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戰太平(七)

“大王,臣等無能,未能將吳將徐達、廖永忠兩人留下。不過那暗箭傷您的賊子趙德勝卻依然被我軍將士分屍,而前不久在路上埋伏我軍的吳將鄧愈,也已然被我等生擒。”

在張世華旗艦的船艙之中,白希說着,擺了擺手,便也不由讓人帶上了一個洗乾淨的頭顱和被五花大綁的吳將鄧愈。

“行了,既然人都已經死了,又何必戮其屍首泄憤。此人雖然傷了我,但敢在十萬軍中孤軍深入,卻也端的是一等一的忠義勇士。將其屍身找全,然後找一地方安葬了吧。”

看着趙德勝的屍首,張世華頓了頓,卻是不由對着白希下達了這樣的命令。

“這……大王,這未免也有些太便宜這狗賊了吧。這狗賊傷了大王,差點就壞了我軍大事,挫骨揚灰抄家滅族也不爲過,怎麼能如此便宜他。”

“行了,我意已決,就這樣去吧。”

“是!”聽到張世華這麼說,白希便也就沒有在言其他。畢竟就像張世華說的那般,人都已經死了,在戮其屍首泄憤,的確也顯得有些小氣了。

“這人便就是鄧愈了吧,呵,年僅二十二歲,便就掌兵上萬,有了獨當一面之才,倒是難得。”等兵卒又將趙德勝的頭顱帶走離去,看着被五花大綁且堵住了嘴巴的鄧愈,張世華先是笑着讚了一聲。然後看向白希,給了一個眼色讓他將堵在鄧愈嘴巴中的布料給取了出來。

“鄧將軍,對你,本將倒也是多有耳聞。你父你兄皆因與元蒙作戰而死,可謂忠良。如今相比你也能看的出,今日一敗,浙西朱元璋已然無力與我抗衡,早晚必敗於我手。

識時務者爲俊傑。再說將軍此番也算是對得起他朱元璋了。故而卻是不知,將軍你可願意歸降與我?”

“……”

聽到張世華這一番話,被五花大綁並強行按在地上的鄧愈看了張世華一眼,而後卻是一言不發。

見此,張世華也不禁皺了皺眉頭。可一想到鄧愈年紀輕輕便就能夠獨當一面,且還是一個精通火器的良將,張世華便也忍不住對其又好言相勸了良久。

但奈何鄧愈此番也是鐵了心的要做徐庶,任憑張世華怎麼說,財色名權如何勸,卻從頭到尾都是一言不發。

對此,張世華也是無可奈何。因而對着兩米士卒擺了擺手,便就讓那兩名士卒將一言不發的鄧愈帶出了船艙,準備先將鄧愈給關押起來。

然而卻不成想,就在那兩名士卒將鄧愈帶到甲板上的時候,表現的還算是配合的鄧愈卻是忽的一聲高吼,猛然發力掙脫了那兩名士卒,而後在一片驚呼聲中,直接投水。

“不好,這吳將是要尋死,快將其救上來,快將其救上來!”

甲板上的楚軍不禁因此亂成了一團。畢竟這可是自家大王在意的人,就算是一個降將,也絕不能讓他在自己這些人的眼皮子底下就這樣死了啊!

是以幾名水性極好的楚軍士卒,趕忙便也就脫了身上的甲冑,跳入了江中,將差一點就要死掉的鄧愈從江中救了上來。

“姥姥的,不成想這吳將倒是一個硬氣漢子!”

看着全身溼透,差一點便就死在江中的吳將鄧愈,一名親衛長舒了一口氣的同時,對於鄧愈這等主動求死的行爲,倒也不禁由衷的讚了一聲。

“恩,大王!”“臣等拜見大王!”

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張世華自是自然也帶着一衆部下從船艙之中走了出來。

“螻蟻尚且貪生,鄧將軍又何必如此!”看着全身溼透,坐在甲板上痛苦的喘着粗氣的鄧愈,方纔還有些惱怒此人不識擡舉的張世華,此時卻也不由爲鄧愈更爲高看。

“鄧將軍,你如今不過才二十二,若拿一天中的太陽相比,正是巳時之陽,最有活力之時,還有着大好的將來。只要鄧將軍願意歸降,那麼以鄧將軍的本領,萬戶之侯又豈足道哉!”

