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秦國春祭(下)

從渭河邊回到王城之後,也就開始春祭的下半部份,其實這時的內容,己經和春祭沒有什麼關係了。(。純文字)而且這一部份的內容是在王城內的宗廟進行,把百姓都隔絕在外,不過秦王政後宮的嬪妃,還有其他的女兒,也都可以參加這裡的祭祀。

秦國的宗廟在王城的左側,佔地十分廣大,比王宮只略小一點,而且以青灰色調爲主,在宗廟大殿位中軸線的位置,其他的建築也以大殿爲中心,向兩側擴展,規模宏大、氣氛莊嚴。

這時在宗廟裡己經佈滿了秦軍的士兵,齊聲高唱着【無衣】之曲,在慷慨激昂的歌聲中,秦王政帶領着自己的後宮嬪妃、宗室、文武官員走進宗廟,進入到宗廟大殿,而宗廟大殿的神臺正中,供奉着是天帝的神位,而緊挨着天帝的神位,就是秦人的始祖大業。因爲大業的母親,是上古天帝之一的顓頊帝,因此秦人也有資格自稱是天帝之孑,也就是天子,那麼秦代周,也就有了合法性。

在大業以下,是大費、大廉、大駱、非孑等歷代贏氏的先祖,然後是莊公、襄公、文公、穆公、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等秦國的歷代先王神位,密密的排了有近百個神位。

而在神位前方的祭臺上,並排放立着八隻近一人高,呈青灰色的八座三足大鼎,鼎形莊嚴凝重,而且鼎身上刻滿了曰月龍鳳山川鳥獸星辰雲雷水澤草木等等花紋,雕刻精美、細緻,象徵着天地萬物盡在其中,極居氣勢,讓人不由自由的生出敬畏的感覺來。

這八座三足大鼎就是著名的九鼎,是過去周朝王室代代相傳的傳國至寶,也是周天子鎮懾天下的神器。

傳說上古聖王大禹治水有功,天下歸心,因此舜帝將天子之位禪讓給大禹,而各方諸候進貢各地的銅礦,費千萬人之力,才鑄造了九座青銅寶鼎,代表天下的冀、兗、青、徐、揚、荊、豫、樑、雍九州,獻給大禹,像徵着諸候們向大禹臣服。

而大禹接任了天孑之位以後,就用這九座青銅寶鼎來裝盛九州諸候進貢的貢品,向天帝祭祀,表示他的權力來自天帝,是代表天帝統治人間,並且可以永遠受到天帝的庇佑。因此九鼎就成爲人間君王的至寶,有了九鼎,君王就可以和天帝溝通感應,並且得到天帝的認可和庇護,國運昌盛,王位永固。

大禹死後,其子夏啓就憑藉九座青銅寶鼎的神威,改禪讓製爲傳襲制,並且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朝。

夏朝滅亡,商朝建立之後,定都於殷後,將九鼎遷移至此,成爲商朝的傳國之寶。而周武王伐紂滅商後,周朝又得到了這九座青銅寶鼎。周成王即位後,周公旦營造洛邑,將九鼎遷至該城,並請成王親自主持祭禮,將九鼎安放在洛邑的太廟之中,從此以後,九鼎就爲周室所有,仍然是做爲祭祀用的盛器,諸候向周天子進貢的貢品,按照地域裝在九鼎中,向天帝祭獻。

而自從周平王東遷之後,周室衰弱,於是強大的諸侯對九鼎便產生了覬覦之心。在周定王時期,楚國強大,楚莊王以攻擊陸渾之戎爲名,率軍逼近洛邑的郊外,周定王被迫派遣大夫王孫滿勞軍,而楚莊王在接待王孫滿時,向他詢問九鼎後小大輕重,雖然被王孫滿以“鼎之輕重,諸候不可相問”駁回,但這也表明,諸候們己經開始有了滅周之心。

後來楚靈王、秦武王、楚頃襄王、齊湣王等諸候也有動心爭奪九鼎,而周朝周旋在各大國之間,費盡心機,利用各大國互相牽制,竭立的保住九鼎。

其中最危險的一次是在前307年,秦武王派樗裡疾率領百輛戰車先到達周都洛邑,周赧王派遣士兵列隊迎接,秦武王入城參觀九鼎,和力士孟賁比試舉鼎,結果失手落鼎,折斷脛骨而死。秦軍以爲觸怒天帝,因此不敢再動九鼎,周室總算是免強保住了九鼎不失。

但到了秦昭襄王時期,秦國一超獨霸的局面已經形成,周室也終於無力迴天了,公元前256年,秦國出兵進攻周室,周赧王姬延不敵秦軍,只得獻城投降,並將九鼎獻於秦國。秦軍將九鼎帶回咸陽,那知在渡過泗水時,代表豫州的那隻寶鼎竟落入河中不見,雖然秦軍派人下河打勞,也一無所獲,因此被秦軍帶回咸陽的,只有這八隻寶鼎。

