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趁勝進擊(一)

衆人相見之後,自然是欣喜異常,互相問候了一番,司馬尚立刻下令,將秦軍都帶進邯鄲城裡,並且給他們安排營地休息。

而高原則顧不上休息,立刻招集城中的諸將,也包括秦國的主要官員,一起商議軍情。

衆人到齊之後,高原首先簡單的將咸陽的戰事經過講說了一遍,而重點說明了昨夜的經過,而聽完了高原的講說之後,衆人這才恍然大悟,也才完全相信,三十萬秦軍真的完全都投降了。同時也對高原這招“四面秦歌”之計佩服不己,想不到高原居然就用這樣簡單的辦法,使三十萬秦軍在一夜之間全部都倒戈投降了。

這一來那怕是再笨的人,也知道雙方的實力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在開戰之初,駐守邯鄲的漢秦聯軍的兵力約有四十二三萬左右,而三國聯軍的兵力則在九十萬到百萬之間。而經過連日激戰以後,漢秦聯軍的兵力下降到三十五六萬,而三國聯軍的兵力則在八十五到九十萬左右。

但秦軍全部投降,齊楚兩國聯軍的兵力將會下降到六十萬左右,而漢秦聯軍的兵力則可以上升到六十萬以上,這還僅僅只是數字上的變化,如果將雙方軍隊的戰鬥力和主將的用兵能力再計算進來,漢秦聯軍的實力實際己經遠遠的超過了齊楚兩軍,既使是加上九黎族的軍隊,也彌補不了這個差距,因爲九黎族軍隊的數量畢竟太少了。因此也可以說,勝利己經就在漢秦聯軍的眼前了。

因此等高原講說完畢之後,司馬尚立刻出列道:“大王,既然秦軍都己投降我們,那麼三國聯軍,只剩下齊楚兩國,而且必然軍心大動,我們得到秦軍相助,實力大增,又佔據了秦軍大營,正是齊楚兩軍的側肘之傍,因此何不趁勢立刻出兵,全面進攻敵軍,完全可以一舉擊破敵軍,取得全勝。”

高原點了點頭,司馬尚的這一計確實是正中自己的下懷,其實在帶領秦軍來到邯鄲的途中,高原就在思考下一步的計劃,畢竟這一夜的戰果太大,遠遠超出了自己的預估,因此後面的計劃自然也要進行調整了,高原精通兵法,自然知道兵隨勢變的道理。而司馬尚的進言,和高原的想法不謀而合,現在確實是全面反擊齊楚聯軍的大好時機,另外高原也想到,如果這一戰能夠儘快結束,對自己也是有利的,畢竟現在自己剛剛控制秦國並不穩定,急需要時間來消化目前所得的成果。

於是高原道:“蒙大將軍。”

蒙武立刻出列,道:“大王。”

高原道:“就勞你辛苦一趟,立刻趕到秦軍的大營去主持秦軍軍務,扶助荷華公主,指揮秦軍作戰,然後聽候號令,我們互相配合協作,擊敗齊楚二軍。”

蒙武聽了,立刻道:“末將尊令,立刻就動身趕往秦軍大營。”

雖然荷華可以提升秦軍的士氣,增強秦軍的戰鬥力,但她畢竟不懂軍務,在行軍佈陣,指揮作戰方面,完全是一個外行,因爲如果要和秦軍互相配合協作,擊敗齊楚二軍,那麼荷華那邊就需要一名威信素著,並且久經戰陣,精通兵法的名將來主持軍務,調兵遣將,而高原留在荷華身邊的辛勝、馮劫兩將顯然都還資歷不夠,現在只有蒙武纔是最合適的人選,因此高原首先將蒙武派去秦軍大營。

――――――――分割線―――――――――分割線――――――――其實突出重圍之後,閭修弘、火烈陽、水心月、王賁等人逃到了齊軍大營,查點損失,逃回來的夸父族戰士只剩下三百餘人。