“哈哈哈哈,人生於世,不過百年。來着世間一遭,能‘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已是足以。主公對鄧某有再造之恩,鄧某又豈能愧他。大王也無需在勸了,鄧某去意已決,還望大王給個痛快!”

“……,哎!”

見到鄧愈這幅模樣,張世華長嘆一聲,便也明白自己已經不可能收服此人了。

故而對着左右親衛擺了擺手,對其吩咐了一聲“給鄧將軍一個全屍”後,便也就頭也不回的帶人離去了。

……

“大王,有道是三戶之內,必有忠義。浙西朱元璋此人雖然不仁,但卻也是擁衆十數萬的一方諸侯,其部下有一兩個忠義之士,倒也不足爲奇。大王您也不必因此放在心上。”

看到張世華因此顯得有些悶悶不樂,極其懂得察言觀色的趙子玉,便也就不由這般對着張世華道了一句。

“行了,不說此事了。爾等現在就正式向本王說一說,此戰我軍的斬首、傷亡和俘獲數目吧。”

到底也是身經百戰,見證生死無數。

故而在趙子玉言罷之後,顯得有些不能釋懷的張世華很快便也就找回了自己的狀態,開始了與部下們商議正事。

“啓稟大王,此一戰我軍斬首四千五百三十二,俘獲八千六百五十三。自身傷亡失蹤的將士,則是三千四百三十餘。現如今,吳軍在大龍窩的水師兵馬已然盡數被我軍擊潰了。

而吳軍所駕馭的大大小小數百艘戰船,則也盡數成爲了我軍的戰利品。不過因爲吳軍徐達、廖永忠兩人當機立斷走的及時,卻還是被其帶走了上萬兵馬,然後向北逃去了。

而據此番情況看來,徐達、廖永忠他們此番定然是帶兵逃亡了太平路最後一城——當塗城。據我軍探子密報,吳軍在當塗也留守了近萬兵馬,而今在加上徐達他們所領的殘部,兵力估計能增長到二萬人。

不過數戰連敗,吳軍那邊定然也沒有多少士氣可言了。想來只要我軍大軍壓境,攻破當塗,不過也就是一件易如反掌之事。”

“好!”

對於趙子玉這樣一番有條有理的話,張世華聞言不禁滿意的點了點頭。

“傳我軍令,讓大軍立即開進蕪湖城,然後諸部立即整合兵馬,等到三日之後,便就兵發當塗。”

“是,臣等領命!”

……

“諸君,現如今楚賊已然破我蕪湖,兵臨當塗。而甯越紹興等南部兵馬,則因徽州之敗,而被賊子盡數牽制在了建德路不得北上。諸君或是我家人,或是我智囊,卻不知對此,可有何破敵之策?”

沒兩日,吳軍在蕪湖兵敗的事情便就傳到了金陵。

而聽到這樣一個消息,即便朱元璋也不禁爲之大驚失色。楚軍兵馬雖強,可有徐達這樣的大將和數萬精銳的吳軍兒郎,朱元璋不禁以爲,即便結局在怎麼壞,徐達堅持數月半載定然也是不成問題的。

可萬萬沒有想到楚軍的火炮竟然犀利到了這等程度,江面之上,己方水師竟然被其攻打的毫無還手之力。以至於即便小勝陸上,江上卻還是這般輕而易舉的被楚軍擊潰。

這着實不禁讓朱元璋爲之驚懼。

從起義到如今,他征戰南北數年之久。約束部下,強調軍紀,拉攏士族;有奉行朱升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之計。在一片強敵環繞之中,奮力博下了這樣一片基業。

本以爲有此基業在手,即便不能問鼎天下,逐鹿中原,當也可效仿三國東吳,割據一方,成王霸之功。

但卻不成想,面對與之相鄰的張世華,自己竟然這般不堪一擊。

‘難道天命真的就不在自己,自己命中就該爲他人霸業路上的墊腳石,空歡喜這一場!’

