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悲劇的趙括

趙括很鬱悶。

他當然有理由鬱悶,要知道在不久之前,他還是千呼萬喚,被視爲替代大將軍廉頗出任趙軍統帥的不二人選。

然而就在趙括滿心躍躍欲試,覺得自己將要複製老爹馬服君趙奢偉業的時候,一個消息無比突兀的隨着趙王丹的召見砸了下來。

換將之事,作廢!

這件事情簡直讓趙括瞬間就有一種從九天之上雲端突然跌落在地的感覺。

於是趙括就從原本的大將軍人選,變成了一名裨將···

這就好比一個人才引進計劃的清華博士生,前天組織上還說要派去當副縣長呢,過兩天就給了一個村官的職位...

更讓趙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在回到家中告知母親這個消息之後,母親反而顯得十分的高興,連稱趙奢在天有靈保佑,趙家得以免受族誅之難。

···這都什麼事啊!

無語的趙括告辭了母親,在約定的日子率領着一支從邯鄲出發的援軍趕到了長平戰場,成爲了廉頗大將軍帳下的一名裨將。

在幾天的頹廢期過後,趙括突然覺得其實成爲一名裨將也並不算什麼大事,畢竟裨將也不是這麼容易就能夠當上的,起碼手下也是有好幾個校尉,能夠獨立統帥一支萬人部隊的指揮官了。

於是趙括的小心思又開始活躍了起來,他決心要在這片長平戰場上建功立業,向所有人證明自己是真的有本事,而不是像別人指責的那樣“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

然後問題就來了,趙括是想要證明自己了,可是——沒機會啊。

在趙括到來之前,長平戰場上的雙方已經持續了有半年的僵持,由於並沒有換將,所以在裨將趙括到來之後,大將軍廉頗所指揮的長平戰場上仍舊是一個雙方對峙的局面,全無戰事發生。

這就很尷尬了。

很顯然,這並不是熱血沸騰、青春激昂的趙括所想要的生活。

去找廉頗請求出戰顯然是不可能的,這點自知之明趙括還是有的。

於是趙括想到了樂乘。

樂乘畢竟也是趙括父親趙奢的老戰友老同事了,兩家關係一直都還算不錯,所以趙括覺得樂乘應該是肯幫這個忙的。

然後趙括就去找了樂乘。

樂乘答應了。

接着樂乘去找了廉頗。

然後趙括就被廉頗從前線調到後方,成爲了一名光榮的運糧官,負責督運從邯鄲到長平大營的糧草···

趙括的心中是崩潰的。

在崩潰了一個晚上之後,趙括就收拾行囊,率領着上萬名剛剛轉到自己手下的民夫回去運糧草去了。

崩潰歸崩潰,運糧還是要運的,畢竟不運糧的話軍法從事誰也遭不住啊。

於是趙括就這麼苦逼的當起了運糧官。

就在無精打采渾渾噩噩的趙括帶着一大羣民夫手下回歸邯鄲的時候,趙括的老孃得知了這個消息,派人送來了一封信。

信上的話只有幾句。

“汝父出身貧寒,曾任田部吏之官,不曾自棄而奮發,故有馬服君之封。吾兒今之裨將,豈非遠勝田部吏也?願吾兒習父,耀吾門楣。”

這封信猶如當頭棒喝,終於喚醒了趙括。

沒錯,當年趙括的老爹趙奢也不過只是一個替國家收租子的小吏,但憑藉着自身的奮鬥卻最終成爲了讓無數人仰望的馬服君。

如今的趙括身爲裨將,轉換成地方行政級別都要和郡守差不多了,比起老爹趙奢來說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更曾經和趙國國君趙丹談笑風生···根本沒有理由自哀自怨嘛!

