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飛龍山在哈其鎮東北方三十里,路不遠,沙龍不時向越天打聽雷霆的情況,快到飛龍山的山口,突然一陣梆鼓之聲,就聽有人喊到“站住,不耍在往前,否則開弓放箭了。”說話間三十餘人擋住了沙龍與越天等人。

越天見狀敢緊上前一抱拳道:“各位兄弟辛苦,趕問可是雷霆大哥的兄弟嗎?”,爲首一青面漢子眼睛在越天身上掃了掃,後又看越天身後的沙龍及衆人,答道:”正是,各位與雷霆大哥什麼關係。”

越天道:“我是雷霆大哥的表弟,有勞各位給通報一聲,就說是越天及哈其鎮的沙龍將軍前來拜訪。”青面漢子一聽趕忙道:“既是大哥的兄弟,就是自家兄弟,請稍等片刻,我這就稟報大哥。”然後向手下人揮手道:“給兩位準備點水。”

沙龍忙上前道:“不用客氣,有勞這位兄弟了。”青面漢子點頭問山中走去。

沙龍等人等了大約半柱香時間,就見從山裡跑來一隊人,大約有五六十人。爲首的是一名瘦小的漢子,年紀在三十左右,一邊跑一邊喊:“兄弟,爲兄來了,今天有時間來我這裡。”

越天對沙龍道:“這是我表兄雷霆。”二人也趕緊上前,雷霆一見越天,像孩子一樣,淚水在眼中直轉,問道:“閒弟,咱們好幾年沒見,你可好嗎?爲兄有負姑母重託,沒有照顧好你,讓你來我這,你不來,不想做山賊,一個人受苦了吧!”

越天施禮道:“多謝兄長掛念,小弟這幾年還行,現在我投在沙龍將軍帳下,這位就是沙將軍。”雷霆聞言,看着沙龍左一眼,右一眼,對沙龍道:“沙將軍,久仰,久仰,我兄弟能得將軍僻護,真不勝感激。此地非講話之地,請山裡一敘。”說着雷霆做了請的手勢,沙龍趕忙答道:“雷兄客氣,越天乃我異姓手足,今得見雷兄,真三生有幸,雷兄請。”說話間三人同行上山。

到了山裡,沙龍一看,大吃一驚,此處乃一天然山谷,四周是峭壁,進山山口設有一寨門,可爲“一夫把關,萬夫莫入”。

三人到了議事廳分賓主落坐,雷霆吩咐手下人擺酒,酒菜上得很快,盡是山中野味。酒過三巡,雷霆對沙龍道:“不知沙將軍遠道而來,所謂何事。”

沙龍道:“哈其鎮剛剛成立的哈其營,想雷兄己知,今想請雷兄出山,你我兄弟同心協力,共爲百姓進一份力,不知雷兄意下如何?”

雷霆聽完哈哈大笑,道:“沙將軍即如此相請,我本不應相拒,同將軍前去哈其城,但我手下五百多弟兄不明其中之意,還以爲怕哈其營勢大,害怕了,我也要對兄弟們有個解釋。”

“不知雷兄應如何解釋。”沙龍問道。

雷霆沒說話,一揮手,手下人在院中加起鍋來,往鍋中到入數壇油,加柴點燃,只片刻間,鍋中油翻着花兒,一股青煙飄了起來。

雷霆一指油鍋對沙龍道:“沙將軍如誠心相請,就將此杯從油鍋中撈出來。”說着將桌上的酒杯甩手拋進油鍋內。旁邊的越天忽動站起來,對雷霆喊道:“表兄不可如此,沙將軍誠心相請,你卻......。”

“閒弟你不用管。”沙龍攔住越天道。

轉頭對雷霆說道:“雷兄,我沙龍爲民請閒,失一臂有何惜,不過如能將酒杯撈出,望雷兄能遵守前言,隨我下山。”說着向油鍋走去,越天還想阻攔,被沙龍推開,面對滾滾的熱油,沙龍挽起右臂,伸手向油中探去,就在手剛要碰到油時,手臂猛地被人推開,沙龍一看就是一楞。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雷霆,沙龍忙問道:“雷兄這是何意?”

