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戰後(二)

九月二十日,宋王偃帶着惠盎抵達了滕城外的宋軍營寨。

當得知滕虎的屍體已交還給滕人後,宋王偃心中微怒,怒斥軍司馬景敾道:“你竟然如此輕易就將滕虎的屍體交還給了滕人?”

見宋王發怒,景敾嚇得渾身哆嗦,連忙解釋道:“大王息怒,臣原本打算割下滕虎的首級,命人用竹竿挑着在滕城前搦戰,相信此舉定能使滕人氣至瘋狂……”

聽聞此言,宋王偃面色稍霽,但從旁,惠盎卻搖搖頭平靜說道:“毀人屍身,非仁者所爲。”

宋王偃看了一眼惠盎,沒有說話。

不得不說,敢在宋王偃面前說這話的,也就只有惠盎,並且,也就只有惠盎在說了這樣的話後,不至於遭到宋王偃的喝斥。

“對對。”

聽到惠盎這話,景敾連忙說道:“臣也是考慮到此舉必將毀損大王您仁義的聲譽,是故沒敢那樣做。……再加上有墨家的鉅子前來說項。”

“那也不必將滕虎的屍首還給滕人,寡人還想瞧瞧,屢屢違抗寡人的滕虎,究竟長什麼模樣……”說到這裡,宋王偃冷哼一聲,轉口道:“算了,今日有惠盎給你解圍,這事就這樣吧,反正滕虎橫豎是死了,將其屍首還給滕人,也不是什麼大事。”

“大王英明。”

惠盎在旁恭維道。

宋王偃瞥了一眼惠盎,輕哼一聲,顯然他不是沒看出來惠盎有意爲景敾解圍,至於原因,想來無非就是景敾照顧了惠盎的義弟蒙仲而已——畢竟這個主意,還是宋王偃給惠盎出的。

見宋王寬恕了自己,景敾暗自慶幸,不動聲色朝惠盎投了一個感激的目光。

此時,就聽宋王偃問道:“景敾,那墨家鉅子還在軍營中?”

“是的。”景敾躬身回答道:“臣派了一些士卒看守他,不過據士卒所言,此人根本沒有逃離的意思。”

“墨家爲義而戰,是這樣的。”惠盎用帶着幾分敬佩的口吻說道。

“哼!”宋王偃再次冷哼了一聲。

此時,景敾小心翼翼地問道:“大王,您想見見那丘量麼?此人反覆提及,想見見大王您。”

“見什麼?不見!”宋王偃當即回絕道。

不得不說,對於墨家當中的楚墨,也就是墨俠派,天下各國可謂是又愛又恨,畢竟主張“兼愛”、“非攻”的墨家弟子堪稱是弱國的天然盟友,每每協助弱國抵擋強國的侵略。

想當初,在強大的楚國攻打弱小的宋國時,墨家也曾義無反顧地幫助宋國。

正因爲如此,宋王偃也不想得罪墨家,畢竟他也難以保證日後他宋國是否會遭到其他國家的攻伐,畢竟他宋國位於齊、楚、魏三國之間,且這三個國家都與宋國不合——倘若當真不幸遭到被強國攻伐的局面,說不定墨家也會幫助他宋國抵擋他國的進攻。

這聽上去似乎很不可思議,但事實上墨家就是這樣:這是一羣爲了實現「天下再無兵戈紛爭」而各處奔走的義士。

“大王,還是見一見吧。”惠盎在旁勸說道:“無論是墨家幫助滕國,亦或是我宋軍殺死了墨者,這都不至於讓我宋國與墨家結怨,但大王若是拒絕召見墨家的鉅子,這卻會讓天下墨者感覺面上無光,以至於對我宋國產生憤恨。”

聽聞惠盎的勸說,宋王偃的語氣緩和了下來:“話雖如此,但墨家的那套……縱使寡人不見那丘量,亦能猜到他要對寡人說些什麼……”

惠盎聞言亦苦笑不已,畢竟宋王偃所說的也是事實。

但他還是勸說宋王偃道:“即便如此,見還是要見的,並且,還不能失禮。”

“好好好。”宋王偃無奈地吐了口氣。

忽然,他好似想起了什麼,對景敾問道:“景敾,你在前一份戰報中所言,有人向你推薦了一種叫做井闌車的攻城器械,而這個人,竟是一個叫做蒙仲的小子,是這樣嗎?”

