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國流通時,則體現在中央的集權度,政治的治理下以及對綜合物價的一個控制範圍內實施流通。
隨着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再信用貨幣的基礎上又出現了記賬式數字化信用貨幣,這也是時代的潮流和大勢所趨,相信未來實現電子信用貨幣,已經是越來越符合時代發展的。
教育產業化,信息產業化,醫療產業化,農業產業化等等,都爲國家的經濟建設添磚加瓦。
而在這些產業的背後如今都是各種各樣的資本在推動,將來這些產業化的東西勢必會以資本的形勢展現在世人面前,學校上市醫院上市這些如今看不到的東西將會成爲常態。
王重陽的這話一出,立刻讓下面的學生開始議論紛紛。
這種超越當下的話題在很多人看來簡直匪夷所思,誰都知道學校和醫院應該是以教育和救人爲目的。
自古以來學校就是國家培養人才和選拔人材得地方,醫院雖然是營利性制的單位,但是醫院仍然是建立在救死扶傷的背景之上。
可如果這些產業上市變成資本的市場,豈不是說要從教育和救人變成賺錢爲目的,那時間學校和醫療體系會變成什麼樣子,想想就令人覺得可怕。
學金融系的學生或多或少都瞭解資本的本質,那就是一切以盈利爲目的,只是如果一切都爲了賺錢,又有哪個老師會爲了育人而去教學,又有哪個醫生還能夠保留道德的底線,不去爲了賺錢而救人。
課堂秩序因爲王重陽的一席話開始變的有些混亂,王重陽輕輕的點了點頭之後揮手示意學生們安靜,然後他帶着鼓勵的目光掃了一眼全班的學生說。
“既然大家都對這個話題有興趣,那就不妨說說自己的看法,還是老規則,想發言的自己站起來回答。”
王重陽這話剛落,一個長得有些眉清目秀的學生站了起來,他身上那一件洗的有些褪色的襯衫,不難看出這位同學的家庭條件應該不太好,他就是陳青山今天來學校要找的人王亞龍。
只見王亞龍臉上帶着幾分憤恨和激動道:“現在去醫院買藥看病都已經夠貴的了,那要是醫療產業都上市的話,在資本的操控下還有誰會去做一個有良知的醫生。
誰都知道,資本的天性是追逐利潤的,如果一個人不能創造價值,那對於資方來說就意味着沒有用處。
到那時,在利益的驅動下,本來便宜的藥就能治病全給開最昂貴的藥,也許一個感冒可能就會讓你做完血檢做尿檢,做完尿檢做CT,等全部檢查做完了給病人開一幅最昂貴但是又沒有任何用處的藥。
就像現在的醫院,西方國家都有明文規定非有不可逆轉的病情是禁止輸液的。
但是現在的醫院不管你是頭痛感冒,或者有點什麼小毛病,就只管爲了賺錢而賺錢,哪裡會管輸液會對病人的血管造成擴張,嚴重損害人的腎臟和心臟。
那等將來這些醫院都上市的話,老百姓還有沒有活路了。”
王亞龍的一席話讓在座的大多數人都深爲贊同,即便是陳青山這個門外漢都覺得深以爲然,誰沒有頭痛發熱的時間,現在的看病的花費都已經夠大的。
以前陳青山還覺得有些不明白,可是聽了王重陽這一席話,終於明白在這些產業化的背後居然還有資本的力量,連育人子弟甚至救人性命的學校和醫院都不放過,資本的掠奪性質可見一斑。
在王亞龍近乎發泄一般說完這一通話,王重陽的雙眼浮現出一種誰也看不出來的憐憫和同情。
以王重陽的閱歷,又如何看不出王亞龍可能經歷過很多的挫折和困難,而且很可能還跟現代醫療的經營模式有關。
然而王重陽知道,從醫療產業化那一天開始,醫院上市就早已經成爲定局,即便是他同情像王亞龍這種人的遭遇,但是以他的位置也一樣無能爲力。
畢竟他只是一個學校的教授罷了,哪怕是一個在金融領域鼎鼎有名的教授,對牽涉到無數利益的各種產業化同樣是感到無奈。
不說醫療系統背後那錯綜複雜的政商關係,單單是在各個地區牽涉到的利潤就已經不是任何人能夠輕易改變的了。
別的不說,單單閩南省全國出名的天普系醫院,通過媒體和輿論宣傳出故意誤導人的消息,然後靠着整形和不孕不育,什麼男性病,之類抓住人們的某種心理,這三項就每年獲得數百億的利潤。
數百億的利潤之下牽涉到的利益關係,又豈能是一個或者一羣普通人能夠阻止的。
更別說全國各個地區的醫院加起來牽涉到的萬萬億利潤,其背後的資本又如何會讓這種百分百賺錢的行業被人擋了財路。
