲擊!
許多夏軍士兵在慌亂當中,只知道要拿起武器跑出帳篷,但是,黑暗中,有些士兵瞧不清楚他們的身邊人,不知道是不是敵軍已經攻進了他們的軍營,在他們身邊的,究竟是夏軍同僚,還是敵人。
正當大部分夏軍士兵都猶豫不決的時候,突然間,軍營中傳來一個人的大喊聲:興華軍襲營……
這一下,整個赤河大營,更是如同炸開了鍋!沒想到,興華軍竟然已經殺入營中了!
因此,本就又緊張又驚慌的夏軍士兵們,爲了自保,馬上揮刀,見人就砍,只要是出現在他們身邊的人,不分敵我,全都先下手了再說。
一直在緊盯赤河大營動靜的魏英才,看到夏軍士兵們陷入混亂的場面,頓時心中大喜!
這絕對是興華軍的好機會!
於是,魏英才立即命令部隊暫緩進攻。因爲,事實證明,興華軍的突襲已經成功了!更重要的是,魏英才已經從眼前所見的夏軍大營的混亂中,意會到一個絕佳的作戰計劃。
魏英才認爲,魏英才部主力大可先行按兵不動,等到赤河大營裡的夏軍自相殘殺到七零八落的程度時,主力軍才緩緩出動收拾殘局就好了。
於是,魏英才嘴角一揚,閃過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然後命令二十多名狙擊手,專門瞄準射殺夏軍的軍官,同時,使用迫擊炮繼續攻打夏軍的赤河大營,並且要維持三秒一的頻率,以保證達到嚇唬赤河大營內的夏軍士兵的目的,讓他們慌亂不定,無法恢復平靜。只要能讓赤河大營的夏軍始終無法正常整軍,魏英才部就可以坐收漁人之利。
因此,魏英才不希望他們過早的介入,反而讓夏軍有可能看清局勢,從而團結殺敵。
魏英才的部署,很快就揮了作用。
只見,在赤河大營內,任何一名夏軍軍官,一旦試圖指揮士兵,整頓混亂不已的夏軍時,他馬上就成爲魏英才部狙擊手的目標,沒過幾秒鐘,身上的要害部位必定就出現了致命傷害。
赤河大營的混亂,持續了大約五六分鐘,而夏軍士兵不分敵我地相互拼殺,也維持了不下三分鐘左右,這點時間,本來其實也不算長,可是對於夏軍而言,卻彷彿度過了一個世紀一般!
一場浩劫,導致大量的夏軍士兵慘死,不少死於相互砍殺,不少死於因爲慌亂四處逃竄而產生了相互踩踏……
只有少部分士兵,幾經艱難還是冒死成功地集中在一起,但他們當中,已經沒有哪個人膽敢再繼續留在赤河大營內,承受敵人的火炮,都迫切地想要逃離這個已經淪爲地獄的軍營。
因爲他們都很清楚,這是他們保命的唯一機會了。
砰砰砰……
正當這些殘餘的夏軍士兵以爲,他們只要逃出了赤河大營,就能換得一線生機的時候,赤河大營的周圍,卻突然響起了一連串的槍聲。
原來,魏英才在這時候,終於下達了全軍總攻的命令!
隨着魏英才的軍令一下,魏英才部的三千士兵,瞬間起了主動進攻,直衝赤河大營而來!
面對魏英才部的總攻,已經混亂不堪的赤河大營,根本無力應付,夏軍士兵幾乎已經喪失了防禦之心,見到拿着武器直衝他們而來的興華士兵,除了越恐懼之外,差不多都沒有了要反擊的意願了。
甚至於,有些夏軍士兵還不戰而宣敗,在魏英才部興華士兵面前直接下跪求饒命,並且按照興華軍的規矩,抱頭投降,不敢妄動。
興華士兵見夏軍士兵如此懂事,向魏英才請示。
原本,魏英才是不打算留太多夏軍活口的,可是,既然敵軍士兵都已經主動投降,他其實也不好繼續殺戮降兵。更何況,如果興華帝國要統治江州,沒準也是需要一些降兵的。
因此,魏英才重新思考,如何安置這些降兵。
“分出少量士兵,控制敵軍士兵。”魏英才同意下屬軍官有關於抓捕俘虜的建議。
俘虜敵軍士兵,興華軍有一套做法。因此,接下來,興華士兵命令這些夏國降兵,自行動手相互捆綁,直到確保所有降兵都沒有反擊的可能。
事實上,魏英才是爲了穩妥性,纔有此安排,要不然,其實也不需要多麼複雜的方法方式,只要直接命令俘虜互相監督即可,一旦在俘虜當中,有一個俘虜出現有異心的情況,那就採取株連的手段,當場全殺。
所以,這些夏軍士兵主動投降的選擇,算是爲他們自己換來了多一個生存的可能性。
其實這也不奇怪。
魏英才部的深夜突襲,讓本來就沒有嚴防嚴守意識的夏軍士兵,面對突然生的情況,更加地驚恐和慌亂。所以,這些夏軍士兵經過這樣的一夜是,膽子早就嚇破了,沒幾個人有反抗的心思。許多士兵,甚至在炮聲響起的時候,早就放棄了抵抗。
就算一些曾經試圖突圍的夏軍士兵,現他們在想要衝出赤河大營的時候,卻怎麼都無法突圍之後,終於也放棄了反擊的心思,丟下武器投降了。
控制了大局之後,魏英才在警衛的保護下,帶着凌厲威武的氣勢,緩緩走進赤河大營。
赤河大營裡的情景,可謂是一片狼藉了。許多帳篷都已經着火,在四處火光的照耀下,魏英才看見的是混亂的場面,以及跪一地的俘虜。