景敾聞言偷偷瞄了一眼惠盎,見後者毫無表示,也不敢多說什麼,老老實實說道:“回大王話,確實如此。”

此時,就聽到宋王偃笑着調侃道:“這等攻城利器,你竟不曾將其佔爲己有,是因爲那小子是惠盎拜託你照顧的義弟麼?”

聽聞此言,景敾面色頓變,頗有些不知所措,良久才結結巴巴說道:“大、大王,臣,臣怎麼敢做那樣的事呢?”

“哼!”

宋王偃輕哼一聲,旋即對身邊一名衛士道:“去,把那個小子叫過來。”

“是。”那名衛士抱拳而退。

片刻後,蒙仲便跟着那名衛士來到了這間兵帳,見到了宋王偃,軍司馬景敾,以及他義兄惠盎。

“蒙仲拜見大王,拜見惠大夫。”

“行了。”

在軍司馬景敾吃驚的目光下,宋王偃隨意地揮了揮手,笑着說道:“小子,那幾日寡人聽你誇誇其談,不曾想你還真有幾分本事,你所獻的井闌車,很好!寡人聽說,正是這井闌車,逼得滕虎不得不放棄死守城池,率軍出城突擊我軍,最終被我軍所殺。……你想要什麼賞賜?”

蒙仲思索了片刻,問道:“什麼樣的賞賜都可以麼?”

聽聞此言,惠盎不覺有些意外,畢竟據他所知,他義弟蒙仲可不是貪圖權利財富的人啊。

不過宋王偃對此毫不在意,聞言笑着說道:“啊,無論是什麼樣的賞賜都可以,哪怕你要寡人將最疼愛的女兒許配給你……哈哈哈哈。”

說到這裡,他先自己笑了起來。

而此時,就聽蒙仲正色說道:“既然如此,請大王答應小子,待攻破滕城後,便莫要再屠戳滕人。”

頓時間,宋王偃的笑聲戛然而止,反觀惠盎,卻是用讚許的目光看向蒙仲。

“你就這麼在意滕人的死活麼?”

宋王偃直視着蒙仲,平淡地說道:“小子,你是宋人。”

那平靜中帶着幾許不悅的聲音,讓軍司馬景敾都不由地暗自嚥了嚥唾沫,但蒙仲卻並不畏懼,正色說道:“小子並非是爲了滕人,而是爲了我宋國,爲了大王您……老子曾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今滕人爲了保護自己的國家,悍不畏死,大王又如何再用「死」來威脅他們?”

宋王偃聞言笑道:“你這套說辭……寡人這些年都不知聽了多少遍了,想當年就有一個書生,用這套說辭說服了寡人……”

說罷,他瞥了一眼正在訕笑的惠盎,無疑,宋王偃口中的書生,指的正是惠盎。

“不過你所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宋王偃捋着鬍鬚,仔細琢磨着老子的這句話。

不可否認,道家的詞句總是這般蘊含深刻的道理,讓人不禁爲之所折服。

哪怕是宋王偃。

良久,宋王偃問蒙仲道:“滕虎雖死,然滕人至今還是不肯向寡人屈服,你還要寡人寬恕他們麼?”

“與那無關。”蒙仲搖搖頭說道:“所謂戰爭,即是通過戰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大王的目的是攻佔滕國,待來日攻陷滕城後,大王的目的已經達到,何必再做殺戮呢?……殺死更多的滕人,難道能讓大王獲得更多的利益嗎?”

