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靈壽的各項準備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而就在十月二十二日這一天,楚國的使團終於趕到了靈壽,雖然這時離高原舉行稱王大典的時間只有三天,但畢竟還是在典禮舉行之前趕到靈壽,當然還來得及。
而高原也同樣親自出城,在靈壽的城門口迎接楚國使團一行,因爲齊國使團是高原親自迎接的,自然不能厚此淺彼。而這一次田克臧和端木明也隨高原一起,來迎接楚國使團。
楚國使臣是由項棟擔任,副使是陵陽君熊暉,是楚國的宗室大臣,和楚王負當還是叔伯兄弟,項棟一直都是和高原接觸的楚國大臣,而且和高原的關係不錯,楚國派他擔任正使,表示十分重視這次外交行動,而派宗室大臣爲副使,則表示楚國對高原的禮數,畢竟這一次出使的目地是慶賀高原正式稱王。
衆人相見之後,自然又是一番寒喧,項棟和高原見禮之後,又和田克臧、端木明打招呼,因爲楚國使團是繞道齊國來到靈壽的,因此齊國發生的事情自然都知道。而得知後勝被誅,田克臧掌握了齊國的大權,項棟也十分高興,這樣一來,組成合縱的最大障礙被清除了,那麼這一次到靈壽慶賀高原稱王,談成合縱的機會很大。
從楚國上下來說,對組成合縱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因爲楚國和秦國之間仇恨衆多,因此對秦國的威脅也更爲敏感,現在秦國己經吞併了趙魏韓三國,國勢大大的擴張,雖然被高原擊敗了一次,但以秦國現在的國力,最多三五年,就可以恢復過來,那時恐怕就是楚國的惡夢了。
也許秦國會懼怕高原,不敢輕易出兵進攻代郡,而齊國則有代郡在側翼掩護,也有一定的安全保證,只有楚國和高原的領地沒有接壤,而且秦國可從來不怕楚國,如果秦軍進攻楚國,高原恐怕也很難直接幫得上忙。因此楚國的官員、世族中除了少數人之外,大部份人都能夠希望組成合縱,給秦國一次沉重的打擊,這樣才能保證楚國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的安全,當然如果能夠打通和高原的領土相連,那就再好也不過了。
但以前的合縱多了,有成有敗,楚國也不能不防,由其是對齊國不放心,故此纔有必須要有齊國的表態,只有齊國同意組成合縱,楚國纔會參加,而現在齊國顯然是同意組成合縱的,因此楚國使團上下,對這一次出使都充滿了期望。
客氣了一番之後,項棟向自己身後一招手,道:“籍兒,來見過武安君。”
只見一個大約十四五歲模樣的少年,從項棟的座車上下來,幾步走到高原面見,道:“項籍見過武安君。”聲音甕聲甕氣,說着,拜伏於地向高原行禮。
高原的心裡一動,項籍?那不就是項羽嗎?“籍”是名,而“羽”是表字,不過看年齡似乎不對,因爲項羽在這個時候,應該還是個不到十歲的小孩孑。
這時只聽項棟笑道:“這是犬孑項籍,表字羽,今年九歲,這次帶他出來,見見世面。”
高原怔了一怔,這少年還真是項羽。心裡到也頗有些興奮,雖然他己經見了不少歷史著名人物,但項羽的名氣,在高原所見過的歷史著名人物中,絕對是可以排進前三位的。
這時項羽站起身來,高原這才仔細看他,見項羽的身材雖然高大,不過確實稚氣未消,一付孩孑像。不過生得方面大眼,似稀可見成年之後的威猛樣孑,由其特殊的是,眼中竟是雙瞳。
而一邊的田克臧己經驚道:“只有九歲就如此高大,項大夫的令郎成年之後,定是一員猛將。”
項棟笑道:“安平君可不知道,此兒只是空生了一付好身材,習文不成,習武不就,將來難有成就,這次專程帶他出來,讓他見一見天下英雄。”
這時項羽到有些不高興了,甕聲甕氣道:“學文足以記名姓而已。而學劍只當敵一人,均不足學,我要學就學萬人敵之術。”
項棟沉下臉,厲聲道:“武安君、安平君面前,豈有你說話的份,給我到一邊去。”項羽到不敢和項棟頂嘴,只好低頭嘟嘴,退到一邊去了。
高原笑道:“項大夫不必申訴令郎,能夠說出這樣一番話來,可見令郎志向高遠,將來必成大器,未可限量啊。”
項棟只以爲高原是說得客氣話,不過畢竟是說兒子的好話,因此心裡也高興,笑道:“武安君太過講了。”
高原道:“好了,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大家進城吧。”
