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鄭朱

時間一晃,已經是數日過去。

這一天,一輛馬車緩緩的駛過咸陽城的街道,最終在一棟氣勢恢宏的府邸面前停了下來。

一名寬袍大袖,方臉黑鬚,臉色嚴肅的中年男子走下馬車,來到了府邸的大門之前。

“勞煩通傳一聲,趙人鄭朱,求見應侯。”

門口的侍衛打量了一下鄭朱,恭聲道:“大人且稍後。”便朝着門裡去了。

片刻之後,侍衛帶着一名頭髮花白的管家急匆匆的走了出來。

只見這名管家朝着鄭朱點頭哈腰,陪笑道:“鄭公,實在不巧,我家大人今早已經出門,至今尚未回府。”

鄭朱聞言,臉上的表情沒有一絲一毫的變化,就好像這一幕他已經見過了一樣。

事實上這一幕他確實見過很多次。

因爲這些天來,鄭朱幾乎每天都要往這裡跑一趟,而每天在大門處得到的都是同樣的迴應,甚至連侍衛躬身的角度和管家說話時一句話裡的那三次必然會發生的停頓鄭朱都是無比熟悉。

對,這些傢伙連臺詞都不帶換的,這演技可以說是非常的不走心。

鄭朱,趙國使臣,奉趙王丹之命,於半月之前來到咸陽,目的是爲了和秦國國君秦王稷以及秦相範睢商討長平議和之事。

老實說,爲了這一次議和,鄭朱是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也有信心爲趙國在談判桌上爭取到一定的利益。

但除了那一次其他五國使臣一起出席的隆重宴會之外,鄭朱就再也沒有見過秦王稷和秦相範睢之中的任何一人,這談判自然也是無從談起。

秦國人十分熱情而周到的招待了鄭朱,然後又極爲冷淡的將鄭朱忽略掉了,就好像根本沒有一個叫鄭朱的人待在咸陽一樣。

爲了完成和談的使命,鄭朱想了很多辦法,找了很多關係,用了很多手段。

但一個外臣想要混入秦王宮面見秦王稷顯然是很不現實的,所以鄭朱思來想去,決定將主要目標放在了秦相範睢的身上。

秦相範睢被秦王稷封爲應侯,此刻鄭朱所面對的這座應侯府,便是範睢的府邸。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鄭朱天天來訪,但每一次範睢都會用各種理由避而不見,就好像今天一樣。

在這名應侯府的管家看來,今天的任務已經完成,這位並不喜歡死纏爛打的趙國使臣應該會呆立片刻,長嘆一聲之後離去。

但管家並不知道的是,應侯還是前幾天的應侯,可這鄭朱卻已經不是前幾天的鄭朱了。

這一切,全都是因爲數日之前從邯鄲發出,以最快速度在昨天夜裡來到咸陽城內鄭朱手中的密信。

兩封密信。

鄭朱聽到了管家的話,但卻並沒有像之前那般轉身離去,反而是不急不忙的從懷中拿出了一張薄薄的帛書,放在了管家手裡。

“煩請將此信交於應侯,鄭某可在此等候。”

管家低頭看了一眼帛書,臉上露出了意外的神色,在猶豫了一下之後,才轉身走入了應侯府的大門之中。

反正誰都知道範睢其實就在府中,所以管家也沒有一點要遮掩的意思。

鄭朱氣定神閒的站在應侯府的大門之外,靜靜地等待着。

一輛式樣華貴,前呼後擁的馬車從應侯府門前的大道上駛過,正好經過了鄭朱的身邊。

有對話自馬車中傳出。

“此乃何人?”

“趙國使臣鄭朱。”

“鄭朱?如此說來,他莫不是要面見應侯?”

“想來應是如此。”

“簡直可笑,既爲趙國使臣,爲何不去面見大王,反來求見應侯?”

“大王不願見這鄭朱。”

“既大王不願見他,那應侯又怎會見他?真是癡心妄想。”

這番嘲諷意味十足的對話清楚無比的傳到了鄭朱的耳中,然而鄭朱完全不爲所動,依舊微笑而立,姿勢優雅無比,挑不出任何毛病。

應侯府的大門再次打開。

管家的身影再次出現,臉龐上的震驚仍依稀可見。

“鄭朱大人,我家侯爺有請。”

鄭朱身後的馬車仍然在緩緩駛過大道,但其中的對話卻瞬間斷絕。

鄭朱臉上的笑容更加濃郁了,這位趙國的使臣就這麼微笑着,然後邁起優雅的步伐,走進了這座半個月來一直想進,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的應侯府。

片刻之後,鄭朱來到了客廳,在客廳的上首主位,已經跪坐着一位身着黑衣,長臉小眼,目中精光四射,年紀在四旬左右的中年人。

這便是秦國當今的相邦,秦王稷的頭號親信應侯範睢了。

鄭朱邁步向前,朝着範睢微笑一禮:“見過應侯。”

和滿面春風的鄭朱相反,範睢的心情看上去就沒有那麼好了,只見範睢將手一揚,一封帛書緩緩飄落在鄭朱的面前,正是方纔鄭朱交給管家轉呈的那一封。

“鄭朱,爾信中所言,究竟何意?”