宋王偃想了想,笑着問道:“往日,只有人用‘仁義’來勸我,用‘利’來勸我,小子你還是頭一個……”說罷,他點點頭說道:“好,只好滕人不再用愚蠢的頑抗來激怒寡人,寡人便從你所言,待攻破滕城後,不再屠殺。”

見宋王偃的承諾“留有餘地”,蒙仲本來還想再勸,卻瞥見惠盎微微搖了搖頭,彷彿在示意他到此爲止,於是便打消了繼續勸說的主意。

片刻後,惠盎帶着蒙仲在營地內散步,期間,蒙仲詢問惠盎道:“阿兄,你方纔爲何制止我?”

“這樣就可以了。”惠盎微笑着解釋道:“君主的話,無異於王令,不可更改,否則君主將喪失威儀。是故,君主素來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會輕易許下承諾,把話說滿。方纔,哪怕你再行勸說,也不會得到你想得到的承諾,反而會使大王對你心生厭惡,是故點到爲止即可。”

“原來如此。”蒙仲恍然地點了點頭。

見此,惠盎笑着說道:“先不說這個,我亦見過了景敾的戰報,據戰報所寫,滕虎乃是你蒙氏一族的家司馬蒙擎所擒殺,那是你的族叔麼?”

蒙仲點點頭,將蒙擎已死的事告訴了惠盎。

在聽罷蒙仲的講述後,惠盎面色動容,不由地感慨道:“這等猛士,真是可惜了。”

說罷,他見蒙仲面色黯然,便開導道:“逝者已不可追,阿仲,節哀順變。……對了,反正你心結已消,留在軍中無益,我帶你到鄒國去拜見一位當世的大賢,增漲見識。”

“鄒國?大賢?誰?”蒙仲好奇問道。

聽聞此言,惠盎眨眨眼睛說道:“儒家的當世聖賢,你說是誰?”

“孟子?”

