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絕處求生

聽到張世華這樣的話,軍法官石十三自然也是高唱了一個肥諾,並緩身退了下去。

而見張世華處理完石十三的事情之後,在另一旁站着的趙九也不由對着張世華拜道:“將軍大人,營中還有着萬餘漢蒙官兵俘虜,卻不知道這些俘虜,要如何處置纔好?”

“驢哥兒,依你之見,該如何處置這些俘虜纔好呢?”聽到趙九問道俘虜的問題,張世華反而是微微挑了挑眉毛,這般對着他反問道。

“回稟將軍大人,依屬下只見,這些官兵俘虜乃是被我軍用奇謀之計擊敗,雖然以敗,但其中將官心中卻大都不甘。而且,這些俘虜也大都是有家室之人,家室不再身旁,他們必難以歸心。”

“所以,末將以爲,對付這羣俘虜,不如採用二郎他在防守葉xian時用的辦法。將其中元蒙人以及大小將官盡皆處死,餘下漢兵再採取抽三殺一之法,以震懾其膽魄,這羣降卒俘虜必然不敢作亂。”

然而聽到趙九這樣殺氣騰騰的話語,還不等張世華說什麼,同樣站在大帳之中的李重三卻是站出來說道:“啓稟將軍大人,下官私以爲,趙將軍此法頗爲不妥?”

“哦!”聽到李重三這話,張世華不由嘴角含笑,面帶好奇的看向了站出去的李重三。

而李重三見張世華這話,頓了頓之後,自然便也接着抱拳說道:“將軍大人您也是知道了,在白日爲了使着萬餘官兵士卒不戰而降,您曾讓郭羽郭將軍下達了‘大軍之中,無論蒙漢,只要繳械投降,皆可不殺’的命令。”

“而如今的這些降卒,便皆乃是白日的繳械之卒。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可因這些不值一名的降卒,而壞了將軍您的信義名聲。”

不過聽到李重三這樣的話,趙九卻不由的搖了搖頭,冷哼了一聲說道:“哼,李先生好生糊塗。疆場戰陣之上,豈可對敵言誠信。我趙九雖然粗鄙,但卻也知道誠信君主宋襄公半渡不擊楚軍而留下的千古笑名。”

說完這話,趙九瞪了一眼站在身旁的李重三不瞞的呵問道:“難道,李先生您,也想讓將軍大人成爲宋襄公這樣的人嗎?”

不過對於趙九這樣的喝問,李重三卻並沒有退卻,不但沒有退卻,反而是毫不退讓的看着趙九說道:“將軍說笑了,宋襄公不擊楚軍,乃是兩軍交戰之時,宋襄公不知兵不厭詐的道理,自然會留下千古笑名。”

“但此時戰事以畢,韃子大軍皆爲我軍俘虜。兩件事又豈能相提並論?”

“哼,戰事以畢。”趙九聽到李重三的話,冷哼了一聲之後,自然是接着咄咄逼人的反問道:“我看李先生您纔是在說笑。難道李先生您不知道,鞏卜班率領的着兩萬餘人馬,不過就是元蒙韃子的一支偏師嗎。”

“現如今,就在東部數百里之外,便還有這韃子的十萬大軍。十萬大軍擺在那裡,李重三你卻說什麼戰事以畢,你難道不是在胡言亂語的說笑嗎?”

而在呵斥完李重三之後,趙九也懶得和李重三爭辯什麼,於是便直接對着坐在主坐上的張世華抱拳道:“將軍大人,我軍現如今,麾下兵卒滿打滿算加起來也不過就是七千餘人。”

“如此至少的兵力,一旦和韃子大軍開展決戰,哪裡還能顧忌這萬餘官兵俘虜。抽三殺一之法的確是過於殘忍,也的確會有傷將軍大人您的信義名聲,但是這卻是不得以而爲之的啊。”

說完這話,趙九便對着張世華將頭顱深深的低下,做出了一番由張世華來最終決裁的樣子。

而張世華見此,也不由先擺了擺手,讓趙九他免禮。而等趙九他免禮之後,張世華看着他也不由的朗聲說道:“驢哥兒,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是抽三殺一之法,我卻不會做的。”

“我不用這樣做,並不是因爲怕因此而損害了我的名聲。而是因爲在如今的亂世,人力就是這天下間最寶貴的東西。南陽府地廣人稀,你們也都是知道的。所以,本將決定,除了從這些降卒俘虜之中抽取兩千善戰士卒以擴充軍隊之外,餘下的降卒俘虜,盡數打亂,並將其充入兩地礦場以及新建林場之中,讓其以勞務恕其罪孽。”

“末將(下官)遵命!”聽到張世華這話,帳中的諸多將官皆不由這般拜道。

不過在這般拜完之後,張世華的兄弟張世輝卻不由的看着自家大哥又問道:“大哥,降卒之事既然已經拿定主意了,那我軍下一步又該如何呢。是支援韓咬兒他們,還是直取許州?”