不過即使是隻得到了八隻寶鼎,但秦昭襄王仍然十分高興,將這八隻寶鼎放置在秦國淤宗廟中,也是做爲祭祀用的盛器,然後經由孝文王、莊襄王,一直傳到了秦王政的手裡。

這時在這八座寶鼎中,裝滿了向天帝和秦國曆代先祖、先王祭獻的貢品。秦王政首先恭恭敬敬跪在神臺前,連拜了九拜,然後向天帝和秦國曆代先祖、先王宣該祭文,表示自已滅趙的功績,並且向供臺上獻上了幾件從趙國王宮裡蒐羅出來的寶物,其中有趙王的王冠,青銅劍,大印等等,還有趙國的傳國之寶,和氏壁。

隨後嬪妃、宗室、文武官員們也都依次向神位跪拜行禮,秦王政這纔開始封賞這次滅趙之戰的有功將士。

首先受封的是這一次攻趙的秦軍主將王剪,雖然這一次滅趙之戰,秦軍的損失也非常重大,而且差一點就被趙軍擊敗,但畢竟最終還是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王剪做爲全軍的主將,自然是功不可沒。

而且從戰事發展的進程來看,王剪的指揮基本也沒有什麼失誤,之所以處處被動,主要的原因就足趙軍的主將是李牧,這幾十年以來,能夠和李牧打成這個樣孑的將軍,王剪還是第一個,另一方面,如果不是他在井陘拖住李牧,楊端和也不可能那麼容易就攻破漳水,佔領邯鄲,因此秦軍最終轉敗爲勝,王剪的作用也確實不容低估的。

秦王政加封王剪爲上將軍,爵位晉升爲大庶長,食邑增加兩千戶,賜黃金百鎰。上將軍是秦國最高的武將官職,並不常設,只而能被封爲上將軍,無一不是爲秦國立下特大功勞的武將,如爲秦國攻取巴蜀的名將司馬錯,取得長平之戰勝利的白起。因此王剪受封爲上將軍,也就能夠和這些名將並列。

大庶長是商鞅變法之後設立的爵位,名列二十級爵位中的第十八級,僅次於關內使、徹候,相當於列國的上卿之位,己經可以有資格獲得封地了。

第二位受封的就是韓騰,他被封爲大將軍,爵位少上造,賜食邑五千戶,賜黃金二百鎰,並將韓騰部的軍隊賜號南陽軍。

其實誰都清楚,這一次滅趙之戰,功勞最大的並不是王剪,而是韓騰。秦軍在南線突破漳水,攻佔邯鄲,都是韓騰部軍的功勞,而且韓騰又率軍馳援井陘,派人刺殺李牧,又率先攻破趙軍的大寨,可以說如果沒有韓騰,這一次秦國的滅趙之戰,是鐵定失敗的。

因此儘管韓騰由一個地方官員一舉晉升到大將軍,成爲秦國軍方僅次於王剪的將軍,可以自領一軍,獨當一面了,幾乎是連躍數級,但秦國的文武大臣們都不覺得意外,因爲秦國一向是以軍功論獎的。

第三個受封的是楊端和,也被封爲大將,爵位普升爲大上造,加食邑一千戶,賜黃金百鎰。

受封的秩序,其實就體現了功勞的大小,不過韓騰畢竟是外將,而且原來的官職並不高,因此只能排在王剪之後受封。而楊端和能夠在第三位受封,完全就是託了韓騰的福。因爲韓騰入趙參戰後,劃歸爲楊端和部統領,那麼韓騰所立下的功勞,自然也就有楊端和一份。結果不僅第三個受封,而且也被封爲大將軍,爵位還出韓騰高一級。

王剪晉升上將軍,又増加了兩位大將軍,現在秦國一共有三名大將軍,另一個是駐守在趙地的蒙武。這也構成了秦國軍方的最高權力集團,可以參與朝政大事。

接下來是其他的諸將都沒有晉升官職,畢竟這一次秦軍也只是慘勝,諸將也都沒有立什麼大的功勞,只是反打嬴了,當然人人都有功,只是還不足以晉升官職,不過秦王政還是依據諸將的表現,將他們的爵位分別晉升了一到二級,又増加了不等的食邑數量和黃金,而凡是參戰的秦軍士兵,爵位也都可以晉升一級,沒有爵位的,則賜一級公士爵位。

而韓騰部下的諸將,也都有不少人獲得了封賞晉爵,成爲這一次封賞的最大贏家。

當然,中下級官兵的封賞,不會在宗廟進行,這裡只封賞主要的將領。而封賞完將領之後,秦王政又當衆宣佈,賜荷華封號弄玉公主,並代替自己,主持日常的祭祀。

弄玉原是秦穆公的小女兒的名字,生得姿容無雙,聰穎絕倫,善於吹笙,嫁給蕭史爲妻,在華山定居,蕭史善能吹簫,夫妻合奏,能夠能夠感天動地,使百獸馴服,百鳥合聲。後來夫妻合奏的樂曲競然引得兩條青龍下界,兩人同乘青龍上天,後來秦穆公爲記念女兒,在太華山爲他們夫妻建廟,封蕭史爲太華山神使,弄玉爲太華山神女。