從這一天起,趙括覺醒了。

他不但每天勤奮練習武藝,操練自己麾下的士兵(作爲督糧官,趙括也有一支千人左右的護糧隊),夜間更是苦讀兵書,日日未有懈怠。

在年輕的趙括心中憋着一股勁,爾等都覺得吾趙括不行?吾卻要證明給爾等看,吾趙括,乃是不遜色於吾父之大才!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差不多兩個月。

這一天晚上,趙括率領着自己的運糧隊,護送着上萬民夫和數千車糧食,浩浩蕩蕩的抵達了故關。

根據慣例,趙括和運糧隊都在故關宿營一晚,第二天早上啓程,傍晚時分正好可以全部抵達泫氏城。

在經歷了這幾個月的軍旅生涯之後,趙括整個人的膚色變得黝黑了許多,一張臉龐上十足的銳氣基本被磨平,舉手投足間多了一股沉穩的風範。

如果說先前在覲見趙丹之時的趙括還有幾分公子哥的模樣,那麼如今的趙括看上去已經完全是一個真正的軍人,甚至已經隱隱有了些帶兵將軍的模樣了。

這兩個多月來的軍旅生活對於趙括的改變無疑是極爲明顯的。

和往常一樣,趙括在夜間巡視完畢之後便回到了自己的帳篷,挑燈夜讀起來。

由於一直是在行軍之中,所以趙括讀的當然不可能是那些笨重無比的竹簡,事實上趙括讀的是一本帛書,一本隨着趙括母親的密信而送來的帛書。

說是帛書,其實也就是三張帛紙罷了。

但是這三張帛紙之中的任何一張拿出去,都絕對屬於不傳之秘,讓整個世界的人都爲之瘋狂。

因爲這三張帛紙的表面赫然用趙國金文寫着《行軍》《謀攻》以及《作戰》。

根據趙括母親派來信使的說法,這三篇兵法,乃是出自於大名鼎鼎的吳國兵家代表人物孫武之手,爲《孫子兵法》十三篇中的三篇,機緣巧合之下爲趙母所得。

涉世未深的趙括十分輕易的就相信了這個說法,但是他並不知道事實上這三篇兵法乃是來自於趙國宮城,而且之所以只有三篇,是因爲他那位穿越者君王只記住了這三篇內容,而且還沒有記完整···

真正的《孫子兵法》全篇,此刻應當還在孫武后人的手中。

但即便如此,就是這三篇加起來總共都不到一千五百字的兵法,仍然爲趙括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在這個文盲率超過百分之九十五的時代,知識是無比寶貴的。

而且這年頭的人除了孔子之外,又都喜歡敝帚自珍,知識通常只會傳給自己的後代以及少數親傳子弟。

就拿趙括來說,趙括所謂的熟讀兵書,其實也不過就是將他父親趙奢一生所著的兵法和筆記給背熟罷了。

這就是爲什麼藺相如批評趙括的時候說“括徒能讀其父書傳爾。”

事實上趙括倒是想讀別的兵書,也沒有兵書給他讀啊。

所以這三篇孫子兵法對於趙括這種醉心兵法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如獲至寶,愛不釋手啊。

只見趙括一個人坐在帳篷之中,就着油燈的光芒一邊看着面前的帛紙,一邊搖頭晃腦的念着:“兵非益多也,惟無武進,足以併力、料敵、取人而已。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

趙括來來回回的將這段話給讀了足足四五遍,越讀越是眉飛色舞,終於忍不住一拍大腿:“原來如此,秒,秒啊!以此觀之,吾前之想法,何其謬也!”

趙括越想越是激動,乾脆站了起來,不停的在帳篷走來走去,一邊走一邊誦讀着,整個人的臉上都煥發出了無比的神采,越讀越是興奮。

油燈的光芒漸漸的暗了下去,趙括讀的入神,乾脆再三添油,細細揣摩手中這三篇兵法,不覺竟已經是讀了整整一個晚上。

當沉浸在兵法之中的趙括驀然驚醒的時候,絲絲的光明已經開始通過營帳的縫隙投射進來了。

光明即將降臨到這個世界,又是一個新的白天。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一陣尖利無比的鉦聲伴隨着成片的驚叫聲傳進了趙括的耳中。

“敵襲!!!”