“迅清點戰果,向我報告。”魏英才環顧了一圈這個凌亂不已的夏軍軍營,微微一笑,心中很是自豪,這個突擊行動,可以說已經是大功告成!於是,他命令手下士兵,迅清點情況,以便全面接手。
大批俘虜迅被集中起來,開始點算。
“長官,我軍殲敵五千餘人,俘虜三千八百餘人。”士兵報告。
“敵人爲什麼這麼少?”魏英才皺了皺眉,他還以爲赤河大營內有兩萬敵軍。
“報告長官,上週赤河大營的一萬部隊,接到夏軍統帥的命令,向泰安縣城緊急移動。”士兵答道。
魏英才頓時一愣,道:“你的意思是赤河大營的帳篷,有一半是空的。”一開始,魏英才偵察小隊就是以赤河大營的規模,判斷赤河大營的士兵人數。
魏英才點點頭,他算是明白了。夏軍緊急調兵,帳篷也沒有來得及拆,再加上還有近萬夏軍士兵留守,才導致偵察兵估算出現了錯誤。
不過,魏英才沒怪罪偵察兵的想法。
“儘快收拾戰場,我們要轉移。”魏英才對他的副官說道。魏英才的副官會把魏英才的命令傳達給軍中各部,副官也會把各部的意見傳達給魏英才。
“報告長官,三千多俘虜怎麼辦?”有軍官問道。
魏英才思考片刻,說道:“招攬他們,願意投降,可以成爲興華軍附庸軍。”他準備效仿當年秦徵國率領興華保民軍進入雲州的做法,招收一批附庸軍。附庸軍的作用,不是攻城略地,而是維持治安。如果興華帝國要在江州實現統治,肯定需要這麼一批附庸軍隊。
副官領命去招攬降兵,魏英才想了想,把自己的想法,寫在電報上,分別給帝國國防部於里昂部。雖然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但是工作可以先做。無論帝國同不同意,魏英才要備個案,這是程序。里昂是上級,魏英才也給里昂一份電報,彙報一下自己的戰果也是應有之意。
不過,夏軍三千多俘虜,只有五百人願意成爲興華軍的附庸軍。
這個結果,讓魏英才有些受挫。想當年,他在剛隆國指揮戰鬥的時候,敵軍士兵是一旦沒了子彈,就投降。很少有人不怕死,但凡有一條活路,都沒幾個人不投降。
可是,夏軍士兵似乎有些愚忠。他們的領不投降,他們也要不投降。
魏英才對這種愚忠,非常不屑。
不管怎麼樣,爲了讓那些附庸軍徹底歸心,全心全意登上興華帝國的船,魏英才再次下令從剩餘的俘虜中,任由五百名附庸軍士兵各挑出一人斬殺,名爲投名狀。
接着,剩餘的兩千俘虜,興華軍再次詢問是否還有人願意投降。
這下子,兩千俘虜全都表示要投降了。
可是,興華軍軍官表示,兩千俘虜,只能活一千俘虜。給他們一人一把刀或者長矛,自行決鬥。
不久,由一千五百名降兵組成的興華附庸軍成型。
接着,興華軍的參謀官,迅從中指定附庸軍的軍官。統領五百士兵,是營長;統領一百士兵,是連長;統領九名士兵,是排長。附庸軍分成了三個部分,擁有直接面見魏英才,表達意見的權利。
“你們以後就是興華帝國的軍人,只要你們不負帝國,帝國亦將不負你們……”魏英才當着附庸軍的面,向他們許諾,他們有軍餉,有晉升的機會。
許多附庸軍的士兵,心裡面很驚訝,他們還以爲他們最多也就是奴隸士兵,沒有軍餉。卻沒有想到,他們也能領取軍餉,待遇不比夏軍差。不少士兵,對興華軍少了許多排斥感覺,竟然有一種成爲興華帝國士兵還不錯的感覺……
魏英才部攻破赤河大營的時候,里昂部距離泰安縣城不到十五公里的地方。
“司令,現敵人騎軍。”
里昂身邊的通訊官向他彙報偵察士兵的現。
騎在馬上的里昂微微一笑,說道:“一百名騎兵組成一個大隊,派出五個大隊,就在我們方圓五公里範圍內,獵殺敵人的騎兵。”
“是,司令。”通訊官立即通過對講機,向騎軍下達命令。
里昂部五個騎兵大隊,立即出擊,掃蕩泰安縣城之外的夏軍。
“全軍繼續前進,爭取天亮前,攻下泰安縣。”里昂說道。
里昂不會給夏軍襲擾部隊的機會,他要從容地攻下泰安縣城。
里昂的命令,迅傳達給全軍。
里昂部全軍繼續行軍,堅定地向泰安縣城前進。
又過了兩個小時,里昂部兵臨泰安城。
里昂看着泰安城上守軍點燃的火把,不屑一笑,說道:“不用休整了,炮營瞄準泰安縣城的城門,以及城中的縣衙。一團三千士兵,做好隨時攻城的準備。”
興華帝國情報局早早就有泰安縣城的城區地圖,地圖上有標識縣衙的位置。
里昂並不期望炮營的炮彈一定打中縣衙,炸死縣衙裡的高官,也不指着炮彈炸開城牆。他的目的是嚇唬泰安縣城內的官民,讓他們少一些抵抗的想法。雖然里昂沒有準備連夜攻下泰安城,但是里昂還是做了一些準備,用一個團,在炮聲響起的時候,向泰安城起一次試探性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