因此秦王政將弄玉做爲荷華的封號,意思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第274章 告辭第391章 渡河之戰(一)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29章 災民(下)第532章 辭行(下)第778章 家宴(三)第645章 匈奴來襲(下)第138章 護身符第814章 微服私訪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733章 進攻受阻(一)第238章 迎戰匈奴軍四第902章 長街之戰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第696章 不速之客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867章 邯鄲之變(四)第50章 意外第517章 九鼎之秘(上)第635章 代郡新政第837章 各有算計(四)第931章 定都(三)第572章 秦軍反擊(二)第863章 漢秦結盟(三)第58章 坦白身世第298章 問難上第102章 趙秦首戰(一)第942章 歷史的真像第822章 行刺(四)第763章 荷華的推論第312章 拉近關係第561章 會戰(三)第381章 聯軍作戰(上)第760章 議取遼東第634章 三國合縱(五)第164章 攻取代郡(二)第241章 突擊匈奴營地下第20章 ,遙山(下)第520章 扶蘇探見(下)第782章 燕國亡滅第721章 墨家(二)第76章 李牧的行動第53章 苦戰(中)第711章 再次出擊(三)第201章 半渡而擊(上)第226章 暴利第493章 閱軍(八)第783章 遷都第300章 再見荊柯第943章 歷史的真像(下)第28章 災民(上)第386章 滎口攻防戰(一)第956章 對陣蚩尤(下)第48章 劫持(下)第四章 第738章 進攻受阻(六)第700章 水心月的秘密(上)第190章 造紙術第282章 出使齊國(二)第35章 宴間比武(上)第603章 突襲薊京(六)第543章 迴歸代郡第650章 遊說匈奴(一)第40章 公子扶蘇第301章 商鋪第860章 潛入邯鄲(三)第333章 襲擊(上)第118章 突襲仇由(下)第738章 進攻受阻(六)第55章 夢境第230章 移民第700章 水心月的秘密(上)第560章 會戰(二)第294章 佈置第871章 重整旗鼓(二)第730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三)第954章 進入九黎族尋書*吧第440章 大梁攻防(十一)第398章 魏國的變故一第678章 初戰白靈族第510章 接頭第793章 宮中安排第41章 震盪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883章 招降秦軍(一)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286章 替人擋槍第436章 大梁攻防(七)第786章 合縱連橫(二)第798章 稱王典禮(上)第288章 固守待援(二)第460章 術治之敗(上)第458章 秦宮決斷(上)第110章 大局第155章 密議第497章 潛入咸陽(二)第910章 對策(上)第492章 閱軍(七)第821章 行刺(三)第87章 閨房春色
第274章 告辭第391章 渡河之戰(一)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29章 災民(下)第532章 辭行(下)第778章 家宴(三)第645章 匈奴來襲(下)第138章 護身符第814章 微服私訪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733章 進攻受阻(一)第238章 迎戰匈奴軍四第902章 長街之戰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第696章 不速之客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867章 邯鄲之變(四)第50章 意外第517章 九鼎之秘(上)第635章 代郡新政第837章 各有算計(四)第931章 定都(三)第572章 秦軍反擊(二)第863章 漢秦結盟(三)第58章 坦白身世第298章 問難上第102章 趙秦首戰(一)第942章 歷史的真像第822章 行刺(四)第763章 荷華的推論第312章 拉近關係第561章 會戰(三)第381章 聯軍作戰(上)第760章 議取遼東第634章 三國合縱(五)第164章 攻取代郡(二)第241章 突擊匈奴營地下第20章 ,遙山(下)第520章 扶蘇探見(下)第782章 燕國亡滅第721章 墨家(二)第76章 李牧的行動第53章 苦戰(中)第711章 再次出擊(三)第201章 半渡而擊(上)第226章 暴利第493章 閱軍(八)第783章 遷都第300章 再見荊柯第943章 歷史的真像(下)第28章 災民(上)第386章 滎口攻防戰(一)第956章 對陣蚩尤(下)第48章 劫持(下)第四章 第738章 進攻受阻(六)第700章 水心月的秘密(上)第190章 造紙術第282章 出使齊國(二)第35章 宴間比武(上)第603章 突襲薊京(六)第543章 迴歸代郡第650章 遊說匈奴(一)第40章 公子扶蘇第301章 商鋪第860章 潛入邯鄲(三)第333章 襲擊(上)第118章 突襲仇由(下)第738章 進攻受阻(六)第55章 夢境第230章 移民第700章 水心月的秘密(上)第560章 會戰(二)第294章 佈置第871章 重整旗鼓(二)第730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三)第954章 進入九黎族尋書*吧第440章 大梁攻防(十一)第398章 魏國的變故一第678章 初戰白靈族第510章 接頭第793章 宮中安排第41章 震盪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883章 招降秦軍(一)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286章 替人擋槍第436章 大梁攻防(七)第786章 合縱連橫(二)第798章 稱王典禮(上)第288章 固守待援(二)第460章 術治之敗(上)第458章 秦宮決斷(上)第110章 大局第155章 密議第497章 潛入咸陽(二)第910章 對策(上)第492章 閱軍(七)第821章 行刺(三)第87章 閨房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