雷霆撩衣跪下,說道:“請沙將軍恕罪,我只想試試沙將軍是否爲民着想,是否有膽量,沒想到沙將軍爲民不惜一臂,我雷霆願隨將軍下山,爲將軍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沙龍忙將雷霆扶起道:“雷兄能加入我哈其營,真民之大幸。”雷霆紅着臉道:“沙將軍我這裡還有一人想投入帳下,不知能否收下。”沙龍道:“如願意共謀大事,當然歡迎不知此位英雄何在?”

雷霆向沙龍推薦一人,沙龍正問時,聽到後堂傳來一陣笑聲,衆人向笑聲處望去,見一人頭髮散披,身穿舊衣,尤如一乞丐,雷霆向沙龍介紹。原來此人叫鐵鑠,爲人常以乞丐裝伴,此次沙龍與越天來飛龍山所遇全是鐵鑠主意。沙龍上前恭身一禮,道:”鐵兄,沙龍有禮,聞鐵兄願共謀大事,在下爲百姓謝了。”鐵鑠還禮道:“沙將軍不治戲耍之罪已感謝,還如此厚待,鐵鑠如何承受,定當盡力,以報將軍知遇之恩。”

衆人皆大喜,雷霆吩咐重新設擺酒宴,席間推杯換盞,鐵鑠向沙龍敬酒,沙龍當下將酒飲下,鐵鑠道:“將軍今兵力尚不足,若要成其大事還缺一事。”

沙龍道:“鐵兄請賜教。”

鐵鑠將沙龍酒倒滿後道:“將軍建哈其城好比人之骨架,屯集糧食是血肉,設騎、弓、步、工、爬山、軍資等各隊如四肢,但眼睛、耳朵、鼻子沒,也就看、聽、聞所以應設鷹眼隊,以探四周之事,爲我軍而用,便於行事,今飛龍山有三百鷹眼隊在外,所以將軍由哈其鎮一來我與雷兄便知道了。”

“對,鐵兄之言極是,另外末將有一事要向將請示。”旁邊的雷霆也說道。

沙龍道:”雷兄請講。”雷霆道:“將軍訓練爬山隊,但哈其鎮四周無山,不便於練習,飛龍山地勢得天獨厚,四周懸崖絕壁,我想與越天在此處練習爬山隊,不知將可否允許。”

沙龍從座位上站起來,走到鐵鑠旁逍:“從哈其營撥二百人與鐵兄補其鷹眼隊。”又轉頭向雷霆與越天道:“將爬山隊調到飛龍山與原雷兄人馬從新編制,由二位帶領在此練兵。”衆人皆是大喜。

沙龍等人在飛龍山呆了一日,返回哈其城,雷霆將山上的事安排好,隨衆人一起回去。

一路無話,衆人到達哈其城後,餘和率衆迎接,沙龍將雷霆、鐵鑠與衆人引見,大夥見不但請來雷霆,還收了鐵鑠,得了這麼人馬,心中無不高興。

衆人到議事廳後,餘和安排好酒宴。席間沙龍將這次前往飛龍山的經過說了一遍,餘和等人均更加佩服雷霆與鐵鑠了。沙龍安排從各隊抽調二百人組成鷹眼隊,由鐵鑠訓練調用。

次日,雷霆、越天帶領爬山隊返回飛龍山訓練。餘和安排衆人對其各隊加緊訓練,備平賊使用。

哈其鎮舉起平賊保家大旗,方原數百里相互傳告,一時間,投來人以有萬餘。

這一日,餘和來見沙龍,沙龍正在觀着艾生所造巨弩,此弩與馬同高,用大樹去枝葉,前面削尖以鐵皮包裹,一排十支,對付騎兵,殺傷極大。

沙龍見後,大喜道:“有此物,賊兵定平。”正這時,餘和來了,沙龍道:“二哥,快來見識此弩。餘和施禮道:“將軍,此弩威力末將以見過,我來有要事商議。”

沙龍見狀道:“我們屋內敘話。”

三人來到屋中,餘和道:“今我軍舉旗,來投之人衆多,眼下哈其城有百姓二萬人,兵士增加到七千餘人。城中甚至擁擠,日久恐生事非。”

