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如約撤軍(下)

就在太子丹離開之後,高原也收到了代郡發來的消息,知道在代郡發生了豪強叛亂,不過幸好自已在代郡做好了足夠的準備,因此這一次叛亂立刻就被平息下來,並沒有造成什麼動盪。

其實高原對豪強叛亂也早有預料,因爲在自己還沒有出兵的時候,代郡的豪強們就己經在暗中活動,自己一離開代郡,他們肯定是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因此自己把李瑛鴻留在代郡坐鎮,是多麼正確的事情,只有李瑛鴻在代郡坐守,才能這麼容易的平息這一場叛亂。

不過豪強叛亂的規模,還是有些超出了高原的預想,代郡一共纔多大的地方,一共纔多少人口,一次出動了三十七名豪強,一萬五千左右的人,以說代郡地區的所有大豪強全部都出動了。但這樣也好,這一下子就把代郡的豪強勢力一掃而空,以後到也不用擔心豪強們再鬧出什麼大事來。

但這一份消息還是給了高原一個警告,在這個時代,地方豪強勢力確實有很大的活動能量,自巳還真的不能輕視了他們。現在自己離開代郡己經過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而對燕國的戰鬥己經取得完勝,燕國也承認了失敗,並且也答應了高原開出的所有條件,因此自己也可以考慮返回代郡去,而這裡剩下的事情,交給司馬尚處置就行了。

因爲想等燕國把所有的黃金、糧食、人口都交付完畢,至少也三四個月的時間,高原當然沒有必要一直守在這裡。而且現在武安軍己經佔領了居庸塞,可以說是扼住了燕國的咽喉,司馬尚完全可以在這裡坐鎮,一直到燕國把所有的東西完全交付完畢。另外燕國賠償的第一批糧食、黃金,加上前面兩戰中所繳獲的物資,已經及其豐富了,也需要先運送一批迴去。

因此高原也招集司馬尚、黃崇、杜義等人商議,衆人也都認爲,現在確實可以逐步的撤軍了,而且高原沒有必要在這樣留守耗時間。於是高原也做出了安排,自己帶領武安軍團返回代郡,而黃崇也帶領一部份人馬退回到上谷郡駐守,這兩路人馬撤離之後,在居庸塞留守的兵力大約有四萬多人,其莫居庸塞易守難攻,四萬軍隊駐守居庸塞綽綽有餘,但需要給燕國保持必要的壓力。另外高原還留下凌風帶領一百名特戰隊的士兵,幫助司馬尚打探消息。而云瑤、姜桓武等人都隨高原返回代郡。

而隨同高原一齊撤走的,還有全部的六千鎰黃金,三十萬石糧食,另外還有大量的盔甲武器等物。好在是這一次戰鬥,還繳獲了大輛的戰車、車輛、馬匹、牛羊牲口,因此也有足夠的運載工具,但儘管如此,也足足裝了二千餘車,另外還有六千餘匹馬牛牲口背馱。

僅僅就是準備裝車,打包就花了十餘天的時間,而這時燕國也將第一批的士兵家眷都送來了,約有十五萬人。原來這一批家眷都是薊京附近的百姓,比較好集中,關建是這一批百姓擁有的田產約有一百二十餘萬畝,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財產,燕王喜急於將這些田地都佔爲公室所用,因此也急急的將這些百姓都趕走,把田產收爲己有。

這樣一來,大約有三萬俘虜可以和自己的家人團聚,因此高原也決定,再等三天,把這一批燕國的百姓組織起來,一起帶回代郡去。

高原把燕兵分散,和他們的家編在一起,然後給每個家庭發放一件帳蓬,讓他們同行上路,這樣一家人在一起,燕兵在路上也能照顧家人,也能安心的上路出發。而且也能表示高原對這此燕兵的信任。其實高原並不擔心這些燕兵會在中途跑掉,因爲高原雖然把燕兵分散了,但糧食卻是由武安軍統一管理,毎天有專人做飯發放,而且所有的燕兵都是攜家帶口,有老有小,你叫他們怎麼跑。

把人員都組織好之後,高原這才下令,起程上路,返回代郡。

因爲帶着十幾萬人口,有一大半都是老弱婦幼,因此每天走得很慢,有時一天連三十里都走不到,好在是現在也沒有別的事情,而且還帶着足夠的糧食,可以慢慢的走。

結果一連走了十五六天,一行大隊纔到達代郡,而李瑛鴻早就收到了通告,知道這次高原帶回來了十幾萬燕國的人口。因此也做好迎接的準備,給燕國的百姓劃定了居住的地方,並且還準備好了大量的住所、田地,可以讓這些百姓馬上入住,並且開始耕種。

原來這時離叛亂平息已經過去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因爲叛亂持序的時間並不長,因此對代郡的秩序也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幾天之後,代郡城內的一切就都恢復了正常。

不過叛亂大軍雖然被全殲了,三十七名豪強或死或抓,但事情可還沒有完,因爲所有命豪強還有不少的家屬、親友、家奴等等,因此就在叛亂結束之後的第二天,李瑛鴻就派出一萬五千軍隊,分成八支,分別去抓抻豪強的家屬親友家奴,以及沒收豪強的田產財物。

