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奏凱入關

而此時的寧遠城已經算不上是一座城了,建奴軍南下攻打寧遠城,洪承疇率兵死守寧遠,建奴猛攻近月時間,最終攻克寧遠城,這近一個月時間,建奴用重炮猛轟寧遠城,幾乎將寧遠城城牆外部包裹的城磚全部剝去,城牆更是大量坍塌,幾乎徹底失去了保護這座城池的能力。

而建奴破城之後,更是血洗寧遠城,將城內軍民幾乎盡數屠殺,所以此時的寧遠已經徹底變成了廢墟。

就連周邊那些村落也基本上全被建奴毀去,百姓逃的逃,被抓的抓,被殺的殺,周邊方圓幾十裡之內,幾乎再無人煙。

羅立雖然被受命鎮守寧遠,但是這樣的城池想要作爲屯駐之地,是根本不現實的,如果不修復寧遠城的話,這個冬天恐怕他們都無法撐過去。

所以肖天健很清楚羅立面臨的困難,在下旨令羅立鎮守寧遠的時候,肖天健同時下旨,從各軍之中抽調精兵,將羅立的第一近衛師補齊,將他們擴充爲擁有六個步軍營,一個輜兵營三個騎兵營,一個重炮營和一個工兵營的超大規模,擁有兵力一萬五千人,同時將沿途繳獲的建奴的重炮以及繳獲建奴軍的糧秣物資,也全部留給了羅立使用,使之擁有十分強悍的火力。

在肖天健領兵返回山海關,在臨行之前肖天健還特令諸軍,將隨行攜帶的糧秣彈藥都勻出一大半,留給了羅立,保證羅立所部短時間之內不會出現物資短缺的情況,並且令徐以顯留下輔助羅立,鎮守寧遠城。

至於羅立送走了肖天健以及諸軍之後,則在徐以顯的建議之下,先派部分兵將,進駐到了覺華島上,並且將留下的大批物資,都留在了覺華島上,並且令這部分兵將在覺華島就地構築工事。

而他本人則率領一萬多兵將,駐紮在了寧遠城外,就地構築臨時性的工事,並且開始着手修復寧遠城,爭取搶在入冬之前,恢復寧遠城的守禦能力。

至於肖天健率部返回山海關之後,立即便命盧象升留在山海關,同時將又留給了盧象升三千大中軍兵馬,令其立即和吳襄在山海關招募民壯,在大中軍的護送之下出關奔赴寧遠城,作爲勞力幫助羅立搶修寧遠城,而吳襄則繼續領以前的舊部,鎮守山海關,一方面負責保障山海關至寧遠的後勤線路,另一方面防備建奴再次掉頭殺回山海關。

肖天健同時令盧象升和吳襄他們,在入冬之前,在山海關外,修復被建奴破壞的前屯衛、後屯衛、高臺堡等地衛城,並且在通往寧遠城的道路上,每隔三十里建立一座小型兵站,每隔兩個小兵站,建立一箇中型兵站,並且派兵駐防,作爲聯繫寧遠城保障寧遠羅立守軍後勤補給線的要點,總之一切要搶在入冬之前完成,確保入冬之後羅立所部可以在寧遠囤積下足夠越冬的物資。

關內那些逃回來的民衆得知消息之後,當即便有大批民衆應募,帶上了各種工具之後,出關趕往了寧遠。

大中軍在肖天健的率領下,在山海關擊敗建奴大軍,並且殲滅建奴數萬人馬的消息立即不脛而走,飛一般的傳遍了整個京畿一帶,徹底的讓京畿一帶的民衆們把心放在了肚子裡面,無數人奔走相慶,將這個消息傳向了更遠的地方。

關內北方的民衆算是徹底服了,大明朝這麼多年來,幾乎傾盡國力,前前後後投入到關外戰場上近百萬的兵馬,卻對建奴毫無辦法,還被建奴打的是落花流水,可是大中軍這纔剛剛北上來到山海關,便一下將建奴打了個屁滾尿流,還幹掉了大批建奴大軍,把想要再一次破關而入的建奴大軍,一頭便撞回了關外去,使之最起碼在短時間之內,不敢再覬覦關內了。

這樣的消息對於屢遭建奴禍害的北方民衆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其振奮人心的消息,就連一些地方士紳,在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也轉變了對大中軍的態度,不再敵視大中軍了。

其實百姓考慮問題非常簡單,他們只想要一個可以安穩生活的家園,能過上安穩的日子,窮一點到不可怕,最起碼不要讓他們整日裡擔驚受怕,生怕建奴破關而入,抓他們爲奴,屠殺他們就行。