對此,朱元璋爲之困苦一夜,但最終卻還是鼓起了鬥志。

‘自己廝殺鏖戰多年,水裡來火裡去,何曾見過什麼天命,又何曾有過什麼奇蹟。今日之所得,那個不是自己一刀一槍拼殺得來的。雖說自己也不強求建立漢祖、光武那樣的霸業,但還不容易從棋盤中跳出成爲一執棋之人,又怎甘心再入棋盤,成爲他人手中一棋子,連生死也皆由他人一念而決。蕪湖慘敗,折損精銳數萬。

可在集慶一路,自己卻執掌有老卒一萬,徵召新卒三萬餘。且在江陰、長興等地,同樣也駐守着三萬可用的善戰精卒。當年漢祖,屢戰屢敗尚興霸業,而自己此時還有此等基業在手,又何嘗不能反敗爲勝。’

朱元璋的心中這樣想着,一夜未睡的他用冰冷的井水洗了把臉,然後強往嘴中吞嚥了一些事物後,便也就強打起了精神,將在金陵之中的侄、甥,文正、文忠等心腹之將和智囊李善長、朱升、楊憲、汪廣洋等召到了府中。

而此時,便也就是朱元璋在向他們這些人問計了。

“叔父,在侄兒看來,此番我軍之所以連戰連敗,最主要的一點原因便就是兵力過於分散了。”聽到堂上朱元璋問話,朱元璋的血親後輩之一的朱文正,不由第一個站了出來,“今我軍與張世華交戰,與三國時袁紹攻魏武是何等的相似。

張世華兵馬甚衆,若是繼續先前那般分兵下去,我軍只會讓張世華集優勢兵馬,數倍圍攻,各個擊破。當初,魏武曹操以集軍決戰之策,大破兵力遠在其上的袁紹。

因而在侄兒想來,此番我軍若想取勝,也就唯有集重兵與集慶,傾盡全力,與敵決戰!”

說着,年紀輕輕的朱文正不由右手握拳,重重的砸了一下自己的左手掌,以示意志堅決。而除此之外,再看他那滿布血絲的雙眼,便也可以,對此朱文正也是苦想了一天一夜了。

但不成想,在朱文正說罷這話後,還不等朱元璋說些什麼,朱文正身手的表弟朱文忠便就不由主動站出,出言否決。

“兄長之策,弟不敢苟同。有道是今時不同往日。當年袁紹攻曹,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有大義不說。徐州、汝南等與曹孟德爲敵的各方諸侯,也皆以被曹孟德掃平。

是以那時,曹孟德雖據中原四戰之地,卻實無後顧之憂。

可今,先且不言那可有可無的大義如何。單說那浙東張士誠,此賊與我部有不反兵革之仇,無時無刻不想着要報仇雪恨。此賊近年來雖是在我軍兵鋒之下連戰連敗,可其人麾下到底也有十萬可戰之卒。

若是在此之時將諸路兵馬皆集於集慶一地,恐怕倒是面對的便也就是張世華和張士誠這二賊的兩面夾擊了。”

“對此,我豈會不知。浙東張士誠與我部有大仇不假,可此賊到底乃是一個狡詐奸猾之徒。如今我部若亡,下一個便就是他張士誠,脣亡齒寒這麼簡單的道理,此賊豈能不知。”

“兄長,事關我家存亡,希望又豈能寄託在仇敵之手!”

“那你說,不若如此,還能……”

“夠了,都給我閉嘴!”見到自己後輩侄、甥在這個時候還要爭吵,朱元璋不禁爲之震怒。

“有道是‘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如今已是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你二人卻還要爭吵,真的是太讓我失望!”說着,朱元璋不禁拿手狠狠的拍了一下身前桌案。

堂下朱文正、朱文忠兩人見此,頓也不由齊齊跪拜於地,不敢再說什麼。而見此,朱元璋在對着兩人又是一頓教訓喝罵後,擺手還是讓兩人站了起來,而並沒有將他們趕去出。

畢竟這二子除了是他朱元璋諸多兄弟姐妹中遺留下的最後血脈不說,兩人還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大才。事關生死存亡,這個時候朱元璋最能信任的便就是這兩個自家子侄了,自然不會將他們趕出去。