清剿行動本身到並沒有遇到什麼阻礙,畢竟現在豪強己經沒有什麼抵抗之力了,但麻煩卻出現在代郡政權內部,原來代郡推行新法令,要求豪強拆籍分戶,有一大半豪強都完成了拆籍分戶,對財產和田地進行了分割,也有一小部份豪強並沒有完成拆籍分戶,因爲高原留給豪強們一定的緩衝時間。

沒有完成拆籍分戶的豪強當然是全家被抓,財產、田地査封沒收,但麻煩就出在那些完成了拆籍分戶的豪強,因爲拆分出的戶籍人員,有相當一部份人因爲種種原因,沒有參與,或是沒有直接參與叛亂的行動,那麼該不該抓捕他們,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從法律的角度說,拆籍分戶之後,獨立戶籍之後的人和原先的豪強就不算是一家人,沒有任何的關糸,而且高原的新法令中,並沒有連坐法,因此只要是沒有參與叛亂的人,就不應該被抓捕。但在血緣上,他們卻是絕對的親屬關係,有不少人的關係還非常近,兄弟、父子、叔侄等等都有,從中國的傳統習慣上說,這就算是一家人。而且在這個時代、國家、民族的觀念還非常弱,最主要的是血緣、宗族關係。因此從實際上來說,這些豪強的親人,確實都是潛在的敵人。

申慎就堅持前一種主張,因爲申慎是法家學者,而法家最重要宗旨有兩條,一是隨勢而變,不拘泥於先王之法;二是依法治國,一切依法行事,不以習慣、或個人的意志改變。因此儘管申慎也不是不知道,這些豪強的親人,都有可能是潛在的敵人,但如果無法可依,也不能隨意的抓捕。

而也有人認爲,留着這一羣人,早晚都是後患,管他有法沒法,抓起來再說。不過申慎是目前代郡是最高行政官員之一,他的意見當然有相當的份量。而另二位主要的行政官員甯戚和耿忠,雖然沒有表態,但其實是持後一種態度。只不過兩人爲人持重,並沒有輕易的表達出來。

當然,最終的決定者還是李瑛鴻,經過了仔細的思考,儘管高原並沒有明確表示對那一家學說的偏愛,但以李瑛鴻對高原的瞭解,高原對法家學說更爲傾向一些。因此李瑛鴻最終還是決定,採納申慎的意見,只要是查明確實沒有參與叛亂的人員,就不予追究。

另外李瑛鴻也想明白了,從豪強之家獨立戶籍之後的這一批人絕大多數都沒有分到多少財富,頂多只能算是一個小康之家,連小豪強都沒有幾個,連大豪強都被打下去了,這些人又能翻得起什麼大lang來。

對李瑛鴻的決定,申慎當然是舉雙手支持,而甯戚和耿忠也沒有反對,因此在抓捕豪強的家屬時,終於還是放過這些人,使他們沒有受到無妄之災。

但這一批人畢竟只是少數,隨着豪強的家屬、同黨被抓捕起來之後,一共抓捕了二萬五千餘人,另外當然也查抄到了大批的財物、黃金、糧食和田產。

但現在代郡一共才九十多萬人口,一下孑抓捕了近百分之三的人口,要不是釆納了申慎的意見,恐怕抓捕的人還要更多。但怎樣發落這些人,李瑛鴻也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該怎樣處理。而這樣重大的事情,甯戚、耿忠、申慎也都不敢輕率的下決定。

另外,查抄豪強的家產,一共沒收了的田產達一百二十餘萬畝,雖然其中有一部傷是豪強租給別的農耕種,但大多數都是豪強用自己的家奴耕種,但大部份的豪強家奴都參與了叛亂,就是沒參與叛亂的家奴也算豪強的家人被抓起來了,差不多有八九十萬畝田地都無人耕種,因此眼看着就要荒無了。

正好這時高原得勝歸來,而且還帶回來了十幾萬燕國的百姓,其中的青壯年勞動力佔到了近一半,正好可以補上這個缺口,而且連房屋都是現成的,只要是人一回來就可以入住了。因此李瑛鴻又命人準備了足夠的農俱,只能高原一回來,就馬上把燕國人分配下去,繼續耕種田地,保證今年的收成。