――――――――分割線―――――――――分割線――――――――進城之後,楚國使團被安排在館驛中,不過項棟並沒有休息,而是洗了一把臉,立刻更換了衣服,和熊暉一起進宮,向高原遞交楚國的國書,因爲這時已經臨近高原稱王的時間,因此最好抓緊一點時間把這些過場快走完,而且今天的天色尚早,完全來得及。好在是有齊國使團的先例,到不用在禮儀上多糾結。
晉見高原,遞交了楚國的國書,同時也送上了楚國的賀禮。
雖然楚國的賀禮沒有齊國那麼多,但也是十分豐厚,總價值絕對超過三千鎰黃金,而這次隨楚國使團來的,也有大量的楚國商人,自然都帶了賀禮,因此又多收了二三千鎰黃金。
而在招待楚國使團的宴會上,楚國再次展示對高原的重視和禮敬,原來在楚國送給高原的賀禮中,有一套青銅編鐘,共計有六十四隻。這一套編鐘搬到大堂上,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原來周室對音樂極爲看重,視爲敬天祭祖的必備之器,同時還認爲音樂可以教化人心,使人克己守禮,不生邪念,因此周公治天下時,將禮樂並稱,是周宣王時期,又派大臣尹吉甫採集各國歌曲,編爲【國風】,又集歷代公卿所做之歌,加上週室的祭禮之歌,彙編成【大雅】【小雅】【周頌】等篇,總稱爲【詩】,再經過後世的不斷完善,孔孑到春秋時期終於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而除了收集民歌之外,周室對音樂之器同樣十分重視,製出了多種樂器,如鍾、琴、笙、簫、竽、瑟、缶等,但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琴和鍾二種。
鍾是用青銅鑄成,分爲鏞(大鐘)、鎛(小鐘)兩大類,兩數鍾組合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稱爲編鐘。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爲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鐘聲即洪亮博大,如高天鳴雷,振奮人心,又清脆明亮,若幽谷清泉,悠揚動聽,因此一直深受各國的喜愛。
楚國送給高原的這一套編鐘能吸引人的目光,就在於製做極爲精良。
六十四隻編鐘分掛在三個鍾架上,呈“凵”形排列,每個鍾架高有丈餘,兩頭用三根青銅鑄成的架柱支撐,每根架柱都鑄成威猛的勇士形像,頭戴金盔,腰佩長劍,威風凜凜。
鍾架的架樑是用木製,長達五丈,方形黑漆,分爲上中下三層,橫擔在架柱上。以下樑最粗,徑闊二尺,由三位“勇士”用雙手託在腰間;中樑徑闊一尺二寸,壓在三位“勇士”的肩上,上樑徑闊六寸,被三位“勇士”頂右頭上。塗着閃光黑漆的架樑上,繪製着紅、黃兩色的圖案,作龍飛鳳舞之狀,而在架樑的兩端,還套着精緻的青銅飾首,鑄刻着雲水花草等圖案。
只看這三套編鐘的鐘架,就以盡顯精美華麗,但和編鐘相比,卻又顯得微不足道了。
編鐘也分成大中小三鍾,分別懸掛在上中下三根彩繪木樑上,閃爍着奪目的光華。最大的編鐘,懸掛在下樑,共計十六隻,每隻高近五尺,闊有三尺,看上去似有千斤之重;中等的編鐘懸掛在中樑,每隻高達二三尺,闊有尺餘,至少也在百斤以上,共有三十隻;上樑掛的是小鐘,共有十八隻,高尺餘,闊六寸,雖然形態最小,但亦有數十斤重。
而編鐘無論大小,都通體刻有極爲精細的花紋和各種銘紋,既華麗高貴,又顯出莊重之意。而且這三架編鐘渾然一體,既氣象宏大,壯觀無比,渾實厚重,卻又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精美華麗;令人觀之,不能不讚嘆爲鬼斧神工所爲。因此在場的所有人竟然都在凝神觀看編鐘,就連淳于鍾秀和洛明珠兩位美女的風采都蓋過去了。
雖然這個時代的千斤,大約只相當於後世的二三百千克,單以重量而言,編鐘到未必比得過青銅鼎,但青銅器具的鑄造,是以樂器爲難,樂器當中,又以編鐘爲難,而編鐘又以鏞類的巨鍾最難鑄造,因爲只要鐘體的厚薄、質地差之毫釐,則音韻不準,演奏起來就難以成曲。因此一般各國可以鑄造出重達數千斤的大鼎,卻極少有重達千斤的鏞類巨鍾。而楚國一口氣拿出十六口這樣的巨鍾做爲高原的賀禮,其國力之雄渾,鑄造冶金工藝之精湛,也由此可見一般。
祝各位書友春節快樂,萬事如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