鄭朱笑容不變,拿起了這封帛書。

上面只有一句話。

“嘆應侯死期將至,卻不自知也。”

這句話正是由鄭朱親筆寫就。

鄭朱笑道:“朱之意盡在信中矣,應侯今大難臨頭卻不知自保,反來責怪於朱,真乃奇哉怪也。”

範睢冷哼一聲,咪起眼睛盯着鄭朱:“若今日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休怪本侯將你逐出咸陽!”

這還真不是口頭威脅,趕走他國來使這件事情,範睢確實不是第一次做了。

“逐出咸陽?”鄭朱微微一笑,道:“好教應侯得知,邯鄲王命已至,今日拜謁應侯之後,朱便將啓程返邯鄲矣。”

“什麼?”範睢微微露出了驚訝的神情,但卻並沒有過於驚訝。很顯然,這位秦國相邦對於鄭朱回國的可能性是有所預料的。

反正鄭朱這個傢伙的利用價值,在那場擁有諸國使臣參與的宴會之中已經被秦王稷和範睢利用完了,也達到了使得諸國不出兵援救趙國的目的,所以鄭朱走不走都已經是無關緊要的事情了。

今天範睢之所以肯接見鄭朱,最大的原因還是這封寫着範睢有殺身之禍的信,但從邯鄲傳來的某些關於鄭朱可能會回國的風聲也同樣是原因之一。

範睢也想趁這個機會看看能不能從鄭朱嘴裡套出點什麼東西。

шшш ◆TTkan ◆C〇

鄭朱笑道:“應侯想必定欲得知,朱信上之言究竟何意。”

範睢又是一聲冷哼,道:“正要請教。”

作爲秦朝的相邦,範睢極得秦王稷的信任,在秦國可以說是權傾朝野,除了秦王稷之外一手遮天的存在。

當年範睢剛當上秦相的時候就幹過逼魏國使者須賈當衆吃馬匹草料的事情,如果今天這鄭朱說不出個一二三四,範睢不介意讓鄭朱也嚐嚐草料的味道,然後再把鄭朱趕出咸陽。

鄭朱又是一笑,看上去對於範睢的威脅並不放在心上,而是施施然開口道:“敢問應侯,武安君今在何處?”

武安君,這是一個在戰國時期並不少見的封號,比如說大名鼎鼎的蘇秦就被趙肅侯封過武安君之位。

但鄭朱此刻既然是位於秦國,面對的又是秦相範睢,所以鄭朱口中的這個武安君顯然指的就是那一位更出名,更爲後世所知的秦國武安君,這個人當然就是——

“人屠”白起!

