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7章 儒家血脈

一六四六年的春天,遠東各個控制區都開始忙碌了起來,東至中亞里海東岸,西至外東北黑龍江出海口,南至南洋爪哇島,北至河套等控制區,都開始爲即將到來的春耕生產做準備。

今年對於中原地區是非常關鍵的一年,遠東公司將宣佈建國,並頒佈中華共和國憲法和各類法律,並要進行土地和稅務方面的改革。

對於中原的傳統封建統治階層來說,遠東即將開展的土地和稅法改革,會觸動他們的根本利益,也就是說,遠東公司必然會與中原傳統封建統治階層發生決裂,雙方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

這些以封建士大夫爲基礎組成的傳統封建統治階層,土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而士人階層免稅更是他們最爲核心的利益。

中原歷代傳統封建統治階層享有有特權,卻不承擔絲毫的社會責任,讀書人認爲“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種治理結構,來源於儒家“道統”。

傳統士大夫把自己看成是與皇帝一樣的特權階層。儘管明代文官集團和皇權作鬥爭,被後世描繪的如何可歌可泣,也無法掩蓋士大夫集團的封建本質。

這不是西方君主立憲制下新興工商業階層與王權的鬥爭,只是一箇舊體制下的食利階層爲保護自身利益的原始衝動,只享有特權而不承擔義務。

中小自耕農的奉獻,在士大夫集團看來是理所應當,他們就像一羣社會的蛀蟲,享受自耕農的獻祭,其實和歐洲中世紀教會沒什麼根本區別。

以明朝爲例,隨着人口的不斷增長,土地的不斷開墾,但是朝廷所能賴以徵收的賦役,不但不能隨着人口增長和土地開墾的實際情況而增長,反倒是有所下降。

這與一個人口衆多,土地遼闊的中央集權制國家極不相襯,究其根源就是明朝傳統士大夫集團瘋狂的兼併土地,抵制商稅,大部分稅賦都被轉嫁到了中小自耕農的身上,導致大批中小自耕農破產。地方上官紳勾結,大量兼併土地,卻享受免稅特權。

而增加稅收的阻力主要就來自於士紳階層,文官集團是士紳階層的利益代言人。這也使得明朝後期中小自耕農紛紛破產,稅源枯竭。而士大夫階層卻家家戶戶富可敵國。

所以有人戲說,明朝的滅亡,其實是窮死的,這個真的一點都不誇張。根子還在土地和稅賦這兩個方面。

這幫不要逼臉的士紳階層,自詡是社會的精英,朝廷的棟樑,滿口空談報國,可是一旦涉及到他們的根本利益,瞬間就表現出極度貪婪和自私。

可以預見的是,一旦遠東公司對這兩個方面下手動刀,那雙方的矛盾就再也沒有緩和的餘地了。

遠東公司進入中原之初,之所以沒有觸動士紳階層的核心利益,其實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爲了社會的穩定。

如果在這個時候與明朝傳統的社會精英,也就是中原地方的官僚地主發生衝突,必然會遭到中原傳統封建統治階層的瘋狂反撲。

因爲遠東剛剛進入中原,還沒有站穩腳跟取得民心的情況下,再加上中原各地的百姓對遠東並不瞭解,若是各地傳統封建統治階層在中原各地煽動、鼓譟不明真相的百姓鬧事,遠東公司勢必會陷入極端被動的境地。

而且中原北方剛剛經歷了連年的旱災,各地流賊四起,很多地方敗壞的極爲嚴重。中原各地遍佈着流民災民、兵痞流賊、山匪水賊、地痞惡霸、土豪劣紳,一旦社會局勢動盪,必然會變得糜爛不堪。

如果在海外其他控制區發生這樣混亂的局勢,遠東公司當然求之不得,正好趁此機會來一場血腥的鎮壓,利用遠東軍的刺刀就能在短時間解決問題。

可是中原卻不同,總不能讓遠東***對付同文同種的骨肉同胞吧。

所以遠東董事局委員會經過研究決定,暫時不與中原各地的傳統封建統治階層發生衝突,而是採取“溫水煮青蛙”的策略,在不觸動士紳階層核心利益的情況下,穩定中原各地的社會局勢,然後深入基層踏踏實實的從頭做起。