而閭修弘也顧不得休息,立刻招集齊楚兩軍的主將,以及王賁商議軍情,當然,決策早就己經做了出來,就是儘快撤軍,因爲這一點自知之明閭修弘還是有的,秦軍整體倒戈,再加上桑青緹又帶領着桑、屠雍、姜黎三族的軍隊離開齊軍大營,夸父族也被打殘了,自己一方己經元氣大傷,根本就無力再和漢秦軍打下去,還是儘早撤到大梁去駐守,憑藉着大梁城高牆厚,易守難守,還可以形成天下東西對立之勢,九黎族至少還能夠保住一半的天下。

另外荷華出現在邯鄲,意味着咸陽的戰事絕對不利於九黎族,而韓騰、風伯、雨師等人生死不知,閭修弘估計,如果他們都沒有陣亡,很大的可能是回到九黎族去了,因此現在閭修弘也無心在這裡多做糾纏,只想着儘快趕回九黎族去,弄清楚戰局。

在昨天晚上的戰鬥,閭修弘一直都沒有下令調齊楚兩軍參戰,就是害怕齊楚兩國的軍隊也受到動搖,因此才向齊楚兩軍封鎖消息。但秦軍的大營距離齊楚兩軍的大營並不遠,還不到十里,鬧出這麼大的動靜,齊楚兩軍怎麼可能沒有一點查覺。

不過由於閭修弘的封鎖消息,齊楚兩軍所知的情況也並不全,只知道秦軍集體背叛了三國聯軍,但對原因則所知不詳,或者是隻知一二,其他要麼是道聽途說,要麼是以訛傳訛,要麼是個人揣測,因此各種說法都有,流言滿天,而齊楚兩軍也是人心惶惶,軍心不安。

閭修弘招集了齊楚兩軍的主要將領聚議,對他們自然不能再有所隱瞞,將昨天晚上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講說了一遍。但事情有時偏偏就是真像反而沒有人相信,當然這也是因爲昨天晚上發生的事情實在是太過詭異了,一開始四面秦歌,齊楚兩軍的將領還都是半信半疑,但說到荷華出現,顯示玄鳥化身,齊楚兩軍的將領就是完全不信了。

荷華的傳說,在列國間到不是秘密,不過除了秦國之外,其他各國都不相信,認爲這不過是秦國捏造出來,欺哄秦人的謠言。雖然在這個時代,神鬼之說流傳很廣,但多數是在民間流傳、,而在士人當中,其實並不怎麼流傳,大多數士人都是持“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畢竟士人的見識閱歷都都遠強於普通平民,如孔子甚致乾脆就不語怪力亂神之事。

雖然在開戰之前,荷華倒是在兩軍陣前也顯示過一次玄鳥化身,不過那一次出戰的全是秦軍,齊軍並未出陣,而楚軍乾脆就沒有趕到邯鄲,因此都沒有親眼見過,自然就更不會相信。而現在閭修弘說出來,齊楚兩軍的將領都生出一種“又是這一套把戲”的念頭來。

不過對於閭修弘做出的撤軍決定,齊楚兩軍的將領到是有不同的態度,齊軍因爲是由漢軍一手訓練出來的,對漢軍一直都有一股敬愄,由其是對高原,更是崇敬有加,另外田克臧突然轉變態度,與漢國爲敵,也讓人頗爲懷疑,因此齊軍到是並不想與漢軍爲敵,閭修弘決定撤軍到大梁去,齊軍的將領到是都十分贊同。

而楚軍的心態就不同了,因爲在楚國主張和漢國結盟的,主要是項氏一族,但現在項氏在楚國己經失勢,楚國的將領都是來自昭、景、屈三族,他們對高原並沒有什麼好感,甚致可以說是有些忌恨,因爲高原是他們政敵的盟友,而且楚軍來到邯鄲戰場之後,漢秦聯軍就己經退守邯鄲,三國聯軍一直都佔據着戰場的主動權,因此這也讓楚軍自我感覺頗好,認爲漢秦聯軍的實力也不過如此。