逛商場可以搞價,買房子可以優惠,但是在人命關天的時間還不是人家說多少錢就是多少錢。
一個正常人的價值在很多時間僅僅值一百萬不到,萬萬億的金錢之下,足以讓任何敢螳臂擋車的人付出最殘酷的代價,在資本的力量背後,人命哪裡有利潤來的重要。
比如江南省曾經有一個叫做李海清的人,憑着一張方子治療了上百名走投無路的癌症晚期患者,然而最終的結構就是不光被罰掉了賺到的錢,還落了一個鋃鐺入獄的下場。
王重陽當時有一名好友是歷史系的教授,因爲患了癌症可以說走遍了全球所有知名的醫院,然而在花費了大半生的積蓄之後,最終得到了一個回家準備等死的告知。
已經到了晚期生命無多的他,無意間聽說江南省有一個江湖郎中曾經治療過一些癌症患者,對生命的渴望讓他抱着活馬當做死馬醫的心態找上了李海清。
讓這位教授遺憾的是,他根本就看不懂李海清給他的那張方子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地方,除了認識一些比如野靈芝,人蔘,冬蟲夏草等補藥,其它的大多數藥材他根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東西。
只是當初從某家醫院離開時告知的死亡時間已經在慢慢逼近,加上癌症晚期那種全身難以忍受的疼痛,這位教授還是按照方子抓了兩劑藥進行最後的嘗試。
畢竟一劑藥一千多塊對於別人來說可能很貴,但是對於一個生命已經快結束的人來說,錢已經沒有任何的意義了。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在連續服用了半個月的藥之後,他全身擴散的疼痛症狀居然有所減輕,這讓原本已經不抱任何希望的他看到了一絲絲曙光。
在對生命本能的敬畏中,有了一線希望的他之後連續服用了兩個月,誰也沒想到,他那曾經被醫院告知的死亡通知居然沒有來臨。
最終的結果就是,他的癌症居然好了,被一個名不經傳的江湖郎中給治好了,而且還是一個無證行醫的江湖郎中。
這很不合理,也很不科學,甚至很荒唐,至少在很多人看來是這樣的。
當王重陽聽說這件事的時候也覺得很是不可思議,常識中誰都知道癌症晚期那就是除了回去等死根本就不可能還有別的選擇。
然而他這位朋友活生生的經歷卻又時時存在,他曾經見到過那具全身骨瘦淋漓的身體也再次充滿了活力。
不過後來王重陽很快就意識到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無證行醫平時可能沒什麼事情,但是一旦真出名了可不見得是什麼好事,更何況是治好了癌症這樣的病,搞不好就是殃及全家的大禍。
當王重陽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朋友之後,兩人就立刻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早就見慣了各種利益背後的骯髒事情,天知道一旦李海清的事情被傳到更多的人耳中,會發生什麼讓人想象不到的事情。
爲了預防可能出現的意外,王重陽和朋友商量之後找上了李海清,並告訴他如果這件事情處理不好,很有可能會發生什麼不測的事情。
李海清雖然對王重陽兩人的話半信半疑,但是在他的角度上來看這兩位學者根本就沒有騙他的必要。
雖然他治好了一些癌症患者也賺到了百十萬的錢,不過他覺得這點錢根本就不會被王重陽兩人放在心上,人家可都是全國知名的教授。
最終,在王重陽兩人的建議下,李海清找到了當地一家還算挺大的醫院,在王重陽朋友這個活生生的例子上說服院長來進行合作,最終雙方達成了掛名利潤分成的協議。
這件事情的雙贏似乎是一個好的開始,李海清可以通過醫院的渠道治療了更多的患者也可以賺到更多的錢,而院方在賺到錢治好病人的時間也能收穫很大的名聲,無論怎麼看,這都像是一個最好的結局。
然而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最終還是出了事情,一件既荒唐又讓人心寒的事情,不光毀掉了李海清一家,就連那個跟他合作的院長也捲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