廣泛的發動羣衆,爲廣大底層窮苦的百姓做實事,爭取在最短的時間裡獲得百姓的認可,得到中原百姓的擁護,將中原的基層權力牢牢的抓在手中。

於此同時,遠東公司在中原地區站穩腳跟以後,組織力量發動聲勢浩大的嚴打行動,不但可以有效的震懾中原傳統封建統治階層,還能取得天下百姓的民心。

而且在嚴打的過程中,將社會的黑惡勢力、官府的不良胥吏清掃一空,斬斷士紳基層的爪牙和左膀右臂,進一步孤立他們,爲接下來的土地、稅法改革奠定基礎。

而另一方面,公司也不想採取太過極端的手段,用來對付中原的傳統封建統治階層。因爲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其實都是由傳統的士大夫所繼承發揚。

至少在這個時代,若是消滅了所有的士紳階層,華夏傳統的文化必然會遭到一場浩劫。

想要徹底的消滅儒家文化是不現實的,就算在現代中國,雖然整個社會充斥着西方社會的舶來品,但只要他是中國人,骨子裡卻依然深深的銘刻着儒家的傳統價值觀,血液裡也依然流淌着儒家的傳統觀念。

無論是政府高層在處理國際事務,還是普通百姓在處理社交問題,都被儒家的傳統觀念影響着,即便社會充斥着各種醜惡現象,可我們都在下意識的用儒家傳統的思維,做爲自己的行爲準則來衡量對錯。

其實儒家思想本身並沒有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儒家文化都是這個世界上是最先進的思想。只是因爲時代變了,統治階級爲了維護他們的統治,儒家思想被傳統的封建勢力和皇權所利用。

尤其是在這個時代,就算殺光所有的讀書人,燒燬所有的儒家書籍,砸碎所有的孔廟,也無法從根本上斬斷儒家的血脈。

遠東公司當然深深的明白這一點,所謂堵不如疏,既然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切,莫不如進行合理有效的引導,讓傳承數千年的儒家思想,去蕪存菁,清除糟粕,繼續傳承下去。

畢竟儒家思想是最符合華夏民族的思想,根本無法找到一個更加先進的思想來替代它,因爲我們都是儒家的信徒,雖然很多人都不這麼認爲,但事實就是如此。(。)