“汝等以爲該如何呢?”聽到自己兄弟這樣問,張世華卻是面帶微笑的又這般對着帳下的諸將官們反問道。

不過聽到張世華這樣問,帳下的衆人在相視一顧之後,卻是不約而同的相繼對張世華表達了,要用圍魏救趙的方法來支援韓咬兒他們。

很顯然,他們沒有一個人願意在這個時候不辭辛勞、大公無私的支援韓咬兒。

畢竟在如今這個時候,支援韓咬兒的危險實在是太大了。要知道,爲了儘快解決中原的紅巾軍,元蒙朝廷這一次可真的是下了決心了。

別的不說,單說中原之地的討賊軍。除了也先他這樣一支主路大軍和鞏卜班這一支副路軍之外,在劉福通大軍駐守的安豐路,卻還是有着一支大軍的。

而指揮東邊那一路討賊大軍的,便就是在元末亂世赫赫有名的濟寧路漢人總管董博霄。

董博霄又名董摶霄,此人乃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漢人。當然,他並不是南方漢人而是北方漢人。但不管怎麼說,但從董博霄他能以漢人的身份成爲大元朝的一路總管,主掌一路事務,也能看出此人的手段本領。

要知道,在真正的歷史上,董博霄可是元末亂世中排的上名號的名將,死在他手下的紅巾義軍,簡直多到數不清。雖然他最後還是被山東紅巾軍擊敗並殺死,但是在如今這個時候,知兵事且爲人忠勇剛直的董博霄絕對是紅巾軍的大敵。

別的不說,單說他不久前能以區區兩萬兵馬,初戰便擊敗駐守在安豐路的劉福通大軍,並反從劉福通的手中奪回了安豐城,便能看的出此人的本領。

而也正因爲這樣一個強敵的存在,以至於親自在安豐路統領大軍的劉福通,根本沒有任何辦法率軍趕回汝寧,支援獨自面對朝廷討賊大軍的韓咬兒。也因此,韓咬兒部兩萬餘人,纔會被也先他們打的節節後退。

雖然說前不久韓咬兒率軍來了一次拼死反擊,使他和也先的戰爭陷入了僵局。但是凡是明眼人便都能看的出,韓咬兒是不可能堅持太長時間的。因爲前不久的那一戰,已經讓韓咬兒麾下精銳折損過半。

現在韓咬兒他之所以還沒有潰敗,無非就是心中還有這那一股求生的氣在勉強支撐這罷了。而只要時間一長,韓咬兒部心中這股勇氣一消散,他們絕對是必敗無疑的。

所以,張世華以及麾下的部將,自然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去支援韓咬兒。

因爲張世華他們的兵力實在是太少了,全軍上下加起來的戰卒加起來也不過只有着區區六千人。這麼點兵力,還不足元蒙朝廷討賊大軍的十分之一,以此兵力來支援即將潰敗的韓咬兒,和送死沒有什麼區別。

因而,在張世華率部擊敗鞏卜班麾下的萬餘士卒、並在鞏卜班建造的這處大營休整了三天時間之後,等到第四天,張世華便也率領着麾下的士卒一舉拿下了據此不遠的襄城。

而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話說,就在張世華率軍一舉拿下襄城的第二天,韓咬兒治下的真水城和南頓城也終於淪陷了。

在此一戰之中,韓咬兒不但徹底的失去了自己所有的外圍防線,他的左膀右臂並且是他堂兄弟的韓二武,也命隕疆場。因而,現如今韓咬兒治下,也僅僅只有最有一座城池——上蔡城,以及最後一支不足萬人的殘軍了。

看着城外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邊際的朝廷大軍,在看着城中士氣低迷、普遍帶傷的麾下士卒,被麾下親衛簇擁着的韓咬兒,也不由無比絕望的仰天長嘆道:“難道,我韓咬兒將要命喪於此嗎!”

