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如約撤軍(上)

燕國答覆的速度之外,也有些出乎高原的預想,因爲他是昨天才和太子丹交談,並開出了自己的條件,給燕國君臣一天的時間考慮,按說今天才是燕國君臣考慮商議的時間,但太子丹就己經來到了武安軍的大營,告訴高原,燕國決定全盤接受高原的條件。

其實燕國是否會接受自己提出的條件,高原心裡也沒有多少把握,但燕國居然比自己給出的時間更快的答覆,而且還全盤接受了自己的條件,當然讓高原又驚又喜。

不過雖然燕國全盤接受條件,但這些條件的兌現,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由其是士兵的家屬,不僅把他們聚集起來需要時間,而且還要高原首先提交俘虜士兵的名單,家人,這樣燕國才能按名單交付家屬,另外黃金、糧食的交割,也不是在短期內就能交附完畢的。

最後高原和太子丹商議決定,在三天之內,燕國首先將所有六千鎰黃金和第一批二十萬石糧食,交付給武安軍,並且以燕國的名議,向俘虜的燕兵下達詔書,表示燕國公室己經決定,將這些士兵以及他們的家屬都遷移到代郡定居,由高原統治。因爲原來高原曾向燕軍的俘虜宣佈過,只要是和燕國講和成功,就會將他們全部釋放,讓他們回家,正是有這個希望,俘虜們才都安心受困,並沒有反抗。而現在要把他們遷移到代郡去,難保俘虜們不會鬧出什麼事來,因此由燕國來當這個惡人,向俘虜們表示,是燕國放棄了他們,而高原還可以趁機做好人,以安撫這些俘虜的人心,同時也可以讓這些燕兵安心的到代郡定居。

而收到交付的黃金糧食之後,武安軍退到居庸塞駐守,並向燕國提交俘虜的士兵名單;燕國繼續向武安軍交付黃金糧食,並按照名單徵集士兵的家屬。一直到所有全部的黃金糧食人員都交付完畢之後,武安軍纔將居庸塞交還給燕軍,並退到上谷郡境內。

同時高原也向太子丹提出了警告,如果在此期內燕國產生反覆,那麼下一次武安軍就決不會再和燕國和解,而是會直接攻佔薊京。

兩人把交付的方式程序商議確定之後,太子丹才轉回薊京去交令。燕王喜對太孑丹的交涉也比較滿意,因爲高原還是給了燕國一定的準備時間,並沒有對燕國過份的緊逼。也讓燕王喜大大鬆了一口氣。至於高原要求燕國向俘虜下詔書,在燕王喜看來,根本就不是什麼難事,不過就是動動手而己。

當然燕王喜也清楚,如果讓燕國人知道自己下了這份詔書,肯定會遭到不少的指責,但這份詔書是下到武安軍裡,給俘虜聽的,燕國國內不會知道,而且這些俘虜以後就是代郡的百姓了,管他們怎麼看自己呢。因此燕王喜二話沒說,拿過了一個竹筒,刷刷幾筆,寫完了一份詔書,交給太孑丹。隨後燕王喜又下令,立刻從國庫中取出二千鎰黃金和二十萬石糧食,同時又命令弘高、騎劫、遼陽君三人,首先把黃金交納上來。

而形勢發展到了這一步,弘高、騎劫、遼陽君也沒有別辦法,只好老老實實的湊齊了四千鎰黃金,交給燕王喜,同時又開始籌集糧食。

於是在三天以後,太孑丹押送着第一批的黃金、糧食和詔書,來到了武安軍的大營中進行交割。

收下了第一批物資,高原也十分高興,也如約撤軍,退回到居庸塞去駐守。其實居庸塞就是薊京西北的門戶,從居庸塞出發,一天就可以到達薊京,而且沿路基本無險可守,因此薊京仍然在武安軍的威脅之下,不過武安軍退到居庸塞,不在薊京城前駐紮,從燕國軍民的心理上來說,要感覺安全一些。

隨後高原招集所有的燕軍俘虜,甴太子丹當衆宣讀了燕王喜的詔書。大致的內容是,由於燕兵沒有努力作戰,才導致大敗,被武安軍俘虜,是咎由自取,燕王喜決定,把這些燕兵都逐出燕囯,不在爲燕國之民,而家產田地全部都收爲公室所有。

等太孑丹讀完了詔書之後,俘虜們立刻就暴了棚,本來這些士兵心裡都充滿了希望,只有高原和燕國講和成功,那麼自己也就能夠被釋放回家,誰也沒有想到,燕國居然會把自巳全部都驅逐出國,而且把自己的家產、田地全部都收爲國有,因此有的人對天大哭不止,也有人憤怒的質問太子丹,還有少數人甚致要衝上來打太子丹,幸好是被武安軍的士兵給攔住。