第479章 進攻開始第947章 海參崴的學徒工第356章 食髓知味第546章 慰問團第1465章 給老子衝啊第1551章 沒你那麼虛第1177章 大不了遺臭萬年第296章 神棄之地第878章 鉢滿盆滿第607章 牢騷第760章 日本(四)第602章 敗家的貴婦第547章 磨刀霍霍第143章 出海第1573章 海外創業第1301章 都老實點兒第1517章 英國備戰第1501章 以後再也別想消停了第430章 一個也跑不了第1330章 你們準備處理多少人第357章 煎熬第1336章 視察第588章 囤積物資第767章 日本(十一)第923章 索倫汗國第1064章 你害怕了第563章 西部軍團第1168章 他們都是大明的流民第1286章 拆分情報部第153章 炮擊第813章 彙報表演第5章 戰友第597章 不卑不亢第1383章 嚴打(七)第23章 交易第159章 這仗沒法打了第1392章 不能小打小鬧第1273章 我們進城吧第1232章 坐不住的常委們第1622章 我這個官不當也罷第981章 春耕(二)第277章 不打不相識第1579章 春節(六)第923章 索倫汗國第1196章 李明的婚禮(二)第388章 破城第1447章 打回石器時代第132章 養殖基地第1120章 兵臨城下第1474章 要打仗了第38章 殲滅第1090章 範先生第1583章 春節(十)第871章 勢如破竹第446章 消費的世紀第419章 遠東那幫人心野着呢第248章 馬尼拉的陰雲(二)第1142章 我們想死您了第958章 你們是日本人第823章 紀錄片第219章 出油了第448章 珍妮的莊園第877章 印度的農業資源第854章 東北野戰軍和南方野戰軍第1104章 此生足矣第1604章 遠東山地部隊第11章 軍隊裝備第1110章 灰飛煙滅第1030章 印度洋的海權第1097章 波斯戰役之鐵騎第1396章 塔曼灣第131章 俄羅斯島第1111章 毛子的末日第1629章 貴陽(四)第842章 哥哥,我可想死你了第377章 我們愛聽第315章 他是不是叫鰲拜第774章 日本(十八)第963章 中南半島的農業資源第1344章 海外安保公司第1318章 慰問品第13章 談話第722章 朝鮮戰役(四)第1451章 韃靼人來了第571章 察哈爾的突襲第1638章 沐王府的財富第283章 過年了(二)第290章 海參崴的業餘文化生活第709章 崇禎大旱(十)第1037章 老子壓力很大四百四十九章 朗布依埃院藍色沙龍第791章 日本(三十五)第33章 警覺第704章 崇禎大旱(五)第850章 河套根據地(四)第504章 總攻開始第401章 天朝來使第1352章 血腥第409章 巴根第1602章 哥哥欠你人情了
第479章 進攻開始第947章 海參崴的學徒工第356章 食髓知味第546章 慰問團第1465章 給老子衝啊第1551章 沒你那麼虛第1177章 大不了遺臭萬年第296章 神棄之地第878章 鉢滿盆滿第607章 牢騷第760章 日本(四)第602章 敗家的貴婦第547章 磨刀霍霍第143章 出海第1573章 海外創業第1301章 都老實點兒第1517章 英國備戰第1501章 以後再也別想消停了第430章 一個也跑不了第1330章 你們準備處理多少人第357章 煎熬第1336章 視察第588章 囤積物資第767章 日本(十一)第923章 索倫汗國第1064章 你害怕了第563章 西部軍團第1168章 他們都是大明的流民第1286章 拆分情報部第153章 炮擊第813章 彙報表演第5章 戰友第597章 不卑不亢第1383章 嚴打(七)第23章 交易第159章 這仗沒法打了第1392章 不能小打小鬧第1273章 我們進城吧第1232章 坐不住的常委們第1622章 我這個官不當也罷第981章 春耕(二)第277章 不打不相識第1579章 春節(六)第923章 索倫汗國第1196章 李明的婚禮(二)第388章 破城第1447章 打回石器時代第132章 養殖基地第1120章 兵臨城下第1474章 要打仗了第38章 殲滅第1090章 範先生第1583章 春節(十)第871章 勢如破竹第446章 消費的世紀第419章 遠東那幫人心野着呢第248章 馬尼拉的陰雲(二)第1142章 我們想死您了第958章 你們是日本人第823章 紀錄片第219章 出油了第448章 珍妮的莊園第877章 印度的農業資源第854章 東北野戰軍和南方野戰軍第1104章 此生足矣第1604章 遠東山地部隊第11章 軍隊裝備第1110章 灰飛煙滅第1030章 印度洋的海權第1097章 波斯戰役之鐵騎第1396章 塔曼灣第131章 俄羅斯島第1111章 毛子的末日第1629章 貴陽(四)第842章 哥哥,我可想死你了第377章 我們愛聽第315章 他是不是叫鰲拜第774章 日本(十八)第963章 中南半島的農業資源第1344章 海外安保公司第1318章 慰問品第13章 談話第722章 朝鮮戰役(四)第1451章 韃靼人來了第571章 察哈爾的突襲第1638章 沐王府的財富第283章 過年了(二)第290章 海參崴的業餘文化生活第709章 崇禎大旱(十)第1037章 老子壓力很大四百四十九章 朗布依埃院藍色沙龍第791章 日本(三十五)第33章 警覺第704章 崇禎大旱(五)第850章 河套根據地(四)第504章 總攻開始第401章 天朝來使第1352章 血腥第409章 巴根第1602章 哥哥欠你人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