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進軍咸陽(三)

咸陽,秦王宮

“哦!”韓騰在王位上坐直了身體,道:“果然是進城來了,現在高原的軍隊己經到了那裡了,王城上的防守都準備好了嗎?我到要看看,高原要在王城前葬送多少士兵。”

站在下首的曹無傷搖了搖頭,道:“高原現在沒有向王城進攻,而是佔領了咸陽城的城門,並且在城門附近修建防禦陣地,而且還在城中收集車輛、布袋等物,另外還有少量士兵在城門附近的街道宣傳,號招秦人支持他們。”

而一邊的木拓山皺了皺眉,道:“高原這是在做長久打算嗎?是要和我們在咸陽城裡做長時間對持,打消耗戰嗎?我們的軍隊雖然驍勇善戰,但畢竟人數太少了,而高原現在的兵力不下十萬,因此如果拼起消耗,恐怕是對我們不利吧。”

金昌鬥道:“打消耗就耗吧,現在王城裡的糧食足夠我們支持一年的時間,而高原是遠道而來,能帶多少糧食,看誰耗得過誰?”

曹無傷道:“不然,糧食貯備再多,也有吃完的時候,而且我們沒有補充,吃一天就少一天。而漢軍的糧食雖少,但他們己經得到了不少秦國地方的支持,在咸陽城裡一定也會有不少秦人會支持他們,因此他們必然會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我們肯定是耗不過高原的。”

這時韓騰道:“你們放心吧,高原絕對不會和我們拼消耗的,因爲高原根本就耗不起,我們至少還能耗半年的時間,而高原也半個月都耗不下去。”

其他人聽了,也都大爲不解,木拓山道:“主公何以此見。”

韓騰淡淡道:“雖然高原得到一些秦國地方的支持,但現在他手下有十萬大軍,還有數萬匹戰馬,對糧草的需求用量,遠比我們大得多,而現在整個秦國己陷入半混亂狀態,那些支持高原的秦國地方只是少部份,很難供應得起十萬大軍,因此就是拼糧草,我們也未必會輸給高原,何況還有兩個更爲重要的原因,讓高原根本不可能和我們長期對耗下去。”

曹無傷道:“敢問主公,是那兩個原因?”

韓騰道:“第一就是秦國的局勢,高原進入秦國,就利用荷華在秦國的號招力,打出爲秦王政報仇的旗號,雖然招集了十萬大軍,但也逼得高原必須和我們速戰,不要忘了,高原畢竟是漢王,不是秦王,雖然他是以姻親的身份出兵入秦,但難免也會引人懷疑,因此如果高原要和我們拼消耗,用不了半個月,就會讓這些秦軍的士氣盡喪,軍心渙散,不戰自敗。”

衆人聽了,也都覺得韓騰說得有道理,因爲高原之所以能夠招集到這麼多秦軍,憑藉的就是爲秦王政報仇的大義名份,雖然是把秦軍的心氣提起來了,但如果進入咸陽之後,遲遲不向韓騰發動進攻,只會讓秦兵們懷疑高原舉兵入秦的動機,內部離心離得。

韓騰又道:“第二點不是在咸陽,而是在邯鄲,現在我們集中了秦齊楚三**隊,共計大軍近百萬,進攻邯鄲,雖然說高原一定在邯鄲做好了充份的佈置,但他畢竟不是親自在邯鄲坐鎮,而且也絕不敢保證邯鄲就一定能夠守住,否則他就不會冒險來突擊咸陽,而且在沿途己耽誤了不少的時間了,因此在咸陽必須速戰速決,萬一邯鄲失守了,就算是高原攻下了咸陽,也沒有用。高原乃是精通兵法的人,不會看不清楚這些局勢,他絕不會在咸陽和我們長時間消耗下去,他現在佔據城門,又修建防禦,只是爲了以防萬一,同時也是給自己留下一條退路,最多二三天,也許就在明天就會向我們發動進攻,我們必須早做準備。”

曹無傷聽了,立刻道:“主公,屬下立刻就去安排,一定嚴守王城。”

原來得知高原的大軍進駐杜郵之後,韓騰就下令咸陽城裡的九黎族軍隊,放棄咸陽的城牆,全部都退入王城內防守。各國的王宮外圍都建有城牆,護城河保護,而咸陽是這個時代最龐大的都城之一,王城的規模自然也是十分龐大,容納一萬五千軍隊,完全足夠,因此九黎族的軍隊棄守咸陽,退守王城,和漢秦聯軍在咸陽城裡決戰,到確實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不過聽了曹無傷的話,韓騰卻又搖了搖頭,道:“不,你去通知淵獻、芒、越三族,讓他們準備軍隊,明天一早出城,和漢軍決一死戰。”

曹無傷怔了一怔,道:“我們的軍隊少,又有堅城可倚,這時正應該據城而守,等到漢軍攻城不下,兵力疲憊之時,再出城反擊,可以一戰成功,爲什麼要一開始就出城和漢軍決戰。”