而聽到韓咬兒這樣的話,韓咬兒身旁的那些個親衛士卒也不禁面露絕望之色。畢竟雙方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他們根本就看不到任何的希望。這些個殘軍敗將,現在之所以還堅持着而不是選擇投降,並不是因爲他們勇敢,而是因爲對面根本就不留任何一名降卒。

而看着滿身絕望之色的士卒,作爲上蔡大戶、且還是韓咬兒謀主的鄭旭禮卻不由得皺了皺眉頭,對着韓咬兒他勸告道:“韓將軍,現如今您麾下還用着近萬將卒,您有何出此言?”

“上蔡城,乃是天下有名的重鎮堅城。現如今,因爲韃子殺俘一事,也正使得全城上下萬衆一心。而且,城中也並不缺少糧草,我等據城堅守,又佔據地利人和,堅守月餘時間想來並不成問題。”

“而只要在這月餘時間之內,能有其他援軍到來,我軍未必沒有得勝求生之機。”

“援軍”然而聽到鄭旭禮這樣勸慰的話,韓咬兒卻是搖了搖頭說道:“鄭先生,您不又不是不知道,劉元帥如今被董博霄那廝拖在了安豐路,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抽身,有哪裡會有援軍出現呢?”

“韓將軍,劉元帥現如今短時間內的確是無法脫身。但是您不要忘了,除了東邊的劉元帥之外,西邊可還有着張世華張將軍呢。”

“張世華,哼。鄭先生,你又不是不知道,元蒙朝廷的一支討賊偏師已然去了南陽府,現如今張世華他自身尚且難保,又怎麼可能派援兵來此。”

然而聽到韓咬兒這樣的話,卻是搖了搖頭說道:“韓將軍,您或許還不知道,就在五日之前,張世華張將軍已然在葉xian地界,一舉擊敗了鞏卜班率領的那萬餘士卒。”

“現如今,張世華張將軍甚至已經拿下了汴梁襄城,麾下可謂是兵強馬壯。若您能將張將軍請來,那麼我等求生自保的機會,無疑一下了翻了一倍。”

然而聽到鄭旭禮這樣的話,韓咬兒卻並沒有滿臉喜色,反而是驚訝的反問道:“什麼,張世華他打敗了鞏卜班率領的兩萬大軍。鄭先生,這個消息你又是從哪裡知道的呢?”

聽到韓咬兒這樣問,鄭旭禮卻是面帶笑意的對着韓咬兒說道:“回韓將軍的話,下官在葉xian正好有一個善養信鴿的親戚,這個消息,便就是我那位親戚爲下官送來的。”

說完這話,鄭旭禮還從自己的衣袖之中取出了一個小布條,並將那個小布條交到了韓咬兒的手中。

而韓咬兒見此,自然也是忙不迭的接過了鄭旭禮遞來的小布條,在看到小布條上面的寫的內容之後,韓咬兒的臉上也不由的露出了一抹狂喜之色。顯然,他已經相信鄭旭禮說的話了。

而至於爲鄭旭禮傳來消息的是他的親戚,還是他私下派出去的密探,韓咬兒現在也自然不會在關係這個了。

不過在露出了狂喜之色之後,稍稍冷靜下來的韓咬兒也不禁接着對着鄭旭禮問道:“鄭先生,您是知道的,我軍這邊局勢這般兇險,他張世華真的就會來幫我嗎?”

“那這個就要看將軍您的誠意了。”聽到韓咬兒這樣擔憂的話,鄭旭禮卻是滿臉嚴肅的看着他道:“韓將軍和張將軍畢竟都是劉元帥的部下,我想只要韓將軍您拿出了足夠的誠意,張將軍那邊也必然會派出援軍的,”

“足夠的誠意。”聽到鄭旭禮這樣的話,韓咬兒卻是搖了搖頭說道:“鄭先生,你也是知道的,在現在這個時候,我哪裡還能拿的出足夠的錢糧來呢?”

然而聽到韓咬兒這樣說,鄭旭禮卻也不由的搖了搖頭說道:“這個下官便也沒有辦法了。你也只能看您現在最寶貴,或者張將軍他最缺少的是什麼了。”