第790章 齊國使團(一)第250章 突襲陰山二第133章 李牧之死(上)第782章 燕國亡滅第381章 聯軍作戰(上)第68章 辯論(中)第515章 宗廟之戰(下)第717章 新營地(三)第791章 齊國使團(二)第712章 再次出擊(四)第632章 三國合縱(三)第890章 邯鄲戰局(二)第890章 邯鄲戰局(二)第952章 揮軍南進(上)第518章 九鼎之秘(下)第668章 九黎族的內亂第259章 恩威並施(上)第64章 拜師第54章 苦戰(下)第733章 進攻受阻(一)第201章 半渡而擊(上)第802章 扶蘇督軍第284章 出使齊國(四)第925章 挑戰(三)第391章 渡河之戰(一)第170章 大局初定(上)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919章 趁勝進擊(二)第93章 趙軍出戰(上)第239章 白靈族第371章 錯宗複雜第154章 撤離第443章 蕃勇軍突圍(下)第326章 館驛之夜第六章第175章 民暴第649章 迎擊匈奴(四)第835章 各有算計(二)第816章 誤打誤撞(下)第881章 邯鄲攻防(四)第594章 攻與防(十三)第272章 齊國來使(六)第46章 烈武行館(下)第46章 烈武行館(下)第754章 迴歸(二)第176章 吉兆(上)第555章 薊京之亂(上)第253章 突襲陰山(五)第623章 退軍(五)第394章 渡河之戰(四)第390章 滎口攻防戰(五)第355章 女強人和小女人第950章 三族歸附上第326章 館驛之夜第160章 遇險第637章 郊遊(上)第800章 秦國聚議(上)第586章 攻與防(五)第749章 擊殺(下)第320章 商鋪開業(四)第521章 燕國使臣第137章 恐懼的感覺第362章 局勢突變第496章 潛入咸陽(一)第740章 內鬨(上)第873章 重整旗鼓(四)第444章 準備就緒第62章 邀請(下)第145章 蚩尤的力量第126章 趙秦決戰(五)第949章 咸陽官制第896章 長街之戰(五)第159章 困境第365章 率軍入魏(三)第525章 謀劃第564章 會戰(六)第437章 大梁攻防(八)第54章 苦戰(下)第791章 齊國使團(二)第783章 遷都第908章 邯鄲戰局(上)第659章 入城風波(一)第914章 無衣之曲(三)第416章 擴軍備戰(三)第924章 挑戰(二)第397章 楚軍撤軍第550章 說服(下)第920章 趁勝進擊(三)第889章 邯鄲戰局第327章 稷下學宮(一)第271章 齊國來使(五)第888章 進軍咸陽(三)第803章 合縱初成(上)第304章 安平君府(上)第639章 郊遊(下)第145章 蚩尤的力量第537章 離開咸陽(下)第455章 主動出擊(上)第956章 對陣蚩尤(下)第319章 商鋪開業(三)
第790章 齊國使團(一)第250章 突襲陰山二第133章 李牧之死(上)第782章 燕國亡滅第381章 聯軍作戰(上)第68章 辯論(中)第515章 宗廟之戰(下)第717章 新營地(三)第791章 齊國使團(二)第712章 再次出擊(四)第632章 三國合縱(三)第890章 邯鄲戰局(二)第890章 邯鄲戰局(二)第952章 揮軍南進(上)第518章 九鼎之秘(下)第668章 九黎族的內亂第259章 恩威並施(上)第64章 拜師第54章 苦戰(下)第733章 進攻受阻(一)第201章 半渡而擊(上)第802章 扶蘇督軍第284章 出使齊國(四)第925章 挑戰(三)第391章 渡河之戰(一)第170章 大局初定(上)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919章 趁勝進擊(二)第93章 趙軍出戰(上)第239章 白靈族第371章 錯宗複雜第154章 撤離第443章 蕃勇軍突圍(下)第326章 館驛之夜第六章第175章 民暴第649章 迎擊匈奴(四)第835章 各有算計(二)第816章 誤打誤撞(下)第881章 邯鄲攻防(四)第594章 攻與防(十三)第272章 齊國來使(六)第46章 烈武行館(下)第46章 烈武行館(下)第754章 迴歸(二)第176章 吉兆(上)第555章 薊京之亂(上)第253章 突襲陰山(五)第623章 退軍(五)第394章 渡河之戰(四)第390章 滎口攻防戰(五)第355章 女強人和小女人第950章 三族歸附上第326章 館驛之夜第160章 遇險第637章 郊遊(上)第800章 秦國聚議(上)第586章 攻與防(五)第749章 擊殺(下)第320章 商鋪開業(四)第521章 燕國使臣第137章 恐懼的感覺第362章 局勢突變第496章 潛入咸陽(一)第740章 內鬨(上)第873章 重整旗鼓(四)第444章 準備就緒第62章 邀請(下)第145章 蚩尤的力量第126章 趙秦決戰(五)第949章 咸陽官制第896章 長街之戰(五)第159章 困境第365章 率軍入魏(三)第525章 謀劃第564章 會戰(六)第437章 大梁攻防(八)第54章 苦戰(下)第791章 齊國使團(二)第783章 遷都第908章 邯鄲戰局(上)第659章 入城風波(一)第914章 無衣之曲(三)第416章 擴軍備戰(三)第924章 挑戰(二)第397章 楚軍撤軍第550章 說服(下)第920章 趁勝進擊(三)第889章 邯鄲戰局第327章 稷下學宮(一)第271章 齊國來使(五)第888章 進軍咸陽(三)第803章 合縱初成(上)第304章 安平君府(上)第639章 郊遊(下)第145章 蚩尤的力量第537章 離開咸陽(下)第455章 主動出擊(上)第956章 對陣蚩尤(下)第319章 商鋪開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