閭修弘決定撤軍後,楚軍的將領就向閭修弘進言,不如趁着現在秦軍還並未撤進邯鄲城去,集中齊楚兩國的軍隊,進攻秦軍大營,先消滅秦軍,然後再繼續進攻邯鄲。

不過這個建議立刻就遭到了王賁的否定,因爲這樣做的話,就正中了高原的下懷,他是秦軍主將,自然知道秦軍的營寨修建得十分堅固,不是輕易就容易攻破的,何況邯鄲城裡的漢軍也不會坐視秦軍大營被攻破,一定會出兵救援,到了那時,秦軍、漢軍裡應外合,前後夾擊,就可以大破齊楚兩軍了。高原是精通兵法的人,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戰機。

而在大梁還有六七萬秦軍駐守,還準備了大量的糧草物資,再加上有齊楚兩軍,王賁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守住大梁。只有這樣,戰局還有挽回的餘地。

閭修弘自然是全力支持王賁的意見,但楚軍的將領似乎是來了勁要和王賁擡扛一樣,王賁越是說不能打,越是要打,這主要還是因爲楚國一向仇視秦國,而儘管王賁背叛了秦國,但在楚軍的將領看來,他還是秦國人,由其是秦軍都投降了荷華,王賁只是一個光桿,還再這裡指手劃腳,發號施令,楚軍的將領自然心裡不服,於是也鉚上勁和王賁對着幹。

九黎族對楚國的控制,主要還是通過在楚國的代理人來間接控制,而閭修弘在名議上還是齊軍的人,因此也不能直接對楚軍的將領下令,只能耐心說服,於是衆人爭論了一個上午,閭修弘甚放出狠話,楚軍要打就自己留下來打,齊軍可不奉陪了,仍然撤到大梁去,楚軍的將領這才服了軟,他們心裡也清楚,如果只靠楚軍,當然是敵不過漢秦聯軍的,只好也同意撤軍。