第九十六章 夜襲第八百六十九章 黃歇的決定第一百九十章 邯鄲學宮?寡人看行!第七百六十三章 候與蔡澤第十二章 說田單第七百六十一章 荊軻的機會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李牧果然只是個武人而已!第一百一十一章 入宮求見第二百零六章 讓寡人放了高基其實也不是不行,但有兩個條件第六百六十一章 入宮求情第七百三十八章 這酒有毒!第九百四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八百一十章 進軍燕國 第三章第九百四十一章 破臨淄第四百五十二章 面見段乾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九百八十章 出乎意料第八百三十四章 我們就是來送死的第八百九十五章 秦國人的爭執第六百四十一章 楚將亡,秦救乎第七百八十八章 勝利第七百九十章 如何割肉也是一門技術活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擊第三百五十八章 河東郡分田第二百二十章 秦王稷的希望來了第二百七十章 唯強者方可自保也!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代又雙叒叕來到了臨淄第五百八十章 四個消息第六百六十六章 甘泉宮之戰第八百九十三章 五百主何華第五百七十三章 想佔寡人的便宜第五百八十九章 破城門第三百五十四章 燕後到來第七百三十二章 能夠挽救局面的機會?第五百零六章 旗鼓相當的接觸戰第一千零一十章 爾虞我詐第七百七十二章 王駕親征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錘定音的李牧第九百九十七章 秦國的落幕第五百九十六章 選擇目標第三百八十九章 關中還是崤函?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優留的決定第七百七十一章 六國想要決戰?第八百一十一章 澹林部第七十六章 一郡換一國第十七章 馬具第三百九十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七十一章 基本來說,這樣打的話魏無忌必敗無疑第八百四十章 我也是當過大王的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困守安邑的鄭安平第五百四十三章 廉頗的小心思第七章 趙括第四百零九章 明目張膽的離間第三十三章 監察衛第二百八十七章 意想不到的會師第八百七十一章 博弈第二百二十八章 圍秦救楚?第九百八十六章 蜀道難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匈奴人的重騎兵第六百七十二章 趙勝的賭注第三百八十章 林胡王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國滅第五百二十一章 風流是要付出代價的第四百八十七章 元旦晚宴第八十一章 長平戰火 1第六百一十章 君上救我第二百三十四章 楚國戰爭會議第三百九十九章 荀子論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氏和趙氏第三百一十二章 廉頗覺得這個計劃簡直是太扯淡了第七百八十一章 說齊第八十一章 長平戰火 1第九百八十六章 蜀道難第一千零四十章 死又何妨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匈奴這些年第九百九十六章 趙國、趙政第四百零七章 將軍,趙王一定有詐!第三百五十四章 燕後到來第四百六十一章 澠池之會第二百三十五章 魏王圉對趙丹的仇恨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匈奴內訌? 第二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侯贏獻計第四百一十一章 君上,不如……第四百七十一章 沙丘宮密會第一百七十章 諸將,吾大秦鐵軍的雪恥之路,便由此而始!第八百八十六章 請收李牧之權第六百四十四章 荀況贈計第四百四十三章 魏王圉何德何能,和大王相提並論?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代又雙叒叕來到了臨淄第十四章 武安君何在第六百五十一章 心態轉變的韓王然第二百二十二章 韓王然的糾結第二百三十章 亂賊臣子,且靜候大王處置罷第七百四十五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五百六十六章 下輩子,莫信男人 第二章第五百四十七章 目標——關中!第九百零八章 寡人覺得趁火打劫是一個好習慣第五百四十二章 蔡澤使燕第一百八十七章 爲什麼是荀子?
第九十六章 夜襲第八百六十九章 黃歇的決定第一百九十章 邯鄲學宮?寡人看行!第七百六十三章 候與蔡澤第十二章 說田單第七百六十一章 荊軻的機會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李牧果然只是個武人而已!第一百一十一章 入宮求見第二百零六章 讓寡人放了高基其實也不是不行,但有兩個條件第六百六十一章 入宮求情第七百三十八章 這酒有毒!第九百四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八百一十章 進軍燕國 第三章第九百四十一章 破臨淄第四百五十二章 面見段乾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九百八十章 出乎意料第八百三十四章 我們就是來送死的第八百九十五章 秦國人的爭執第六百四十一章 楚將亡,秦救乎第七百八十八章 勝利第七百九十章 如何割肉也是一門技術活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擊第三百五十八章 河東郡分田第二百二十章 秦王稷的希望來了第二百七十章 唯強者方可自保也!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代又雙叒叕來到了臨淄第五百八十章 四個消息第六百六十六章 甘泉宮之戰第八百九十三章 五百主何華第五百七十三章 想佔寡人的便宜第五百八十九章 破城門第三百五十四章 燕後到來第七百三十二章 能夠挽救局面的機會?第五百零六章 旗鼓相當的接觸戰第一千零一十章 爾虞我詐第七百七十二章 王駕親征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錘定音的李牧第九百九十七章 秦國的落幕第五百九十六章 選擇目標第三百八十九章 關中還是崤函?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優留的決定第七百七十一章 六國想要決戰?第八百一十一章 澹林部第七十六章 一郡換一國第十七章 馬具第三百九十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七十一章 基本來說,這樣打的話魏無忌必敗無疑第八百四十章 我也是當過大王的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困守安邑的鄭安平第五百四十三章 廉頗的小心思第七章 趙括第四百零九章 明目張膽的離間第三十三章 監察衛第二百八十七章 意想不到的會師第八百七十一章 博弈第二百二十八章 圍秦救楚?第九百八十六章 蜀道難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匈奴人的重騎兵第六百七十二章 趙勝的賭注第三百八十章 林胡王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國滅第五百二十一章 風流是要付出代價的第四百八十七章 元旦晚宴第八十一章 長平戰火 1第六百一十章 君上救我第二百三十四章 楚國戰爭會議第三百九十九章 荀子論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氏和趙氏第三百一十二章 廉頗覺得這個計劃簡直是太扯淡了第七百八十一章 說齊第八十一章 長平戰火 1第九百八十六章 蜀道難第一千零四十章 死又何妨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匈奴這些年第九百九十六章 趙國、趙政第四百零七章 將軍,趙王一定有詐!第三百五十四章 燕後到來第四百六十一章 澠池之會第二百三十五章 魏王圉對趙丹的仇恨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匈奴內訌? 第二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侯贏獻計第四百一十一章 君上,不如……第四百七十一章 沙丘宮密會第一百七十章 諸將,吾大秦鐵軍的雪恥之路,便由此而始!第八百八十六章 請收李牧之權第六百四十四章 荀況贈計第四百四十三章 魏王圉何德何能,和大王相提並論?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代又雙叒叕來到了臨淄第十四章 武安君何在第六百五十一章 心態轉變的韓王然第二百二十二章 韓王然的糾結第二百三十章 亂賊臣子,且靜候大王處置罷第七百四十五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五百六十六章 下輩子,莫信男人 第二章第五百四十七章 目標——關中!第九百零八章 寡人覺得趁火打劫是一個好習慣第五百四十二章 蔡澤使燕第一百八十七章 爲什麼是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