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麥斯頓倒是毫無畏懼,當即一口答應下來,他本來也沒打算假借他人之手,畢竟他只相信自己。
在德比伯爵看來這可能是火中取栗,在帕麥斯頓看來則是到了自己的舒適區。
而且在後者看來不冒風險,怎麼可能逆轉此時的局勢?沒有潑天之功,他又怎麼能重回權力巔峰?
阿爾伯特親王雖然聲稱自己不再幹涉政務,但是要把一個外交官排擠出權力中心還是很容易的。
除非那個人的功勞大到別人不能忽視的地步,此時這個機會已經送上門了。
不過當帕麥斯頓作爲英國大使乘船抵達聖彼得堡的時候,他並沒有得到直接召見。
俄國官員更是將帕麥斯頓帶到了一間旅館,並準備爲他辦理住宿手續。隨行的英國官員都非常不滿,看着老舊的房屋和骯髒的地面都憤憤不平。
要知道大使可是規格最高的外交人員,無論在哪個國家都該享受最高規格的待遇,俄國人的做法顯然不符合規矩。
然而帕麥斯頓卻一點也不生氣,笑嘻嘻地說道。
“這就是俄國最好的旅館嗎?只不過這設計、裝潢,還不如愛爾蘭鄉下。”
他又故意用帶着白手套的指尖抹了一把扶手上的灰塵。
“這就是歲月的沉澱嗎?”
當時在英國人看來愛爾蘭就是窮鄉僻壤的代名詞,而鄉下更是城市人對農村特有的一種傲慢。
英國的隨行官員們頓時被逗得哈哈大笑,一旁的俄國官員不知道這羣英國人在笑什麼立刻詢問翻譯。
翻譯的臉色不太好看,將帕麥斯頓的話翻譯給俄國官員之後,那名官員的臉色更加難看。
他本意是要羞辱英國人,但是要是因此導致俄國被英國人嘲笑,那麼他的小命和頭頂上的烏紗恐怕都要不保了。
“換!”
那名俄國官員氣急敗壞地吼道。
雖然換了居住環境,但是尼古拉一世依然沒有召見帕麥斯頓。
之後數天一直都是如此,不過英國使團似乎已經習慣了,畢竟當年弗蘭茨做得更絕。
這一次沙皇並沒有對使團禁足,帕麥斯頓也沒有閒着,他整天帶着人在街上閒逛,晚上就去酒館買醉搞得負責盯梢的特別第三科的特工們十分尷尬。
最近,尼古拉一世的心情可謂是差到了極點,但原因並不是俄屬波蘭的情況糜爛至此,而是自己的老朋友帕斯凱維奇居然沒有執行自己的命令。
沙皇依然抱着一絲僥倖希望帕斯凱維奇能力挽狂瀾就像18年前那樣,然而這位知己好友居然一點進攻的意思都沒有,甚至選擇了原地駐防,並開始修建工事。
這讓尼古拉一世覺得非常沒有面子,而波羅的海總督的逃亡更是讓他覺得面上無光到了極點。
本來俄屬波蘭的起義此時已經擴大化,如果放任其蔓延會不會燒遍整個俄國?
尼古拉一世不知道,但他此時不由得想起了普加喬夫叛亂,那場可怕的農民起義燒遍了伏爾加河,燒穿了烏拉爾山。
那個以沙皇之名反對沙皇的叛亂者帶着號稱百萬(實際上十萬左右)的部隊橫掃俄國,如果不是剛好遇上了葉卡捷琳娜二世這樣的帝王,說不定他真就成功了。
此時尼古拉一世終於開始正視起對手,蘭德雷·普羅米前任波蘭復國軍領袖,曾在克拉科夫登基稱王,後被奧地利帝國懸賞十萬弗羅林通緝。
1848年曾經在羅馬從庇護九世手中騙走了一千公斤黃金,後下落不明.
有消息說蘭德雷·普羅米去了美國,也有人說他去了巴西,但現在看來他一直就躲在所有人的眼皮底下。
只是尼古拉一世有些不理解,這樣一個可怕的對手怎麼在加利西亞被弗蘭茨打得像小丑一樣落荒而逃。
“果然,人都是會學習,進步的。”
想到此處尼古拉一世不禁有些熱血沸騰的感覺,他現在面對的已經不是一般的叛亂,而是成帝之路上的大敵。
到目前爲止俄國僅有十五位沙皇,而這十五位沙皇中僅出過兩位大帝。尼古拉一世若是想成就帝位非得戰勝強敵,成就霸業不可.
然而很快他又開始頭疼起來,英國人的國書很奇怪,居然要和自己談生意。
其實尼古拉一世對於這些外交官是很不屑的,他更願意相信君主親口做出的承諾。
帕麥斯頓不過是一個子爵,英國人顯然是對自己重視程度不夠,先晾他們幾天再說。
任後世無數史學家研究這段歷史時,想破頭也想不出原來是英國大使的爵位出了問題。
對於英國人提出的條件,俄國高層倒是非常滿意。
其實俄國內部始終有一種論調,那就是《溫卡爾-伊斯凱萊西條約》無用論。
畢竟黑海海峽實際上掌握在奧斯曼帝國手中,只要奧斯曼人不履行條約,那麼這張條約就是廢紙一張。
如同1848年一樣,英國人的艦隊依然可以通過黑海海峽截斷俄國的海上通道。
以近東地區的局勢,只要發生戰爭,奧斯曼帝國多半會站在俄國的對立面,所以他們覺得這張條約就是一張廢紙毫無價值,甚至是一種負擔。
如果可以用一張廢紙來換取英國人的支持,那簡直是天大的幸事,他們完全忘了當初是誰在支持波蘭。
尼古拉一世並沒有忘記仇恨,如果能換來英國人的反戈一擊儘早結束波蘭地區的叛亂還是值得的。
他對於海權並沒有太深的執着,雖然被弗蘭茨普及了無數次,尼古拉一世對於黑海海峽的意義依然不夠明確。
烏瓦羅夫公爵倒是知道黑海海權對俄國的意義,但是俄國從來都不是一個很穩定的國家。
在波蘭叛亂的同時南俄地區的哥薩克們也想坐地起價,甚至有風聲說高加索地區的車臣人也在伺機而動。
尼古拉一世不願意動用神聖同盟的力量,他想要依靠俄國自己的力量戰勝敵人。
當然從英國換來的情報不算外部力量,最起碼在戰場上拼殺的都是俄軍。
與英國人達成協議,斷絕波蘭人的補給也許真是此時的最佳選擇。
柳拜公爵也很尷尬,其實他還有一些事情沒有公開,那就是普魯士人居然在倒賣俄國的糧食幫助英國人渡過難關。
不過如果英俄兩國可以冰釋前嫌,那麼這件事情也就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