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佬的日子可不太好過,先是家門口的西班牙起火,好不容易找到了應對之策又被法國人掀了桌子。
之後聯合法國又想做個老六,結果奧地利人根本不給面子直接將英國的艦隊拒之門外。
本來計劃着形成兵力優勢後在關鍵時刻給與奧地利帝國海軍關鍵一擊,但此時卻被分成了內外兩部。
有人一定想到了裡應外合,但海洋不是陸地,而且十九世紀的通訊狀況也不允許英國人進行這麼高難度的操作。
地中海內部的英國海軍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只能瑟瑟發抖,隨着兩國關係緊張,他們也在被奧地利帝國海軍時刻監視。
此時英國地中海艦隊是最不希望兩國發生戰爭的一羣人,畢竟他們就在奧地利帝國的眼皮底下肯定會最先遭殃。
威廉·西蒙斯也很無奈,他雖然並不懦弱,但也不想送死。
堵在直布羅陀海峽的奧地利艦隊明顯強於西蒙斯所率領的艦隊,他能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向國內求援。
但此時的英國有太多的利益和關係需要維護,並不願意將全部賭注都壓在這場戰爭之上。
另一方面英國人也是一直都想找到一種風險更小、成本更低的做法,比如讓別人衝在前面。
帕麥斯頓也很無奈,他已經用盡了渾身解數,但俄奧同盟似乎比他想象中更加堅固。
現在英國人能走的路已經不多,要麼放棄西班牙和奧地利談判,然後幫助奧斯曼抵禦俄國的進攻。
要麼暫時放棄奧斯曼,在西班牙和奧地利決一死戰,快速取得勝利之後再支援奧斯曼。
兩條路德比伯爵都不想選,他已經受夠了這該死的戰爭。
倫敦,國會大廈。
“先生們!我們的權威已經給我們帶來了太大的負擔,是時候讓我們放下重擔享受生活了。”
“我們可以是商人、冒險家、藝術家,甚至是詩人,英國應該回歸它原本的角色,而不是繼續和歐洲人糾纏下去。
我們還有印度,還有遠東,海洋依然屬於英國”
德比伯爵已經厭倦了戰爭,他覺得既然英國困局來源於戰爭,那麼不如選擇逃避戰爭。
什麼賺錢就做什麼好了。
然而英國國會的其他人卻不能接受這種做法,甚至無法接受身爲首相的德比伯爵有這種想法。
“首相大人!您是要做逃兵嗎!”
倫敦本地的議員率先發難,德比伯爵的政令朝令夕改,受到損害最大的就是他們。
尤其是倫敦金融城的那些金融業大佬,他們的錢可還在奧地利和法國呢!怎麼可能不打?
萬一某個國家打沒了,或者宣佈破產,那他們豈不是血本無歸?
現在不光要打,還要打贏,最重要的是不能出現政權更迭!
“我並不是要做逃兵,只是我們可以選擇更加聰明的做法。相信我,放棄戰爭,明天會更好!
英國的偉大在於它的民主和自由,而並非強權!”
德比伯爵說出了他心中的理念,但是他的理念在別人眼中完全就是放屁。不爲了強權幹嘛要建設強大的海軍呢?
不爲了強權大家坐在這裡幹什麼?
“你這樣軟弱的人怎麼能領導英國?”
“我們之中出了叛徒!”
德比伯爵剛一開口就遭到了鋪天蓋地的反對,事實上他也並不是一位讓人愛戴的領袖,甚至很少有人視他爲真正的領袖。
德比伯爵的上臺完全是無數個巧合堆迭在了一起,當初他之所以能成爲首相一方面是要彌補託利黨內部權力的真空,一方面是替王室背鍋。
但在此刻人們已經不再需要他了,於是乎對德比伯爵的不滿終於爆發。
然而德比伯爵本人卻不擅長察言觀色,他還以爲是一場正常的國會辯論。
“先生們,近東和地中海的霸權不能給我們帶來任何好處,反而需要我們浪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維護。
只要我們可以放手,一切的陰雲都將散去”
“首相大人!只要我們放手,奧地利人和俄國人會立刻填補我們的空缺,然後將整個歐洲吃幹抹淨。
您現在是在把英國推向深淵!”
“我覺得您可以退休了!”
“英國不需要一個無能的首相!”
議員們紛紛起身反對,這時候德比伯爵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問題的嚴重性。
然而他卻沒有補救的機會了,因爲那些人根本不想給他這個機會。
德比伯爵的政治抱負剛剛說出來便戛然而止,每當後人再次掀開這段沉重的歷史都會感慨。
“如果德比伯爵成功了,那麼今天的英國是否會是另一番景象.”
第二天德比伯爵被迫向女王遞交辭呈,約翰·羅素再次被輝格黨人擡了出來。
約翰·羅素能再次上位除了德比伯爵的愚蠢,和女王的支持也脫不開關係。
只不過此時英國首相這個位置可不太好坐,內憂外患全都找上門。尤其是正在西班牙和奧斯曼進行的兩場戰爭,一旦處理不好就會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
約翰·羅素被維多利亞寄予厚望,他自然是要表現一番,對內雙管齊下,一方面繼續德比伯爵的拉攏分化政策,另一方面開始加大力度嚴酷鎮壓愛爾蘭和憲章派。
對外則是選擇了先近後遠的策略,很顯然兵敗如山倒的費蘭特·杜瓦埃和整日在比利牛斯山脈徘徊的法國人根本扛不起對抗奧地利的大旗。
不過約翰·羅素也不會蠢到親自下場到西班牙和奧地利人肉搏,他的辦法是讓西班牙和葡萄牙達成和解,讓葡萄牙人去繼續消耗奧地利。
當然這不代表約翰·羅素覺得葡萄牙人就能對付得了奧地利帝國,其實他還是在爲英國進場做準備。
但在這之前拉葡萄牙下水是必要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領土糾紛。
這讓兩國關係很差,但是現在西班牙已經換了主人。費蘭特·杜瓦埃打仗也許不行,籠絡人心也許不行,但是作爲一個商人,賣國可是十分在行
葡萄牙和西班牙領土爭端源於1801年4月的橘子戰爭,最終在法國的幫助下西班牙奪取了奧利文薩地區,並且簽訂了《巴達霍斯和約》。
但葡萄牙方面始終沒有承認這一結果,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紀也堅持認爲奧利文薩地區是葡萄牙領土。