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暗潮涌動

在作出了決定之後,燕太后就一言不發的站了起來,離開了這座大殿之中。

在衆多宮人的簇擁下,燕太后很快來到了一座宮殿之中。

在這座宮殿之中,正在傳出一陣有板有眼的讀書聲。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天王使叔服來會葬。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天王使毛伯來錫公命。晉侯伐衛。叔孫得臣如京師。衛人伐晉。秋,公孫敖會晉侯於戚。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弒其君頵。公孫敖如齊”

太后的腳步微微一頓,隨後走入了大殿之中。

在大殿之中有一張桌案,桌案之後一名年紀大約七八歲、身着一身華貴衣裳的幼童正坐其上,正捧着面前的一份簡牘在大聲的唸誦着,神態十分的專注。

燕太后的腳步聲驚動了這男童,男童擡起頭來正好看到了燕太后,隨後小臉上露出了十分歡喜的神情,站了起來規規矩矩的朝着燕太后行了一禮:“見過母后。”

這位小童正是如今燕國的在位國君,燕王軻。

燕太后摸着自己孩子的頭,雖然這個孩子並非她所親生,但是無論是從禮法還是從內心的認同來說,她早就把這個孩子視若己出,甚至可以說是她生命之中最爲重要的男人。

這讓燕太后突然又想起了自己遠在邯鄲的那位親兄弟。

想當年,趙丹在剛剛繼位的時候,趙國爲了穩住燕國和齊國以應對秦國的攻勢,不惜將她嫁給了燕王,同時又將另外一個弟弟長安君送去了齊國作爲人質。

由此趙國得到了齊燕兩國的鼎力支持,這才得以擊退秦國的挑釁,讓趙丹在繼位初期穩住了局面。

僅僅不過十幾年過去,如今的趙丹已經是威震天下,當年的秦國也早就已經被他和強大的趙國踩在了腳下。

只是啊,在他爲趙國的千秋大計而南征北戰,掠奪各國土地的時候,又可曾經想過遠在千里之外的武陽城之中,他的同胞姐妹一直因爲趙國的利益所導致的這樁政治婚姻而身處在無邊的痛苦之中呢?

一想到這裡,燕太后的心中就不由得慢慢的生出了滿滿的怨氣。

“母后,母后?”一聲聲呼喚將燕太后的思緒喚了回來,她這才發現自己的兒子正在擔憂的看着自己:“母后沒事吧?”

燕太后輕輕的嘆了一口氣,道:“母后沒事,只是突然想起了一些事情罷了。”

小燕王眨着眼睛,突然說道:“母后,是因爲舅舅攻伐我們燕國的事情嗎?”

燕太后心中微微一驚,隨後用嚴厲的目光注視着周圍隨侍着小燕王的宮人,鳳目之中殺機四溢。

“是誰在大王的面前亂嚼舌根子的?”

燕太后這一發火,整座大殿之中立刻就嘩啦啦的跪倒了一片。

小燕王拉着燕太后的袖子,求情道:“母后,不是他們說的,是寡人無意中聽到的,母后不要怪罪他們。”

燕太后看着懷中小人兒那懇求的眼神,一顆心早就已經融化了,原本的怒氣也被拋到了九霄雲後,冷聲道:“也就是大王仁慈,都滾出去,全部去外面領二十棍子!”

片刻之後,一陣陣的痛呼之聲就在大殿之外響起。

燕太后拉着小燕王坐了下來,鄭重其事的對着小燕王說道:“大王乃是一國之君,切不可被這些下人們給誤導了。縱觀當今之世,諸國征伐乃是常態,縱然是姻親之國亦不能免。而且昌國君如今已經率軍去抵禦趙軍攻勢了,不日趙軍便將退軍,大王毋須憂慮也。”

小燕王聽到了這番話之後才放下心來,但過了一會又道:“母后,既然趙王乃是寡人的舅舅,那麼爲何燕趙兩國不能夠盡心協力,攜手共抗強敵呢?”