聽到鄭旭禮這樣說,韓咬兒也只得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業決勝(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頓與賞賜第一章 上任第一百三十七章 戰局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夜襲韃營第四百四十八章 北伐 教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思變化第四百五十二章 離間 傷亡第四百一十九章 醉酒 南下第三十七章 蹴鞠熱第四十章 過年(二合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官兵(新書上架,求支持)第四百八十九章 召兵第十一章 匪來第四百七十三章 水戰搏殺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戰第八十章 掌控第四百三十五章 楚王殿接見陳友諒 衆使者震撼軍械監第一百九十二章 援軍抵達第一百零一章 戰局元朝官職表第二百六十六章 資助第三百二十八章 ‘義軍’再起第三百六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二百三十一章 必敗之計第五百零九章 戰太平(七)第三章 買糧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元討賊第三百九十九章 巴陵城第三百九十二章 交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爭先第一百零七章 勇士死第五百一十章 大業決勝第七十一章 毒計第五百零一章 兩張聯合第四百二十五章 調任判官及南下第七十五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章 中計第三百九十六章 火攻之計第二十六章 鄧虎第二百八十六章 答失八都魯第一百四十九章 官兵潰敗第四十九章 郭薇兒的情感第九十二章 出發第一百八十三章 夜襲韃營第十二章 大勝1第一百七十九章 趙子玉第一百一十六章 借兵甲第二百五十九章 戰前議事第三百九十三章 接舷血戰第二百七十一章 生死存亡第八十三章 準備第四百一十二章 城陷異象生第二百八十四章 搏殺第三百九十九章 巴陵城第三百三十五章 盡收貧民之心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第十八章 襲擊第八十五章 去潁州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價 狩獵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百九十二章 激戰再起第九十九章 勇士第二十八章 中計第四百七十六章 領軍十萬戰天完第三百三十章 匠師失蹤第二十八章 中計第十八章 襲擊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理(新書上架,求月票)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進第二百三十二章 重返南陽府第九十三章 講故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挫敗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四百七十章 殿前奏對第二百五十四章 黑甲騎士第二十四章 兄弟第八十三章 準備第二百九十五章 最終決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克敵之計第二百二十三章 突圍之法第四百零九章 湖廣之戰(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陽謀布天下第二百零六章 進退之法第十二章 大勝1第十二章 大勝1第四百九十九章 大戰常遇春(四)第四百章 炮擊巴陵第一百零一章 戰局第八十六章 謀劃第一百三十章 再興兵戈第一百一十章 氣節第四百三十七章 雙雄演武第九十二章 出發第二十七章 佈局第三章 買糧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器營第五百零七章 戰太平(五)
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業決勝(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頓與賞賜第一章 上任第一百三十七章 戰局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夜襲韃營第四百四十八章 北伐 教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思變化第四百五十二章 離間 傷亡第四百一十九章 醉酒 南下第三十七章 蹴鞠熱第四十章 過年(二合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官兵(新書上架,求支持)第四百八十九章 召兵第十一章 匪來第四百七十三章 水戰搏殺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戰第八十章 掌控第四百三十五章 楚王殿接見陳友諒 衆使者震撼軍械監第一百九十二章 援軍抵達第一百零一章 戰局元朝官職表第二百六十六章 資助第三百二十八章 ‘義軍’再起第三百六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二百三十一章 必敗之計第五百零九章 戰太平(七)第三章 買糧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元討賊第三百九十九章 巴陵城第三百九十二章 交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爭先第一百零七章 勇士死第五百一十章 大業決勝第七十一章 毒計第五百零一章 兩張聯合第四百二十五章 調任判官及南下第七十五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章 中計第三百九十六章 火攻之計第二十六章 鄧虎第二百八十六章 答失八都魯第一百四十九章 官兵潰敗第四十九章 郭薇兒的情感第九十二章 出發第一百八十三章 夜襲韃營第十二章 大勝1第一百七十九章 趙子玉第一百一十六章 借兵甲第二百五十九章 戰前議事第三百九十三章 接舷血戰第二百七十一章 生死存亡第八十三章 準備第四百一十二章 城陷異象生第二百八十四章 搏殺第三百九十九章 巴陵城第三百三十五章 盡收貧民之心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第十八章 襲擊第八十五章 去潁州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價 狩獵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百九十二章 激戰再起第九十九章 勇士第二十八章 中計第四百七十六章 領軍十萬戰天完第三百三十章 匠師失蹤第二十八章 中計第十八章 襲擊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理(新書上架,求月票)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進第二百三十二章 重返南陽府第九十三章 講故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挫敗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四百七十章 殿前奏對第二百五十四章 黑甲騎士第二十四章 兄弟第八十三章 準備第二百九十五章 最終決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克敵之計第二百二十三章 突圍之法第四百零九章 湖廣之戰(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陽謀布天下第二百零六章 進退之法第十二章 大勝1第十二章 大勝1第四百九十九章 大戰常遇春(四)第四百章 炮擊巴陵第一百零一章 戰局第八十六章 謀劃第一百三十章 再興兵戈第一百一十章 氣節第四百三十七章 雙雄演武第九十二章 出發第二十七章 佈局第三章 買糧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器營第五百零七章 戰太平(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