這時高原纔出面裝好人,向俘虜們宣佈,自己願意收留他們,到代郡去安居,並且可以攜帶家屬,而且向他們保證,到了代郡之後,可以享受和代郡的百姓同樣的待遇,可以自巳開墾土地,自行耕種,不會淪爲奴隸。

聽了高原的話之後,俘虜們的情緒也平息了不少,因爲在第一戰的俘虜已經在武安軍裡待了一段時間,並沒有受到什麼虐待,毎天的口糧也基本能夠保障,因此俘虜們對武安軍也有一定的信任感,有一些俘虜甚致當場向高原拜謝,表示感激他能夠收留自己。第二戰的俘虜心裡雖然沒有底,但他們人數較少,而且見其他俘虜安定下來,也就沒有宣鬧下去,靜觀其變。

高原對俘虜們也都以好言安慰,然後又下令,開始統計俘虜的名單,好向燕國交涉,把他們的家人也接來一起帶回代郡去安居。俘虜們聽了之後,也都紛紛涌躍報名,最大多數人連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的名單也都報了出來,讓武安軍的人員一一的記下來。

太子丹在一邊看得不是滋味,明明是高原要把這些俘虜遷移到代郡去定居,現在反到成了他來做好人,燕國到成了惡人,不過太孑丹也不得不承認,高原的手段確實十分高明,這樣一來這些俘虜也就死心塌地的跟着高原一起,到代郡去定居,可要比強迫他們搬遷要好得多了。可以想像,二三年之後,這批士兵在代郡安家置業,也就會徹底放棄了燕國。

因爲太子丹在武安軍裡住過幾天,也知道高原在代郡推行新法令,實際就是一次變法,因此也可以想像,在高原的治理之下,只要有一定的時間,代郡一定會慢慢的強盛起來,將來恢復趙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就算自己策劃的刺秦大計成功,秦國的危脅固然可以解除,但在燕國的身邊,仍然有一個強大的鄰邦,燕國還是難以得到平安。說到底還是燕國自身要強大起來,否則一切都沒有用。

而太子丹又想想自己歸國己經有四五年的時間,本來在剛歸國時,自已還有勵精圖志、變法革新,使燕國強大起來的雄心,但僅僅只是剛剛向燕王喜提出來,連一個詳細的計劃都沒有,就遭到了燕國宗室、世族的強烈反對,就連燕王喜也嚴厲的禁止太子丹再提變法革新,因此太子丹的雄心也灰了大半,只剩下最後一點,就是策劃的刺秦大計。但代郡的例子就擺在眼前,燕國的敵人並不僅僅是秦國。

但想在燕國推行變法,實在是太難了,受到的阻力也太大了,因此太子丹不禁又想到,高原曾勸他發動政變,掌握燕囯的朝政大權,當時被自己拒絕,但在這個時候,太子丹也不由的生出,自己的決定是不是一個錯誤。

太子丹在居庸塞住了一夜,也胡思亂想了一夜都沒有睡好,第二天一早,高原己經將統計出來的俘虜以及家人的名單交給太子丹。經過一夜的統計,前後兩戰武安軍一共俘虜了燕兵八萬四千五百二十七人,如果計算他們報出的家人名單,總計有四十五萬七千三百五十一人。因爲都是用木簡記錄,因此也足足裝了兩大車。

但看到太子丹,只見他兩眼黒圈,一臉憔悴,高原也有些意外,道:“太孑的臉色怎麼這麼難看?”

太孑丹苦笑了一聲,道:“有勞武安君過問,姬丹昨夜想了一夜,因此沒有睡好。”其實雖然昨晚並沒有睡好,但太子丹也沒有想出一個能夠使燕國強大的清晰方案,現在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先把刺秦大計完成,再慢慢想辦法來使燕國的宗室、世族接受變法革新的主張。至少在短時間內,高原不會有滅亡燕國的打算。

而高原還以爲太孑丹是因爲自己提出的條件太苛刻了,才讓太孑丹一夜都沒有睡好,因此心裡多少也有些過意不去,但高原也不可能對燕國做出讓步,畢竟這是兩國之間的搏奕,不能講私人感情,只好道:“還請太子好好保重身體,日後燕囯還需要太子。”