第五百六十八章 跗骨之蛆第二百零二章 韓王然和魏王圉的心情大不同第一百七十一章 基本來說,這樣打的話魏無忌必敗無疑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六百五十四章 邯鄲的變化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代又雙叒叕來到了臨淄第十三章 鄭朱第一百八十四章 內史爭奪戰第四百二十章 神奇的李牧第六百九十六章 必勝無疑之計第二十五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2第三百六十章 對燕國局勢的應對第一百九十五章 慶功大會即將開始,首先入場的是羽林軍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個邯鄲姬第三百五十章 宜陽城的歸屬第九十二章 韓王然的決定第六百三十三章 定西攻城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趙國騎兵五百主李牧大家新年快樂!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宴無好宴第六百五十九章 孤兒營中小孤兒第六百章 武器、印刷和火藥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李牧果然只是個武人而已!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於魏國是否應該發兵的爭吵第三百四十一章 困守安邑的鄭安平第二百九十四章 挖坑的蘇代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趙國人實在太強了!第二章 會議第八百零八章 慌亂的燕國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軍,不如降趙而得封君之位第九百九十七章 秦國的落幕第五百六十章 四打一你告訴寡人怎麼輸?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王,恕廉頗難以從命第三百零七章 岸門之戰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的大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入宮求見第八百一十四章 圍城第五百八十五章 圍咸陽第九百六十七章 大戰起第四百八十七章 元旦晚宴第八百二十七章 戰後處置第五百三十七章 救不救楚國?第二百二十二章 韓王然的糾結第九百三十六章 後勝入高宛第一百九十九章 此子之名,便喚爲趙政!第三百零一章 趙丹要開幕府?第九百四十五章 上林苑之中的炸藥工坊第六百七十一章 戰爭會議第四百七十六章 原來寡人的趙國騎兵已經這麼強了第八百七十七章 陽翟風雲第八百六十九章 黃歇的決定第九百五十六章 呂不韋進宮第九百七十五章 破城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論生死,願隨侍大王身邊第三百四十四章 秦王稷收到的好消息和壞消息第二百六十三章 河東郡太守王稽的心情很不好第八十二章 長平戰火 2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現在蒙驁身邊的神秘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幫不幫秦國?齊國人吵成了一團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趙丹的兩件事情第六百六十九章 論功行賞第八百一十九章 沉甸甸的壓力第五百零三章 形勢看上去很不錯第二百九十六章 蘇代終於見到了魏王圉第九百七十四章 兵臨咸陽第七百四十三章 鄭朱使韓第二百三十章 亂賊臣子,且靜候大王處置罷第八十六章 麻煩大了第五百七十二章 夏日會議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丹的煩心事第五百二十二章 秦王柱問計第二百六十八章 蘇代提出的驚人建議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臣等參見皇帝陛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曲轅犁的作用第一百三十三章 進擊的趙括第九百五十一章 伐秦還是滅楚第三百六十七章 決戰前夜第七百二十章 呂不韋的建議第二百七十三章 虞信的主意第四百零四章 王氏雙雄第二百四十七章 原來這破秦之策,一直就在寡人的眼下!第二章 會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理的趙豹第七百四十三章 鄭朱使韓第十一章 田單第九十二章 韓王然的決定第七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六百二十九章 薊都風雲第六十五章 燕國風雲 4第七百三十五章 無非成王敗寇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理的趙豹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五百三十二章 義渠城之變第一百七十六章 從今日起,上黨郡便爲趙國所有!第一百七十章 諸將,吾大秦鐵軍的雪恥之路,便由此而始!第八百七十二章 呂不韋的計策第一百六十八章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求和了,寡人就大發慈悲的答應吧第七百一十五章 獻計第九百零六章 吾有一言,請諸位靜聽推書