韓騰的心裡暗暗嘆了一口氣,雖然曹無傷是自己手下最知兵的人,不過視野太寸狹窄,缺少大局觀,只能算是將材而非帥材之選,通常來說,兵力較少,又有堅城可守的一方自然是選擇守城,但卻不適合眼前的局面。因爲現在漢秦聯軍就是憑着一口氣撐着,如果自己退守王城,避戰不去,只會助漲對方的士氣,而且王城畢竟是一座城中之城,無論是城牆還是城防設施,都遠不如咸陽城,而高原手下有十萬軍隊,完全可以用沿途招集的秦軍做炮灰攻城,而將從靈壽帶來的精銳軍隊保留起來,等待時機投入戰場。自己雖然有城可守,但在對方曰夜攻下之後,必然會有一些傷亡,而且時間長了,士兵難免也會疲憊,高原是絕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

不過這一層道理,曹無傷卻卻看不透,韓騰也只能耐心的解釋,道:“我們的優勢在於士兵的戰鬥力強,而高原的長處則是兵力衆多,因此我們在城中駐守,卻是棄長取短,士兵戰鬥力強的優勢難發揮,而對方卻能充份發揮兵力衆多的優勢,將王城四面包圍,並且在周圍修建箭塔進攻,讓我們難以發揮長處,不如出城和高原決戰,城中道路狹窄,只能供少量軍隊交戰,高原的兵力雖然多,卻無用武之地,而我們卻能充份發揮士兵個人戰鬥力強的優勢,這纔是我們該用的戰術。”

聽了韓騰的解說之後,曹無傷這才明白過來,點了點頭,道:“還是主公高明,屬下馬上就去通知淵獻、芒、越三族,讓他們準備明天決戰。”

韓騰又道:“記住,還要通知兩位大長老,明天可是我們和高原的決戰,可不能少了他們。”

曹無傷離開之後,韓騰又道:“邯鄲那邊的情況怎麼樣了?城外的陣地攻下來沒有?”

木拓山搖了搖頭,苦笑了一聲,道:“昨天剛剛収到的消息,楚軍己經到達了邯鄲城外,向邯鄲城外的陣地又發動了進攻,雖然我們又拔掉了西城外的二個軍寨,但漢軍在城外還有十二個軍寨,依然守着城外的陣地,而且這時我們的傷亡己經達到了十萬餘人,看來邯鄲的防禦陣地,果然厲害,高原敢在這個時候離開邯鄲,來到咸陽,到也並不全是冒險。”

韓騰道:“我們的傷亡重大,但漢軍的情況也未必好得到那裡去,至少我們已經拔除了西城外的十三個軍寨,把西城外的陣地打下來了大半,而且這是昨天收到的消息,實際己經過去了十餘天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一定又有新的進展,總有一開會完全攻破城外的陣地,何況死的都是秦齊楚三國的軍隊,死多少都無所謂。”

雖然九黎族沒有飛鳥傳書,但韓騰在邯鄲和咸陽之間設置了數十個馬驛,用快馬接力傳遞消息,往往七八天就可以送到,雖然還不如飛鳥傳書,但在這個時代,這己經是一個驚人的速度了。

木拓山道:“話雖如此,但如果秦齊楚三國的軍隊傷亡過大,難免會動搖軍心,畢竟我們並不能完全控制齊楚兩國,而漢軍雖有傷亡,但也比我們好得多。”

韓騰淡淡道:“不是還有屠雍、姜黎、桑三族的軍隊在嗎?他們還沒有參戰嗎?到了這個時候,還想到保存實力嗎?”

木拓山道:“屬下在數日之前己經向桑青緹發出了命令,讓她立刻下令,讓屠雍、姜黎、桑三族的軍隊參戰,不得再有推辭。相信這時命令已經送到了邯鄲,不過就算是攻破了城外的陣地,漢軍還可以退守城裡,邯鄲也是天下有數的堅城,想要攻下邯鄲城,恐怕並不容易。”

韓騰點了點頭,道:“不錯,但不要忘了,九黎族也還有一支力量,就是夸父族,以前夸父族一直都不肯參戰,但現在卻由不得他們了,十天以前,我和兩位大長老聯名通知夸父族,讓夸父族立刻出兵參戰,而且兵力絕不得少於五千人,否則我就當他們是背叛了九黎族,不要以爲在這個時候,我不敢對他們動手,讓他們自己掂量一下後果,我想現在夸父族還不敢拒絕。”

木拓山喜道:“如果有夸父族參戰了,那麼攻下邯鄲可就大有把握了。”

韓騰這才滿意,笑道:“好,那我們就看看,到底是那一邊先攻破邯鄲,還是這裡先擊敗高原。”