蒙仲一臉驚訝。

第65章:孟子(二)第145章:事後第282章:逐漸形成的默契【二合一】第291章:方城初戰第435章:兄弟相談第60章:戰後第48章:抵達滕國(二)第448章:趙王回都第450章:諸國紛爭第34章:兩年後第446章:趙國之行第376章:王齕與廉頗【二合一】第243章:暫止的交鋒【二合一】第330章:深夜追擊【二合一】第360章:再遇【二合一】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176章:圍城斷薪【二合一】第140章:薛公田文(二)第114章:軍議力辯【上架第四更求首訂】第151章:驚變之始【二合一】第84章:決定(二)第447章:故人第33章:喪禮(二)第416章:各有謀劃(二)第112章:渡河之戰【上架第二更求首訂】第141章:筵席間的爭執【二合一】第48章:抵達滕國(二)第325章:陽關攻防之戰【二合一】第366章:聯軍會議【二合一】第176章:圍城斷薪【二合一】第133章:蒙仲與趙王何第385章:應對【二合一】第28章:六個月第263章:秦軍突圍【二合一】第333章:不可思議的轉折【二合一】第10章:辯論第404章:誘說李兌第201章:逼陽之戰【二合一】第18章:第二堂課第425章:二人的交涉第146章:勸說【二合一】第316章:赴約(二)【二合一】第320章:大戰前夕(二)【二合一】第224章:年末【二合一】第359章:出使趙國(二)【二合一】第432章:蒙仲與宋王偃第220章:奔赴魏國【二合一】第258章:逐漸形成的羅網【二合一】第365章:再回大梁【二合一】第308章:攻勢暫止【二合一】第61章:戰後(二)第205章:孤注一擲【二合一】第106章:燕王職第321章:翟章抵達【二合一】第366章:聯軍會議【二合一】第207章:泄露【二合一】第6章:莊子居第156章:潛在的威脅【二合一】第130章:聊談第300章:秦軍暫退【二合一】第1章:宋國蒙氏第415章:各有謀劃第302章:各自籌劃【二合一】第172章:九月【二合一】第281章:愉快合作第344章:齊燕聯軍現狀【二合一】第387章:相互算計【二合一】第256章:騎兵vs戰車【二合一】第351章:齊軍思撤【二合一】第374章:函谷關首戰【二合一】第404章:誘說李兌第74章:肥義第237章:伊闕山北夜襲之役【二合一】第174章:王師的遊說【補更4/4】第368章:約見【二合一】第159章:來臨的決戰【二合一】第138章:六月中旬第231章:妥協【二合一】第339章:反擊【二合一】第246章:戰場立信【二合一】第8章:首日(二)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244章:暴鳶【二合一】第188章:同室操戈【二合一】第117章:夜襲(三)第286章:屈原的改變【二合一】第147章:事與願違【二合一】第449章:兩極第1章:宋國蒙氏第206章:孤注一擲(二)【二合一】第103章:趙王四年第425章:二人的交涉第452章:諸國紛爭(三)第273章:短暫的空閒【二合一】第349章:再見樂毅第238章:轉折點【二合一】第326章:陽關攻防之戰(二)【二合一】第250章:不退反進的秦軍【二合一】第183章:萬分之一的機會【二合一】第66章:孟子(三)
第65章:孟子(二)第145章:事後第282章:逐漸形成的默契【二合一】第291章:方城初戰第435章:兄弟相談第60章:戰後第48章:抵達滕國(二)第448章:趙王回都第450章:諸國紛爭第34章:兩年後第446章:趙國之行第376章:王齕與廉頗【二合一】第243章:暫止的交鋒【二合一】第330章:深夜追擊【二合一】第360章:再遇【二合一】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176章:圍城斷薪【二合一】第140章:薛公田文(二)第114章:軍議力辯【上架第四更求首訂】第151章:驚變之始【二合一】第84章:決定(二)第447章:故人第33章:喪禮(二)第416章:各有謀劃(二)第112章:渡河之戰【上架第二更求首訂】第141章:筵席間的爭執【二合一】第48章:抵達滕國(二)第325章:陽關攻防之戰【二合一】第366章:聯軍會議【二合一】第176章:圍城斷薪【二合一】第133章:蒙仲與趙王何第385章:應對【二合一】第28章:六個月第263章:秦軍突圍【二合一】第333章:不可思議的轉折【二合一】第10章:辯論第404章:誘說李兌第201章:逼陽之戰【二合一】第18章:第二堂課第425章:二人的交涉第146章:勸說【二合一】第316章:赴約(二)【二合一】第320章:大戰前夕(二)【二合一】第224章:年末【二合一】第359章:出使趙國(二)【二合一】第432章:蒙仲與宋王偃第220章:奔赴魏國【二合一】第258章:逐漸形成的羅網【二合一】第365章:再回大梁【二合一】第308章:攻勢暫止【二合一】第61章:戰後(二)第205章:孤注一擲【二合一】第106章:燕王職第321章:翟章抵達【二合一】第366章:聯軍會議【二合一】第207章:泄露【二合一】第6章:莊子居第156章:潛在的威脅【二合一】第130章:聊談第300章:秦軍暫退【二合一】第1章:宋國蒙氏第415章:各有謀劃第302章:各自籌劃【二合一】第172章:九月【二合一】第281章:愉快合作第344章:齊燕聯軍現狀【二合一】第387章:相互算計【二合一】第256章:騎兵vs戰車【二合一】第351章:齊軍思撤【二合一】第374章:函谷關首戰【二合一】第404章:誘說李兌第74章:肥義第237章:伊闕山北夜襲之役【二合一】第174章:王師的遊說【補更4/4】第368章:約見【二合一】第159章:來臨的決戰【二合一】第138章:六月中旬第231章:妥協【二合一】第339章:反擊【二合一】第246章:戰場立信【二合一】第8章:首日(二)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244章:暴鳶【二合一】第188章:同室操戈【二合一】第117章:夜襲(三)第286章:屈原的改變【二合一】第147章:事與願違【二合一】第449章:兩極第1章:宋國蒙氏第206章:孤注一擲(二)【二合一】第103章:趙王四年第425章:二人的交涉第452章:諸國紛爭(三)第273章:短暫的空閒【二合一】第349章:再見樂毅第238章:轉折點【二合一】第326章:陽關攻防之戰(二)【二合一】第250章:不退反進的秦軍【二合一】第183章:萬分之一的機會【二合一】第66章:孟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