第五百六十八章 跗骨之蛆第二百零二章 韓王然和魏王圉的心情大不同第一百七十一章 基本來說,這樣打的話魏無忌必敗無疑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六百五十四章 邯鄲的變化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代又雙叒叕來到了臨淄第十三章 鄭朱第一百八十四章 內史爭奪戰第四百二十章 神奇的李牧第六百九十六章 必勝無疑之計第二十五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2第三百六十章 對燕國局勢的應對第一百九十五章 慶功大會即將開始,首先入場的是羽林軍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個邯鄲姬第三百五十章 宜陽城的歸屬第九十二章 韓王然的決定第六百三十三章 定西攻城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趙國騎兵五百主李牧大家新年快樂!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宴無好宴第六百五十九章 孤兒營中小孤兒第六百章 武器、印刷和火藥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李牧果然只是個武人而已!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於魏國是否應該發兵的爭吵第三百四十一章 困守安邑的鄭安平第二百九十四章 挖坑的蘇代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趙國人實在太強了!第二章 會議第八百零八章 慌亂的燕國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軍,不如降趙而得封君之位第九百九十七章 秦國的落幕第五百六十章 四打一你告訴寡人怎麼輸?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王,恕廉頗難以從命第三百零七章 岸門之戰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的大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入宮求見第八百一十四章 圍城第五百八十五章 圍咸陽第九百六十七章 大戰起第四百八十七章 元旦晚宴第八百二十七章 戰後處置第五百三十七章 救不救楚國?第二百二十二章 韓王然的糾結第九百三十六章 後勝入高宛第一百九十九章 此子之名,便喚爲趙政!第三百零一章 趙丹要開幕府?第九百四十五章 上林苑之中的炸藥工坊第六百七十一章 戰爭會議第四百七十六章 原來寡人的趙國騎兵已經這麼強了第八百七十七章 陽翟風雲第八百六十九章 黃歇的決定第九百五十六章 呂不韋進宮第九百七十五章 破城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論生死,願隨侍大王身邊第三百四十四章 秦王稷收到的好消息和壞消息第二百六十三章 河東郡太守王稽的心情很不好第八十二章 長平戰火 2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現在蒙驁身邊的神秘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幫不幫秦國?齊國人吵成了一團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趙丹的兩件事情第六百六十九章 論功行賞第八百一十九章 沉甸甸的壓力第五百零三章 形勢看上去很不錯第二百九十六章 蘇代終於見到了魏王圉第九百七十四章 兵臨咸陽第七百四十三章 鄭朱使韓第二百三十章 亂賊臣子,且靜候大王處置罷第八十六章 麻煩大了第五百七十二章 夏日會議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丹的煩心事第五百二十二章 秦王柱問計第二百六十八章 蘇代提出的驚人建議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臣等參見皇帝陛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曲轅犁的作用第一百三十三章 進擊的趙括第九百五十一章 伐秦還是滅楚第三百六十七章 決戰前夜第七百二十章 呂不韋的建議第二百七十三章 虞信的主意第四百零四章 王氏雙雄第二百四十七章 原來這破秦之策,一直就在寡人的眼下!第二章 會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理的趙豹第七百四十三章 鄭朱使韓第十一章 田單第九十二章 韓王然的決定第七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六百二十九章 薊都風雲第六十五章 燕國風雲 4第七百三十五章 無非成王敗寇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理的趙豹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五百三十二章 義渠城之變第一百七十六章 從今日起,上黨郡便爲趙國所有!第一百七十章 諸將,吾大秦鐵軍的雪恥之路,便由此而始!第八百七十二章 呂不韋的計策第一百六十八章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求和了,寡人就大發慈悲的答應吧第七百一十五章 獻計第九百零六章 吾有一言,請諸位靜聽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