第452章 守軍出擊第134章 李牧之死(下)第378章 開府治事(上)第864章 邯鄲之變(一)第264章 匈奴的反撲(三)第151章 匈奴(上)第209章 豪強叛亂(二)第332章 稷下學宮(六)第298章 問難上第299章 問難下第428章 再回大梁(下)第647章 迎擊匈奴(三)第114章 襲擊戰術(三)第430章 大梁攻防(一)第105章 趙秦首戰(四)第666章 問責(二)第641章 相見第686章 雲瑤的身世(上)第342章 二美入懷第941章 最初的人第894章 長街之戰(三)第233章 石嶺村第225章 了結叛亂(下)第867章 邯鄲之變(四)第626章 代軍撤軍(上)第431章 大梁攻防(二)第361章 陶邑合兵第683章 鬥獸(下)第880章 邯鄲攻防(三)第710章 再次出擊(二)第954章 進入九黎族尋書*吧第513章 夜探王宮(下)第946章 崑崙弟子上第788章 鬼谷門人第341章 館驛春潮第895章 長街之戰(四)第481章 報功宗廟第759章 天下大勢第196章 連盟第779章 九黎族的行動第455章 主動出擊(上)第761章 訂親(上)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第34章 慶功宴會(下)第774章 制度(上)第26章 天命(上)第906章 長街之戰(十五)第330章 稷下學宮(四)第95章 突襲第620章 退軍(二)第570章 心靈聯繫第932章 投效(一)第708章 夜襲匈奴(下)第794章 楚國使團第667章 問責(三)第265章 匈奴的反撲(四)第832章 秦軍來襲(六)第847章 漢軍出擊(上)第949章 咸陽官制第87章 閨房春色第774章 制度(上)第649章 迎擊匈奴(四)第429章 測查水情第863章 漢秦結盟(三)第495章 雪夜密談第462章 剿滅馬賊(上)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144章 鬼谷子第781章 九黎族的行動(三)第784章 齊國政變第892章 長街之戰(一)第906章 長街之戰(十五)第958章 最後一戰(二)第541章 商人(下)第652章 遊說匈奴(三)第264章 匈奴的反撲(三)第222章 紙第185章 抗法事件第636章 九黎族來人第791章 齊國使團(二)第903章 長街之戰(十二)第937章 史前文明下第19章 ,遙山(中)第479章 白靈族的幫助第538章 代郡的計劃(上)第802章 扶蘇督軍第785章 合縱連橫(一)第520章 扶蘇探見(下)第527章 刺秦(二)第612章 撤軍與追擊(六)第303章 齊國異士下第906章 長街之戰(十五)第41章 震盪第24章 ,並城第22章 ,收度宇第193章 使命第372章 入城(上)第108章 戰場僵持第527章 刺秦(二)第688章 白靈族的秘密
第452章 守軍出擊第134章 李牧之死(下)第378章 開府治事(上)第864章 邯鄲之變(一)第264章 匈奴的反撲(三)第151章 匈奴(上)第209章 豪強叛亂(二)第332章 稷下學宮(六)第298章 問難上第299章 問難下第428章 再回大梁(下)第647章 迎擊匈奴(三)第114章 襲擊戰術(三)第430章 大梁攻防(一)第105章 趙秦首戰(四)第666章 問責(二)第641章 相見第686章 雲瑤的身世(上)第342章 二美入懷第941章 最初的人第894章 長街之戰(三)第233章 石嶺村第225章 了結叛亂(下)第867章 邯鄲之變(四)第626章 代軍撤軍(上)第431章 大梁攻防(二)第361章 陶邑合兵第683章 鬥獸(下)第880章 邯鄲攻防(三)第710章 再次出擊(二)第954章 進入九黎族尋書*吧第513章 夜探王宮(下)第946章 崑崙弟子上第788章 鬼谷門人第341章 館驛春潮第895章 長街之戰(四)第481章 報功宗廟第759章 天下大勢第196章 連盟第779章 九黎族的行動第455章 主動出擊(上)第761章 訂親(上)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第34章 慶功宴會(下)第774章 制度(上)第26章 天命(上)第906章 長街之戰(十五)第330章 稷下學宮(四)第95章 突襲第620章 退軍(二)第570章 心靈聯繫第932章 投效(一)第708章 夜襲匈奴(下)第794章 楚國使團第667章 問責(三)第265章 匈奴的反撲(四)第832章 秦軍來襲(六)第847章 漢軍出擊(上)第949章 咸陽官制第87章 閨房春色第774章 制度(上)第649章 迎擊匈奴(四)第429章 測查水情第863章 漢秦結盟(三)第495章 雪夜密談第462章 剿滅馬賊(上)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144章 鬼谷子第781章 九黎族的行動(三)第784章 齊國政變第892章 長街之戰(一)第906章 長街之戰(十五)第958章 最後一戰(二)第541章 商人(下)第652章 遊說匈奴(三)第264章 匈奴的反撲(三)第222章 紙第185章 抗法事件第636章 九黎族來人第791章 齊國使團(二)第903章 長街之戰(十二)第937章 史前文明下第19章 ,遙山(中)第479章 白靈族的幫助第538章 代郡的計劃(上)第802章 扶蘇督軍第785章 合縱連橫(一)第520章 扶蘇探見(下)第527章 刺秦(二)第612章 撤軍與追擊(六)第303章 齊國異士下第906章 長街之戰(十五)第41章 震盪第24章 ,並城第22章 ,收度宇第193章 使命第372章 入城(上)第108章 戰場僵持第527章 刺秦(二)第688章 白靈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