燕太后楞了一下,然後嘆道:“大王有所不知,如今之趙國乃是當世第一強國,即便是燕國要共抗強敵,也只能夠結好其他諸國共抗趙國纔是啊。”

小燕王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突然道:“母后看上去很累,不如先回去休息一下吧。請母后放心,等到寡人以後長大了,母后就不用操心國事,也不會這麼累了。”

燕太后的眼睛猛然一熱,心中一股暖流劃過,於此相伴的還有幾分黯然。

多好的孩子啊,如果能夠長大的話,將來肯定是一個十分有爲、註定會史書留名的大王。

可是真的還有時間能夠讓他平安長大,直到執掌這個國家的時候嗎?

燕太后並不知道的是,不想讓這位小燕王執掌國家的並非只有來勢洶洶的趙國人,還有許多此時此刻就在薊都之中,甚至剛剛還參加了那一次朝會的燕國人。

還是那間密室,蔡鳥目露兇光,惡狠狠的對着面前的幾名同僚說道:“經過今天的朝會,想必諸位都已經看出來了吧?太后根本就只信任樂間,無論是任何事情都只顧着樂間的感受,就連這樣的大事也要詢問樂間才能夠做出決定!難道這偌大的燕國除了他樂間之外,就已經找不到哪怕是一個能夠爲大王分憂的人不成?”

蔡鳥的這番話一說出來,其他的幾名燕國大臣們不免神情也是有些複雜。

片刻之後,有人低聲道:“反正都已經下定決心投誠趙王了,這燕後是否信任樂間,又與吾等何干?

又有人問道:“蔡卿,和趙國人的接觸如何了?”

蔡鳥嘿了一聲,低聲道:“趙國人的要求很簡單,如果能夠幫助趙軍拿下薊都的話,那麼大傢伙都能夠算得上是有功之臣,如果不能夠拿下薊都,那麼就自求多福吧。”

當即就有人怒道:“趙國也未免欺人太甚了,難道說吾等不能夠幫助他們拿下薊都,就不能算投誠?”

幾名燕國大臣們的心中都不舒服,這歷來投敵的話那都是高官厚祿什麼的許諾一大堆,結果這一次投誠趙國倒好,高官厚祿還沒有呢,要求倒還挺高的。

這薊都乃是燕國經營了幾百年的首都,就算是現在也有着三萬精銳在此地坐鎮,豈是能夠輕易攻破的?

蔡鳥嘆了一口氣,道:“這是要投名狀啊,汝也要知道如今的趙國乃是天下第一強國,就算沒有吾等的幫助,拿下薊都也不過是多浪費一些時間罷了。”

有人還不服氣:“多浪費一些時間,說不定就會讓戰局產生逆轉!難道趙王就如此自信不成?”

蔡鳥聳了聳肩膀,道:“就連去歲的六國伐趙都被挫敗了,汝倒是說說現在趙王還有什麼好擔心的,難道他還擔心五國伐趙不成?”

蔡鳥此言一出,衆人頓時默然。

去年六國氣勢洶洶的一同伐趙都被趙國打得落花流水,誰都知道就算真的再有五國伐趙,那也不可能撼動趙國了。

蔡鳥見衆人都不說話,這才道:“諸位,形勢比人強啊,如今的趙國有恃無恐,吾等若是不能夠做出一番功績來的話,恐怕到時候趙軍破城之日就真的要和其他人一樣當了階下囚了。諸位每一個人的家族都在燕國之中有着不小利益罷?若是到時候整個家族因此而被趙國人連根拔起,那損失就真的大了!”

蔡鳥的這句話顯然命中了這些大臣們的軟肋,事實上這些大臣們之所以願意投誠趙國,主要也就是希望能夠藉着投降來保證自己家族在燕國之中的利益罷了,這是他們的命門和死穴。

好一會之後,纔有人十分艱難的說道:“蔡卿汝又不是不知道,薊都城高牆厚易守難攻,吾等之中又沒有哪怕是一個掌握軍權之人,就算有心想要幫助趙國破城,那麼也無計可施啊。”

蔡鳥皺了皺眉頭,顯然他自己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但還是說道:“不管怎麼說,大家還是得商議出一個章程纔是。”

還別說,在這羣燕國大臣們搜腸刮肚的思索之下,還真就想出了幾個點子。

“既然如今薊都之中還有數萬精銳,那麼不妨提議太后派兵出戰,只要太后敢派兵出戰,那麼燕軍必敗無疑!”