所以得知消息的民衆,在聽聞大中皇帝此時領兵返回關內,開始朝着京師行來的時候,非但沒有聞風而逃抑或是抄傢伙跟大中軍爲敵,相反很多民衆甚至於士紳,都主動拿出了家中的酒漿美食,跑到了路邊,迎接大中軍,爲大中軍祝捷。

隨着肖天健在錦州外圍停止了對建奴大軍的追擊,並且收兵回撤之後,建奴一方也沒有再做什麼動作,大中軍放棄追擊他們,已經讓他們長鬆一口氣了,雖然皇太極派出的遊騎探知,大中軍收兵之後,很快便僅僅在寧遠城一帶留下了不足兩萬大中軍,其餘的皆隨大中皇帝返回了山海關,但是皇太極還是沒有下令,再趁着這個機會發兵攻打留下的羅立所部。

當初他們南下的時候,洪承疇也僅僅是憑藉着兩萬多官軍,便死守了寧遠城近月時間,現在換成了大中軍的精銳兵馬之後,他也沒有信心就能輕鬆吃下這支留在寧遠的大中軍。

現如今大中軍能撤回山海關,他們已經謝天謝地了,所以誰也興不起念頭,繼續去跟大中軍死磕了。

一切都回到了原點,建奴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再一次回到了他們出發的地方,就連寧遠這座曾經讓他們咬牙切齒的重鎮,他們也不再想去再拿下了,所以在得知大中軍主力已經隨着肖天健返回山海關之後,皇太極也下旨,令多爾袞、阿濟格留守錦州,其餘的建奴軍則開始返回遼東之地,回到他們的老巢之中舔傷去了。

在通往北京城的道路上,肖天健看着沿途簞食壺漿夾道歡迎他們的那些百姓,心中不由得豪氣頓生,他這麼多年來,率領麾下的兵將冒着槍林彈雨南征北戰,不就是要還國人一個安穩的日子嗎?現如今他來了,而且他也做到了,老百姓是質樸的,他們當然知道誰能給他們一個平安的生活,現如今他只不過是將建奴擊退,尚未將建奴徹底收拾掉,老百姓便如此擁戴他們,他接下來又該怎麼做呢?

看着軍紀嚴明的大中軍兵將,以整齊的隊列行進在通往京師的官道上,除了在前方前出散開的斥候之外,全軍上下根本無人離隊去騷擾地方百姓,現在這些京畿一帶的百姓,更是相信了長久以來的傳言,大中軍纔是愛民如子的大軍,於是心中對大中軍最後的那種戒備,也頓時煙消雲散了,無數人站在道邊,大聲的對着這些大中軍兵將們叫好吶喊,甚至有些青壯,乾脆就追着大中軍跑,詢問他們招不招兵,他們想要加入到大中軍之中,今後跟着大中軍去殺韃子。

對於這樣的要求,肖天健聽罷之後自然是在心中樂開花了,他現在還真是需要在北方招兵,眼下他率領的兵將,多是中原和陝西以及湖廣一帶的兵將,現在正處於夏季,這些兵將倒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北方的冬天來的很早,而且現在有事小冰川時代,比起後世的北方還要寒冷許多,那些山西、河南的兵將對於這邊的天氣倒是還有一定的適應性,但是湖廣南直隸一帶的兵將,恐怕很難受得了這邊的冬天。

所以肖天健此次北上,便打定主意,要在北方招募一批北方的兵將,除了鎮守京畿之地之外,今後將會作爲攻入遼東的主力使用,現在當看到這麼多北方青壯爭先恐後的想要加入到大中軍之中,今後跟着他去殺韃子,肖天健如何不高興呀!

於是在路上,肖天健便當即下旨,令劉耀本爲主,抽調精幹兵將組成一個全新的教導營,專司負責招募訓練新兵,初步定額爲一萬五千人,今後成立近衛第三師,暫時負責整個北方長城一帶的防禦,今後也將作爲攻打遼東的主力使用。

至於那些詢問是否可以到大中軍之中當兵的青壯,肖天健下旨告知他們,完全可以,讓他們直接到薊州投軍,那裡新成立的近衛第三師教導營將會負責招募的甄選之事。

這些事情很快便被落實了下去,而且近衛第三師教導營的組建也異常的迅速,這時候跟着肖天健的可都是大中軍的精銳,抽選教導營軍官,根本就不算是什麼難事,肖天健聖旨一下,各部主將便立即着手辦理,從他們手頭上按要求抽選出了一批精幹的年輕軍官,從什長以上,到營將全部配齊,只要兵員招募齊之後,短短三個月新兵訓練結束,這支新編近衛第三師便可以擁有實戰的能力,只看後面武器補給的速度了,最短時間三個月,便可以投入使用。

(今天兩個消息,一個好消息是今天兩更,報效弟兄們,壞消息是,新書再一次被編輯槍斃!所以這些天還要熬夜搞新書!暈死!)