沙龍聽後雙眉緊鎖,道:“我也爲此事發愁,我想在哈其城外建一城,但又恐耗費巨多,以至勞民傷財,不知二哥有什麼辦法。”

餘和道:“我到是有一辦法,離此八十里,與南山國邊界的南山谷口,原有駐軍,但因哈其頓國與南山國交好,再加上此地匪盜猖狂,軍隊投入多了,開支過大,少了起了作用,所以己多年己末有守軍,今南山國國王左木貪淫好色,境內也盜賊四起,經常騷擾南山谷口附近百姓,此地土地肥沃,如我軍派人駐此地,修善南山谷口的駐地,興建南山谷關,一則可以養兵養民,二則可以保護附近百姓,三則日後可以進圖南山國。此三利,請將軍三思。”

“好計,這樣請各位到共同商議。”沙龍拍案說道。手下人趕緊向各隊傳令,各隊隊長得令全部來到工兵隊的駐地。餘和將此事說與衆人,衆人皆贊同,最後決定由雲剛、艾生二人帶領一千五百人前去。次日起兵。

第二天,沙龍率衆人爲雲剛、艾生二人送行,沙龍道:“二位兄弟前去,當與當地百姓和睦,且勿騷擾百姓。”

二人齊道:“末將記下了。”

沙龍聽後點頭,舉起手中酒杯向三軍敬酒。正這時,遠處飛來一匹快馬,到了近前,來人翻身下馬來到鐵鑠身邊耳語幾句,鐵鑠聽後臉色大變,急忙來到沙龍與餘和身旁,低聲道:“稟將軍、軍師,方纔鷹眼傳信,成山賊兵聽聞我軍舉旗平盡哈其附近之賊,不想坐以待斃,糾集周邊各處賊兵三萬餘人,三日後向哈其城進發,請將軍定奪。”

餘和聽後道:“去往南山谷口的事,不能停,恐對軍心有影響,將軍傳令出發。賊兵之事,我們回去再做商議。”

沙龍聽後點頭,傳令讓起兵。雲剛、艾生帶隊走後。衆人回到議事廳,沙龍道:“賊兵將至,各位有何對策。餘和起身道:“今賊兵是我軍數倍,我軍除艾生帶走的人,現在哈其城可用四千五百人,要想勝必先挫其銳氣,給敵軍迎頭一擊,哈其城東北六十里有一山谷,名日月谷,敵軍要攻哈其城必走此谷,此處兩側山高險陡,用爬山隊,爬上兩側待敵軍一到用石木堵住山口,以火攻之。敵軍必然死傷,一舉可破敵。”