“但是這樣一來,根本顯不出吾等的用處!不如這樣,吾等幾個府上都有數百門客,加起來也有三四千人了,到時候在夜裡集合突然攻擊北門,只要打開北門就是大功告成!”

“此計太過兇險!以吾看,不如多多串聯其他大臣,反正等到趙國大軍圍城的時候,肯定有不少人心中惶恐,到時候把他們拉攏過來便是!”

最終蔡鳥拍板作出了決定:“吾等先暗中串聯一些可靠之人,然後想辦法勸太后調兵出戰,如果太后不準,那麼等到李牧圍城時吾等再突然起事,和李牧來一個裡應外合!諸位,將來趙國滅燕之後吾等是否還能夠有榮華富貴,便全部在此一舉了,還請諸位小心行事,莫要走漏了風聲!”

夜色漸深,幾輛不起眼的馬車悄悄的駛出了蔡鳥的府邸,漸漸遠去了。

一名更夫敲着梆子路過,噹噹的聲音打破了寂靜,隨後又慢慢的在黑夜之中消逝。

第四百八十八章 魏無忌的“豔遇”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難的齊國君臣第五十八章 解決之道第七百六十九章 猝不及防的呂不韋第二十四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1第六百零一章 呂不韋的勝利第九百五十八章 呂不韋的“妙計”第三百八十一章 李牧入河套第二百七十七章 燕國、李斯、韓非第八百二十四章 逃亡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當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詭異的上計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國親趙派的威風第七百三十章 魏國的條件第四百一十一章 君上,不如……第七百八十八章 勝利第八百零九章 觀望的各國第六百六十九章 論功行賞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龐煖的奇兵第四百四十章 華生,你發現了盲點!第一百九十三章 以武安君爲將?第六百八十三 魏王圉的立場很堅定第五十二章 第二次會議 2第四百四十九章 鳴金,收兵!第五百四十四章 楚王的怒火和秦王的擔憂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趙國使者來到了郢都第五百九十三章 墨家緣何至此啊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叛賊第八百六十一章 寡人的命苦啊!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后的好主意第四十一章 虞信使楚 2第六百一十七章 棋差一招第一千零四十章 死又何妨第八百八十七章 李牧的孤兒營之旅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第六百六十九章 論功行賞第七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五百七十二章 夏日會議第三十五章 魏無忌的苦衷第七十三章 秦王稷的怒火第六百九十二章 鬱悶的劇辛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勝負分第七百五十六章 燕國的顧慮第四百二十章 神奇的李牧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入王宮第五百八十章 四個消息第四百一十七章 蔡澤罷相第七百五十二章 趙國人心懷鬼胎?第二百七十二章 挑不出毛病?第七百三十二章 能夠挽救局面的機會?第四百六十九章 逃亡的白羊王第三百九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張第五百二十八章 義渠勝第九百六十章 司馬信第二百三十二章 樓昌的自我辯解第四十六章 外交的重要性第二百五十八章 差之毫釐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現在蒙驁身邊的神秘人第六百八十九章 戰爭準備第九百四十八章 呂不韋的大麻煩第四十九章 咸陽宮議 1第八百九十三章 五百主何華第七百四十三章 鄭朱使韓第一百三十章 殺人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人要建國?第六百五十一章 心態轉變的韓王然第四百四十五章 秦王稷之死第七十四章 固執的範睢第二百一十五章 匈奴人來了第七百五十一章 陶邑亂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氏和趙氏第五百二十九章 墨家靈子第三百七十九章 選哪裡作爲攻擊方向?第九十章 韓王然第一百七十九章 論收小弟對趙國的重要性第三百一十四章 難道要寡人坐視趙國攻下河東郡不成?第十八章 蘇代使齊 1第九百五十一章 伐秦還是滅楚第八百六十章 偃旗息鼓第九百五十一章 伐秦還是滅楚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結局第八百六十二章 各自着急第一百四十八章 自信滿滿的司馬梗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王,恕廉頗難以從命第五十九章 樓昌的提議第五十五章 信陵君說魏王 1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李牧果然只是個武人而已!第七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風雨飄搖的吳城第四百六十四章 靳黈和馮亭的爭吵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擊第三百零五章 趙國的使者來到了陶邑城外第九十五章 秦銳士第九百四十六章 啥時候纔能有蒸汽機啊第二百七十六章 掌控大局第五十三章 龍陽君說魏王第七百三十四章 驚天謀劃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丹的小心機第二十三章 打秋風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氏和趙氏