第27章 劍指何處第28章 定策第174章 圍點打援第152章 訓誡第6章 詐城第212章 最後對決第163章 平亂第71章 最後一擊第170章 阻援第87章 請辭第98章 入甕第169章 困坐愁城第14章 落腳之地第49章 官軍阻路第90章 縮頭烏龜第13章 單刀赴會2第41章 報復第204章 趕盡殺絕第27章 劍指何處第98章 夜襲1第8章 僥倖成功第173章 困獸之地第19章 艱難的抉擇第143章 糾結的鄭芝龍第37章 安逸第87章 奪穴第9章 怒屠潰兵第29章 挑釁第177章 貓哭耗子第81章 進來容易出去難第227章 大中國第134章 熊文燦的困局第18章 老調重彈第213章 出乎意料的戰果第41章 報復第92章 出關決戰第196章 只有死韃子纔是好韃子第137章 陷落第88章 揮師汝陽第62章 城門1第17章 寧遠陷落第132章 屋檐之下唯有低頭第196章 火焚陽城第20章 毫無懸念第104章 兵圍承天府第241章 奴酋的鬼胎2第142章 地球是圓的第83章 再敗第14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56章 各個擊破第68章 兵還洛陽第85章 巡視鄉里第8章 都是尿惹的禍第173章 山雨欲來第151章 巧匠第56章 倒黴的多爾袞第58章 衝突第86章 武裝遊行第224章 勢如破竹第168章 再議遷都第178章 內閣第13章 鉅鹿之戰1第2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3章 困境第167章 兵站第102章 錦州第132章 脅迫投誠第42章 萬人敵第85章 趙靈兒的意外抉擇第43章 兵至柳泉鎮第149章 羨慕第125章 時光飛逝第1章 凱旋第125章 名臣第183章 杞縣會戰1第145章 投靠者第65章 求戰第183章 皇帝乞討第52章 民劫第9章 時局第145章 明清和議第36章 萬安王府第3章 困境第182章 示之以弱第111章 暗算第39章 蒙古八旗第99章 借題發揮第171章 死士第110章 紫禁城第153章 一聲嘆息第133章 掌控陽城第84章 喪家之犬第23章 迷情夜第140章 火箭彈第194章 雙風貫耳第97章 定策解圍第55章 石橋攻防戰5第32章 暗箭1第33章 忠臣之“死”第40章 騎戰
第27章 劍指何處第28章 定策第174章 圍點打援第152章 訓誡第6章 詐城第212章 最後對決第163章 平亂第71章 最後一擊第170章 阻援第87章 請辭第98章 入甕第169章 困坐愁城第14章 落腳之地第49章 官軍阻路第90章 縮頭烏龜第13章 單刀赴會2第41章 報復第204章 趕盡殺絕第27章 劍指何處第98章 夜襲1第8章 僥倖成功第173章 困獸之地第19章 艱難的抉擇第143章 糾結的鄭芝龍第37章 安逸第87章 奪穴第9章 怒屠潰兵第29章 挑釁第177章 貓哭耗子第81章 進來容易出去難第227章 大中國第134章 熊文燦的困局第18章 老調重彈第213章 出乎意料的戰果第41章 報復第92章 出關決戰第196章 只有死韃子纔是好韃子第137章 陷落第88章 揮師汝陽第62章 城門1第17章 寧遠陷落第132章 屋檐之下唯有低頭第196章 火焚陽城第20章 毫無懸念第104章 兵圍承天府第241章 奴酋的鬼胎2第142章 地球是圓的第83章 再敗第14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56章 各個擊破第68章 兵還洛陽第85章 巡視鄉里第8章 都是尿惹的禍第173章 山雨欲來第151章 巧匠第56章 倒黴的多爾袞第58章 衝突第86章 武裝遊行第224章 勢如破竹第168章 再議遷都第178章 內閣第13章 鉅鹿之戰1第2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3章 困境第167章 兵站第102章 錦州第132章 脅迫投誠第42章 萬人敵第85章 趙靈兒的意外抉擇第43章 兵至柳泉鎮第149章 羨慕第125章 時光飛逝第1章 凱旋第125章 名臣第183章 杞縣會戰1第145章 投靠者第65章 求戰第183章 皇帝乞討第52章 民劫第9章 時局第145章 明清和議第36章 萬安王府第3章 困境第182章 示之以弱第111章 暗算第39章 蒙古八旗第99章 借題發揮第171章 死士第110章 紫禁城第153章 一聲嘆息第133章 掌控陽城第84章 喪家之犬第23章 迷情夜第140章 火箭彈第194章 雙風貫耳第97章 定策解圍第55章 石橋攻防戰5第32章 暗箭1第33章 忠臣之“死”第40章 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