沙龍聽後點頭稱善,當下傳令雷霆與越天帶本部人馬立即趕往日月谷。另外安排鐵鑠、雲強帶二千五百人守住哈其城。自己和餘和、雲勇、雲猛帶二千人前往日月谷。

第71章 秦國使臣(上)第621章 退軍(三)第84章 撤離邯鄲(二)第740章 內鬨(上)第443章 蕃勇軍突圍(下)第768章 靈壽(二)第49章 線索第670章 局勢逆轉第357章 伐魏決議(二)第121章 奇兵突現(下)第485章 齊國來使第722章 墨家(三)第958章 最後一戰(二)第528章 刺秦(三)第663章 入城風波(五)第716章 新營地(二)第12章 ,釜底抽薪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74章 陣法第707章 夜襲匈奴(上)第573章 秦軍反擊(三)第465章 再見白靈族(二)第361章 陶邑合兵第235章 迎戰匈奴軍一第703章 合作(二)第105章 趙秦首戰(四)第870章 重整旗鼓(一)第915章 無衣之曲(四)第153章 迴歸第160章 遇險第513章 夜探王宮(下)第173章 屠城令(上)第41章 震盪第667章 問責(三)第554章 燕國的希望(三)第865章 邯鄲之變(二)第328章 稷下學宮(二)第164章 攻取代郡(二)第313章 趙國行館第82章 正式決裂(下)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777章 家宴(二)第839章 合縱出擊(二)第496章 潛入咸陽(一)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777章 家宴(二)第77章 搶糧(上)第651章 遊說匈奴(二)第527章 刺秦(二)第772章 合縱(上)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95章 突襲第217章 講和的條件(下)第875章 陣前立威二第936章 桑青緹的經歷(下)第654章 遊說匈奴(五)第225章 了結叛亂(下)第65章 趙嘉府邸第857章 中途攔截(三)第253章 突襲陰山(五)第363章 率軍入魏(一)第637章 郊遊(上)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第562章 會戰(四)第279章 蕃勇軍第854章 局勢突變(四)第68章 辯論(中)第943章 歷史的真像(下)第565章 會戰(七)第936章 桑青緹的經歷(下)第837章 各有算計(四)第474章 回程(下)第381章 聯軍作戰(上)第109章 傷病營第113章 襲擊戰術(二)第817章 行動計劃第447章 水淹大梁(三)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276章 擴軍(下)第506章 共鳴第200章 燕軍進擊(下)第378章 開府治事(上)第955章 對陣蚩尤(上)第317章 商鋪開業(一)第721章 墨家(二)第900章 長街之戰(九)第530章 刺秦(五)第30章 文清夫人(上)第75章 扣壓糧食第855章 中途攔截(一)第653章 遊說匈奴(四)第199章 燕軍進擊(上)第3章 ,築城第350章 勸降第941章 最初的人第149章 捕馬(上)第382章 聯軍作戰(下)第35章 宴間比武(上)第567章 燕國滅亡第856章 中途攔截(二)
第71章 秦國使臣(上)第621章 退軍(三)第84章 撤離邯鄲(二)第740章 內鬨(上)第443章 蕃勇軍突圍(下)第768章 靈壽(二)第49章 線索第670章 局勢逆轉第357章 伐魏決議(二)第121章 奇兵突現(下)第485章 齊國來使第722章 墨家(三)第958章 最後一戰(二)第528章 刺秦(三)第663章 入城風波(五)第716章 新營地(二)第12章 ,釜底抽薪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74章 陣法第707章 夜襲匈奴(上)第573章 秦軍反擊(三)第465章 再見白靈族(二)第361章 陶邑合兵第235章 迎戰匈奴軍一第703章 合作(二)第105章 趙秦首戰(四)第870章 重整旗鼓(一)第915章 無衣之曲(四)第153章 迴歸第160章 遇險第513章 夜探王宮(下)第173章 屠城令(上)第41章 震盪第667章 問責(三)第554章 燕國的希望(三)第865章 邯鄲之變(二)第328章 稷下學宮(二)第164章 攻取代郡(二)第313章 趙國行館第82章 正式決裂(下)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777章 家宴(二)第839章 合縱出擊(二)第496章 潛入咸陽(一)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777章 家宴(二)第77章 搶糧(上)第651章 遊說匈奴(二)第527章 刺秦(二)第772章 合縱(上)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95章 突襲第217章 講和的條件(下)第875章 陣前立威二第936章 桑青緹的經歷(下)第654章 遊說匈奴(五)第225章 了結叛亂(下)第65章 趙嘉府邸第857章 中途攔截(三)第253章 突襲陰山(五)第363章 率軍入魏(一)第637章 郊遊(上)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第562章 會戰(四)第279章 蕃勇軍第854章 局勢突變(四)第68章 辯論(中)第943章 歷史的真像(下)第565章 會戰(七)第936章 桑青緹的經歷(下)第837章 各有算計(四)第474章 回程(下)第381章 聯軍作戰(上)第109章 傷病營第113章 襲擊戰術(二)第817章 行動計劃第447章 水淹大梁(三)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276章 擴軍(下)第506章 共鳴第200章 燕軍進擊(下)第378章 開府治事(上)第955章 對陣蚩尤(上)第317章 商鋪開業(一)第721章 墨家(二)第900章 長街之戰(九)第530章 刺秦(五)第30章 文清夫人(上)第75章 扣壓糧食第855章 中途攔截(一)第653章 遊說匈奴(四)第199章 燕軍進擊(上)第3章 ,築城第350章 勸降第941章 最初的人第149章 捕馬(上)第382章 聯軍作戰(下)第35章 宴間比武(上)第567章 燕國滅亡第856章 中途攔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