第四百八十八章 魏無忌的“豔遇”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難的齊國君臣第五十八章 解決之道第七百六十九章 猝不及防的呂不韋第二十四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1第六百零一章 呂不韋的勝利第九百五十八章 呂不韋的“妙計”第三百八十一章 李牧入河套第二百七十七章 燕國、李斯、韓非第八百二十四章 逃亡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當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詭異的上計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國親趙派的威風第七百三十章 魏國的條件第四百一十一章 君上,不如……第七百八十八章 勝利第八百零九章 觀望的各國第六百六十九章 論功行賞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龐煖的奇兵第四百四十章 華生,你發現了盲點!第一百九十三章 以武安君爲將?第六百八十三 魏王圉的立場很堅定第五十二章 第二次會議 2第四百四十九章 鳴金,收兵!第五百四十四章 楚王的怒火和秦王的擔憂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趙國使者來到了郢都第五百九十三章 墨家緣何至此啊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叛賊第八百六十一章 寡人的命苦啊!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后的好主意第四十一章 虞信使楚 2第六百一十七章 棋差一招第一千零四十章 死又何妨第八百八十七章 李牧的孤兒營之旅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第六百六十九章 論功行賞第七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五百七十二章 夏日會議第三十五章 魏無忌的苦衷第七十三章 秦王稷的怒火第六百九十二章 鬱悶的劇辛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勝負分第七百五十六章 燕國的顧慮第四百二十章 神奇的李牧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入王宮第五百八十章 四個消息第四百一十七章 蔡澤罷相第七百五十二章 趙國人心懷鬼胎?第二百七十二章 挑不出毛病?第七百三十二章 能夠挽救局面的機會?第四百六十九章 逃亡的白羊王第三百九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張第五百二十八章 義渠勝第九百六十章 司馬信第二百三十二章 樓昌的自我辯解第四十六章 外交的重要性第二百五十八章 差之毫釐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現在蒙驁身邊的神秘人第六百八十九章 戰爭準備第九百四十八章 呂不韋的大麻煩第四十九章 咸陽宮議 1第八百九十三章 五百主何華第七百四十三章 鄭朱使韓第一百三十章 殺人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人要建國?第六百五十一章 心態轉變的韓王然第四百四十五章 秦王稷之死第七十四章 固執的範睢第二百一十五章 匈奴人來了第七百五十一章 陶邑亂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氏和趙氏第五百二十九章 墨家靈子第三百七十九章 選哪裡作爲攻擊方向?第九十章 韓王然第一百七十九章 論收小弟對趙國的重要性第三百一十四章 難道要寡人坐視趙國攻下河東郡不成?第十八章 蘇代使齊 1第九百五十一章 伐秦還是滅楚第八百六十章 偃旗息鼓第九百五十一章 伐秦還是滅楚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結局第八百六十二章 各自着急第一百四十八章 自信滿滿的司馬梗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王,恕廉頗難以從命第五十九章 樓昌的提議第五十五章 信陵君說魏王 1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李牧果然只是個武人而已!第七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風雨飄搖的吳城第四百六十四章 靳黈和馮亭的爭吵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擊第三百零五章 趙國的使者來到了陶邑城外第九十五章 秦銳士第九百四十六章 啥時候纔能有蒸汽機啊第二百七十六章 掌控大局第五十三章 龍陽君說魏王第七百三十四章 驚天謀劃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丹的小心機第二十三章 打秋風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氏和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