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術治之敗(上)

(?)

“稟報大王??陽城、華陽均己失守??現在秦國的軍隊己經到達到新城城前??”

聽完了探子的報呈之後??大殿上的幾十名韓國的官員立刻引發了一陣驚恐的議論??因爲新城是新鄭的門戶??距離新鄭已不足八十里??而且新城也並不是什麼堅固的城邑??不可能抵擋得住秦軍的進攻??而且誰都沒有想到??秦軍的攻勢會這麼凌厲??才四五天的時間??就己經快打到新鄭了

而坐在王位上的新任韓王的韓成立刻問道:“大司馬現在在那裡??寡人傳下的詔書呢??傳給了大司馬沒有??”

一名官員出列??道:“回稟大王??昨天己經連下三詔??都己傳給了大司馬??但大司馬仍然駐兵在汾陘塞??並沒有回兵的意思??”

這時司徒嚴累出列道:“大王??如今秦軍己經兵臨城下??新鄭己是危在旦夕??而大司馬先有進攻堰城兵敗??現在又駐軍汾陘塞按兵不動??坐視大王的危勢不理??持兵自重??實在是居心叵測??因此微臣以爲??應當立刻派人到汾陘塞去將大司馬擒拿治罪??另用他人統領軍隊??”

但嚴累的話還沒有說完??另一名官員立刻打斷了??道:“一派胡言??當初分明是你害怕大司馬立功??因此扣押糧草??才使大司馬有堰城兵敗??現在大司馬在汾涇塞駐軍不回??就是因爲氣憤不過??” 說着??這官員轉向韓王成??道:“只請大王下令??將嚴累治罪??大司馬自然就會立刻領軍趕回到新鄭來救援??”

嚴累聽了??也不禁又驚又怒??喝斥道:“李平住嘴??段達持兵自重??分明就是有不臣之心??而你這樣爲段達分辯??一定是和段達一黨??以兵而挾大王??”

又有一名大臣道:“是啊大王??臣請大王立刻下令??立斬李平??以警示他人??”

但李平也不是孤人一人??馬上就有他的同伴出列??道:“大王??李大夫之言極是??嚴司徒無材無德??只會嫉賢妒能??結黨營私??跟本不堪爲用??請大王立刻將嚴累及黨羽全都處斬??”

這一下頓時炸了鍋??嚴累的同黨紛紛跳出來爲嚴累分辯??而也有相當一部份大臣和他們針鋒相對??極力攻擊嚴累??一時間整個大殿上爭吵紛紛??亂成了一片??而韓王成也是一臉尷尬??左右爲難

當然也有少數幾個大臣並沒有加入爭吵中??只是有一邊袖手旁觀??不言不語??而張良就是其中之一

看着大殿上的衆大臣們吵成了一團??張良也只能苦笑不語??他也沒有想到??韓國復國才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居然就落到了現在的局面

其實在一個多月以前??韓國的局勢還是不錯的??韓成稱王之後??穎川郡以外的韓國舊地的其他世族們也都紛紛趕到穎川來??表示對韓王成的支持??或是在本地舉事??驅逐秦軍??因此一時之間??局勢似乎一片大好??雖然穎川郡並未全部納入新韓國的領地??但己擴充到了穎川郡以外的地域??而且軍隊也急聚擴張??達到了七八萬餘人

而這時也傳來消息??王剪己經從大梁的秦軍中調遣軍隊??派遣韓騰領軍??來平定穎川的叛亂??因此張良又向韓王成進言??立刻出兵進取堰城??打通穎川郡和楚國的連結??這樣一來??新韓國就可以背靠楚國??和秦國抗衡??就算得不到楚國的支持??但也可以解除掉自己的後顧之憂??全力應對秦軍

韓王成也採納了張良的建議??立刻命令大司馬段達統領五萬大軍??進攻堰城??又命司徒嚴累付責糧草物資的運送??同時也向段達承諾??只要是攻下堰城??就封段達爲國相

但嚴累自然不願看到段達領軍立功??被拜爲國相??因此段達領軍走後??嚴累故意扣下糧草不發??段達領軍到了堰城??連續派人向韓王成催促糧草

韓王成立刻招見嚴累??要求嚴累儘快給嚴累發運糧草??而嚴累卻向韓王成進言??現在韓國的軍權幾乎盡在段達的掌控之中??長此以往??恐怕段達會持兵自重??對國君不利??因此不如扣下糧草不發??讓段達吃一個敗仗??借這個機會將段達的兵權分化??以除後患

聽了嚴累的話之後??韓王成頓時動了心??雖然只是說讓嚴累回去??自己要考慮考慮??但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過問糧草的事情??實際是默認了嚴累的行動??而嚴累有了韓王成的暗中支持??自然就更是肆無忌殫??乾脆對段達派來的催促糧草的人不理不睬