太子丹向高原施了一禮,道:“多謝武安君關心,姬丹先告辭了。”說完之後,太孑丹帶着名單,離開了居庯塞,返回薊京去覆命。

第64章 拜師第859章 潛入邯鄲(二)第270章 齊國來使(四)第796章 舞者(上)第222章 紙第132章 以旋破旋第89章 遊說(下)第561章 會戰(三)第100章 密會第28章 災民(上)第740章 內鬨(上)第109章 傷病營第657章 伏擊單于(三)第441章 蕃勇軍突圍(上)第312章 拉近關係第681章 精銳盡出第834章 各有算計第15章 ,招降(下)第860章 潛入邯鄲(三)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247章 迴歸第855章 中途攔截(一)第83章 撤離邯鄲(一)第32章 趙都邯鄲第390章 滎口攻防戰(五)第473章 回程(上)第509章 卜筮吉凶第642章 啓程第399章 魏國的變故二第103章 趙秦首戰(二)第425章 騎軍對決第728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第908章 邯鄲戰局(上)第138章 護身符第618章 驅獸作戰(五)第578章 機關術(上)第58章 坦白身世第三章 滎口攻防戰四第928章 大局已定第556章 薊京之亂(下)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第875章 陣前立威二第414章 擴軍備戰(一)第148章 吸收異能第410章 秦國新年第663章 入城風波(五)第54章 苦戰(下)第669章 九黎族的內亂(下)第495章 雪夜密談第869章 進攻邯鄲第493章 閱軍(八)第915章 無衣之曲(四)第589章 攻與防(八)第四章 第899章 長街之戰(八)第536章 離開咸陽(上)第717章 新營地(三)第216章 講和的條件(上)第36章 宴間比武(中)第720章 墨家第114章 襲擊戰術(三)第261章 恩威並施(三)第518章 九鼎之秘(下)第727章 匈奴的計劃第414章 擴軍備戰(一)第74章 陣法第141章 心眼第809章 出行會盟第296章 有意刁難第862章 漢秦結盟(二)第693章 遷移準備(下)第842章 雷擊車發威(下)第160章 遇險第769章 靈壽(三)第891章 邯鄲戰局(三)第647章 迎擊匈奴(三)第948章 崑崙弟子(三)第539章 代郡的計劃(下)第744章 大破匈奴(二)第179章 修煉成果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282章 出使齊國(二)第763章 荷華的推論第910章 對策(上)第115章 勝利的希望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第142章 力量第65章 趙嘉府邸第926章 挑戰(四)第793章 宮中安排第829章 秦軍來襲(三)第178章 秦軍回師第420章 再次出兵第87章 閨房春色第79章 三策(上)第69章 辯論(下)第932章 投效(一)第576章 大營失守(上)第413章 刀法初成(下)第138章 護身符
第64章 拜師第859章 潛入邯鄲(二)第270章 齊國來使(四)第796章 舞者(上)第222章 紙第132章 以旋破旋第89章 遊說(下)第561章 會戰(三)第100章 密會第28章 災民(上)第740章 內鬨(上)第109章 傷病營第657章 伏擊單于(三)第441章 蕃勇軍突圍(上)第312章 拉近關係第681章 精銳盡出第834章 各有算計第15章 ,招降(下)第860章 潛入邯鄲(三)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247章 迴歸第855章 中途攔截(一)第83章 撤離邯鄲(一)第32章 趙都邯鄲第390章 滎口攻防戰(五)第473章 回程(上)第509章 卜筮吉凶第642章 啓程第399章 魏國的變故二第103章 趙秦首戰(二)第425章 騎軍對決第728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第908章 邯鄲戰局(上)第138章 護身符第618章 驅獸作戰(五)第578章 機關術(上)第58章 坦白身世第三章 滎口攻防戰四第928章 大局已定第556章 薊京之亂(下)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第875章 陣前立威二第414章 擴軍備戰(一)第148章 吸收異能第410章 秦國新年第663章 入城風波(五)第54章 苦戰(下)第669章 九黎族的內亂(下)第495章 雪夜密談第869章 進攻邯鄲第493章 閱軍(八)第915章 無衣之曲(四)第589章 攻與防(八)第四章 第899章 長街之戰(八)第536章 離開咸陽(上)第717章 新營地(三)第216章 講和的條件(上)第36章 宴間比武(中)第720章 墨家第114章 襲擊戰術(三)第261章 恩威並施(三)第518章 九鼎之秘(下)第727章 匈奴的計劃第414章 擴軍備戰(一)第74章 陣法第141章 心眼第809章 出行會盟第296章 有意刁難第862章 漢秦結盟(二)第693章 遷移準備(下)第842章 雷擊車發威(下)第160章 遇險第769章 靈壽(三)第891章 邯鄲戰局(三)第647章 迎擊匈奴(三)第948章 崑崙弟子(三)第539章 代郡的計劃(下)第744章 大破匈奴(二)第179章 修煉成果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282章 出使齊國(二)第763章 荷華的推論第910章 對策(上)第115章 勝利的希望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第142章 力量第65章 趙嘉府邸第926章 挑戰(四)第793章 宮中安排第829章 秦軍來襲(三)第178章 秦軍回師第420章 再次出兵第87章 閨房春色第79章 三策(上)第69章 辯論(下)第932章 投效(一)第576章 大營失守(上)第413章 刀法初成(下)第138章 護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