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帝,並不是科蘇特腦子一熱的決定,事實上這是他經過深思熟慮,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作出的最後選擇。
雖然國難當頭,但是匈牙利國內的政治鬥爭卻愈演愈烈,那場在國會門前針對巴尼亞特公爵的暗殺在此時看來影響着實深遠。
派系間的爭鬥變成一場你死我活的殘酷鬥爭,另一方面權力和地位也在腐蝕着最初的革命者們。
追隨科蘇特的人大多數是單衣貴族出身,他們曾經窮得只剩一件衣服了,現在他們雖然離開繁華的布達佩斯,但是隻要動些心思在東都德布勒森同樣可以享受權力和地位帶來的好處。
公器私用,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便再難關閉。剋扣前線物資、壓榨平民只是基本操作,將戰略物資轉賣給奧地利人,甚至奧斯曼人換取奢侈品才叫逆天。
一部分手中掌握軍隊的官員,甚至有向軍閥轉變的趨勢。
在科蘇特看來,他的很多命令都沒有得到有效執行,如果這些人能及時執行自己的命令也許現在早就把聖斯蒂芬王冠領地內的殘敵掃清,甚至與英法聯手進攻奧地利本土
如果沒有其他派系的掣肘,他也不會畏首畏尾。
作爲總統,科蘇特覺得自己的權力遭到了限制,而反面例子則是弗蘭茨登基迅速掌控了局面。
在危難時刻,強者只相信自己的判斷。
科蘇特認爲自己毫無疑問就是這樣的強者,畢竟歐洲的王室都是近親結婚的弱智,哪比得上自己這樣一步一步登上巔峰的大氣運者。
除此之外,拿破崙稱帝才終結了法國大革命帶來的混亂,才讓法國登上了巔峰。
科蘇特甚至還寫了一本書來佐證自己的看法
當然,他稱帝還有其他的考慮,其中之一便是緩和與君主制國家的矛盾。
這聽起來有些天方夜譚,然而還真有國家暗中保證若是他稱帝,至少不會直接參與雙方的戰爭,甚至願意在關鍵時刻提供一些幫助。
科蘇特此時身邊的親信已經換了一茬又一茬,曾經他的追隨者們此時很多都成了其他派系的領袖。
爲了稱帝,科蘇特甚至已經做好了,再將整個匈牙利高層屠一遍的打算。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國會,以及各個派系對於科蘇特稱帝的反應出奇平靜,甚至有些人還表現得十分釋然。
此時反倒是科蘇特自己有些舉棋不定了,於是乎便在歐洲上演了“三請三辭”的鬧劇。
最終科蘇特在德布勒森的臨時國會(德布勒森大劇院)中登基稱帝,由於沒有神父願意爲其加冕,更害怕有極端的狂信徒會趁機捅他一刀。
畢竟科蘇特剛上臺就沒收了教會的財產,之後的世俗化改革也是刀刀見血,雙方早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所以他只能請演員穿上僧袍。
科蘇特也學着拿破崙的樣子,一把搶過演員手中捧着的王冠爲自己加冕,以示自己與過去的君主不同。
而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我稱帝是爲了挽救共和,希望諸君不要誤會”
維也納,霍夫堡宮。
“匈牙利帝國?”
哪怕是弗蘭茨此時也繃不住了,這是自己把科蘇特逼得太狠,精神錯亂了嗎?他哪裡來的法理基礎?
腦海中跳出這個想法的同時弗蘭茨也愣了一下,他的思維越來越被這個時代所同化也開始用上位者的眼光看待問題。
法理問題?這根本就不是問題,畢竟當年拿破崙也沒有任何法理基礎,但不妨礙他的家族貴極一時,甚至在三十七年後捲土重來。
以歐洲傳統君主的眼光看來,拿破崙無疑開了一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先河,這無疑是對秩序和制度的破壞。
此時科蘇特可以稱帝,什麼一些阿貓阿狗一樣可以跳出來稱帝,這對於君主制更是一種巨大的衝擊。
但往好處想,科蘇特稱帝何嘗不是對歐洲共和制的一種衝擊?這是否可以從側面證明歐洲共和制的盡頭就是君主制呢?
不過弗蘭茨不可能像英國人對拿破崙那樣流放了事,因爲流放科蘇特等於變相承認了科蘇特的身份和匈牙利的獨立地位。
英國人流放拿破崙可以從中漁利,奧地利若是放任科蘇特則是玩火自焚。
奧地利帝國和科蘇特之間只有生死,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
雖然很可惜,但是弗蘭茨必須這麼做,他不能因爲想看笑話而讓國家蒙羞。
看到弗蘭茨臉色恢復如常,施瓦岑貝格親王繼續說道。
“是的,陛下。科蘇特已經於2月1日宣佈成立匈人帝國,定都德布勒森。我們該怎麼做?”
施瓦岑貝格親王並不是一個沒主見的人,只不過無論是弗蘭茨的名聲,還是表現出來的判斷力和實力都已經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
在過去作爲帝國軍方高層和頂級家族的家主,施瓦岑貝格親王就知道弗蘭茨絕非凡人。
經歷了1848年後,在他眼中即便這世間真有聖人也不過如此。然而只有爬上了首相的高位才知道這位奧地利帝國的新皇帝究竟有多可怕。
“增兵。”
“增兵?陛下,現在在匈牙利戰場我們已經投入了近四十萬人,馬扎爾人雖然號稱有二十萬大軍,但是早就被我們打得潰不成軍了。
而且繼續抽調部隊到匈牙利會不會導致後方不穩?”
施瓦岑貝格親王說的都是事實,這些日子光是抓的戰俘就超過二十萬了,而且隨着戰線的推進後勤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如果不是多瑙河的存在,光是維持幾十萬軍隊的補給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我們已經擊潰了多少個二十萬了?”弗蘭茨反問道。
施瓦岑貝格親王恍然大悟,如果按照前方的戰報計算,這一年來匈牙利民族的六百萬人中每兩個人就有一個人被奧地利擊潰過。
然而此時匈牙利方面依然能迅速拉起隊伍,足以證明馬扎爾人的戰爭潛力還未耗盡。
但奧地利軍隊也沒有謊報軍情,以戰俘爲例,最初戰俘經過簡單的審判都被送到修路隊和礦井之中。
然而很快這兩個地方就被戰俘塞滿了,甚至由於戰俘過多影響到礦工的工資引發了幾次不大不小的抗議活動。
之所以不大不小是因爲礦工們真的被逼急了,但是他們敢罷工立刻就會被戰俘們頂替。
所有人都知道那些匈牙利戰俘是在服苦役,甚至他們自己也清楚。
然而絕大多數奧地利人不知道的是,由於弗蘭茨進行的礦業改革和防止戰俘起義的設計導致礦上的生活反而比做農奴的日子更好、更有盼頭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