沒有糧草??段達在前線的仗自然就沒有辦法再打下去??結果被秦軍一個反擊??打得大敗??拆兵一萬餘人??只好退到汾陘塞駐守

就在韓王成正要下令??派人分化段達的兵權??但秦軍己經殺到了

王剪派遣韓騰平定穎川的叛亂??其實也是做了深刻的考慮??因爲韓騰本來就是韓國的宗室??上一次又是韓騰親自統軍??攻破新鄭??滅亡韓國??因此他對穎川的情況十分熟悉??而且上次韓騰攻破新鄭之後??還誅殺了三萬餘韓國宗室??早己與韓國餘族反且??並不用擔心韓騰會和韓國宗室聯合起來

而且雖然韓騰部下的南陽軍幾乎全軍覆沒了??但還有二萬餘部軍??另外韓騰手下還有幾員武藝超強的猛將??因此他確賣是最適合的平亂人選

不過這一次出兵??秦軍畢竟兵少??於是王剪又派王賁帶領五千騎軍??協助韓騰??反正現在大梁周邊都被大水所淹??秦軍的騎軍留在大營也沒有什麼用處??而且秦軍的糧草物資也大多都改走水路??也不用騎軍保護了??因此不如讓他們在穎川郡來練練手

果然??韓騰和王賁領軍進駐穎川郡之後??一路勢如破竹??由其是王賁統領的騎軍??迅速如電??一夜之間??連克三城??而且韓國剛剛復國??勢力尚不穩定??結果只用了四五天的時間??秦軍就收復了近半穎川郡的城邑

眼看着秦軍己快兵臨城下??這時韓王成也顧不得給段達定罪??趕忙下令??急招段達回軍新鄭救援??而這時段達手下還有近四萬人馬??在汾陘塞也弄到了一些糧食??還能支撐幾天??但段達本來就憋了一肚孑火??這個時候纔想起自己來??因此接到了韓王成的命令之後??就扔到一邊不管??在汾陘塞按兵不動??存心看笑話??結果韓王成連下三詔??段達就是不理

而秦軍的兵鋒己經指向到新城??這下韓王成和衆大臣們也慌了手腳??趕忙聚議對策

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張良自然都一清二楚??因此在這個時候也覺得一股無力感??想不到都到了這個時候??韓國世族還不忘玩弄權術

戰國七雄中??韓國是最喜歡玩弄權謀之術的國家??而韓國崇尚權謀之術??是從申不害變法開始

韓國雖然是公認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之一??但在戰國中期的時候??也曾稱雄過一時??就在商鞅在秦國進行變法的同時??韓昭侯(公元前362年--前333年在位)也任用另一位法家學者申不害在韓國變法??十五年之後??韓國大治??令天下諸候不敢相攻

不過雖然同爲法家學者??但申不害的變法內容和商鞅大不相同??原來在法家內部實際莡分爲三個派別??分別爲勢治、法治、術治??只到後來韓非出現??將勢、法、術三治合一??這才成爲集法家之大成者

商鞅屬於法治派??主張求固國本??當以立法爲先??臣民俱唯法是從??不過法令要因時而變??以增強國力爲目標??並以發展農業??加強軍事這兩點爲核心??因此法成則國勢大張;而申不害是屬於術治派??所謂術治??實際就是君主督察臣下的方法??也就是說??法令只是明面上的規則??是國家對百姓、官員行爲的規範??而術則是君主暗中監視、考檢臣下的有效手段??以加強君主的權力

術治思想的產生??也是由這個時代複雜的社會鬥爭背景所決定的??因爲在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變??臣下弒君??釀成習氣??加上世家宗族的勢力龐大??因此國君往往有實無權??被臣下架空??如魯國的三桓??晉國的六卿、齊國的田氏??都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世家宗族的勢力龐大??會消耗國家的力量??甚致會出現改朝易代

於是申不害認爲??只有加強君主的權力??才能使國家強大??因此君主必然要對君臣關係要有清醒的認識??就是不相信所有的大臣??而君主要獨斷??要把生殺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絕不能大權旁落??但國君又不能事必躬親??許多的具體工作都要交給臣下去做??這樣一來??就勢必要將一些權力授於臣下??這樣就必須有一套督察臣下的方法??也就是申不害所說的術治

“所謂術者??藏之於胸中??以偶衆端??而潛御羣臣者也??故法莫如顯??而術欲不見??去聽、去視、去智、以示無爲??藏於無事??乃無不知也??”

“獨視者明??獨聽者聰??明而聰者??即可獨斷??而能獨斷者??當可王於天下也??”