所以在消氣之後,朱元璋轉而看向立在左邊的李善長等人,便也不由在臉上強擠出一抹笑臉,對這些個麾下智囊問起計來。

第二百一十一章 小將米傑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與丞相第三百九十三章 接舷血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擎天柱崩 江夏城陷第三百三十七章 分娩第三百八十六章 實誠人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業決勝(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激戰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初戰常遇春(爲“jjc1221”書友的萬賞加更)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兵第三百六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二百零二章 絕處求生第二百九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百四十五章 伏擊圍殺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閱兵第四百零一章 威行天下之法仆街作者的一些小感言(必看)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價 狩獵第七十七章 萬無一失的任命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章親下鄉第四百二十三章 討公道第三百七十四章 面見第一百三十四章 戰第四百零一章 威行天下之法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民臺前立誓言第六十六章 亂第二百四十章 徒做嫁衣第四百六十七章 天完動盪第一百三十一章 匯合郭羽第四百零一章 威行天下之法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局勢危急第七十二章 起兵第三百二十章 招降與俞君正第三百三十七章 分娩第四十五章 免職第三百零五章 深夜的混亂激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聲奪人之計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奪上蔡城序章第三百四十四章 城破突圍婦‘盡忠’第一百三十五章 神臂弩第四百零四章 奪城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治官第一百七十章 礦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歌出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陽城破第六十五章 籌謀與動盪第三百四十八章 隨州方面的應對第七十一章 毒計第三百三十四章 春季大移民第一章 上任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切算計 付之東流第三百五十九章 處罰第三百三十三章 蹴鞠 回憶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章親下鄉第五百一十六 末路(大結局)第四百二十一章 談判無懸念 故人已南來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序幕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一百四十章 深夜奔襲第一百八十九章 招兵第四百二十一章 談判無懸念 故人已南來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之計第三百二十六章 走向了‘神壇’第二十三章 父親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三百八十六章 實誠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獵第四百八十章 大勢所趨第四百三十四章 陽謀布天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以假成真第三百零二章 欲使火炮克強敵第三百八十章 又是一年第二百六十六章 資助第四百二十二章 更名 醉酒第四百一十一章 多智之虎第一百六十四章 手段第四百九十八章 大戰常遇春(三)第一百零二章 恐有夜襲第二百零八章 咬兒之死第四百九十八章 大戰常遇春(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好消息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二百九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百零六章 忠義民賊第六十章 大婚(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陽謀布天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輕而易舉下長林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之計第四百零五章 奪城之戰(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天完動盪第三百四十四章 城破突圍婦‘盡忠’
第二百一十一章 小將米傑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與丞相第三百九十三章 接舷血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擎天柱崩 江夏城陷第三百三十七章 分娩第三百八十六章 實誠人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業決勝(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激戰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初戰常遇春(爲“jjc1221”書友的萬賞加更)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兵第三百六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二百零二章 絕處求生第二百九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百四十五章 伏擊圍殺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閱兵第四百零一章 威行天下之法仆街作者的一些小感言(必看)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價 狩獵第七十七章 萬無一失的任命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章親下鄉第四百二十三章 討公道第三百七十四章 面見第一百三十四章 戰第四百零一章 威行天下之法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民臺前立誓言第六十六章 亂第二百四十章 徒做嫁衣第四百六十七章 天完動盪第一百三十一章 匯合郭羽第四百零一章 威行天下之法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局勢危急第七十二章 起兵第三百二十章 招降與俞君正第三百三十七章 分娩第四十五章 免職第三百零五章 深夜的混亂激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聲奪人之計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奪上蔡城序章第三百四十四章 城破突圍婦‘盡忠’第一百三十五章 神臂弩第四百零四章 奪城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治官第一百七十章 礦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歌出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陽城破第六十五章 籌謀與動盪第三百四十八章 隨州方面的應對第七十一章 毒計第三百三十四章 春季大移民第一章 上任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切算計 付之東流第三百五十九章 處罰第三百三十三章 蹴鞠 回憶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章親下鄉第五百一十六 末路(大結局)第四百二十一章 談判無懸念 故人已南來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序幕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一百四十章 深夜奔襲第一百八十九章 招兵第四百二十一章 談判無懸念 故人已南來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之計第三百二十六章 走向了‘神壇’第二十三章 父親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三百八十六章 實誠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獵第四百八十章 大勢所趨第四百三十四章 陽謀布天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以假成真第三百零二章 欲使火炮克強敵第三百八十章 又是一年第二百六十六章 資助第四百二十二章 更名 醉酒第四百一十一章 多智之虎第一百六十四章 手段第四百九十八章 大戰常遇春(三)第一百零二章 恐有夜襲第二百零八章 咬兒之死第四百九十八章 大戰常遇春(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好消息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二百九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百零六章 忠義民賊第六十章 大婚(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陽謀布天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輕而易舉下長林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之計第四百零五章 奪城之戰(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天完動盪第三百四十四章 城破突圍婦‘盡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