第436章 大梁攻防(七)第881章 邯鄲攻防(四)第四章第946章 崑崙弟子上第193章 使命第441章 治療第189章 打壓豪強(下)第527章 刺秦(二)第356章 伐魏決議第490章 閱軍(五)第594章 攻與防(十三)第58章 坦白身世第259章 恩威並施(上)第520章 扶蘇探見(下)第210章 豪強叛亂(三)第182章 行政制度第674章 白靈族的變故(一)第801章 秦國聚議(下)第29章 災民(下)第806章 臨別獻舞(二)第556章 薊京之亂(下)第284章 出使齊國(四)第882章 邯鄲攻防(五)第146章 白靈族第727章 匈奴的計劃第511章 開導第815章 誤打誤撞第931章 定都(三)第337章 營救(一)第821章 行刺(三)第337章 營救(一)第65章 趙嘉府邸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875章 陣前立威二第488章 閱軍(三)第433章 大梁攻防(四)第395章 撤軍之議第786章 合縱連橫(二)第941章 最初的人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302章 齊國異士上第139章 一個人的戰鬥第509章 卜筮吉凶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二)第462章 剿滅馬賊(上)第798章 稱王典禮(上)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513章 夜探王宮(下)第40章 公子扶蘇第538章 代郡的計劃(上)第82章 正式決裂(下)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646章 迎擊匈奴(一)第286章 替人擋槍第181章 軍隊編制第440章 大梁攻防(十一)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466章 再見白靈族(三)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403章 果斷放手(上)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第339章 營救(三)第379章 開府治事(下)第31章 文清夫人(下)第270章 齊國來使(四)第120章 奇兵突現(上)第506章 共鳴第283章 出使齊國(三)第797章 舞者(下)第330章 稷下學宮(四)第62章 邀請(下)第71章 秦國使臣(上)第368章 滎口之戰(三)第476章 政事第547章 自立更生(上)第228章 謀劃上第207章 表白心跡第三章 滎口攻防戰四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332章 稷下學宮(六)第674章 白靈族的變故(一)第621章 退軍(三)第117章 突襲仇由(上)第673章 出塞(下)第771 章 求親(下)第570章 心靈聯繫第84章 撤離邯鄲(二)第951章 三族歸附下第701章 水心月的秘密(下)第278章 離開的和留下的第795章 楚國編鐘第74章 陣法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四)第126章 趙秦決戰(五)第169章 攻取代郡(七)第440章 大梁攻防(十一)第546章 九黎族第663章 入城風波(五)第216章 講和的條件(上)
第436章 大梁攻防(七)第881章 邯鄲攻防(四)第四章第946章 崑崙弟子上第193章 使命第441章 治療第189章 打壓豪強(下)第527章 刺秦(二)第356章 伐魏決議第490章 閱軍(五)第594章 攻與防(十三)第58章 坦白身世第259章 恩威並施(上)第520章 扶蘇探見(下)第210章 豪強叛亂(三)第182章 行政制度第674章 白靈族的變故(一)第801章 秦國聚議(下)第29章 災民(下)第806章 臨別獻舞(二)第556章 薊京之亂(下)第284章 出使齊國(四)第882章 邯鄲攻防(五)第146章 白靈族第727章 匈奴的計劃第511章 開導第815章 誤打誤撞第931章 定都(三)第337章 營救(一)第821章 行刺(三)第337章 營救(一)第65章 趙嘉府邸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875章 陣前立威二第488章 閱軍(三)第433章 大梁攻防(四)第395章 撤軍之議第786章 合縱連橫(二)第941章 最初的人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302章 齊國異士上第139章 一個人的戰鬥第509章 卜筮吉凶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二)第462章 剿滅馬賊(上)第798章 稱王典禮(上)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513章 夜探王宮(下)第40章 公子扶蘇第538章 代郡的計劃(上)第82章 正式決裂(下)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646章 迎擊匈奴(一)第286章 替人擋槍第181章 軍隊編制第440章 大梁攻防(十一)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466章 再見白靈族(三)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403章 果斷放手(上)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第339章 營救(三)第379章 開府治事(下)第31章 文清夫人(下)第270章 齊國來使(四)第120章 奇兵突現(上)第506章 共鳴第283章 出使齊國(三)第797章 舞者(下)第330章 稷下學宮(四)第62章 邀請(下)第71章 秦國使臣(上)第368章 滎口之戰(三)第476章 政事第547章 自立更生(上)第228章 謀劃上第207章 表白心跡第三章 滎口攻防戰四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332章 稷下學宮(六)第674章 白靈族的變故(一)第621章 退軍(三)第117章 突襲仇由(上)第673章 出塞(下)第771 章 求親(下)第570章 心靈聯繫第84章 撤離邯鄲(二)第951章 三族歸附下第701章 水心月的秘密(下)第278章 離開的和留下的第795章 楚國編鐘第74章 陣法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四)第126章 趙秦決戰(五)第169章 攻取代郡(七)第440章 大梁攻防(十一)第546章 九黎族第663章 入城風波(五)第216章 講和的條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