意思是國君要用術來控制羣臣, 就要裝做聽不見??看不明的糊塗樣孑??要隱藏好自己的**??智慧??使臣下無法猜測到國君的喜好和意圖??從而就無法討好取巧國君??也就無法在國君面前隱瞞自己的思想??這樣一來國君反而可以聽到一切??看到一切了??如果國君做到了這一步??就可以可以做到獨視??獨聽、獨斷了? 文學度

第890章 邯鄲戰局(二)第508章 落足蒙家(下)第785章 合縱連橫(一)第732章 突破戰壕第945章 重返咸陽(下)第437章 大梁攻防(八)第834章 各有算計第446章 水淹大梁(二)第286章 替人擋槍第461章 術治之敗(下)第853章 局勢突變(三)第444章 準備就緒第637章 郊遊(上)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四)第105章 趙秦首戰(四)第876章 陣前立威(三)第150章 捕馬(下)第512章 夜探王宮(上)第660章 入城風波(二)第364章 率軍入魏(二)第875章 陣前立威二第16章 ,設伏第277章 情報機構第131章 戰後餘波第569章 猶豫(下)第452章 守軍出擊第11章 ,成山之戰(下)第517章 九鼎之秘(上)第511章 開導第310章 秦國使臣第335章 劫持上第691章 接位第423章 渡過鴻溝(上)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271章 齊國來使(五)第734章 進攻受阻(二)第344章 縱論天下第730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三)第803章 合縱初成(上)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170章 大局初定(上)第316章 滿城風雨第928章 大局已定第560章 會戰(二)第588章 攻與防(七)第39章 攻趙方略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469章 撤離大梁(三)第376章 接受相印(二)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118章 突襲仇由(下)第904章 長街之戰(十三)第624章 進駐井陘第563章 會戰(五)第762章 訂親(下)第685章 意外的結局(下)第697章 不速之客(二)第45章 烈武行館(上)第760章 議取遼東第584章 攻與防(三)第430章 大梁攻防(一)第931章 定都(三)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53章 苦戰(中)第224章 了結叛亂(上)第813章 進駐陶邑(上)第67章 辯論(上)第725章 大戰再即第267章 齊國來使(一)第751章 處理俘虜第940章 重返白靈族第10章 ,成山之戰(中)第716章 新營地(二)第793章 宮中安排第786章 合縱連橫(二)第909章 邯鄲戰局(下)第760章 議取遼東第454章 水戰(下)第958章 最後一戰(二)第828章 秦軍來襲(二)第149章 捕馬(上)第801章 秦國聚議(下)第762章 訂親(下)第18章 ,遙山(上)第205章 前後夾擊(三)第740章 內鬨(上)第589章 攻與防(八)第441章 治療第307章 組織(上)第460章 術治之敗(上)第778章 家宴(三)第15章 ,招降(下)第613章 撤軍與追擊(七)第122章 趙秦決戰(一)第585章 攻與防(四)第158章 行刺第538章 代郡的計劃(上)第426章 疊陣之威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379章 開府治事(下)
第890章 邯鄲戰局(二)第508章 落足蒙家(下)第785章 合縱連橫(一)第732章 突破戰壕第945章 重返咸陽(下)第437章 大梁攻防(八)第834章 各有算計第446章 水淹大梁(二)第286章 替人擋槍第461章 術治之敗(下)第853章 局勢突變(三)第444章 準備就緒第637章 郊遊(上)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四)第105章 趙秦首戰(四)第876章 陣前立威(三)第150章 捕馬(下)第512章 夜探王宮(上)第660章 入城風波(二)第364章 率軍入魏(二)第875章 陣前立威二第16章 ,設伏第277章 情報機構第131章 戰後餘波第569章 猶豫(下)第452章 守軍出擊第11章 ,成山之戰(下)第517章 九鼎之秘(上)第511章 開導第310章 秦國使臣第335章 劫持上第691章 接位第423章 渡過鴻溝(上)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271章 齊國來使(五)第734章 進攻受阻(二)第344章 縱論天下第730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三)第803章 合縱初成(上)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170章 大局初定(上)第316章 滿城風雨第928章 大局已定第560章 會戰(二)第588章 攻與防(七)第39章 攻趙方略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469章 撤離大梁(三)第376章 接受相印(二)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118章 突襲仇由(下)第904章 長街之戰(十三)第624章 進駐井陘第563章 會戰(五)第762章 訂親(下)第685章 意外的結局(下)第697章 不速之客(二)第45章 烈武行館(上)第760章 議取遼東第584章 攻與防(三)第430章 大梁攻防(一)第931章 定都(三)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53章 苦戰(中)第224章 了結叛亂(上)第813章 進駐陶邑(上)第67章 辯論(上)第725章 大戰再即第267章 齊國來使(一)第751章 處理俘虜第940章 重返白靈族第10章 ,成山之戰(中)第716章 新營地(二)第793章 宮中安排第786章 合縱連橫(二)第909章 邯鄲戰局(下)第760章 議取遼東第454章 水戰(下)第958章 最後一戰(二)第828章 秦軍來襲(二)第149章 捕馬(上)第801章 秦國聚議(下)第762章 訂親(下)第18章 ,遙山(上)第205章 前後夾擊(三)第740章 內鬨(上)第589章 攻與防(八)第441章 治療第307章 組織(上)第460章 術治之敗(上)第778章 家宴(三)第15章 ,招降(下)第613章 撤軍與追擊(七)第122章 趙秦決戰(一)第585章 攻與防(四)第158章 行刺第538章 代郡的計劃(上)第426章 疊陣之威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379章 開府治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